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贤坤 谭志宏 洪海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入Cage融合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 目的观察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入Cage融合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术前、术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性融合情况、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约16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70 mL;B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10 mL。经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率平均为93.5%,B组为81.32%;A组优良率为96.54%,B组为82.14%;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6%、96%;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4.0%。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减压融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固定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安树康 武明鑫 +2 位作者 孙进 谭伟 黄学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TESSYS组,36例)和传统手术组(TS组,50例),其中TESSYS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TS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手术优良率(94.44%)明显优于TS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术前[VAS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1.43±0.38)分vs (7.45±1.54)分,TS组术后12个月(1.81±0.49)分vs (7.42±1.12)分;ODI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6.34±4.08)分vs (65.84±13.89)分,TS组术后12个月(9.75±3.78)分vs (64.87±14.28)分],且呈逐渐好转趋势,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术前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小于TS组术后(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症状改善明显,术后恢复较快,疗效确切。但其手术视野有限,对施术者操作性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选择性减压 切开减压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