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东县2009年国家冬作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杰 邓勇兵 赖玉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惠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了2009年国家冬作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比对照种费乌瑞它增产的初试品种有克新18号、泉云3号、川芋13号、福克76、津引薯8号,在惠东县种植表现较好。
关键词 冬作 马铃薯 区域试验 产量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稻-稻”轮作模式下双季稻施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小波 刘晓津 +3 位作者 赖玉嫦 索海翠 王丽 安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77-1881,共5页
针对冬种马铃薯收获后土壤肥力残留较多,早晚稻施肥量大,造成肥料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薯-稻-稻"轮作模式下早晚双季稻施肥减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晚... 针对冬种马铃薯收获后土壤肥力残留较多,早晚稻施肥量大,造成肥料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薯-稻-稻"轮作模式下早晚双季稻施肥减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晚双季稻的施肥量减少至农民习惯施肥量(T1)的80%(即T2)时,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影响不大;但当施肥量减少至农民习惯肥量(T1)的60%(即T3)时,对双季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冬种马铃薯收获后的田块种植早、晚双季稻,其合理施肥量应减少至农民习惯施肥量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水稻 减量施肥 产量 利用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惠东冬种马铃薯农艺经济性状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小兰 刘晓津 +4 位作者 赖玉嫦 何琴 李小波 安康 方志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26-1931,共6页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中旬之前播种的马铃薯,单薯重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而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高,病害发生较少。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结果显示,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播种的各平行样品之间性状比较接近,可获得稳定的收获预期。在供试条件下,适当晚播可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播期 产量 非度量多维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蜂在绵阳市区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赖玉嫦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3期125-127,258,共4页
樟叶蜂是樟树主要的虫害之一,而樟树是园林建设中的一种重要观赏性树木。因此,关于樟树虫害的防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员的关注。在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绵阳市区樟叶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1年发生3代,幼虫... 樟叶蜂是樟树主要的虫害之一,而樟树是园林建设中的一种重要观赏性树木。因此,关于樟树虫害的防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员的关注。在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绵阳市区樟叶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1年发生3代,幼虫分为1、2、3、4、5龄,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5月发生第二代,一二代幼虫发生危害严重,6、7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的发生规律严重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温度对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大,对幼虫的食叶量影响不大;土壤疏松幼虫滞育少,而黏重板结、潮湿的滞育多;入土浅的幼虫当年化蛹羽化,深的仍为幼虫。可通过改变樟树生长环境、适时中耕除草、冬季翻耕消灭土中虫茧,化蛹时喷撒农药减少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樟叶蜂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作物替代薯稻三熟制早稻对肥料利用、土壤养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李小波 索海翠 +5 位作者 赖玉嫦 罗焕明 邓勇兵 安康 李成晨 刘晓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80-2087,共8页
为缩短"薯-稻-稻"三熟制作物早稻的生育期,促进"薯-稻-稻"茬口顺畅衔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同经济作物替代早稻,分别在2016年惠东县和2017年白云区试点进行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休耕T0(空白对照,不种... 为缩短"薯-稻-稻"三熟制作物早稻的生育期,促进"薯-稻-稻"茬口顺畅衔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同经济作物替代早稻,分别在2016年惠东县和2017年白云区试点进行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休耕T0(空白对照,不种任何作物)、常规处理TCK(早稻)、T1(黄瓜)、T2(豆角)、T3(甜玉米),探究不同春播经济作物生育期、产量、种植效益和肥料效率及土壤酶活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黄瓜、豆角和甜玉米替代早稻均可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和缩短生育期。其中,T3效果最优,与TCK相比,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加了1.32~3.72元·m^-2,生育期缩短了37~43 d,收获指数提高了18.6%~20.1%;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强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综上,甜玉米等经济作物代替早稻形成的"经济作物-中晚稻-冬种马铃薯"三熟轮作模式可以使作物茬口衔接更加顺畅,提升三季作物的整体经济效益,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优化广东乃至华南"薯-稻-稻"三熟区的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作物 种植效益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修远 赖玉嫦 +1 位作者 段宁 丁利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9-42,73,共5页
以四川盆地宜栽的10个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对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枝、荚、粒结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枝、荚、粒均呈正相关;一次分枝重、二次分枝荚果数、二次分枝荚壳重、二次分枝粒重、二次分枝... 以四川盆地宜栽的10个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对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枝、荚、粒结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枝、荚、粒均呈正相关;一次分枝重、二次分枝荚果数、二次分枝荚壳重、二次分枝粒重、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重、一次分枝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显著,其中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重、一次分枝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在高产育种时,在兼顾其余4个因素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这3因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杂交油菜 经济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作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赖玉嫦 王杰 邓勇兵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0期82-84,共3页
通过对川芋13号、津引薯8号、福克76、克新18号、费乌瑞它(CK)5个参试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福克76综合性状最好;川芋13号出苗率最低,出苗时间最迟;克新18号块茎性状表现最差,可直接淘汰。
关键词 马铃薯 冬作 产量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增效剂水稻小区试验
8
作者 赖玉嫦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9期16-18,共3页
肥料增效剂是以农作物必需的中量、微量元素为主,配合脲酶抑制剂、氨稳定剂,再辅以生物菌剂、杀虫剂、植物生产促进剂配制而成。使用肥料增效剂不仅能够使其中养分损失量减少,促进农作物对于养分的不断吸收,提升整体肥料利用率,而且能... 肥料增效剂是以农作物必需的中量、微量元素为主,配合脲酶抑制剂、氨稳定剂,再辅以生物菌剂、杀虫剂、植物生产促进剂配制而成。使用肥料增效剂不仅能够使其中养分损失量减少,促进农作物对于养分的不断吸收,提升整体肥料利用率,而且能够简化施肥方式,降低施肥成本。惠东县农科所为验证肥料增效剂的施用效果,在水稻上开展了肥料增效剂的尿素的田间小区试验,以评价肥料增效剂中肥料增效剂在水稻增产增收、节肥省工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增效剂 水稻 田间小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