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健
师春梅
+9 位作者
周春燕
邢世会
李踔
李晶晶
欧紫琳
陈红兵
谭双全
党超
刘刚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45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方面的特点。方法研究入组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75例,依据头部影像学将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不合并脑出血和合并出脑血两...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方面的特点。方法研究入组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75例,依据头部影像学将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不合并脑出血和合并出脑血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的差异。最后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入组75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其中28例(37.2%)合并脑出血,47例(62.7%)不合并脑出血。合并出血组妊娠和产褥期患者的比例高(28.6%vs.6.4%,P=0.015),而不合并出血组感染的比例高(29.8%vs.7.1%,P=0.021)。合并出血组患者头痛(92.9%vs.70.2%,P=0.021)、意识障碍(25.0%vs.6.4%,P=0.034)、痫性发作(53.6%vs.19.1%,P=0.002)、运动障碍(35.7%vs.12.8%,P=0.019)更常见。此外,合并出血组累及多个静脉窦的比例较不合并出血组高(71.4%vs.44.7%,P=0.024),急性期预后较不合并出血组差(m RS≥3:46.4%vs.17.0%,P=0.006)。但是,合并出血组使用抗凝药物的18例患者中有12例急性期预后良好。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结果发现妊娠和产褥期(P=0.004)、多个静脉窦受累(P=0.007)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成正相关,而感染(P=0.03)与出血成负相关。结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组妊娠和产褥期患者的比例高,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运动障碍、累及多个静脉窦更常见,而急性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脑出血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物质对大鼠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师春梅
赵斌
+2 位作者
谭燕
赵奉波
李之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7-852,共6页
目的:观察P物质(SP)对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pH 4.0、pH 5.0、pH 6.0及共加H+与SP情况下,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形式。通过胞内透析技术分析SP...
目的:观察P物质(SP)对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pH 4.0、pH 5.0、pH 6.0及共加H+与SP情况下,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形式。通过胞内透析技术分析SP对H+门控电流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H+门控电流可划分为短暂内流型(T型)、持续内向电流型(S型)、反向电流型(O型)及双相内向电流型(B型)。SP对S型和B型中持续成分的H+门控电流有明显增强作用,这种电流幅值增强达(85.53±22.93)%,约81.8%细胞的这种增强效应不能被选择性的SP受体NK1拮抗剂阻断,而非肽类的SP受体NK1拮抗剂对约75%的DRG神经元可明显阻断这种增强效应;SP对S型和B型中持续成分的H+门控电流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的幅值达(48.46±4.45)%,并且约88.9%细胞的这种抑制效应不能被SP受体NK1拮抗剂所阻断。通过胞内透析技术在细胞内液中加入GDP-β-S后不能消除SP对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结论:H+门控电流有T型、S型、O型及B型4种电流类型。SP对H+门控电流有增强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SP可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及与H+门控离子通道的某一位点直接结合来发挥对H+门控电流的双向调节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膜片钳术
H^+门控电流
P物质
胞内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健
师春梅
周春燕
邢世会
李踔
李晶晶
欧紫琳
陈红兵
谭双全
党超
刘刚
曾进胜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
第一
医院
神经
科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45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200901
81200903
+7 种基金
81000500
81371277
81301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重点项目(编号:U1032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编号:2011CB707805)
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教育部国家重点专科
文摘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方面的特点。方法研究入组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75例,依据头部影像学将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不合并脑出血和合并出脑血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的差异。最后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入组75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其中28例(37.2%)合并脑出血,47例(62.7%)不合并脑出血。合并出血组妊娠和产褥期患者的比例高(28.6%vs.6.4%,P=0.015),而不合并出血组感染的比例高(29.8%vs.7.1%,P=0.021)。合并出血组患者头痛(92.9%vs.70.2%,P=0.021)、意识障碍(25.0%vs.6.4%,P=0.034)、痫性发作(53.6%vs.19.1%,P=0.002)、运动障碍(35.7%vs.12.8%,P=0.019)更常见。此外,合并出血组累及多个静脉窦的比例较不合并出血组高(71.4%vs.44.7%,P=0.024),急性期预后较不合并出血组差(m RS≥3:46.4%vs.17.0%,P=0.006)。但是,合并出血组使用抗凝药物的18例患者中有12例急性期预后良好。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结果发现妊娠和产褥期(P=0.004)、多个静脉窦受累(P=0.007)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成正相关,而感染(P=0.03)与出血成负相关。结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组妊娠和产褥期患者的比例高,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运动障碍、累及多个静脉窦更常见,而急性期预后更差。
关键词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脑出血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后
Keywords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 Outcom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物质对大鼠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师春梅
赵斌
谭燕
赵奉波
李之望
机构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
广东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广东医学院附属
医院
老年
科
华中
科
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电生理实验室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7-852,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P物质(SP)对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pH 4.0、pH 5.0、pH 6.0及共加H+与SP情况下,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形式。通过胞内透析技术分析SP对H+门控电流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H+门控电流可划分为短暂内流型(T型)、持续内向电流型(S型)、反向电流型(O型)及双相内向电流型(B型)。SP对S型和B型中持续成分的H+门控电流有明显增强作用,这种电流幅值增强达(85.53±22.93)%,约81.8%细胞的这种增强效应不能被选择性的SP受体NK1拮抗剂阻断,而非肽类的SP受体NK1拮抗剂对约75%的DRG神经元可明显阻断这种增强效应;SP对S型和B型中持续成分的H+门控电流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的幅值达(48.46±4.45)%,并且约88.9%细胞的这种抑制效应不能被SP受体NK1拮抗剂所阻断。通过胞内透析技术在细胞内液中加入GDP-β-S后不能消除SP对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结论:H+门控电流有T型、S型、O型及B型4种电流类型。SP对H+门控电流有增强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SP可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及与H+门控离子通道的某一位点直接结合来发挥对H+门控电流的双向调节调制作用。
关键词
全细胞膜片钳术
H^+门控电流
P物质
胞内透析
Keywords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s
H ^+ -gated current
Substance P
Intracellular dialysis
分类号
R338.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张健
师春梅
周春燕
邢世会
李踔
李晶晶
欧紫琳
陈红兵
谭双全
党超
刘刚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物质对大鼠DRG神经元H^+门控电流的调制作用
师春梅
赵斌
谭燕
赵奉波
李之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