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陀螺POS惯性数据滤波及时延补偿 被引量:4
1
作者 钟麦英 闫东坤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0-675,共6页
激光陀螺作为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的核心传感器,其精度直接决定激光陀螺POS系统精度,围绕机抖激光陀螺信号去噪的需求,基于FIR滤波器建模的方法,设计了FIR数字低通滤波器;针对滤波器导致的信号延迟问题,根据FIR数字滤波器群延迟特性建... 激光陀螺作为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的核心传感器,其精度直接决定激光陀螺POS系统精度,围绕机抖激光陀螺信号去噪的需求,基于FIR滤波器建模的方法,设计了FIR数字低通滤波器;针对滤波器导致的信号延迟问题,根据FIR数字滤波器群延迟特性建模,提出了激光陀螺POS数据时延补偿方法。静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FIR数字低通滤波器降低了激光陀螺抖动噪声功率达80dB。进一步通过飞行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降低了激光陀螺POS系统姿态角误差,与POS/AV510相比航向角误差由0.017°降低到0.01°,俯仰角误差由0.007°降低到0.005°,横滚角误差由0.016°降低到0.005°,满足了机载InSAR对激光陀螺POS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姿态测量系统 激光陀螺 滤波 时延补偿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自旋陀螺气室加热电磁噪声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斌权 郝杰鹏 +2 位作者 梁晓阳 全伟 刘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原子自旋陀螺仪作为目前最新一类陀螺仪,具有超高的理论精度。碱金属气室是原子自旋陀螺仪承载原子自旋的敏感表头。通过电加热使碱金属达到饱和蒸气压,但是电加热过程中会引入电磁干扰等噪声,进而影响原子自旋陀螺仪的精度和灵敏度。... 原子自旋陀螺仪作为目前最新一类陀螺仪,具有超高的理论精度。碱金属气室是原子自旋陀螺仪承载原子自旋的敏感表头。通过电加热使碱金属达到饱和蒸气压,但是电加热过程中会引入电磁干扰等噪声,进而影响原子自旋陀螺仪的精度和灵敏度。为减小碱金属气室加热的电磁噪声对原子自旋陀螺仪的影响,从加热器结构与加热驱动信号2个方面进行了电磁噪声抑制实验研究。设计了具有磁场噪声抑制作用的异形加热膜,使高频正弦波作为加热驱动信号,构建了碱金属气室集成化无磁电加热单元。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等效磁场噪声优于17fT/Hz^(1/2),气室内部的温度稳定度优于±0.006℃,为原子自旋陀螺仪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自旋陀螺仪 无磁加热 噪声抑制 加热膜 高频正弦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动量轮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聪 刘刚 李光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31-136,共6页
为了改善惯性动量轮的动静态性能,提高其转速跟踪精度和输出力矩精度,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通过建立包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和功率变换器在内的惯性动量轮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基于李导数形式表述的到达条件,设计并推导出滑模变结构... 为了改善惯性动量轮的动静态性能,提高其转速跟踪精度和输出力矩精度,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通过建立包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和功率变换器在内的惯性动量轮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基于李导数形式表述的到达条件,设计并推导出滑模变结构控制律。为验证该控制律的有效性,在惯性动量轮上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D控制算法,所采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响应时间和超调量较小,绕组电流更加平滑,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转速跟踪精度从2.51 rad/s提高到0.21 rad/s,输出力矩精度从0.01 N m提高到0.001 N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动量轮 滑模变结构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到达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惯性仪表加热磁屏蔽系统的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勇 董全林 +3 位作者 王鹏飞 陈瑶 全伟 房建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5,共4页
重点分析了原子惯性仪表加热磁屏蔽系统的传热过程,分别建立了加热磁屏蔽系统初步设计的试验和系统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了稳态的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得到的结果相符合,验证了热... 重点分析了原子惯性仪表加热磁屏蔽系统的传热过程,分别建立了加热磁屏蔽系统初步设计的试验和系统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了稳态的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得到的结果相符合,验证了热仿真的可靠性。而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水冷表面温度受水冷载体材料特性的影响较大,其关系曲线可为下一步水冷结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并通过仿真得到了系统各层筒的导热性能,为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系统 传热分析 热仿真 ANSYS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陀螺高精度磁场驱动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麒麟 杨丹 +1 位作者 赵兴华 周斌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95-2604,共10页
核磁共振陀螺(NMRG)是利用激光与核磁共振气室中的碱金属原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使核子以拉莫尔频率进动,并通过磁场驱动技术对气室磁场实现闭环控制和对剩磁进行补偿来维持核子的共振状态,进而能够检测载体的角速度信息。磁场驱... 核磁共振陀螺(NMRG)是利用激光与核磁共振气室中的碱金属原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使核子以拉莫尔频率进动,并通过磁场驱动技术对气室磁场实现闭环控制和对剩磁进行补偿来维持核子的共振状态,进而能够检测载体的角速度信息。磁场驱动技术作为磁场闭环控制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核磁共振陀螺的磁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为了解决核磁共振陀螺磁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不足的关键问题,采用交直流分离设计的压控电流源方案改善磁场驱动问题,基于噪声分析理论对电路进行建模和噪声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对三轴线圈的横向磁场控制精度达±0. 046 2 n T,纵向磁场控制精度为±0. 003 1 nT,实验证明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陀螺(NMRG) 磁场驱动控制 数字程控电流源 低噪声电路建 模与分析 三轴磁场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抗扰技术在激光导引头视轴稳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国库 董全林 +2 位作者 孙美林 贾志军 刘丽国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是各型激光制导导弹的核心部件,为实现目标的精准打击提供可靠保障。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导引头易受到内外部扰动的影响,其视轴也会产生振荡,以致无法实现稳定的目标探测。因此,实现视轴稳定是保证导引头高性能工作的... 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是各型激光制导导弹的核心部件,为实现目标的精准打击提供可靠保障。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导引头易受到内外部扰动的影响,其视轴也会产生振荡,以致无法实现稳定的目标探测。因此,实现视轴稳定是保证导引头高性能工作的前提。本文采用自抗扰控制算法,对导引头内外部扰动进行总体估计并给予相应补偿,使得导引头视轴的振动得以大幅隔离,从而实现视轴的相对稳定及高精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导引头 视轴稳定 扰动 自抗扰 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焦洪臣 王凌宇 +5 位作者 孙道鑫 卢志舟 金里 冯俊波 许文渊 冯丽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3-749,共7页
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仪利用光电子集成技术实现陀螺系统的芯片化,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可实现批量化生产,满足低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SWa P+C)指标,在无人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根据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的发展脉络及趋势,设计了基于氮... 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仪利用光电子集成技术实现陀螺系统的芯片化,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可实现批量化生产,满足低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SWa P+C)指标,在无人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根据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的发展脉络及趋势,设计了基于氮化硅的低损耗波导环和单偏振波导谐振腔、异质波导集成耦合结构等关键部件,搭建了基于无源芯片与光纤环的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实验样机,实现精度0.03°/h(Allan方差),为目前国内已有报道同类陀螺系统的最优精度。最后,给出了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的应用前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式集成光学陀螺 集成光学芯片 波导干涉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和PZT协同控制的激光器频率锁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雷明 于怀勇 +3 位作者 方圆 向强 杨怿 张丽哲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61,共7页
本文针对谐振式光纤陀螺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器温度和PZT协同控制的频率跟踪锁定控制方案,综合利用激光器温度调谐所具有的大范围、PZT电压调谐的高精度高动态技术优势,实现光纤激光器中心频率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跟踪锁定。进行... 本文针对谐振式光纤陀螺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器温度和PZT协同控制的频率跟踪锁定控制方案,综合利用激光器温度调谐所具有的大范围、PZT电压调谐的高精度高动态技术优势,实现光纤激光器中心频率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跟踪锁定。进行了透射式谐振信号的数学仿真,对温度和PZT协同控制方案进行了硬件设计和算法仿真,重点分析了频率跟踪锁定方案中控制参数对锁定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完成了激光器频率锁定系统的研制,实现了激光器中心频率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高精度、长时间跟踪锁定,常温条件下1h频率跟踪锁定精度为4.8×10^-9,变温条件下5.5 h频率跟踪锁定精度低至9.74×10^-8。上述研究工作为谐振式光纤陀螺长期性能提升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式光纤陀螺 频率锁定 温度调谐 PZT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韩邦成 崔华 汤恩琼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3-570,共8页
由于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会造成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同频扰动,影响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与卫星载荷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方法。首先,对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磁轴承-转子系统进... 由于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会造成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同频扰动,影响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与卫星载荷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的磁轴承主动振动控制方法。首先,对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磁轴承-转子系统进行建模;接着,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观测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然后,利用跟踪微分器估计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微分获取速度信号,降低观测器的阶数;最后,将滑模扰动观测器的输出引入磁轴承控制器,对观测得到的同频不平衡扰动力和力矩进行补偿。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设计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实现了对不平衡扰动的观测,通过控制器有效地实现了对不平衡扰动的补偿,减少了72%的同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轴承 振动控制 扰动观测器 变结构控制 微分跟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维卡尔曼滤波的火星探测器脉冲星相对导航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武瑾媛 房建成 杨照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11-1716,共6页
X射线脉冲星导航稳定、精度高,太阳系范围内均适用,是实现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编队深空任务中可采用的相对位置确定方法单一且不自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编队火星探测器转移轨道自主相对导航方... X射线脉冲星导航稳定、精度高,太阳系范围内均适用,是实现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编队深空任务中可采用的相对位置确定方法单一且不自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编队火星探测器转移轨道自主相对导航方法。为降低模型误差,考虑了火星及地球对探测器相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引入扩维Unsented卡尔曼滤波,降低随机测量误差的同时修正系统状态模型误差。地面半物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位置估计精度可达30 m以内,可以满足火星探测编队飞行的自主相对导航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脉冲星 相对导航 火星探测 扩维Unsented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磁悬浮转子的不平衡振动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崔培玲 盖玉欢 +1 位作者 房建成 李海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针对主被动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高速旋转时产生的不平衡振动,提出了基于滑模观测器和陷波器的主被动磁悬浮转子不平衡振动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滑模观测器使同频振动的控制不受磁轴承的刚度参数摄动和磁力耦合的影响,将滑模观... 针对主被动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高速旋转时产生的不平衡振动,提出了基于滑模观测器和陷波器的主被动磁悬浮转子不平衡振动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滑模观测器使同频振动的控制不受磁轴承的刚度参数摄动和磁力耦合的影响,将滑模观测器与陷波器结合,无需区分电流刚度力和位移刚度力,无需设计算法补偿功率放大器的影响,可自适应消除不平衡振动。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使同频轴承力大幅减小;实验结果显示,虽然主被动磁悬浮转子的被动轴承不可控,同频振动仍由0.053g减小为0.012g,减小了77%。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主被动磁悬浮转子,也适用于全主动磁悬浮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磁悬浮转子 不平衡振动 自适应控制 滑模观测器 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InSAR运动补偿用激光陀螺位置姿态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利 房建成 康泰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7-1504,共8页
位置姿态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是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提高对地观测成像质量的关键装置,围绕机载InSAR运动误差补偿的需求,分析了机抖激光陀螺惯性测量系统(inert... 位置姿态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是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提高对地观测成像质量的关键装置,围绕机载InSAR运动误差补偿的需求,分析了机抖激光陀螺惯性测量系统(inertialmeasurement unit,IMU)的尺寸效应,设计了一种轻小型、对称八点减振的惯性敏感组件结构;设计了基于DSP+FPGA硬件方案的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提出了基于滤波器建模的时延补偿方法,研制成功一种高分辨率机载对地观测系统用小型高精度激光陀螺POS样机。实验室静态、车载以及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纯惯性导航误差分别为0.196 nmile/h、0.659 nmile/h和0.681 nmile/h,满足了机载InSAR 0.5 m高程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位置姿态系统 激光陀螺 捷联惯性测量系统 尺寸效应 时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飞轮与机械飞轮干扰特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邓瑞清 赵岩 +1 位作者 房建成 张大川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7-923,共7页
针对飞轮在工作过程中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使用干扰模型来对比分析和研究磁悬浮飞轮与机械飞轮的干扰特性。通过建立飞轮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机械飞轮与磁悬浮飞轮的平动及转动的干扰特性,比较和分析两... 针对飞轮在工作过程中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使用干扰模型来对比分析和研究磁悬浮飞轮与机械飞轮的干扰特性。通过建立飞轮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机械飞轮与磁悬浮飞轮的平动及转动的干扰特性,比较和分析两种飞轮干扰特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转子的不平衡振动是产生飞轮干扰的主要原因,机械飞轮由于支承的固有特性使得干扰的频率成分相对比较复杂,采用磁轴承使得高速转子与支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存在,所以转子的陀螺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当飞轮转速达到转子系统反向涡动频率时会产生较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飞轮 机械飞轮 高速转子 干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陀螺仪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颖 刘占超 刘刚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7-1023,共7页
核磁共振陀螺仪(NMRG)是基于量子原理的、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导航级陀螺仪,具有加速度不敏感、抗干扰能力强且没有运动部件等优势,有望在与微机电陀螺仪同等体积、成本下达到光学陀螺仪的精度,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介绍了核磁共振陀... 核磁共振陀螺仪(NMRG)是基于量子原理的、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导航级陀螺仪,具有加速度不敏感、抗干扰能力强且没有运动部件等优势,有望在与微机电陀螺仪同等体积、成本下达到光学陀螺仪的精度,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介绍了核磁共振陀螺仪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回顾了核磁共振陀螺仪自20世纪60年代起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核磁共振陀螺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跟踪,美国Northrop Grumman公司已经率先研制出了面向军事领域的微小型导航级核磁共振陀螺仪.最后对核磁共振陀螺仪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将进一步向高精度、低成本和小体积方向发展,同时分析了核磁共振陀螺可能应用前景,将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以及军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陀螺仪 原子陀螺仪 微陀螺仪 惯性导航 量子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阶逆系统的两自由度主被动磁悬浮转子解耦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培玲 潘智平 李海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47-2756,共10页
针对主被动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CMG)磁轴承两径向平动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耦合的问题,提出采用α阶逆系统方法对主被动磁轴承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首先,根据主被动磁轴承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主被动磁悬浮转子径向通道平动力模型以及动力学模... 针对主被动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CMG)磁轴承两径向平动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耦合的问题,提出采用α阶逆系统方法对主被动磁轴承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首先,根据主被动磁轴承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主被动磁悬浮转子径向通道平动力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分析了两径向自由度之间的耦合特性,并对系统进行可逆性分析,得到了原磁轴承系统的α阶逆系统模型。然后,将原系统与α阶逆系统组合得到二阶积分线性系统,利用最优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最后,对本文方法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当x向有40μm位移阶跃和18μm幅值的正弦干扰时,利用本文方法可将y向位移跳动控制在PID控制方法的13.6%和17.9%,实现了主被动磁悬浮转子两径向平动通道之间的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磁悬浮转子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 逆系统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三正交主轴平面的快速星图模拟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全伟 徐梁 宁晓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在地面上进行星图模拟以测试星图识别算法和星敏感器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星图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截面圆和固定区域的性质,将单位天球按照三个正交主轴平面进行等分,根据赤纬值求解恒星矢量与主轴平面夹角来确定选星条件,进而根... 为在地面上进行星图模拟以测试星图识别算法和星敏感器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星图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截面圆和固定区域的性质,将单位天球按照三个正交主轴平面进行等分,根据赤纬值求解恒星矢量与主轴平面夹角来确定选星条件,进而根据坐标变换原理进行星图模拟.为验证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的优势,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星图模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保证星图模拟精度的条件下,选星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星图模拟 导航星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DGCMG的敏捷卫星姿态/角动量联合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培玲 张颖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研究了采用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Double Gimbaled Control Momentum Gyroscope,DGCMG)的敏捷卫星姿态/角动量联合控制问题,针对DGCMG的饱和奇异问题,提出了基于Lyapunov的姿态/角动量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采用两个平行构型DGCMG的... 研究了采用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Double Gimbaled Control Momentum Gyroscope,DGCMG)的敏捷卫星姿态/角动量联合控制问题,针对DGCMG的饱和奇异问题,提出了基于Lyapunov的姿态/角动量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采用两个平行构型DGCMG的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陀螺的力矩方程,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出该构型只有内部隐奇异和饱和奇异两类奇异。隐奇异可以通过操纵律进行避免,而饱和奇异只能通过卸载方式来解决。为了避免采用推力器或磁力矩器等卸载方式带来的问题,设计了连续管理角动量的姿态/角动量联合控制器。此外,为了缩短系统的稳定时间,采用Sigmoid函数对控制器的参数选取进行了改进。该控制器完成敏捷卫星快速机动快速稳定任务的同时,还能连续调节角动量,达到姿态控制和角动量管理的折中。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敏捷卫星 姿态 角动量姿态联合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前馈补偿的混合磁悬浮CMG转子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培玲 盖玉欢 李海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1-166,共6页
为实现混合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高速旋转时产生与转速同频振动的主动控制,分析被动磁轴承径向平动自由度耦合磁力随转子径向扭转角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复合前馈补偿的混合磁悬浮转子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在同频位移刚度力超前前馈补偿... 为实现混合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转子高速旋转时产生与转速同频振动的主动控制,分析被动磁轴承径向平动自由度耦合磁力随转子径向扭转角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复合前馈补偿的混合磁悬浮转子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在同频位移刚度力超前前馈补偿中考虑被动磁轴承径向耦合磁力影响,并在两径向通道之间补偿同频耦合电流刚度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同频轴承力减小至未补偿前的9.3%,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磁悬浮转子 耦合磁力 主动振动控制 复合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姿态矩阵判据的光学焦距在线快速标定
19
作者 全伟 刘阳 王广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4-941,共8页
针对在轨运行的微小航天器发射过程的振动引起的结构变形和在轨太阳光照产生的结构热变形会使发射前对惯性恒星罗盘(Inertial Stellar Compass:ISC)标定的光学系统焦距偏离实际值,进而影响微小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针对在轨运行的微小航天器发射过程的振动引起的结构变形和在轨太阳光照产生的结构热变形会使发射前对惯性恒星罗盘(Inertial Stellar Compass:ISC)标定的光学系统焦距偏离实际值,进而影响微小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矩阵判据的ISC光学系统焦距在线快速标定方法。首先,分析了光学系统焦距与姿态矩阵的映射关系;然后,利用任一时刻由滤波生成的姿态矩阵,结合姿态矩阵单位正交特性的这一判据,采用迭代法实现了ISC光学系统焦距的在线快速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ISC光学系统焦距的标定精度同星点质心提取的像素精度相当,大约为0.01个像素。该方法可在轨随时进行光学系统焦距的标定,标定速度快,且不需要采集大量姿态测量传感器的数据,标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恒星罗盘 标定 光学焦距 姿态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对地观测飞行轨迹设计与对比分析
20
作者 宫晓琳 张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1-1549,共9页
针对机载对地观测载机长时间匀速直线飞行时分布式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姿态误差随时间积累的问题,基于载机有效机动能够提高分布式POS系统可观测度进而提高系统估计精度的思想,设计并对比多种机动方式下分布式POS系统的估计精度,并对... 针对机载对地观测载机长时间匀速直线飞行时分布式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姿态误差随时间积累的问题,基于载机有效机动能够提高分布式POS系统可观测度进而提高系统估计精度的思想,设计并对比多种机动方式下分布式POS系统的估计精度,并对机动后分布式POS系统进入测区前的滤波估计稳定时间、直线飞行成像时长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线长度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飞行轨迹能够提高成像段运动参数的测量精度,可为机载对地观测最优飞行轨迹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卫星组合导航 飞行轨迹 机动 传递对准 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