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urnier坏疽的CT表现和诊断
1
作者 梁惠康 袁佳欣 +5 位作者 周玉祥 云惟健 曾裕镜 彭洋 关键 张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CT表现,提高对Fournier坏疽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Fournier坏疽的16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行病原学检测。11例行CT盆腹腔平扫,5例盆腹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治疗...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CT表现,提高对Fournier坏疽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Fournier坏疽的16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行病原学检测。11例行CT盆腹腔平扫,5例盆腹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治疗后13例进行CT复查。结果:16例患者中男13例,女3例,年龄36~76岁,中位年龄57.5岁。16例中14例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会阴部红肿、严重疼痛。MSCT表现为:(1)会阴部深筋膜表面及肌间隙积气伴坏死物15例;可累及臀部、腹股沟区、腹壁,1例蔓延至腹膜后间隙;(2)广泛深筋膜或肌肉不对称增厚、水肿10例,5例增强扫描筋膜均呈不均匀强化;(3)局限性积液、脓肿形成6例;(4)皮下软组织肿胀16例。病例转归:13例好转出院,其中10例复查CT均表现为深筋膜、皮下软组织肿胀减轻,坏死灶、脓肿吸收;3例进展最终死亡,复查CT表现为深筋膜、肌肉坏死范围持续扩大。结论:Fournier坏疽以会阴部积气和筋膜炎为特征性CT表现,多见于免疫力下降的中老年男性患者。CT可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累及深度,有助于诊断及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NIER坏疽 会阴部 感染 筋膜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MR成像对脂多糖诱导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钟雅志 吴仁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采用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Glu-CEST)观察由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相关性大鼠脑内的影像改变与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均分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组(10 mg/kg脂多糖)和对照组(注射与脂多糖等量的... 目的:采用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Glu-CEST)观察由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相关性大鼠脑内的影像改变与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均分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组(10 mg/kg脂多糖)和对照组(注射与脂多糖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并通过旷场实验分别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其行为学指标包括大鼠的活动总路程、活动时间、站立次数以及跨格次数。采用7.0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扫描仪获得大鼠脑中的Glu-CEST图像。最后通过伊文思蓝实验检测大鼠血脑屏障的损伤。结果:旷场实验的行为学表现表明与对照组对比,SAE组的大鼠的活动时间、站立次数显著下降(P<0.01),提示SAE组大鼠焦虑、抑郁症状更显著;SAE组大鼠脑中的Glu-CEST值((15.20±0.79)%)较对照组((11.93±1.63)%)显著升高(P<0.01),同时SAE组((4.07±0.64)ng/mL)的伊文思蓝溶液渗透结果亦较对照组((1.97±0.23)ng/mL)更显著(P<0.05),且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伊文思蓝实验的渗透值与Glu-CEST值具有正相关。结论:结合Glu-CEST MRI可在分子影像水平上无创性地反映脂多糖诱导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大鼠脑中的血脑屏障受损变化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血脑屏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性结节型早期肺癌相关因素分析及模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红东 马伟琼 +1 位作者 陈镜聪 周玉祥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3-1458,共6页
目的:探讨实性结节型早期肺癌的相关因素,建立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1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其中恶性结节160例作为研究组,良性结节81例纳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年... 目的:探讨实性结节型早期肺癌的相关因素,建立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1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其中恶性结节160例作为研究组,良性结节81例纳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征象(位置、大小、CT值、边缘征象、内部特征),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其诊断效能,并与北大模型比较。结果:右肺、肿瘤标记物升高、锯齿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直径、CT值、钙化、大片坏死、结节周围粟粒征作为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因子,建立恶性概率预测模型为P=e^(x)/(1+e^(x)),e为自然对数,X=-3.107+1.066×右肺+1.540×肿瘤标记物升高+1.593×锯齿征+1.383×分毛凹+0.096×直径+0.016×CT值-2.697×钙化-3.058×大片坏死-1.713×结节周围粟粒征,其预测实性结节恶性概率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85.2%,阳性预测值为85.8%,阴性预测值为88.9%,符合率为87.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95%CI:0.902~0.966)。将本组数据代入北大模型预测实性结节恶性概率的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65.4%,阳性预测值为68.8%,阴性预测值为73.4%,符合率为70.9%,AUC为0.770(95%CI:0.706~0.833)。结论:本研究模型诊断效能高于北大模型,有助于提高良恶性肺结节术前预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肺结节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逻辑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平扫CT表现预测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婧瑶 肖叶玉 +5 位作者 张茜 邓方方 张株银 潘建军 罗庆华 代海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7-462,共6页
目的观察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平扫CT表现预测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来自中心1接受机械取栓的AIS患者,按照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13)与内部测试集(n=48);以79例来自中心2同类患者为外部测试集。根... 目的观察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平扫CT表现预测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来自中心1接受机械取栓的AIS患者,按照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13)与内部测试集(n=48);以79例来自中心2同类患者为外部测试集。根据取栓后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断预后良好(<15分)或不良(≥15分),对比分析治疗前平扫CT表现。序贯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AIS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加以可视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区分度,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校准度,利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净收益。结果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基底神经节区钙化均为AIS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之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预测内部测试集预后的AUC为0.776(χ2=6.052,P=0.417),于外部测试集为0.800(χ2=2.269,P=0.811);DCA显示列线图可在一定阈值概率范围内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ASPECTS、HMCAS及基底神经节区钙化均为AIS患者接受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三者构建的预测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机械取栓后早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栓子清除术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胸腺瘤与胸腺癌的CT征象鉴别 被引量:14
5
作者 廖俊杰 李胜开 +1 位作者 蓝博文 代海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CT表现,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7例中,高危胸腺瘤45例,胸腺癌92例。胸腺癌出现肿瘤... 目的探讨CT对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CT表现,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7例中,高危胸腺瘤45例,胸腺癌92例。胸腺癌出现肿瘤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坏死或囊变、纵隔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和胸外器官转移的比例均高于高危胸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腺癌和高危胸腺瘤在肿瘤大小、部位、钙化、强化程度、胸膜转移、肺转移和胸腔积液等征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血管侵犯和心包积液是鉴别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该Logistic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 0.826~0.975)。结论CT对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淋巴结肿大、血管侵犯和心包积液是诊断胸腺癌的重要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淋巴结 肿瘤侵润 血管 心包积液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玉祥 刘于宝 +3 位作者 梁长虹 李景雷 张水兴 余元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号、强化模式等情况。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1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位于髓质内者1例,位于皮质与髓质多发者1例;病灶直径8~154mm,平均(63.0±47.0)mm,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个病灶边界清楚(显示楔征6个、皮质掀起征5个),3个边界不清;7例病灶富脂肪,6例乏脂肪。CT平扫病灶实质密度均稍高于肾皮质;增强扫描示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减退9例,髓质期持续强化2例;5例显示黑星征。MRI平扫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1例显示黑星征。结论肾EAM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增强及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钟华 代海洋 +2 位作者 李丽红 黎昕 刘锦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并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共380例,所有患者在放疗结束后进行6月至3年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并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共380例,所有患者在放疗结束后进行6月至3年的随访复查并接受至少1次以上磁共振检查,常规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68例行DWI扫描。结果在复查过程中,共有32例证实为放疗后复发,复发的肿块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明显强化,其中19例伴有新发颅底骨质破坏,12例伴有新增淋巴结肿大。复发肿块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为(0.96±0.08)×10^(-3) mm^2/s;无复发者DWI大部分呈等、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其ADC值为(1.31±0.16)×10^(-3) mm^2/s,二者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和DWI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MRI产前诊断 被引量:19
8
作者 钟华 李丽红 +2 位作者 代海洋 黎昕 刘锦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2例,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术前诊断前置胎盘43例,其中完全性前置胎...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2例,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术前诊断前置胎盘43例,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31例,部分型前置胎盘9例,边缘型前置胎盘3例,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9.5%(43/48)。MRI术前正确诊断胎盘植入9例,诊断符合率为75.0%(9/12)。结论 MRI对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综合MR不同成像序列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前置 胎盘 侵入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探讨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国荣 程传虎 +1 位作者 蓝博文 黄尧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周围型小肺癌和22例肺良性结节行多层螺旋CT高分辨薄层扫描,并按血管走行方向做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最后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血管集束征在周围型小肺... 目的探讨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周围型小肺癌和22例肺良性结节行多层螺旋CT高分辨薄层扫描,并按血管走行方向做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最后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血管集束征在周围型小肺癌的出现率为88.5%(46/52),肺良性结节出现率为18.2%(4/22),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高分辨薄层扫描结合(MPR)能较好地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血管集束征是周围型小肺癌的重要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集束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国荣 程传虎 +1 位作者 蓝博文 黄尧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多层螺旋CT的MPR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MPR在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多层螺旋CT的MPR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MPR在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位薄层。棘突征、短毛刺征的显示率与横断位薄层大致相同;空泡征的显示率反而较横断位薄层低。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多平面重建 周围型小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黎昕 黄柏锋 +1 位作者 蓝博文 李丽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浸润型胃淋巴瘤(LGL)和浸润型胃癌(LGC)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LGL和22例LGC的CT资料。结果病变部位、范围:LGL累及胃底11例,胃体12例,胃窦10例;LGC累及胃底6例,胃体13例,... 目的分析浸润型胃淋巴瘤(LGL)和浸润型胃癌(LGC)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LGL和22例LGC的CT资料。结果病变部位、范围:LGL累及胃底11例,胃体12例,胃窦10例;LGC累及胃底6例,胃体13例,胃窦20例;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部位:LGL11例,LGC13例。病灶侵犯胃周径>50%者LGL12例,LGC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厚度:LGL为(24.4±12.1)mm,LGC为(17.7±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及强化:LGL密度均匀15例,三期增强主要呈均匀轻中度强化;LGC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伴坏死10例;不均匀强化17例。黏膜:LGL仅1例病变处见深溃疡形成;LGC中14例见溃疡形成。胃腔改变:LGL胃壁僵硬2例;LGC胃壁僵硬、胃腔狭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周肿大淋巴结:胃周2个区以上淋巴结肿大者LGL7例,LGC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LGL和LGC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玉祥 蓝博文 +3 位作者 刘其顺 李景雷 黎昕 朱文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 052例行64层或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 052例行64层或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及管腔情况。结果:9 052例冠状动脉检查者中,检出40例42支CAOA患者,检出率为0.44%,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26例(1例并发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高位开口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肺动脉2例;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6例(1例并发左前降支高位开口),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段1例;左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窦1例;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中间支单独起源于左冠窦1例。其中异常冠状动脉非斑块性狭窄17例,存在斑块12例(狭窄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直观、准确,VR是最佳后处理显示方法,同时有助于成功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黎昕 代海洋 +1 位作者 蓝博文 钟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233,24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3例鼻腔淋巴瘤中,有1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3例鼻腔淋巴瘤中,有1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病例均为位于一侧鼻腔内的软组织影,位于鼻腔前部或占据整个鼻腔,3例伴有同侧鼻旁或鼻前庭软组织受侵、肿胀;1例伴有同侧眼眶受累侵犯;10例伴有副鼻窦炎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鼻甲、鼻道或鼻窦的骨质破坏。结论: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均有一定的特异的影像学征象,常规CT及MRI检查可提示诊断,最终病理分型仍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鼻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伟琼 陈康胤 +3 位作者 杨宁 江桂华 蓝博文 曾裕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淋巴结状态的PT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分为91例颈...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淋巴结状态的PT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分为9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91例非转移组。在多种MRI影像序列[轴位T1WI、T2WI、T2WI压脂、T1WI增强、T1WI压脂增强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纹理特征和直方图特征。最后,使用多参数MRI纹理特征和直方图特征作为输入,构建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颈部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进行分类。结果结合多种磁共振序列的多参数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分类准确度高达79.61%,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3.0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11。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PTC患者术前的颈部淋巴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多参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直方图特征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初探(附40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尧生 刘锦文 +2 位作者 孟悛非 黄旭东 赵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90-791,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在 4 0例骨骼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 ,对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SE序列T1W、T2W和STIR序列的病灶检出评分为 1.95± 0 .3 ...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在 4 0例骨骼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 ,对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SE序列T1W、T2W和STIR序列的病灶检出评分为 1.95± 0 .3 2、2 .0 3± 0 .2 8和 2 .5 0± 0 .64;病灶对比评分为 2 .10± 0 .67、2 .4 5± 0 .64和 3 .63± 0 .4 9;病变边缘和范围评分为 1.88± 0 .76、2 .2 8± 0 .72 ;3 .73± 0 .4 5 ;STIR与SE序列T1W、T2W比较的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或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国产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 ,对病灶检出、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以及病灶边缘和范围的描述上 ,STIR较常规SE序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磁共振 脂肪抑制技术 肌肉骨骼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代海洋 刘国荣 +2 位作者 翟少智 黄春瑜 陈世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乳腺肿瘤患者共36例,其中恶性24例,良性12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 目的探讨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乳腺肿瘤患者共36例,其中恶性24例,良性12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DWI成像采用4个b值(分别为0、400、800和1000 s/mm2),分别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共3组ADC值。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者,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当b=800 s/mm2时,取ADC值为1.33×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79.8%。当b=1000 s/mm2时,以ADC值为1.15×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0.6%。结论 DW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值为1000s/mm2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MSCT和超声影像诊断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玉祥 蓝博文 +4 位作者 林一钦 李景雷 饶红萍 陈海江 李丽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超声心动图(USG)在诊断成人单纯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218例成人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同时接受64层螺旋CT、USG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超声心动图(USG)在诊断成人单纯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218例成人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同时接受64层螺旋CT、USG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比较MSCT和USG诊断CPF的效能。结果:218例患者CAG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血管网21例,诊断为CPF患者19例,未发现明确瘘口2例;MSCT诊断为CPF患者20例,诊断为冠状动脉分支畸形患者1例;CPF的MSCT影像征象包括:纡曲扩张血管网匍匐于肺动脉壁,瘘口表现为开窗征、射血征、烟雾征、飘带征、等密度征。以CAG为金标准,MSCT诊断成人CPF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94.7%、99.0%、90.0%、99.5%。USG诊断为CPF患者5例,漏诊14例,敏感度为26.3%,漏诊率为73.7%。所有患者未发现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结论:USG诊断成人CPF的漏诊率高,而MSCT重组技术对成人CPF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诊疗有较大指导意义,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动脉动脉瘘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俊强 卢光明 +2 位作者 李苏建 黄尧生 邓小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术前MRI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术前MRI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区16例,半球凸面白质区7例,二者中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者13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3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明显。增强扫描24例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呈轻度到中度,大部分以轻度为主;大脑半球凸面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绝大多数PCNSL表现较典型,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卒中的低场MR表现(附26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锦文 黄尧生 +1 位作者 黄旭东 赵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通过26例超急性期脑卒中病例,观察和分析脑梗塞与脑出血的MR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26例在低场强机器作常规横断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结果脑梗塞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出血为T1WI稍高至更高... 目的通过26例超急性期脑卒中病例,观察和分析脑梗塞与脑出血的MR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26例在低场强机器作常规横断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结果脑梗塞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出血为T1WI稍高至更高信号,T2WI高至等偏高信号,周围有T1WI低、T2WI高信号水肿带。结论超急性期脑梗塞与脑出血各具不同的信号形式,能较好鉴别,可选择性使用MRI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 脑中风 NMR 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破裂出血早期肝动脉栓塞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传虎 王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抢救肝细胞性肝癌(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插管,联合应用明胶海绵、碘油或加弹簧钢圈作出血动脉的栓塞治疗。结果15例行TAE后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除...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抢救肝细胞性肝癌(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插管,联合应用明胶海绵、碘油或加弹簧钢圈作出血动脉的栓塞治疗。结果15例行TAE后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除1例术后第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14例均存活3月以上,半年生存率达86.7%(13/15),一年生存率为66.7%(10/15)。结论急诊TAE治疗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疗效好,对不能手术完全切除的肝癌患者,疗效优于其他外科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破裂出血 栓塞 肝动脉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