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R-LGE序列纹理分析提取的熵在心脏疾病风险分层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灵 余成新 李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33,共5页
熵是基于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CMR-LGE)序列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是衡量心肌异质性的指标,通过其对心肌和瘢痕组织不均匀性的量化分析,可以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过度小梁化、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准确... 熵是基于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CMR-LGE)序列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是衡量心肌异质性的指标,通过其对心肌和瘢痕组织不均匀性的量化分析,可以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过度小梁化、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为心脏疾病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CMR-LGE序列纹理分析提取的熵在心脏疾病的风险分层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心脏疾病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灵 余成新 李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17,共6页
肝脏血流受其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较慢的血流速度和人体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运用超声、CT和二维相位对比MRI(two dimensional phase contrast MRI,2D PC MRI)进行评估较为困难。四维血流MRI(four dimensional flow MRI,4D Flow MRI)... 肝脏血流受其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较慢的血流速度和人体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运用超声、CT和二维相位对比MRI(two dimensional phase contrast MRI,2D PC MRI)进行评估较为困难。四维血流MRI(four dimensional flow MRI,4D Flow MRI)不仅能够对肝脏复杂的血流分布进行可视化研究,还能对其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行量化分析,是评估肝脏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影像学工具。本文主要介绍4D Flow MRI的技术原理及其目前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临床了解相关疾病的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依据,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肝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叶发育不良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倪程 胡道予 +3 位作者 谭必勇 成宏 肖厚恺 王艳春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分析肝右叶发育不良的CT及MRI表现特点,并确立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经CT及MRI扫描并确诊肝右叶发育不良18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都有肝右叶体积减小,肝左... 目的:分析肝右叶发育不良的CT及MRI表现特点,并确立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经CT及MRI扫描并确诊肝右叶发育不良18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都有肝右叶体积减小,肝左叶增大16例,尾状叶增大12例,肝脏右叶门静脉或其分支缺如或纤细1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8例,并发有肝内外胆管结石12例,部分病例伴有胆囊的异常,胆囊右后旋9例、胆囊切除9例,并发肝内肿瘤8例,脾脏增大9例。结论:通过分析CT或MRI影像征象,结合病史可以明确肝右叶发育不良的诊断,并对其治疗进行指导,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其机 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凤丽 万仲贤 +2 位作者 罗丽华 胡兴荣 吴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823,共6页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分为云南白药组、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云南白药组与模型对照组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云南白药组将载云南白药无菌纱布用夹板外固定在造模部位对侧面,5 g...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分为云南白药组、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云南白药组与模型对照组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云南白药组将载云南白药无菌纱布用夹板外固定在造模部位对侧面,5 g·kg^(-1),每3 d换药1次;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不敷药,其他处理同云南白药组。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展,检测血清钙磷,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碱性磷酸酶(ALP)及酸性磷酸酶5(ACP5)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骨折愈合进程,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骨折部位骨母细胞bFG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钙、磷、IL-6、TNF-α、OC、PINP、bFGF、ALP等浓度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云南白药组骨折线提前1周消失,血清钙峰值提前1周出现,钙磷乘积峰值显著升高(P<0.05),IL-6、TNF-α下降速度更快、浓度更低(P<0.05),血清OC、PINP、bFGF、ALP浓度更高(P<0.05),血清ACP5浓度在造模后第1周达到峰值,随后呈快速下降趋势,骨骨痂、骨髓腔形成与贯通、骨钙化和血管生成时间显著提前,骨母细胞bFGF表达量更高(P<0.05)。结论云南白药具有促进新西兰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 骨折愈合 骨钙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类型并预测预后
5
作者 刘茂森 谭平政 +3 位作者 杨晓 段丰 胡兴荣 朱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比二氏病(MBD)]类型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或亚急性MBD临床及MRI资料,根据MRI所见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将其分为单相型组(n=29)及多相型组(n=25);对患者基线... 目的 探讨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比二氏病(MBD)]类型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或亚急性MBD临床及MRI资料,根据MRI所见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将其分为单相型组(n=29)及多相型组(n=25);对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及MRI所示病变分布和治疗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并于症状基本改善或稳定后行改良牛津残障量表(MOHS)评分以评估预后,将出院时MOHS评分≤2归为预后良好,对比组间预后差异。结果 单相型组患者年龄小于多相型组(P<0.01),组间其他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MRI均见对称性胼胝体及胼胝体外病灶,组间病变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多相型组,出院时单相型组MOHS评分及残留神经精神后遗症者占比更低、预后良好者占比更高(P均<0.01)。结论 基于MRI所示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可判断MBD类型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59答案: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 被引量:1
6
作者 邱姣 游玉峰 黄楚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2-1454,共3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70岁,自然绝经,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半月,无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分段诊刮+电切术,病检提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后到我院就诊。影像检查:超声提示宫腔及子宫前壁低回声包块,范围约261 mm×236 mm。MRI提示宫腔及子... 病例资料患者,女,70岁,自然绝经,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半月,无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分段诊刮+电切术,病检提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后到我院就诊。影像检查:超声提示宫腔及子宫前壁低回声包块,范围约261 mm×236 mm。MRI提示宫腔及子宫前壁见结节状等T_(1)稍长T_(2)信号,大小约26 mm×18 mm×29 mm,病灶内信号不均,联合带消失,累及子宫下段,扩散明显受限,增强轻度不均匀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子宫内膜癌可能),病灶侵犯前壁浆膜层(图1~7),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增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神经内分泌癌 小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鞍棘CT及MRI表现
7
作者 朱道明 赵慧艳 +2 位作者 胡兴荣 谭四海 刘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1-1273,共3页
鞍棘指鞍背前面中线处向前突出骨棘,其尖端可达垂体窝中心[1],属解剖学异常,发生率约1/8000~1/5000[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脊索头端残余成分、硬脑膜皱襞或血管骨化所致[1]。鞍棘成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指脊索头端不... 鞍棘指鞍背前面中线处向前突出骨棘,其尖端可达垂体窝中心[1],属解剖学异常,发生率约1/8000~1/5000[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脊索头端残余成分、硬脑膜皱襞或血管骨化所致[1]。鞍棘成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指脊索头端不完全退化,后者是颅底严重创伤后出现的类似骨刺样改变。本文报告2例鞍棘的CT和MRI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4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临床诊断为鞍棘致中枢性性早熟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青春期 早熟 诊断显像 鞍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水混合物浓度及留存时间对模拟木质异物CT表现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
8
作者 朱道明 李小玲 +5 位作者 吴林 刘茂森 倪程 罗丹丹 唐伟华 赵慧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2-93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血水混合物及留存时间对模拟木质异物CT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根杉木条置入含全血比例为0%、25%、50%、75%与生理盐水(血水)混合物及100%全血试管中,分别对应阴性对照(NC)组、T25组、T50组、T75组及T100组,...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血水混合物及留存时间对模拟木质异物CT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根杉木条置入含全血比例为0%、25%、50%、75%与生理盐水(血水)混合物及100%全血试管中,分别对应阴性对照(NC)组、T25组、T50组、T75组及T100组,每组4个样本。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采集CT图像,每6 h重复一次,共采集300 h;比较相同时间点各组最低密度区CT值、最高密度区CT值和低密度区体积差异,评价时间及血水混合物浓度对木质异物CT参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随时间延长,各组时间-最低密度区CT值曲线呈速升-缓升型,时间-最高密度区CT值曲线呈速升-平台型;NC组和T25组时间-低密度区体积曲线呈速降型,T50组、T75组及T100组时间-低密度区体积曲线呈缓降型。血水混合物浓度及时间均对木质异物最低密度区CT值、最高密度区CT值及低密度区体积存在影响(P均<0.05),且二者对最低密度区CT值和低密度区体积存在交互作用(P均<0.05)。结论血水混合物浓度及留存时间均影响木质异物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