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弧形薄壁件ZL205A铣削加工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翔 辛志杰 +3 位作者 鲁辉虎 沈兴全 李国栋 翟鹏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目的针对弧形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技术难题,以保证加工表面质量为出发点,确定合适的铣削参数,进而有效地控制变形。方法进行了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铣削深度和铣削宽度为变量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铣削实验研究。运用综合平衡法,阐明了切削... 目的针对弧形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技术难题,以保证加工表面质量为出发点,确定合适的铣削参数,进而有效地控制变形。方法进行了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铣削深度和铣削宽度为变量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铣削实验研究。运用综合平衡法,阐明了切削参数对ZL205A板材加工变形、表面粗糙度和半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极差分析法研究了铣削变量对工件变形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结果在进行铣削加工时,针对铝合金薄壁件的翘曲变形、半径和表面粗糙度3个测量指标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进给速度对3个测量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当进给速度为480 mm/min时,翘曲变形最小、半径变化最小,综合考虑3项测量指标后,认为480 mm/min的进给速度为理想进给速度;当主轴转速为1500 r/min时,在控制表面粗糙度和工件半径方面表现最佳,虽然主轴转速在对翘曲变形影响方面并非主导因素,但是综合考虑1500 r/min为最优的主轴转速;当铣削宽度为5 mm时,可以有效减少翘曲变形、局部变形,并优化表面粗糙度,是最佳的铣削宽度选择。相对于其他参数,铣削深度对变形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从减少变形的目的出发,选择0.7 mm作为铣削深度,此时在变形控制方面达到最优效果。结论在主轴转速为1500 r/min、进给速度为480 mm/min、铣削深度为0.7 mm、铣削宽度为5 mm的铣削参数组合下,薄壁件的翘曲变形和表面粗糙度值最低。优化后的参数组合为薄壁件的铣削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5A 弧形薄壁件 表面质量 加工变形 铣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哈里斯鹰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宇鑫 陈振亚 +3 位作者 石瑞涛 苏蔚涛 马卓强 杨尚进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2-752,共11页
为提升哈里斯鹰优化算法收敛精度,解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混沌精英反向学习和黄金正弦策略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gold sine HHO,GSHHO)。利用无限迭代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运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筛选优质种群,提高种... 为提升哈里斯鹰优化算法收敛精度,解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混沌精英反向学习和黄金正弦策略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gold sine HHO,GSHHO)。利用无限迭代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运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筛选优质种群,提高种群质量,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使用一种收敛因子调整策略重新计算猎物能量,平衡算法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在哈里斯鹰的开发阶段引入黄金正弦策略,替换原有的位置更新方法,提升算法的局部开发能力;在9个测试函数和不同规模的栅格地图上评估GSHHO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SHHO在不同测试函数中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稳定性能,在2次机器人路径规划中路径长度较原始HHO算法分别减少4.4%、3.17%,稳定性分别提升52.98%、6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迭代混沌 精英反向学习 黄金正弦算法 栅格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的三坐标钻高速电主轴热误差建模研究
3
作者 梁林 张栋 +1 位作者 白永康 周浩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0,共7页
针对三坐标钻的高速电主轴非均匀温度场,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结合模糊聚类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坐标钻高速电主轴的温度测点组合进行测量。通过分析按时间排列的电主轴温度测点序列和电主轴热误差序列,确... 针对三坐标钻的高速电主轴非均匀温度场,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结合模糊聚类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坐标钻高速电主轴的温度测点组合进行测量。通过分析按时间排列的电主轴温度测点序列和电主轴热误差序列,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参数,从而构建GA-BP高速电主轴热误差模型;在不同的高速电主轴转速下,将GA-BP神经网络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热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10000 r/min转速下的最大均方误差为0.0673μm,在12000 r/min转速下的最大残差为1.98μm。GA-BP热误差预测模型相较其他模型具有鲁棒性强、精度高的优点,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三坐标钻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主轴 GA-BP神经网络 热误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结构光系统深孔圆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振亚 马卓强 +4 位作者 李翔 沈兴全 杨尚进 苗鸿宾 卢传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0,共7页
圆结构光系统测量深孔(通孔)圆度时存在激光器、相机和深孔难以保持平行或同轴的问题,导致无法测量准确的圆截面,从而产生系统误差。搭建了基于圆结构光的测量系统,分析了系统误差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结构光系统测量圆度的方法... 圆结构光系统测量深孔(通孔)圆度时存在激光器、相机和深孔难以保持平行或同轴的问题,导致无法测量准确的圆截面,从而产生系统误差。搭建了基于圆结构光的测量系统,分析了系统误差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结构光系统测量圆度的方法,可对系统误差进行一定补偿:首先,获取待测深孔的内表面高分辨率三维点云,拟合点云轴线,通过刚体变换将三维点云变换到深孔轴线与相机光轴平行的位置;然后,选定一个测量截面,搜索该截面上的点和与该截面范围较近的点作为圆度评定点;最后,采用网格搜索算法完成圆度评定。测量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圆度误差的补偿效果良好,其中测量不确定度为4.7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结构光 圆度测量 刚体变换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A深孔连接器设计及油膜压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振亚 马卓强 +3 位作者 李翔 苗鸿宾 杨尚进 李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64,共6页
针对BTA加工过程中刀具系统刚性不足和径向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压润滑原理设计一种BTA深孔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双桥应变片和可倾瓦块,利用油膜支撑刚度增大刀具系统的刚性,并通过实时调整油膜压力抵消同步检测的不平衡径向力。... 针对BTA加工过程中刀具系统刚性不足和径向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压润滑原理设计一种BTA深孔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双桥应变片和可倾瓦块,利用油膜支撑刚度增大刀具系统的刚性,并通过实时调整油膜压力抵消同步检测的不平衡径向力。建立可倾瓦块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油膜厚度公式,进一步得出油膜压力的计算公式。基于Fluent软件对连接器进行流体仿真,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可倾瓦块受到的油膜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TA加工过程中,通过调节工件转速、切削液黏度、瓦块倾角和瓦块包角等参数调整油膜压力,进而实现增大刀具系统刚性和抵消不平衡径向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深孔连接器 油膜压力 系统刚性 径向力 流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对ZL205A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邢泽宙 鲁辉虎 +5 位作者 沈兴全 辛志杰 赵宇芳 秦皓 韩建杉 杨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4,共8页
目的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对ZL205A铝合金表面完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改善材料的残余应力状态,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激光冲击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与微观组织进行分析,通过... 目的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对ZL205A铝合金表面完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改善材料的残余应力状态,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激光冲击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与微观组织进行分析,通过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和拉伸性能测试方法,对ZL205A铝合金激光冲击处理前后试样的硬度、纳米硬度和拉伸性能进行评价。结果ZL205A铝合金经过激光冲击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增加至(3.798±0.46)μm,同时在表层形成深度约为5μm、平均晶粒尺寸为100nm的纳米级晶粒,形成梯度结构。在基体表层引入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应力达到–140.2MPa,表面显微硬度由(146.6±5.64)HV0.1增加至(173.8±8.87)HV0.1,经过纳米压痕测试可知,材料截面最大弹性模量为2.49GPa,极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均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结论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使ZL205A铝合金表层发生塑性变形,细化了表层晶粒组织,提高了ZL205A铝合金基体的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弹性模量,并有效提高了ZL205A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5A铝合金 激光冲击强化 表面形貌 微观组织 残余应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速降线理论的负压抽屑装置优化设计
7
作者 杨尚进 陈振亚 +3 位作者 马卓强 石瑞涛 苏蔚涛 白宇鑫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为提高深孔加工精度,解决深孔中难排屑问题,在分析负压抽屑装置原理的基础上,求解出负压装置的最速降线方程,设计一种带有膛线的最速降线负压装置来提高排屑效率,利用方程驱动曲线建立其三维模型进行流体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找出膛线的... 为提高深孔加工精度,解决深孔中难排屑问题,在分析负压抽屑装置原理的基础上,求解出负压装置的最速降线方程,设计一种带有膛线的最速降线负压装置来提高排屑效率,利用方程驱动曲线建立其三维模型进行流体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找出膛线的最优参数。Fluent仿真结果表明,最速降线负压装置的负压效果比普通的锥面负压装置提高了4.2倍,切削液流速提高了3.6倍,湍流动能提高了2.5倍;当膛线数量为8根,膛线深度为0.15 mm,螺旋角度为9°时能最大幅度地提高排屑动力。该结构有效提高了深孔加工排屑动力,证明了最速降线能有效促进流体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抽屑 最速降线 膛线结构 正交试验 流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205A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时彦浩 辛志杰 +2 位作者 鲁辉虎 崔靖 黄晓斌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目的研究ZL205A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行为,为材料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高低温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和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在不同变形温度(20-400℃)和应变速率(10^(-4)-2200 s^(-1))下进行准静态拉伸实验... 目的研究ZL205A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行为,为材料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高低温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和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在不同变形温度(20-400℃)和应变速率(10^(-4)-2200 s^(-1))下进行准静态拉伸实验、高温拉伸实验以及高应变率动态压缩实验。对实验所得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考虑到霍普金森实验下的材料绝热温升,构建了ZL205A铝合金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在室温低应变率(20℃、10^(-4)-10^(-1)s^(-1))条件下,随应变率的增大,材料的流动应力变化不明显;当材料屈服后,随着应变的增大,材料流动应力增大的趋势变大,应变硬化作用占主导。在室温高应变率(20℃、500-2200s^(-1))条件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与室温低应变率时的数据变化不大,考虑到高应变率下的实验时间短、变形大,材料变形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出,受温度升高的影响,材料在高应变率范围内的应变率强化效应不明显。在高温低应变率(100-400℃/0.001s^(-1))条件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表现出较高的温度敏感性,当温度高于200℃时,材料产生拉应力回调现象。结论根据材料真应力-应变曲线,获得了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参数,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流动应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5A铝合金 霍普金森 温度敏感性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绝热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面异物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9
作者 孟壮 周进节 胡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147,152,共4页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的研究热点,具有非接触、效率高等优点,常用于检测板内缺陷,但针对板面异物的检测应用较少。为探究板面异物对碳纤维板检测的影响,本文以水滴为例,通过仿真探究了水滴不同数量和位置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的研究热点,具有非接触、效率高等优点,常用于检测板内缺陷,但针对板面异物的检测应用较少。为探究板面异物对碳纤维板检测的影响,本文以水滴为例,通过仿真探究了水滴不同数量和位置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并根据仿真声场图对信号降低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参照仿真搭建实验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板面的异物不仅会减小检测信号的幅值大小,并且当异物位于接收探头下方时,会改变波的传播路径,使接收波形产生变化,本文研究为减小检测误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耦合 超声检测 损伤检测 LAMB波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