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恩施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松胜 李双龙 +2 位作者 李园 顿春垚 李春霖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对恩施市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恩施市有大型真菌52科109属199种,其中食用菌32种,药用菌20种,有毒菌38种,食药兼用菌9种,未知用途有100种,近危1种,无危67种;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 对恩施市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恩施市有大型真菌52科109属199种,其中食用菌32种,药用菌20种,有毒菌38种,食药兼用菌9种,未知用途有100种,近危1种,无危67种;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马勃科Lycoperd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为粉褶菌属Entoloma、鹅膏属Amanita、丝盖伞属Inocybe、红菇属Russula、白环蘑属Leuco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以属为基础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7.06%)、热带—亚热带分布属(9.18%)、北温带分布属(10.09%)、东亚—北美分布属(2.75%)、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属(0.92%),表现为北温带和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区系特征,在亲缘关系上与相邻的重庆大巴山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市 大型真菌 优势科属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厚朴与茶树复合经营模式下生长状况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向生寿 顿春垚 +1 位作者 李双龙 丁中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54-256,共3页
通过研究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套种的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厚朴在套种模式下生长状况及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套种模式下茶树与厚朴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朴与茶树套种模式科... 通过研究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套种的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厚朴在套种模式下生长状况及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套种模式下茶树与厚朴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朴与茶树套种模式科学可行,套种厚朴可为普通茶园提供额外收入,对厚朴与茶树套种关键技术提出改良建议,以期为厚朴与茶树套种的林下经济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 复合经营模式 效益分析 生长状况 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酉阳主要品种油茶籽经济性状及油营养品质研究
3
作者 张玉林 吴桥生 +2 位作者 陈娇 姚小华 顿春垚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71-2575,共5页
为判定评估不同油茶品种油茶籽在酉阳区域质量表现情况,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湘林210等品种油茶籽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经济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与评价不同品种油茶籽性状。结果显示,酉阳地... 为判定评估不同油茶品种油茶籽在酉阳区域质量表现情况,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湘林210等品种油茶籽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经济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与评价不同品种油茶籽性状。结果显示,酉阳地区不同品种油茶籽经济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其中风干籽含水率最低的是长林3号,出仁率最高的为长林40号,仁含油率最高的也是长林3号,角鲨烯含量最高的为长林53号,β-谷甾醇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长林3号,总多酚含量最高的为长林4号,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为长林40号,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最大的为长林53号,α-亚麻酸比例最高的为长林4号,研究结果为酉阳及周边区域油茶种植与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经济性状 活性成分 品质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中部区域油茶基地投产表现情况研究
4
作者 顿春垚 姚小华 +3 位作者 张玉林 吴代坤 丁祝 万松胜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8-31,73,共5页
为科学评估武陵山中部区域投产油茶基地产量与抗性表现情况,以来凤县5个投产油茶基地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良种率、病虫害发生率与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对其果实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良种油茶单株平均果实产量和单位面积冠幅果实产... 为科学评估武陵山中部区域投产油茶基地产量与抗性表现情况,以来凤县5个投产油茶基地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良种率、病虫害发生率与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对其果实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良种油茶单株平均果实产量和单位面积冠幅果实产量要高于非良种油茶,其中尤以‘长林53号’油茶良种表现最好,理论亩产油量可达82.14 kg;较高的良种率可显著提高油茶果实产量,1号高良种率试验样地平均单位面积冠幅果实产量是4号低良种率试验样地的59.5倍,高良种率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与病害发生程度。据此对武陵山区油茶种植与研究提出建议,为油茶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良种 产量 病虫害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摘时间对武陵山北部地区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春霖 顿春垚 +3 位作者 姚小华 单丹丹 陈伟 万松胜 《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0月18日之后,‘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53号’三个品种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经济指标变化趋于平稳,10月18日之后,四个油茶品种果油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摘时间 果油率 动态变化 干仁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酉阳油茶多品种引种比较研究初报
6
作者 陈波宇 张新文 +4 位作者 张玉林 姚小华 程华 陶勇 顿春垚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70-75,共6页
【目的】为确定适宜重庆酉阳及周边区域种植的油茶品种,开展系统的多品种引种试验研究。【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湘林210’、‘长林23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等品种大树为研究对... 【目的】为确定适宜重庆酉阳及周边区域种植的油茶品种,开展系统的多品种引种试验研究。【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湘林210’、‘长林23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等品种大树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不同品种间树高、地径、冠幅、冠高等生长指标和果实产量、果实性状、种子性状等经济指标,计算果油率并预估理论产量。【结果】不同油茶品种在当地均能正常生长,但性状差异较大,‘长林53号’、‘长林3号’、‘湘林210’等品种在酉阳表现较好,理论产油量可达441.05~553.54 kg·hm^(-2)。【结论】‘长林53号’、‘长林3号’、‘湘林210’等品种有较大推广潜力,为产业发展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 引种 筛选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林下套种白术的技术与效益分析
7
作者 田启银 顿春垚 +1 位作者 魏佳豪 王世杰 《广东蚕业》 2025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丰富林下经济模式,合理利用厚朴林下空间,文章通过研究厚朴林下套种白术模式,提出了套种模式下厚朴林地管理技术和白术的适应性栽培技术,分析了厚朴生长指标和效益。结果表明,厚朴林下套种白术模式科学可行,与不进行套种的厚朴纯林对... 为丰富林下经济模式,合理利用厚朴林下空间,文章通过研究厚朴林下套种白术模式,提出了套种模式下厚朴林地管理技术和白术的适应性栽培技术,分析了厚朴生长指标和效益。结果表明,厚朴林下套种白术模式科学可行,与不进行套种的厚朴纯林对照组相比,套种模式能增加厚朴树高,提高厚朴林的经济效益,可为厚朴林下套种白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白术 林下经济 效益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低产林改造快速成园效益评价
8
作者 陈伟 顿春垚 +3 位作者 刘薇祎 丁中彪 翁常生 田启银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探索油茶低产林改造快速成园技术及经济效益最优化模式,采用1年实生油茶苗嫁接良种‘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生长3年的容器大苗换栽技术,通过密度调整、施肥、病害防治等措施实施改造,最终测算分析容器大苗的... 为探索油茶低产林改造快速成园技术及经济效益最优化模式,采用1年实生油茶苗嫁接良种‘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生长3年的容器大苗换栽技术,通过密度调整、施肥、病害防治等措施实施改造,最终测算分析容器大苗的地径、苗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增量及油茶鲜果产量,来评估容器大苗改造快速成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容器大苗改造具有成活率高,树体恢复快,挂果期提前等显著优势,最终使经济效益提高89%。本试验模式可以加快集约经营,减少抚育年限,提前进入丰产期,能在实现快速成园的同时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本地油茶低产林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低产林改造 快速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枯落物C、N、P、K养分在林下药材溶解液中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李双龙 鲁彦君 +2 位作者 肖强 万松胜 黎曙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7-914,共8页
为选择适宜于杉木林下种植的药材,构建科学合理的林药复合模式,试验选择6种常用的药材:黄连、黄精、虎杖、贝母、白及和大黄,通过药材淋出溶解液喷浇杉木枯落物进行分解培养,研究林下药材淋出溶解液对杉木枯落物C、N、P、K养分释放及枯... 为选择适宜于杉木林下种植的药材,构建科学合理的林药复合模式,试验选择6种常用的药材:黄连、黄精、虎杖、贝母、白及和大黄,通过药材淋出溶解液喷浇杉木枯落物进行分解培养,研究林下药材淋出溶解液对杉木枯落物C、N、P、K养分释放及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虎杖和贝母淋出溶解液能显著抑制杉木枯落物的养分分解和土壤酶活性。虎杖和贝母淋出溶解液显著延长了杉木枯落物的分解周转期,其分解周转期分别延长了34.60%、24.29%;虎杖对杉木枯落物分解中钾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降低了18.93%,同时显著抑制土壤多酚氧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贝母对杉木枯落物中碳、磷的释放有显著抑制作用,其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2.79%和207.59%,并对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杉木林下尽量避免栽植虎杖、贝母等药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枯落物分解 林药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荚蒾属植物观赏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双龙 李春霖 +4 位作者 向伟 陈伟 顿春垚 黄升 陈贝贝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87-89,共3页
荚蒾属(Viburnum)植物在地球上有200多种,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和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中国,据统计有143个分类,在各省均有分布。荚蒾属植物具有优美的树形和形态多样的花和叶子,果实颜色变化也很多,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也是绝佳的观赏植... 荚蒾属(Viburnum)植物在地球上有200多种,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和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中国,据统计有143个分类,在各省均有分布。荚蒾属植物具有优美的树形和形态多样的花和叶子,果实颜色变化也很多,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也是绝佳的观赏植物资源。本文将主要对湖北省荚蒾属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蒾属(Viburnum) 园林植物 观赏价值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吉喜 单丹丹 顿春垚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80-183,共4页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是一种中速生长的木本油料树种,应用前景广阔,采用文献分析法,基于CNKI文献检索系统对前人关于山桐子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检索分析,研究主要聚焦山桐子种子育苗技术的种源选择、种子前处理等有性繁殖关...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是一种中速生长的木本油料树种,应用前景广阔,采用文献分析法,基于CNKI文献检索系统对前人关于山桐子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检索分析,研究主要聚焦山桐子种子育苗技术的种源选择、种子前处理等有性繁殖关键技术和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关键技术,种子育苗技术、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已可初步为生产提供指导,未来在山桐子良种选育、繁殖技术上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利用更成熟的技术推进山桐子工厂化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富硒及品质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双龙 肖强 郭涛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期7-9,共3页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中药材,有“千金草”之称,可见其药用价值之高。本研究探讨铁皮石斛富硒及品质影响的相关因素,旨在为相关从业者种植、制备铁皮石斛提供参考,推动我国铁皮石斛的生产与应用。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富硒 品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箬竹属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13
作者 丁中彪 陈伟 +3 位作者 万松胜 冯军 向远方 姚胜海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箬竹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和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样线调查和民间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恩施州境内分布的箬竹属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分布有6种箬竹属植物:硬毛箬竹、...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箬竹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和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样线调查和民间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恩施州境内分布的箬竹属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分布有6种箬竹属植物:硬毛箬竹、湖南箬竹、箬叶竹、半耳箬竹、箬竹和阔叶箬竹;(2)恩施州8个县市中,鹤峰县箬竹资源量最多,宣恩县、建始县和咸丰县次之,恩施市资源量一般,利川市、巴东县和来凤县资源较少;(3)恩施州箬竹属植物主要分布在800~1 400 m海拔区间;(4)调查种源原生境土壤以黄棕壤和棕壤为主,大部分土质为壤土和砂壤土;(5)各竹种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箬叶竹、湖南箬竹、阔叶箬竹、箬竹、半耳箬竹和硬毛箬竹;(6)恩施州箬竹资源以野生为主,天然林种群面积占总数的99.9%以上。恩施州箬竹资源丰富,物种多,面积大,不同物种、种源的原生境条件和种群特征的调查为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竹属 资源调查 种群特征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漆良种选育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李双龙 顿春垚 +2 位作者 陈伟 李春霖 向伟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9期208-210,共3页
指出了坝漆是我国五大名漆之一,主要产自于湖北恩施。现阶段,如果坝漆产业能取得良好发展,会给湖北恩施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简要概述了坝漆,开展了坝漆的两种优选试验,提出了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进而提出了坝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坝漆 良种选育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核桃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顿春垚 李双龙 +3 位作者 万松胜 吴代坤 李春霖 鲁彦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采用盆栽实验,以0 mg·kg^(-1)硒酸钠为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分数外源硒(5、10、15、20、25、30、35、40和45 mg·kg^(-1)硒酸钠)处理下核桃(Juglans regia Linn.)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并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 采用盆栽实验,以0 mg·kg^(-1)硒酸钠为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分数外源硒(5、10、15、20、25、30、35、40和45 mg·kg^(-1)硒酸钠)处理下核桃(Juglans regia Linn.)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并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分数硒酸钠处理组核桃幼苗地径增长量总体显著升高,根尖数总体显著降低;苗高增长量、叶片数增长量、茎分枝数增长量、总叶面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分叉数总体降低,但大部分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10~20以及40 mg·kg^(-1)硒酸钠处理组核桃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5~15以及40和45 mg·kg^(-1)硒酸钠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5、30和35 mg·kg^(-1)硒酸钠处理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15 mg·kg^(-1)硒酸钠处理的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显著升高,10、20和45 mg·kg^(-1)硒酸钠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核桃幼苗少数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中,根分叉数与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鲜质量与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叉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理指标间仅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核桃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对不同质量分数外源硒的响应存在差异,外源硒对核桃幼苗地径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根尖数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苗高增长量、叶片数增长量、茎分枝数增长量、总叶面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分叉数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茎和根质量无显著影响;适宜施用量的硒酸钠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S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开发富硒核桃产品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施用硒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硒酸钠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品种间儿茶素含量差异及油茶炭疽病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伟 顿春垚 +3 位作者 李双龙 丁中彪 姚小华 吴代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3-73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叶片儿茶素组成和含量与叶片炭疽病害间关系,通过测定长林系油茶品种叶片4种主要的儿茶素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分析品种间差异,叶位分布特征,与炭疽病害的相关性,为油茶高抗品种筛选提供依据。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枝...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叶片儿茶素组成和含量与叶片炭疽病害间关系,通过测定长林系油茶品种叶片4种主要的儿茶素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分析品种间差异,叶位分布特征,与炭疽病害的相关性,为油茶高抗品种筛选提供依据。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枝条不同部位叶片的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4种主要的儿茶素化合物单体含量;调查枝条不同叶位叶片病害情况,分析儿茶素单体化合物在油茶品种间差异及与炭疽病害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油茶叶片儿茶素单体化合物的平均含量存在差异,但尚不显著(P>0.05);油茶叶片中,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EGCG、ECG)含量达到50%以上,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儿茶素的差异显著(P<0.05);油茶叶炭疽发病率与儿茶素单体化合物总含量在油茶枝条空间位置上呈现出负相关性,相关度达到中度以上。实验表明4种主要儿茶素单体化合物含量与油茶品质,油茶抗病强弱的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指标在油茶品质,抗病性的优质品系筛选上提供全面性评价。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EGCG、ECG)可作为优质品系初步快速筛选提供依据。具体的普遍适用性及4种主要儿茶素单体在油茶叶片病菌抑制上的浓度、协同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儿茶素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根状茎转录组SSR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霖 万小林 +2 位作者 崔令军 肖强 李双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8-913,共6页
为了解黄精根状茎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对黄精根状茎进行转录组测序,SSR位点分析与引物设计。以获得的61 116条Unigene为试材,采用MISA软件检索出黄精的SSR位点,利用Primer 3软件对检索到的SS... 为了解黄精根状茎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对黄精根状茎进行转录组测序,SSR位点分析与引物设计。以获得的61 116条Unigene为试材,采用MISA软件检索出黄精的SSR位点,利用Primer 3软件对检索到的SSR基序进行引物设计。结果表明:黄精转录组中检索出30 541个SSR位点,其发生频率分别为49.97%。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是黄精SSR的主要基序类型,以A/T和AG/CT基序的出现频率最高,占SSR总数的68.84%。通过引物设计,最终在黄精转录组中获得15 842对引物。因此,我们认为黄精根状茎转录组SSR位点的出现频率较高,为黄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转录组 SSR 序列特征 引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松胜 顿春垚 +3 位作者 李双龙 陈伟 单丹丹 李春霖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10-13,32,共5页
采用样线法采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鉴定方法,共鉴定出巴东县域内大型真菌57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7目25科40属,含多种食药用菌,大多经济价值较高;大型真菌属区系成分以世界广布属为主;大型真菌生长基质以地质为主,也有部... 采用样线法采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鉴定方法,共鉴定出巴东县域内大型真菌57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7目25科40属,含多种食药用菌,大多经济价值较高;大型真菌属区系成分以世界广布属为主;大型真菌生长基质以地质为主,也有部分生长于腐木和球果。调查结果为保护、开发当地真菌资源及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巴东县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测序确定一种湖北真菌新记录种
19
作者 陈伟 万松胜 +2 位作者 李双龙 李园 魏佳豪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1-14,21,共5页
在2022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野生真菌资源多样性调查中,发现部分湖北新分布真菌。其中1株秃马勃属真菌采集自针阔叶混交林中,单生或散生,子实体似陀螺,幼时呈浅褐色,成熟后呈黄色或深黄色,烘干后变橙黄色至黄褐色;表面初光滑,... 在2022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野生真菌资源多样性调查中,发现部分湖北新分布真菌。其中1株秃马勃属真菌采集自针阔叶混交林中,单生或散生,子实体似陀螺,幼时呈浅褐色,成熟后呈黄色或深黄色,烘干后变橙黄色至黄褐色;表面初光滑,后稍皱;外包被薄、脆,呈橙黄色至黄褐色,稍皱。孢子呈球形或椭球形,透明,有刺突。孢丝透明,有隔膜。通过形态学和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锐棘秃马勃(Calvatia holothurioides Rebriev)。湖北省目前尚无关于锐棘秃马勃分布的报道,此次发现可作为新记录种系列报道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棘秃马勃 真菌鉴定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阳荷复合经营技术及效益分析
20
作者 胡亚云 李强 +3 位作者 陈伟 钟学勇 万松胜 顿春垚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9期54-56,共3页
为解决油茶成林单作效益较低的问题,以油茶成林套种阳荷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油茶生长、林地土壤环境影响,评估其效益。结果表明,套种阳荷的复合经营模式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的生长量,其中对油茶冠幅的增长有显著效果,套种阳荷可有效... 为解决油茶成林单作效益较低的问题,以油茶成林套种阳荷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油茶生长、林地土壤环境影响,评估其效益。结果表明,套种阳荷的复合经营模式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的生长量,其中对油茶冠幅的增长有显著效果,套种阳荷可有效提高油茶林地综合经济效益,其投入产出比为1∶4.73,高于未套种的1∶3,套种阳荷可改善油茶林地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排水能力、提升土壤疏松程度,为油茶林下复合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阳荷 套种 林下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