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流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邢怡桥 刘芳 李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黄斑区深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浅层血流比(deep-superficial flow r...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黄斑区深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浅层血流比(deep-superficial flow ratio,DSFR)及浅层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颞侧BRVO患者45例45眼纳入研究,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缺血型BRVO 23例23眼(缺血组)、非缺血型BRVO 22例22眼(非缺血组)。另选取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22人(22眼)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均行OCTA检查,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3 mm的范围,以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此区域内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面积,再计算出DSFR。比较缺血组、非缺血组及对照组各区域内深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DSFR、FAZ面积的差异。结果三组黄斑区浅层和深层总血流密度、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及浅层FAZ面积缺血组分别为(39.82±5.01)%、(41.61±6.28)%、0.95±0.20、(0.30±0.10)mm 2,非缺血组分别为(39.26±5.07)%、(42.48±5.77)%、1.11±0.23、(0.32±0.19)mm 2,对照组分别为(49.00±2.72)%、(53.05±3.26)%、1.08±0.10、(0.32±0.13)mm 2。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组和非缺血组深浅层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浅层FAZ面积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非缺血组DSF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缺血组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较非缺血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缺血组与非缺血组相比,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缺血型BRVO较非缺血型BRVO的黄斑区血流缺失更重,且深层较浅层更重;DSFR可作为BRVO血流改变异常新的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深浅层血管的相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深浅血流比 黄斑区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饶玉萍 徐玲娟 +1 位作者 肖紫云 游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关系,为P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PDR患者60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6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对照组)55例。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LRP6浓度,并对三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DR组血浆和玻璃体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中LRP6浓度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对照组玻璃体中LRP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LRP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5)。结论 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能较好反映视网膜新生血管活动情况,检测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可为早期诊断PDR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miR-937/FOXQ1信号通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慧 王英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74-181,共8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937与叉头框蛋白Q1(FOXQ1)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它...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937与叉头框蛋白Q1(FOXQ1)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miR-937和FOXQ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RES抑制Y7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miR-937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而RES可明显诱导Y79细胞中miR-937表达;FOXQ1可以与miR-937直接相互作用,且其表达水平与miR-937呈负相关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FOXQ1表达水平较正常细胞明显增高,而RES可明显抑制Y79细胞中FOXQ1表达;与RES单纯处理组相比,RES+miR-937 inhibitor组明显降低miR-937表达,促使了FOXQ1表达,诱导Y79细胞增殖,并降低其凋亡。结论:RES通过上调miR-937水平降低FOXQ1表达,进而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提示miR-937/FOXQ1信号通路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视网膜母细胞瘤 增殖 miR-937/FOXQ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覃晖 赖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RGC-5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 2O 2组、H 2O 2+低剂量青蒿琥酯组、H 2O 2+中剂量青蒿琥酯组、H 2O 2+高剂...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RGC-5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 2O 2组、H 2O 2+低剂量青蒿琥酯组、H 2O 2+中剂量青蒿琥酯组、H 2O 2+高剂量青蒿琥酯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匀浆中氧化应激产物MDA、NO、SOD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O-1、SOD1、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 2O 2组比较,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可以促使RGC-5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中MDA、NO显著低于H 2O 2组,而SOD1活性显著高于H 2O 2组;各药物组HO-1、SOD1、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 2O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I3K抑制剂能降低青蒿琥酯对RGC-5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降低H 2O 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氧化应激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26a改善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海艳 王开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85-292,共8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高葡萄糖(HG)刺激ARPE-19细胞诱导建立损伤模型。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流...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高葡萄糖(HG)刺激ARPE-19细胞诱导建立损伤模型。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和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T-qPCR)技术检测miR-26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G刺激明显降低ARPE-19细胞活力,凋亡率升高及氧化应激损伤加重。RES改善HG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上调HG诱导的ARPE-19细胞中miR-26a表达,miR-26a沉默部分逆转了RES对HG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另外,RES还可通过上调miR-26a表达降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结论:RES通过上调miR-26a表达,伴随抑制ERK和Wnt/β-catenin信号传导,改善HG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RES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高糖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miR-2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OCT在眼底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代照枝(综述) 李拓(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4-948,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光学诊断技术, 可对活体眼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非接触、非侵入性断层成像。但因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呈坐位状态的配合, 限制了OCT在婴幼儿和卧位患者中的应用。术中OCT(iOCT)可用于卧位患者, 为术者提供术中...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光学诊断技术, 可对活体眼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非接触、非侵入性断层成像。但因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呈坐位状态的配合, 限制了OCT在婴幼儿和卧位患者中的应用。术中OCT(iOCT)可用于卧位患者, 为术者提供术中实时解剖结构和细微病变等关键信息, 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iOCT类型包括手持iOCT、显微镜下悬吊式iOCT、集成显微镜iOCT等, 其中以集成显微镜iOCT应用最为广泛。iOCT用于多种眼底手术过程中, 在视网膜疾病手术中可用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切除术等, 在黄斑部手术中可用于黄斑裂孔修复术、黄斑前膜剥除术等, 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辅助发现亚临床病变、帮助术者做出最合适的术中手术决策、预测患者预后等作用。本文就iOCT的分类和优劣及在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及黄斑裂孔等眼底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