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飞蝗天敌——中国雏蜂虻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杜树国 李述增 +2 位作者 刘德萍 王春山 常兆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4-450,共7页
中国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v是主要以幼虫取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蝗卵的重要天敌,隶属双翅目,短角亚目,蜂虻科Bombyliidae. 蜂虻亚科Bombyliinae。它是国内首次发现;研究其大面积的保护利用... 中国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v是主要以幼虫取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蝗卵的重要天敌,隶属双翅目,短角亚目,蜂虻科Bombyliidae. 蜂虻亚科Bombyliinae。它是国内首次发现;研究其大面积的保护利用在国内外均属首例。中国雏蜂虻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滨海蝗区,发生于蝗卵卵块的比率较高,一般年份在50%左右,高达75%以上。它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蝗卵块内及附近土中越冬,翌年4至5月以幼虫吸取蝗虫卵粒汁液,对东亚飞蝗一代控制能力较强,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作者从1982年至1987年间,对中国雏蜂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保护利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的保护利用工作,为生物治蝗开拓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雏蜂虻 东亚飞蝗 蝗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点雪灯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迟新之 郭振宗 +2 位作者 王俊清 袁保彪 刘建立 《山东农业科学》 1992年第2期20-22,共3页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为害麦套玉米幼苗、棉苗,一般被害株率为20~30%,重者80%以上。1989~1991年研究结果表明,稀点雪灯蛾一年发生三代,各虫态历期:卵期第一代平均5.3天,第二代3.9天,第三代4.2天;幼虫期分别是26.5天,2...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为害麦套玉米幼苗、棉苗,一般被害株率为20~30%,重者80%以上。1989~1991年研究结果表明,稀点雪灯蛾一年发生三代,各虫态历期:卵期第一代平均5.3天,第二代3.9天,第三代4.2天;幼虫期分别是26.5天,25.2天和27.5天。第一代卵的历期均较其他各代长,第三代幼虫历期较前两代长。稀点雪灯蛾以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盆和杨树枝把无趋性,老熟幼虫活动迅速。成虫和幼虫均喜欢栖息在环境郁蔽潮湿的地方,怕高温干燥。一代稀点雪灯蛾动态防治指标为百墩5头。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和40%氧乐畏乳油1500倍液防效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点雪灯蛾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下害虫的种类与发展动态
3
作者 薛福绥 孙延杰 +1 位作者 张元士 刘建立 《山东农业科学》 1990年第5期34-36,共3页
1989年普查结果表明,惠民地区为害大豆、小麦、谷子、玉米、蔬菜等作物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金针虫,以蛴螬为害最重,蛴螬有20余种。优势种大黑鳃金龟普遍发生,暗黑鳃金龟有蔓延加重趋势,是防治重点。
关键词 地下害虫 种类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