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倪妮 陈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8期108-110,共3页
湖北省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受限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自然条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必须依据山区特点探索适合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茶产业兼具自然资源与产业前景优势,适合该地区的生产实践与探索。为推进该地区“两山”实践创... 湖北省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受限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自然条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必须依据山区特点探索适合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茶产业兼具自然资源与产业前景优势,适合该地区的生产实践与探索。为推进该地区“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实现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在对恩施州全域茶叶种植与产业发展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存在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销售渠道不通畅及品质无法保障等问题,进而提出合理规划品牌战略、拓展升级产业链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及提升产品品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全产业链发展 产业融合 湖北省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倪妮 何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9期31-35,共5页
通过综合分析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系统归纳制约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利于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期进一步丰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研究的内容和视野。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中医药 产业发展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覃章梁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恩施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战略选择。恩施州应以"主角"的身份,从理念思路、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接,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恩施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战略选择。恩施州应以"主角"的身份,从理念思路、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接,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视阈下发展恩施旅游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元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视落后的客观基础,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民培养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走出一条有恩施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特色道路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品牌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覃章梁 覃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8-20,132,共4页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地区保存的一种原始婚俗和传统民俗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为政府部门要善于利用女儿会这个节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将女儿会的形象定位为"东方相亲节,土家女儿会",推进女儿会的品牌建设。...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地区保存的一种原始婚俗和传统民俗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为政府部门要善于利用女儿会这个节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将女儿会的形象定位为"东方相亲节,土家女儿会",推进女儿会的品牌建设。使之成为彰显民族个性,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推进社会和谐的大众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儿会 品牌 恩施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恩施民族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77-79,共3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比较滞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极其迫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比较滞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极其迫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注重培育地方民族精神。恩施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育了独特的心理性格,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它是恩施各族人民自身特色的集中展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尺,也是加快恩施发展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既是增强新时期恩施凝聚力的需要,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恩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精神推动 恩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山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袁坤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中西部山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开放程度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差异性决定了该区不宜走平原或发达地区城镇化老路。当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建立制... 中西部山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开放程度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差异性决定了该区不宜走平原或发达地区城镇化老路。当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建立制度保障,实现产业支撑。以上路径,虽老生常谈,然是中西部山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和必然的双重选择。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还应各具特色,探索"新路":结合人们乡村田园式的返璞归真需求,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梯次搬迁和就地城镇化有机结合,避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错误;突破地域梯次搬迁局限,按年龄、愿望等现实差异,梯次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山区 新型城镇化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恽代英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 被引量:7
8
作者 卢国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4-28,共5页
恽代英是近代中国青年杰出的代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形成了颇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其内容包括:教育青年要有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教育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做坚定的爱国者;教育青年要注重自身修养,强调身体力行;... 恽代英是近代中国青年杰出的代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形成了颇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其内容包括:教育青年要有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教育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做坚定的爱国者;教育青年要注重自身修养,强调身体力行;并为青年指明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道路,指明改造青年的途径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青年教育思想 内容丰富 颇具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文军 李富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帛简《五行》中的“五行”观念 ,代表了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早期理论形态 ;但帛简《五行》中的“五行”观念是否源于原始的“五行”学说 ,学术界很少论及。本文记述了作者对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
关键词 "五行" 思孟学派 "性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鹖冠子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萧洪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9-46,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y of He Guanzi and his works,the author discusses He Guanzi′s name,time and family and his philosophy,political ideas,literature and astronomical ideas.
关键词 鹖冠子 研究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化解的矛盾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元山 穆华桂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重要内容。武陵山实验区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生态,最大的短板是繁荣富强,寻求把二者有机协调起来,走"生态立区、绿色繁荣"之路,是武陵山试验区走向兴旺发达的不二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重要内容。武陵山实验区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生态,最大的短板是繁荣富强,寻求把二者有机协调起来,走"生态立区、绿色繁荣"之路,是武陵山试验区走向兴旺发达的不二选择。化解各种矛盾,实现新的文明形态下的新跨越,是武陵山试验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繁荣 凸显矛盾 武陵山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如何做到精细化
12
作者 张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0-61,共2页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改革与创新社会治理的-个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社会治理精细化在价值取向上有明确的层次性,在价值目标上有明显的多元性.基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逻辑要求,需要从制度安排、主体互动...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改革与创新社会治理的-个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社会治理精细化在价值取向上有明确的层次性,在价值目标上有明显的多元性.基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逻辑要求,需要从制度安排、主体互动、利益分配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构建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精细化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思考
13
作者 黄元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从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为中国新一轮现代化目标,适时地推进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展开的渐进过程,必须直面这一历史阶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找到解决... 从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为中国新一轮现代化目标,适时地推进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展开的渐进过程,必须直面这一历史阶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那些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主要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最终实现建设与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 经济建设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甘甜 陈池波 +1 位作者 陈胜 邢美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2,共6页
文章在重塑农村人力资本内涵与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TFP的影响,以期从农业环境TFP变动的视角判断中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研究结... 文章在重塑农村人力资本内涵与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TFP的影响,以期从农业环境TFP变动的视角判断中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初期,农业发展极易落入低水平人力资本与非技能偏向技术相嵌合的“农村人力资本陷阱”。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升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农业环境技术进步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陷阱 概念重塑 低水平均衡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困境与对策思路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甘甜 陈胜 张开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共3页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素瓶颈尚未突破、激励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优“五大困境”是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应“拓思路、强支撑、聚合力、破瓶颈、增动能”,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素障碍破除、保障机制完善等五个方面靶向突破,加快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成效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行政文化对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到决策的深层因素,其思维模式、权威型人格、差序格局和知识阶层的依附性对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是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决策要实现科学化与民主化,除了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更应该从基础因素入手,即促进我... 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到决策的深层因素,其思维模式、权威型人格、差序格局和知识阶层的依附性对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是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决策要实现科学化与民主化,除了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更应该从基础因素入手,即促进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行政文化 决策 内在超越 权威型人格 差序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生态扶贫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欧阳祎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0-71,共2页
生态扶贫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既能发挥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又能在保护生态中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保护区开展脱贫工作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生态扶贫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存在着参与主体、实现路... 生态扶贫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既能发挥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又能在保护生态中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保护区开展脱贫工作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生态扶贫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存在着参与主体、实现路径单一,发展模式简单,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深入推进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元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0-94,共5页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由于认识、体制、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原因,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理顺职能关系、强...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由于认识、体制、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原因,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理顺职能关系、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难题得到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伍建设 乡镇干部 困境与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光和日照妨害的相关法律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至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随着我国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的变化和发展,相邻房屋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等纠纷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成为热点问题。因此,要关注采光和日照权益的保护,必须从我国目前的方法现状出发,对采用和日照妨害的基本救济法则、合法建筑物妨害采... 随着我国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的变化和发展,相邻房屋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等纠纷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成为热点问题。因此,要关注采光和日照权益的保护,必须从我国目前的方法现状出发,对采用和日照妨害的基本救济法则、合法建筑物妨害采用和日照的规制以及采用和日照权益的价值计算等相关问题做出适宜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光和日照 妨害 法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社会属性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元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5-149,54,共5页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全体人、多需人、多代人。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人的劳动成果异化为奴役人的工具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全体人、多需人、多代人。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人的劳动成果异化为奴役人的工具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这就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思想 社会基础 利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