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设计指南》关键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国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为有效提升苏州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水平,分析无障碍设施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制定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技术标准。以残障人士和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乘车路径,重点分析站前广场、站厅、站台和列车四个关键... 为有效提升苏州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水平,分析无障碍设施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制定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技术标准。以残障人士和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乘车路径,重点分析站前广场、站厅、站台和列车四个关键场景下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要求。通过分析无障碍需求特性,提出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技术要求。苏州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优化研究的成果《苏州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计指南》已于2022年实施,提出了诸如标准车站站前广场无障碍电梯不少于两台等标准要求,并已应用于新建线路。《指南》的发布不仅提高了无障碍出行环境的标准化与一致性,还显著改善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为构建更加便捷、安全、包容的交通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无障碍设施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思路与方法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陆丽 杨新海 胡云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1,85,共6页
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是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预测方法因忽略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导致预测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预测方法与城市转型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住宅用地规模预测的三... 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是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预测方法因忽略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导致预测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预测方法与城市转型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住宅用地规模预测的三大步骤,即"判断阶段发展趋势、选取科学预测方法、多元拟定指标参数"。最后以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对住宅用地规模预测进行实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住宅用地 规模预测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场景下机动车管控单元识别及碳减排模型——以苏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天奇 包渊秋 +1 位作者 庄楚天 周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4-112,共9页
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基于现状街坊的管控单元的识别,以街坊交通供需比为指标,以区域平衡和全区域最小交通供需比为约束条件,基于贪心算法,提出了低碳场景下的机动车管控单元识别和碳减排模型。管控单元的识别改变了出行机动车交通量和... 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基于现状街坊的管控单元的识别,以街坊交通供需比为指标,以区域平衡和全区域最小交通供需比为约束条件,基于贪心算法,提出了低碳场景下的机动车管控单元识别和碳减排模型。管控单元的识别改变了出行机动车交通量和速度的分布,影响交通碳排放。而碳减排模型则采用速度、车公里和车型作为传导因子,融合交通模型和碳排模型,实现各管控方案下的碳减排计算。将古城现状54个街坊聚类合并为22个机动车管控单元,在采用特定的机动车管控措施后,碳排放降低了1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控单元 街坊 贪心算法 碳排放 传导因子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州市镇村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陆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316-319,344,共5页
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3个角度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苏州市镇村空间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以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横向分片区、纵向分功能"的镇村空间发展模式,以期满足当前新型城... 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3个角度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苏州市镇村空间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以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横向分片区、纵向分功能"的镇村空间发展模式,以期满足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苏州市 镇村空间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增强现实技术(AR触控)与风景园林设计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尚睿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第23期123-128,共6页
本文阐述了当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优势,提出景观设计工作过程与AR或VR触控技术结合将会大幅度提升景观设计的效率与作品质量的观点,并通过对当下AR与VR技术与景观设计融合的分析比较,总结... 本文阐述了当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优势,提出景观设计工作过程与AR或VR触控技术结合将会大幅度提升景观设计的效率与作品质量的观点,并通过对当下AR与VR技术与景观设计融合的分析比较,总结出AR技术应当是更加适配景观设计工作的一项现代新技术,是景观设计工作走向未来技术革新的必由之路,同时对AR技术与3D的触控技术与景观设计进行融合的优势与前景进行展望,从而进一步说明景观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这个设计行业革新的充分必要性。可以预见的是,有效的分析引导一旦被接受,未来的景观设计将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将会是对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的重塑,也将让未来的设计理念如电影般先进炫目,让每次的设计效果也都更加令人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 AR 触控 信息时代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优化法的矮塔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利明 陈沁宇 刘大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确定矮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提出一种索力综合优化法。该方法以影响矩阵法为基础,采用数据标准化法将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离散数据变为无量纲的统一化数据,以结构控制截面位移及弯矩综合最小为目标进行索力求解。以南京地铁宁句线矮... 为确定矮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提出一种索力综合优化法。该方法以影响矩阵法为基础,采用数据标准化法将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离散数据变为无量纲的统一化数据,以结构控制截面位移及弯矩综合最小为目标进行索力求解。以南京地铁宁句线矮塔斜拉桥为算例,采用最小弯曲能量法、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和综合优化法对成桥状态的索力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设计成桥索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矮塔斜拉桥,在恒载作用下,采用综合优化法计算得到的索力及主梁弯矩分布最为合理;在运营阶段,综合优化法计算得到的索力与原设计索力相比,主梁上、下缘最大压应力分别降低3.3%、3.8%,并且主梁应力分布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合理成桥状态 索力优化 影响矩阵法 综合优化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高新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规划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昌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72-178,共7页
为合理布局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对江苏某高新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国家及地方标准、政策,确定研究范围内规划建设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排放系数... 为合理布局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对江苏某高新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国家及地方标准、政策,确定研究范围内规划建设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由原来的0.8提高至0.9,再生水利用率由20%提升至30%,规划新建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新建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按江苏省标执行,全部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及尾水排水标准。研究成果确定后,规划指引规划区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及实现污水提质增效相关项目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分质分类 规划设计 污水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透明砂土强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孔纲强 张天聪 +2 位作者 周杨 孙学谨 杨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47-2954,共8页
由熔融石英砂和与之折射率相匹配的孔隙液体配制而成的透明砂土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试验中。温度引起的土体强度和变形问题是现阶段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孔隙液体折射率的温度敏感性高,可通过温度改变引起透明... 由熔融石英砂和与之折射率相匹配的孔隙液体配制而成的透明砂土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试验中。温度引起的土体强度和变形问题是现阶段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孔隙液体折射率的温度敏感性高,可通过温度改变引起透明度变化、进而通过研究图像灰度值变化规律来探讨土体内部温度场。然而,目前已有关于透明砂土强度特性研究中关于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温控三轴试验,针对透明砂土材料进行三轴固结排水(CD)试验,测试25℃和50℃2种温度条件下透明砂土材料的剪应力-应变曲线、热致体变等力学特性,进一步分析得到其临界状态线及临界状态M值,初步探讨温度对透明砂土材料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已有研究中温度效应下标准砂强度特性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透明砂土进行可视化模型温度试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饱和透明砂土的抗剪强度和割线模量随着温度升高而有所增加;饱和透明砂土试样随着温度升高而产生一定的膨胀,且热致体积应变与围压相关;透明砂土试样强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标准砂相近、数值上有所差异;25℃和50℃温度条件下,透明砂土材料的临界状态M值分别为1.08和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砂土 强度特性 温度效应 温控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草沟曼宁粗糙系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龙 孙铮 +2 位作者 夏旭 王文海 吴学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5-1403,共9页
随着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植草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关于植草沟沿程流量的计算一般采用谢才公式,但其适用条件与植草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其中曼宁粗糙系数变化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在假定谢才公式适用的前提下... 随着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植草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关于植草沟沿程流量的计算一般采用谢才公式,但其适用条件与植草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其中曼宁粗糙系数变化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在假定谢才公式适用的前提下,通过足尺试验,系统研究了恒定流量、变流量进水条件下植草沟曼宁粗糙系数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植被高度对曼宁粗糙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草沟沿程流量以及曼宁粗糙系数均随流动距离增加而降低;不同进水流量条件下,曼宁粗糙系数与进水流量密切相关,随进水流量增加而增加,试验条件下其最大值为0.22;另外,在植草沟不同植被高度以及不同变流量进水条件下,曼宁粗糙系数在峰值流量时刻的变化范围为0.19~0.22,试验条件下植被高度对曼宁粗糙系数影响较小。因此,植草沟的曼宁粗糙系数受沿程流量的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以为植草沟沿程流量计算时曼宁粗糙系数的精确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草沟 谢才公式 曼宁粗糙系数 雨水径流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传热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国青 赵文杰 王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9-1425,共7页
为了优化地下管廊的通风设计,降低运行费用,建立苏州某地下管廊(UUT)一典型段的通风传热的解析模型.考虑舱间传热、空气和廊壁的耦合传热以及土壤边界厚度的影响.通过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的比较,验证解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 为了优化地下管廊的通风设计,降低运行费用,建立苏州某地下管廊(UUT)一典型段的通风传热的解析模型.考虑舱间传热、空气和廊壁的耦合传热以及土壤边界厚度的影响.通过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的比较,验证解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廊内热源、通风换热和向土壤传热是影响舱内温度的主要因素,舱间传热的影响相对较小.考虑降温需求的各舱室最低通风量受热源强度、进风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影响较大,实际管廊最低通风量的计算须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管廊热源强度.对于苏州地区地下综合管廊试验段,满负荷运行的电力舱和热力舱的最低通风换气次数分别为10、5次/h,而无热源的水信舱和燃气舱均可以按现行规范要求的最低换气次数设计通风量.对于其他布置形式的管廊,可以采用类似的解析模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管廊 通风 模型 热源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评估雨水花园补给地下水可行性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凯 王建龙 +3 位作者 王雪婷 夏旭 王鹏 李天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目的】近年来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尚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柱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用于评估雨水花园补给地下水潜力的可行性。【结果】... 【目的】近年来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尚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柱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用于评估雨水花园补给地下水潜力的可行性。【结果】结果表明,α可用于评估雨水花园补给地下水潜力,数值变化范围为0.110~0.212,平均值为0.175;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雨型均对α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增加,α逐渐降低,不同雨型条件下,α大小顺序为均匀雨型>双峰雨型>单峰雨型。【结论】HYDRUS-1D模型模拟法和包气带含水率法计算α均具有较好的精度,不同降雨条件下,模型模拟法计算得出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_(m))的相对偏差(RE)为-1.280%~7.801%,包气带含水率法计算得出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_(b))的RE为-14.789%~6.660%。由于包气带含水率法容易实施、便于监测,工程实践中可优先考虑采用该方法。上述结果可为定量评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花园补给浅层地下水潜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花园 地下水 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HYDRUS-1D模型 包气带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昊 郭晓燕 +1 位作者 柴萍 黎岭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8,共7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然而,膜生物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尝试多种方法控制膜的生物污染,但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其中,...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少、运行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然而,膜生物污染是制约MBR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尝试多种方法控制膜的生物污染,但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其中,通过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来控制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策略,正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了生物污染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传统物理化学控制方法的缺点,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膜生物污染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包括酶降解法、群体感应抑制法、能量解耦法、一氧化氮诱导法、噬菌体法和D-氨基酸法。最后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控制方法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污染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陆敏博 朱伟锋 +3 位作者 刘畅 杨卓 沈昊 杨小丽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在总结分析初期雨水的界定方式及其水质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规范标准,指出国内关于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相关的规范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设备、收集转输设备还不成体系,缺乏对初期雨水... 在总结分析初期雨水的界定方式及其水质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规范标准,指出国内关于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相关的规范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设备、收集转输设备还不成体系,缺乏对初期雨水污染特征差异、初期雨水径流管控规范要求以及雨洪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目前初期雨水收集转输设备的调研,分析其性能及优缺点;今后应针对初期雨水径流管控出台专项政策,编制综合雨水利用、环境保护和排水防涝等方面的雨水管控技术规范,从宏观水文角度关注初期雨水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径流污染 雨水管控 雨水规范 弃流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程时间波动的电动公交可变行车计划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怡然 莫鹏里 +3 位作者 别一鸣 徐志红 万剑 刘志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64,共13页
为解决因运行时间不确定性导致的公交到发时间不准点问题,本文基于公交线路双方向发车趟次和运营时间的不对称特征,提出一种可变行车计划优化问题。以最小化车辆使用数和乘客等待时间为目标,考虑车次链的行程接续和电动公交车辆电量等约... 为解决因运行时间不确定性导致的公交到发时间不准点问题,本文基于公交线路双方向发车趟次和运营时间的不对称特征,提出一种可变行车计划优化问题。以最小化车辆使用数和乘客等待时间为目标,考虑车次链的行程接续和电动公交车辆电量等约束,构建公交时刻表和车辆排班一体化优化模型。根据可变行车计划优化问题特性设计改进的粒子群算法(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Timetabling and Scheduling,MPSO-TS)进行求解,定制粒子编码和子代更新方式。采用“基于优势车次链”的子代更新机制,以“车次链”为纽带最大程度地保留父代被继承信息中时刻表与车辆调度方案之间的关联性。使用连云港市某公交线路验证模型和算法,案例结果表明:可变行车计划能够有效保证车辆到发准点性,通过更紧密的排班计划将使用车数由35辆减少至31辆,车辆使用效率提升了28.1%;所提出的MPSO-TS算法求解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有效避免计算结果陷入“局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可变行车计划 一体化优化 时刻表制定 车辆排班方案设计 电动公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冲刷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桩基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雷体生 杨华平 钱永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冲刷将侵蚀桥梁桩基周围的土体,致其侧向约束减弱,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行为,这对于拱桥结构而言更甚。鉴于此,以某三跨连拱坦拱桥为例,依托SAP2000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m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采用曲率延性作为桩基的损伤指标,基于... 冲刷将侵蚀桥梁桩基周围的土体,致其侧向约束减弱,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行为,这对于拱桥结构而言更甚。鉴于此,以某三跨连拱坦拱桥为例,依托SAP2000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m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采用曲率延性作为桩基的损伤指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地震等级下的曲率响应峰值,进而给出不同冲刷深度时,主拱桩基对应轻微损伤、中等损伤、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状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在一定冲刷深度范围内,拱桥桩基的损伤概率随冲刷深度增加而加剧;当冲刷深度超过一定值后,桩基的地震损伤概率明显减小。同时,拱桥桩基冲刷深度达到3m后,恒载作用下,主拱承台的顺桥向变形略微增大,其在地震下的位移响应也随PGA增加而非线性增大。可见,桩基础冲刷至一定深度时,静/动力荷载均可能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因此,拱桥桩基需合理考虑桩基防冲刷措施,且抗震设计时需考虑冲刷深度对拱桥桩基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效应 钢筋混凝土拱桥 桩基 地震易损性分析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协同环境下公交车队车速优化调控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辉 吴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0-776,共7页
信号交叉口延误严重影响了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以及服务可靠性。公交优先控制是降低公交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研究主要考虑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需求,欠缺考虑公交车辆之间的串车以及交叉口下游站点由于泊位数不足... 信号交叉口延误严重影响了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以及服务可靠性。公交优先控制是降低公交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研究主要考虑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需求,欠缺考虑公交车辆之间的串车以及交叉口下游站点由于泊位数不足而导致的排队延误问题。基于车路协同环境提出了一种公交车队运行速度调控方法,让公交车辆以协同车队的方式主动适应信号配时相位;同时,对协同车队引入准入规则,使得协同车队同时满足串车预防与下游站点停靠泊位数约束的双重要求。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显著降低信号控制交叉口公交车辆停车延误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同一线路公交车辆的串车现象以及站点排队进站情况,实现了公交运行效率与可靠性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公共汽车 车速调控 串车 泊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嗜酸菌浸出污泥中重金属机制判定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涛 夏晶 +2 位作者 田永静 赵炜 孙甜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29-2536,共8页
为判断混合菌种的生物沥浸机制,采用添加沥浸混合菌种+作用底物(硫酸亚铁铵、硫粉)、只添加作用底物和仅加硫酸3组实验,估算直接氧化作用(F11),化学氧化作用(F12)和酸性浸出作用(F13)的贡献率,从而获得混合菌种的重金属浸出机制.针对某... 为判断混合菌种的生物沥浸机制,采用添加沥浸混合菌种+作用底物(硫酸亚铁铵、硫粉)、只添加作用底物和仅加硫酸3组实验,估算直接氧化作用(F11),化学氧化作用(F12)和酸性浸出作用(F13)的贡献率,从而获得混合菌种的重金属浸出机制.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生物沥滤实验结果表明,Cu的浸出过程中F11、F12、F13贡献率分别为92.55%、7.45%、0%,说明混合菌种作用下Cu的浸出机制主要为直接机制;Zn的沥浸作用中F11、F12、F13贡献率分别为18.86%、44.35%、36.79%,判定Zn在混合菌种的作用下为间接机制.该法可在实际环境条件下判定重金属的生物沥浸机制,对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嗜酸菌 城市污泥 重金属 浸出机制 判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及调整规划研究--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沿线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邹洲 夏杰 +2 位作者 刘婧 孙庆颖 张海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91-97,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密集、住房紧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各种城市弊病日趋严重,其中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城际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区域内重大经济区之间交通问题的一种交通方式,其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成为业界的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密集、住房紧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各种城市弊病日趋严重,其中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城际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区域内重大经济区之间交通问题的一种交通方式,其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沿线为例,探讨其土地利用调整及交通接驳优化的策略、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调整 交通接驳优化 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城市雨水系统排水能力及内涝风险评估浅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敏博 王欢 +1 位作者 魏清福 俞铭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68,73,共4页
以苏州市相城区某圩区为例,采用Mike系列模型建立排水防涝系统耦合模型,同时考虑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排水防涝特征,将恒定均匀流推理公式法、水量平衡法等传统推理公式法与数学模型法相结合,评估多种情景下的雨水系统排水能力、内涝风险。... 以苏州市相城区某圩区为例,采用Mike系列模型建立排水防涝系统耦合模型,同时考虑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排水防涝特征,将恒定均匀流推理公式法、水量平衡法等传统推理公式法与数学模型法相结合,评估多种情景下的雨水系统排水能力、内涝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现阶段排水防涝系统主要问题在于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导致涝水无法排入河道引起地面积水,排水防涝措施应首先提升管网排水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适当提升河网蓄泄能力,使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标准相匹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平原河网区二级排水系统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城市 排水防涝 耦合模型 排水能力 内涝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文达 姜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139,144,共4页
研究了钻芯取样对透水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连通空隙率和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透水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并在试验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钻芯取样对透水混凝土表观密度、连通空隙率和透水系数等性能不造... 研究了钻芯取样对透水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连通空隙率和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透水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并在试验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钻芯取样对透水混凝土表观密度、连通空隙率和透水系数等性能不造成明显影响,但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明显低于标准试件,且离散性变大,主要是因为芯样钻取锯切等过程可能引起骨料间浆体黏结局部损伤;利用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透水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的间接检测方法,为目前透水混凝土实体结构抗压强度无法测试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抗压强度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