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预期损失和可解释性的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
作者 毛锦琦 王德鲁 施训鹏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I0082-I0087,共13页
精准可靠的煤电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是实现电力保供和碳减排的必要前提和关键。然而,以往产能过剩预警研究未充分考虑预警模型特点与数据的匹配性、预警决策的预期损失和复杂模型的黑盒问题,限制了预警模型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创建了... 精准可靠的煤电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是实现电力保供和碳减排的必要前提和关键。然而,以往产能过剩预警研究未充分考虑预警模型特点与数据的匹配性、预警决策的预期损失和复杂模型的黑盒问题,限制了预警模型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创建了涵盖“预警模型构建→模型评价→模型解释”的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框架和模型体系。其中,通过耦合预警模型的预测逻辑与数据特征之间的匹配性提升预警的准确性;通过构建总体代价模型评价指标量化并降低预警预期损失;通过构建集成全局和局部可解释性技术的模型解释框架解决预警模型的不透明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预警体系有效兼顾了预警结果的准确性、预期损失和可靠性。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状态下的关键致因及其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过剩 预警模型 煤电行业 预期损失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形成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9
2
作者 施训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由于和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反映中国以及东亚地区其他国家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东亚地区的国家都在考虑建立自己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为此,分析了建立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应有的动力,厘清了交易枢纽的基本概念,... 由于和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反映中国以及东亚地区其他国家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东亚地区的国家都在考虑建立自己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为此,分析了建立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应有的动力,厘清了交易枢纽的基本概念,并提出形成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的基本条件,即:①具备供买卖双方交易合同的交易所;②具备明确交割地的交易枢纽;③具有标准化的交易产品;④具备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包括足够数量的市场参与者。基于上述条件,分析了形成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的现状:①中国目前仅仅建立了功能不全的现货交易所,仍缺乏明确定义的交易枢纽,不具备形成天然气中国价格的必要条件;②多个重要骨干管网的交汇地,或者管输能力充足的主要市场,都有望在未来成为基准枢纽。最后针对形成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提出建议: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形成竞争性的天然气市场是形成基准价格的前提,在当前改革仍旧不到位的环境下,有关部门可以从理顺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的关系、建立交易枢纽着手,先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亚地区 天然气 基准价格 交易枢纽 交易中心 市场化改革 现货 期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3
3
作者 施训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我国一直在推进天然气中国价格的建立,先后设立了两个天然气交易所,同时不断开放天然气市场。为了给中国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研究并总结了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①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成功的经... 我国一直在推进天然气中国价格的建立,先后设立了两个天然气交易所,同时不断开放天然气市场。为了给中国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研究并总结了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①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成功的经验包括市场自由化、竞争性的市场、管网的无歧视第三方接入、对居于主导地位企业行为的改革和管制等方面;②另外一些影响因素也非常重要,如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贸易传统、多元化的供应以及市场供应过剩等;③政府推动政策法规变革、监管市场、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在欧洲天然气枢纽的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认为:①相对于欧洲而言,中国面临着既有利也有弊的条件,多源供应、国内生产能力、需求量增长等都是有利的因素,而市场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长协合同为主、一体化经营以及供应紧张等则是不利因素;②今后中国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推进市场自由化、解绑行业以及推动第三方接入;③从微观方面来说,要通过建立交易枢纽、加强管网建设以及统筹发展期货现货市场等措施,在形成交易、期现货市场、价格报告机构和长期合同定价机制转型等方面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天然气 基准价格 交易枢纽 市场自由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