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蒲利荣 郑雪梅 +1 位作者 吴采霞 高晓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2期333-333,共1页
利用2006年的清远地面观测站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地面温度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4时地温,自动站低于人工观测值,而2时、8时、20时自动站值与人工观测值差异不大;最高差异与14时的差... 利用2006年的清远地面观测站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地面温度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4时地温,自动站低于人工观测值,而2时、8时、20时自动站值与人工观测值差异不大;最高差异与14时的差异基本相当,温度越高差值越大,而9月、10月最低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地面观测 人工观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仪器撤换方法与步骤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雪梅 高晓燕 +1 位作者 蒲利荣 吴采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2期190-190,221,共2页
正确安装仪器是保证自动气象站稳定运行的前提。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校验和检定,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保证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仪器保持规定的准确度要求。自动站现用的采集器及传感器应2a定期校验和检... 正确安装仪器是保证自动气象站稳定运行的前提。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校验和检定,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保证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仪器保持规定的准确度要求。自动站现用的采集器及传感器应2a定期校验和检定1次[2]。笔者根据自身在基层气象台站工作实践,对仪器撤换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于气象站仪器的维护,使气象站更好地为农工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仪器 撤换 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降水误差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采霞 蒲利荣 +1 位作者 高晓燕 郑雪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2期193-194,共2页
本文通过对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的分析,指出了翻斗雨量传感器因常见故障或人为原因而导致的降水误差,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降水 误差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州市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霞 耿记允 +2 位作者 刘燕雄 吴采霞 梁美婵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293-293,共1页
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化州市气象台站1979—2002年气候整编资料,对化州市龙眼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开花结果期及果实发育期水分、光照充足,但霜冻、台风、雨涝等是影响当... 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化州市气象台站1979—2002年气候整编资料,对化州市龙眼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开花结果期及果实发育期水分、光照充足,但霜冻、台风、雨涝等是影响当地龙眼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气候条件 生物学特性 广东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由“列车效应”造成的致洪暴雨分析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柯文华 俞小鼎 +4 位作者 林伟旺 黄二龙 管习权 黄天宋 杨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2-560,共9页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准静止锋及其前方锋前暖区内出现的中尺度辐合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Train Effect)"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沿东北—西南向排列的地面总能量中心移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强降水回波具有低质心结构且垂直发展旺盛,具有"牛眼"结构特征的速度图上表明了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存在。由于"大风核"存在,造成中小尺度次级垂直环流,并且这些次级环流有规则的排列,这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此次"列车效应"暴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高空冷涡 列车效应 极端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阳市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及天气气候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巧美 罗碧瑜 陈裕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210-20212,共3页
对1960~2009年揭阳市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揭阳市暴雨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天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出现在4~9月份,占总数的89.... 对1960~2009年揭阳市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揭阳市暴雨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天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出现在4~9月份,占总数的89.9%;近50年来揭阳市的暴雨日数存在着8~10年的震荡(变化)周期,20世纪90年代前存在有比较明显的20年左右的周期,揭阳市暴雨天气主要有锋面低槽型、热带系统型和局地暴雨群型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阳市 暴雨天气 气候特征 影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