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惠州市河桥水惠州学院河段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解欣斐 张文斯 +1 位作者 吴鹏豹 郭小兰 《绿色科技》 2023年第3期6-10,24,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滨水景观生态理念的更新,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作用越发明显,同时滨水景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出。对惠州市惠城区河桥水(途径惠州学院)河段景观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河桥水水质污染严重,两岸植物景观杂乱,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滨水景观生态理念的更新,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作用越发明显,同时滨水景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出。对惠州市惠城区河桥水(途径惠州学院)河段景观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河桥水水质污染严重,两岸植物景观杂乱,服务设施不完善、驳岸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游憩空间等问题,景观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基于此,提出了河桥水景观生态修复应遵循保护优先、分区保护原则,以生境保护为核心,通过构建生态廊道、丰富植物景观、改善生态布局等措施优化河桥水景观,并指出了应重视生态水文地貌、生态植被景观、生态景观布局及地域文化景观,以期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提质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 生态修复 策略 河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教育功能对惠州市生态露营休闲经济发展特征的探究
2
作者 王萌 王瑶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99-200,203,206,178,共5页
“露营+自然教育”的不断发展必将形成新的休闲文化,并吸引更多消费主体参与其中,进而形成新的露营经济业态。结合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分析了惠州基于自然教育相关露营休闲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提出惠州应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构建“亲山... “露营+自然教育”的不断发展必将形成新的休闲文化,并吸引更多消费主体参与其中,进而形成新的露营经济业态。结合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分析了惠州基于自然教育相关露营休闲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提出惠州应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构建“亲山型”“亲水型”“亲草型”多维立体城乡露营目的地发展体系,形成“山-水-植-动-人”和谐共生系统。研究表明,通过大力发展基于自然教育露营休闲经济,可推动惠州户外休闲产业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露营 休闲经济 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市网络问政中民生问题空间分析分异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金星 黄莹洁 陈丽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76-181,237,共7页
运用Python获取2023年3月8日至2023年8月31日共4000条惠州市居民网络问政中的民生问题诉求及对应政府回应文本,并用坐标拾取其POI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得到惠州市网络问政民生问题的基本类型特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 运用Python获取2023年3月8日至2023年8月31日共4000条惠州市居民网络问政中的民生问题诉求及对应政府回应文本,并用坐标拾取其POI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得到惠州市网络问政民生问题的基本类型特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惠州市网络问政民生问题类型分布布局、空间分布特征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生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地域性。公众诉求偏好特征分析表明,不同地域的民生问题类型分布具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政府回应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多数政府回应以民生问题处理和政策解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政 民生问题空间分析法 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惠州地区钻孔岩芯热导率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科 黄少鹏 +3 位作者 魏正安 张敏 赵欣楠 刘远周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岩石热导率测试和分析有助于广东惠州地区大地热流计算、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以及地热资源评价.从广东惠州地区22个钻孔中采集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岩芯样品207个,采用光学扫描测量方法对这批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测量值介于1.74~5.46 W/(m... 岩石热导率测试和分析有助于广东惠州地区大地热流计算、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以及地热资源评价.从广东惠州地区22个钻孔中采集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岩芯样品207个,采用光学扫描测量方法对这批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测量值介于1.74~5.46 W/(m·K)之间,平均值为(3.25±0.52)W/(m·K).其中,各类岩石样品数和平均热导率分别为:32块砂岩(3.40±0.67)W/(m·K),11块砾岩(3.15±0.76)W/(m·K),63块灰岩(3.12±0.39)W/(m·K),55块花岗岩(3.33±0.40)W/(m·K),1块辉绿岩为1.84W/(m·K),2块辉绿玢岩(3.08±0.27)W/(m·K),9块熔结凝灰岩(3.24±0.10)W/(m·K),9块花岗片麻岩(2.81±0.26)W/(m·K),3块变质粉砂岩(3.92±0.25)W/(m·K),12块变质砂岩(3.38±0.68)W/(m·K),10块大理岩(3.48±0.42)W/(m·K).分析不同因素对岩石热导率的影响发现,矿物组成是影响岩石热导率的主要因素,主要造岩矿物中石英的热导率相对较大,岩石中石英含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岩石热导率.这一效应对砂岩热导率的影响尤其明显,不同石英含量的砂岩热导率可以相差很大.相较于四川盆地和松辽盆地,广东惠州地区和中国东南地区砂岩中的石英含量相对更高,这也是本研究测量得到的砂岩热导率明显高于四川盆地和松辽盆地同类岩石热导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后续广东惠州地区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热结构分析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学 热导率 岩芯样品 矿物组成 砂岩 石英 广东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型海岸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及驱动力分析——以三亚市海棠区为例
5
作者 余中元 温文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89-94,102,共7页
以三亚市海棠区为例,运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2002—2022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探索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海棠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 以三亚市海棠区为例,运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2002—2022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探索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海棠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较为显著的是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的流向主要是建设用地。这一时期海棠区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剧。海棠区土地利用生态效应不宜乐观,海棠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方向发展趋势,海棠区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逐渐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饱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海岸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体类型背景下的硫酸铁遥感反演下限浓度数值光谱模拟与特征分析
6
作者 梁业恒 邓孺孺 +5 位作者 陈锦琳 刘旭拢 佟天仁 李嘉怡 李依玲 劳小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3-1189,共7页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水中重金属浓度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由于自然水体重金属含量低,其遥感反演可行性仍被学界怀疑,以致该领域发展比较缓慢。鉴于此,以中国环境卫星(HJ-1A)高光谱成像仪(HSI)反演水中硫酸铁浓度为例,采用遥感敏...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水中重金属浓度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由于自然水体重金属含量低,其遥感反演可行性仍被学界怀疑,以致该领域发展比较缓慢。鉴于此,以中国环境卫星(HJ-1A)高光谱成像仪(HSI)反演水中硫酸铁浓度为例,采用遥感敏感性分析模型(DDE模型),模拟得到硫酸铁在理论清深水体和三种常见自然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浑浊水体与重金属尾矿污染水体,共计四种水体类型背景下的可遥感反演下限浓度光谱曲线,明确地给出不同情形遥感反演下限浓度最小值及其所在波长,进而分析不同水体类型的遥感敏感性变异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水体类型背景下,硫酸铁的遥感反演下限浓度最小值及所在波长位置均是变化的。在理论清深水体背景下,该值的最小值为4.63×10-4mg·L^(-1),出现在468.530 nm处(对应HSI传感器第5波段,简写为Band5,下同),而扩充至最小值10%增量后,覆盖的波段范围为460.040~479.600 nm(Band 1—10)。但在波长范围721.605~951.540 nm(Band 81—115),下限浓度值已不存在。同样地,富营养化水体、浑浊水体、重金属尾矿污染水体三种自然水体背景下,下限浓度最小值分别为:6.30×10^(-2)、2.78×10^(-2)和1.64×10^(-1)mg·L^(-1);对应所在波长分别为:577.865 nm(Band 46)、587.900 nm(Band 49)、669.285 nm(Band 70);对应的扩充最小值10%增量后的覆盖波段范围分别为555.725~587.900 nm(Band 39—49)、568.160~612.740 nm(Band 43—56)、627.895~687.410 nm(Band 60—74)。以上特征波段,均是未来硫酸铁遥感反演模型敏感波段集合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四种水体背景下的下限浓度最小值大小关系是:理论清深水体<<浑浊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重金属尾矿污染水体,说明相比理论清深水体,三种自然水体背景下遥感敏感性相对有所下降。从该最小值出现的波长位置(或范围)来看,三种自然水体背景下的下限浓度最小值所在波长相比理论清深水体均向卫星图像受大气影响作用越来越小的长波方向移动。这个波长位置的移动方向由硫酸铁自身的吸收系数光谱和背景水体反射率光谱二者共同决定。以上研究成果为将来实现水中硫酸铁浓度遥感反演打下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水体重金属遥感领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重金属遥感 敏感性分析 下限浓度 光谱模拟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核算研究:以海南岛18市县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念龙 李南恒 黎兴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科学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及核算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各市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出区与输入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流确定生态服务流动的范围及强度,... 科学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及核算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各市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出区与输入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流确定生态服务流动的范围及强度,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意愿等因素建立生态补偿模型,最终确定海南岛各市县的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明显空间分异,海南岛中东部区域琼中、白沙及万宁提供了海南岛超过70%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2000—2022年间海南岛以市县为单元的生态受偿与支付主体比例由10∶8变化为9∶9,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补偿 标准核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20年海南岛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及地理探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念龙 刘子荣 +1 位作者 贾培宏 张伟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3-201,共9页
[目的]分析影响海南岛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海南岛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重点区域识别及保护,水资源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定量分析海南岛1996-2020年水源涵养的时空... [目的]分析影响海南岛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海南岛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重点区域识别及保护,水资源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定量分析海南岛1996-2020年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并对海南岛的水源涵养影响因素展开地理探测分析研究。[结果]①1996-2020年海南岛水源涵养总量略微上升,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41.77 mm,水源涵养总量为1.42×10^(9)m^(3)。空间上,海南岛水源涵养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及北高南低的特征。各地类中,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且面积占比大,对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贡献显著。②水源涵养量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明显聚集特征,水源涵养重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中部、东部沿海海岸带以及海口市西部的火山熔岩湿地。③各因子对水源涵养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实际蒸散发和高程;因子交互作用,尤其是降水与土地利用的交互显著增强水源涵养分布的解释。[结论]气候作用和人类活动主导了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空间格局。未来既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水源涵养的影响,通过建立有效措施确保海南岛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有效适应全球变化,又要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水源涵养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近岸浅海马尾藻遥感信息提取
9
作者 李俊 何颖清 +2 位作者 邓孺孺 熊龙海 张锐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马尾藻对健康的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遥感监测多针对开阔海域的漂浮马尾藻,对浅海底栖型马尾藻研究较少;技术方法大多基于经验模型,依赖大量实测数据。本文基于水体辐射传输过程,建立马尾藻遥感信息提取模型。大亚湾3个试验结果表... 马尾藻对健康的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遥感监测多针对开阔海域的漂浮马尾藻,对浅海底栖型马尾藻研究较少;技术方法大多基于经验模型,依赖大量实测数据。本文基于水体辐射传输过程,建立马尾藻遥感信息提取模型。大亚湾3个试验结果表明:①马尾藻丰度分布情况与野外调查数据基本吻合;②大亚湾的马尾藻在水域开阔程度高、水体交换条件良好、受一定风浪影响、水深小于1.6 m的环境条件下,长势更好,丰度更高;③水深、海浪作用是影响马尾藻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本文方法对马尾藻资源的保护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海洋底栖生境 丰度 近岸浅海 混合像元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水土保持服务供需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念龙 纪家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准确识别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供需匹配时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东江流域为例,基于RUSLE模型量化2000-2020年的水土保持服务供需,并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求主导因子对水土保持服务供... 准确识别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供需匹配时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东江流域为例,基于RUSLE模型量化2000-2020年的水土保持服务供需,并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求主导因子对水土保持服务供需关系变化之间的影响。结果显示:(1)东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约64.46%)的水土保持服务供需表现为盈余状态,供需赤字状态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2000-2020年的供需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0、2010、2020年的供需比分别为0.042、0.037、0.044)。(2)水土保持服务供需的空间匹配类型为低高型(低供给-高需求)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东南部,是改善水土保持服务供需失衡的重点区域。(3)归一化植被指数对东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服务供需影响最大,且表现出全局正向促进作用;年均降雨量、人口密度、高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则有正有负,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由研究结果可知,近10年来东江流域水土保持服务正在逐步改善,但仍需关注“低高型”水土保持服务供需类型区域,重点考虑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各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水土保持空间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服务供需 时空变化 地理加权回归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时序降雨数据的区域设计降雨估计
11
作者 朱志华 周雯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为克服传统设计降雨方法对降雨要求高且忽略空间分布等特点,基于ERA5再分析降雨数据,分析东江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不同时期的短时序降雨数据耦合RainyDay模型,以推估得到具有时空特征的区域设计降雨,并探讨基于短时序降雨数据... 为克服传统设计降雨方法对降雨要求高且忽略空间分布等特点,基于ERA5再分析降雨数据,分析东江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不同时期的短时序降雨数据耦合RainyDay模型,以推估得到具有时空特征的区域设计降雨,并探讨基于短时序降雨数据推估设计降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流域西南平均降雨量和极端降雨发生概率较大,而时间上有明显的季节性,降雨集中于4~9月;耦合RainyDay模型和短时序降雨数据能较好地反演和推估研究区域的设计降雨,其能够考虑不同重现期下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克服了传统方法简化空间分布、所需降雨数据时间序列长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序降雨 设计降雨 RainyDay模型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综合价值评估研究——以深圳湾公园为例
12
作者 刘荣杰 熊义刚 +1 位作者 韩念龙 肖丽祺 《广东园林》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具有生态、社会及经济等多重价值。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公园价值的认识及转化,对于现阶段城市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深圳湾公园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系统,...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具有生态、社会及经济等多重价值。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公园价值的认识及转化,对于现阶段城市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深圳湾公园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系统,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构建由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4个维度、14项指标构成的深圳市城市公园综合价值体系。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及评估算法核算,结果显示深圳湾公园综合价值约为3.6亿元,其中社会价值(占73.23%)及生态价值(占16.89%)贡献显著,表明该公园既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核心空间,也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最后建议深圳湾公园深入挖掘文化价值,通过打造现代化都市风貌展示窗口、强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推动“生态+文旅”产业融合三大路径,实现公园价值转化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公园城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亦清 韩念龙 +1 位作者 张伟璇 黎兴强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6期52-62,共11页
热带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独特特征,通过多情景模拟可以了解其变化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引导土地规划,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利用FLUS模型,基于2014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结合自然、交通、... 热带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独特特征,通过多情景模拟可以了解其变化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引导土地规划,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利用FLUS模型,基于2014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结合自然、交通、社会发展及POI等14个变量作为驱动因子对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同时,分别以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及生态控制三种情景模拟预测2030年的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LUS模型模拟精度高,Kappa系数为0.82,总体分类精度为87.17%;基于三种情景的模拟及比较分析发现,生态控制情景下林地与水域等生态空间得到保护,耕地总量条件得以满足,同时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扩张,因此基于FLUS模型的生态控制情景较适用于三亚市的未来土地利用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S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5b以来西樵山主量地球化学元素记录的D/O旋回与古生物实证
14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5 位作者 舒培仙 司月君 温小浩 朱丽东 王丰年 李志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6-1178,共13页
位于中国南亚热带的西樵剖面主要是一套大约MIS5b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根据对该剖面759个主要元素氧化物SiO2、Al2O3和TOFE(Fe2O3+FeO)含量分析结果并以Al2O3/SiO2比值作为考察"脱硅富铝"的气候代用指标,将西樵剖面MIS5b以来的... 位于中国南亚热带的西樵剖面主要是一套大约MIS5b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根据对该剖面759个主要元素氧化物SiO2、Al2O3和TOFE(Fe2O3+FeO)含量分析结果并以Al2O3/SiO2比值作为考察"脱硅富铝"的气候代用指标,将西樵剖面MIS5b以来的主要元素波动划分出34.5个元素旋回"CY0—CY34"(其中CY0属于0.5个旋回),其平均变率—3.1 ka/旋回为千年尺度级别。通过对这些元素与气候的关系和古生物(孢粉和哺乳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的论证,认为气候旋回与这些元素旋回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出MIS5b以来该地曾发生过34.5个时期的寒冷与温暖即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交替变化的千年尺度的气候旋回。研究表明,MIS5b以来这些旋回中的若干阶段与北半球高纬地区D/O事件存在很好的"遥相关",即在时间—气候性质上的变化节奏基本一致。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南亚热带发现的MIS5b以来高分辨率的元素/气候波动,其意义在于它展现了自那时以来一个比较完整的D/O气候旋回在东亚大陆更南部区域的存在。表明,这个时代东亚季风旋回的发生、发展和演化,除了北半球冰量变化幅度的影响外,西太平洋暖池(温度与消长幅度)亦对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夏季风时期对低纬地区的影响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5b—MIS1 西樵山 主量地球化学元素 千年尺度气候旋回 气候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邻近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3,共9页
由于产学研合作主体多元,其合作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学研主体之所以能够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不仅仅是由于存在差异可以互补,还因为各个主体之间存在多个维度的邻近性,它们基于相似的技术专长和社会网络,可以在共处的... 由于产学研合作主体多元,其合作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学研主体之所以能够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不仅仅是由于存在差异可以互补,还因为各个主体之间存在多个维度的邻近性,它们基于相似的技术专长和社会网络,可以在共处的地理空间内开展创新合作活动。相关产学研合作案例研究表明,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对应的是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三大功能性要素——情境要素、调节要素和参与要素。整体来看,多维邻近可以促进产学研互动学习和良好合作,存在阶段性差异;互动学习对多维邻近与合作程度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是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基于创新合作的需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优化要点在于审慎选择跨区域合作,周全考量不同行业、知识领域和空间距离的影响,克服“后半段综合征”,促进互动学习层次和合作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模式 技术创新 多维邻近 互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珂 韩念龙 +1 位作者 于淼 张育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9,共9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监测及约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评估2014和2018年的海南省三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RSEI监测结果依据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监测及约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评估2014和2018年的海南省三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RSEI监测结果依据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出不同生态约束条件,结合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不同生态约束情景的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014—2018年间三亚市RSEI从0.656下降至0.632,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生态环境退化区域主要发生在经济开发热点区域。2030年的模拟显示,自然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同时侵占林地和耕地,对生态安全和耕地造成威胁;结合RSEI的2种生态约束情景模拟显示,建设用地扩张和林地下降趋势均得以控制,严格生态约束情景对生态空间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示加强生态约束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以及维持森林数量,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PLUS模型 生态约束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变化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珠三角地区海岸线和地形对暖区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子健 林文实 +2 位作者 蒋宝林 曹琪敏 沈晓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5,共14页
通过使用WRF-Chem模式进行3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东亚夏季风背景下,华南珠三角地区复杂的海岸线和沿岸众多低矮的山脉地形与暖区暴雨强度和分布之间的物理关联。通过动力以及水汽输送分析,发现当珠三角地区的低矮山脉地形移除后,山脉群对... 通过使用WRF-Chem模式进行3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东亚夏季风背景下,华南珠三角地区复杂的海岸线和沿岸众多低矮的山脉地形与暖区暴雨强度和分布之间的物理关联。通过动力以及水汽输送分析,发现当珠三角地区的低矮山脉地形移除后,山脉群对气流的地形抬升以及辐合作用消失,海岸线上的对流活动明显减少,925 hPa上水汽在海岸线上的积累减少,降雨区域向北移动约80 km,降水强度也减弱;当沿岸山脉地形移除,海岸线北移,喇叭口特殊地形消失后,原来海岸线上的海陆摩擦力差异消失,气流的辐合对流运动大幅减少,珠三角区域内几乎没有降水,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的海岸线沿岸附近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以及下垫面摩檫力的差异,出现新的对流活动以及水汽的堆积,并且新海岸线上出现新的降水中心。因此珠三角区域内海岸线以及海岸山地是影响降水强度、分布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海岸线 地形 WRF-Chem模式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佳升 尹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3,201,共8页
利用3S技术开展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可以为区域雨水资源评价提供方法参考,为研究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选取了岩性、气候、土壤、地形和植被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粤北岩溶区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DEM... 利用3S技术开展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评价,可以为区域雨水资源评价提供方法参考,为研究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选取了岩性、气候、土壤、地形和植被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粤北岩溶区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DEM等,在3S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评价指标空间量化和表达,并基于此评价了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1) 3个模型计算结果均显示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呈现块状分布、梯度变化的特点,且从模型1到模型3,梯度变化逐渐增大。(2)粤北岩溶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差异较大。(3)主成分分析显示,雨水资源空间可利用潜力受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贡献率较大的是岩性因素和地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岩溶区 雨水资源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核对华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的影响
19
作者 罗青 陈子健 +3 位作者 林文实 蒋宝林 曹琪敏 李芳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Chem 4.1.2,模拟了2014年在华南沿海地区发生的一次暖区强降水事件。通过进行3个不同海盐核排放强度(CTL,LOW,HIGH)试验,从降水落区、水成物分布、微物理过程以及潜热释放方面,探讨了海盐气溶胶浓度对暖区暴... 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Chem 4.1.2,模拟了2014年在华南沿海地区发生的一次暖区强降水事件。通过进行3个不同海盐核排放强度(CTL,LOW,HIGH)试验,从降水落区、水成物分布、微物理过程以及潜热释放方面,探讨了海盐气溶胶浓度对暖区暴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盐核浓度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影响,低海盐核排放下的降水区域更分散,而高海盐核排放下的降水区域更集中。低(高)海盐核排放情况下,降水中的云凝结核浓度减少(增加)、雨水和霰的混合比增加(减少)、云微物理过程尤其是云水自动转化成雨水及云水被雨水收集过程增强(减弱)、潜热释放增加(减小)以及上升运动增强(减弱),导致累计降水增多(减小)及降雨率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核 暖区暴雨 微物理效应 WRF-Che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地过年”休闲群体的地方依恋情感重塑研究
20
作者 王萌 王瑶 《绿色科技》 2021年第9期200-201,共2页
对2021年春节“就地过年”倡议响应的情感机制及休闲供给与需求形势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就地过年”休闲群体地方依恋的情感重构对于化解固有的社会排斥以及促进城市社会融入具有积极作用。提出了增强积极的身份认同以及提高城市休闲服... 对2021年春节“就地过年”倡议响应的情感机制及休闲供给与需求形势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就地过年”休闲群体地方依恋的情感重构对于化解固有的社会排斥以及促进城市社会融入具有积极作用。提出了增强积极的身份认同以及提高城市休闲服务供给能力和人文关怀水平是重构休闲群体地方依恋情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过年 地方依恋 休闲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