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CINV控制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CINV控制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28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按照CINV评估治疗方法分为CINV个体化诊疗组(A组)和医师选择诊疗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CINV控制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289例患者中A组146例,B组143例。A组全程恶心(74.66%vs.34.27%,P<0.001)、呕吐(87.67%vs.55.94%,P<0.001)完全控制率均明显优于B组,A组急性期及延迟期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优于B组。同时,A组患者在生存质量的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症状领域(恶心呕吐、疲倦、失眠、厌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结论:个体化CINV诊疗模式可显著改善真实世界中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CINV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MEDLINE@EBS...目的:评价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MEDLINE@EBSCO,纳入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试验研究。利用Cochrane图书馆手册5.0推荐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9篇,采用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患者总计2 1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化/放疗组的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肝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化/放疗组(P<0.05),肾脏毒性、心脏毒性以及神经毒性发生率不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在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CINV控制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28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按照CINV评估治疗方法分为CINV个体化诊疗组(A组)和医师选择诊疗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CINV控制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289例患者中A组146例,B组143例。A组全程恶心(74.66%vs.34.27%,P<0.001)、呕吐(87.67%vs.55.94%,P<0.001)完全控制率均明显优于B组,A组急性期及延迟期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优于B组。同时,A组患者在生存质量的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症状领域(恶心呕吐、疲倦、失眠、厌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结论:个体化CINV诊疗模式可显著改善真实世界中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CINV控制率和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评价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MEDLINE@EBSCO,纳入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试验研究。利用Cochrane图书馆手册5.0推荐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9篇,采用养正消积胶囊治疗患者总计2 1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化/放疗组的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肝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化/放疗组(P<0.05),肾脏毒性、心脏毒性以及神经毒性发生率不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在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