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戈春城 汪羽 +4 位作者 何三纲 徐佳 王曦 童国勇 余周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下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 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下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OSCC队列数据(n=362)及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GSE42743数据集(n=103)。比较OSC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DDIT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DDIT4与OSC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DDIT4可能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DDIT4在OSCC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OSCC患者中,DDIT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01),且OSCC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检验,P<0.01)。进一步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DIT4高表达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DIT可能与低氧反应、糖酵解、雷帕霉素靶蛋白C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1,mTORC1)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信号通路、G 2M检查点、p53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有关。结论:DDIT4基因在OSCC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高表达DDIT4基因的OSCC患者预后不佳。因此,DDIT4可作为OSCC预后评估的一种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iR-65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曦 戈春城 +1 位作者 童国勇 徐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iR-65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探讨。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OSCC(n=342)及癌旁组织(n=44),同时收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的40例OSCC患者标本;比较miR-655的表达,分析miR...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iR-65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探讨。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OSCC(n=342)及癌旁组织(n=44),同时收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的40例OSCC患者标本;比较miR-655的表达,分析miR-655的表达与OSCC预后的关系,体外实验初步探讨miR-655对OSCC细胞的影响。结果:miR-655在OSCC组低表达,miR-65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更差,其表达水平是OSCC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体外实验表明miR-655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结论:miR-655在OSCC组织中低表达,可作为OSCC预后评估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R-655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小麦草牙膏对控制牙菌斑和减轻牙龈炎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皮小琴 朱彬 +4 位作者 童国勇 李森森 赵国栋 张怡婷 杨再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富硒小麦草牙膏减轻牙龈炎症及控制牙菌斑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临床试验遵守随机、对照、双盲的设计原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年龄18~65岁间的72例受试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富硒小麦草牙膏,对照组使用不含富... 目的:探讨富硒小麦草牙膏减轻牙龈炎症及控制牙菌斑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临床试验遵守随机、对照、双盲的设计原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年龄18~65岁间的72例受试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富硒小麦草牙膏,对照组使用不含富硒小麦草其余成分完全相同的牙膏,分别在基线、1、3和6个月采用改良Loe-Silness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改良Quigley-Hein菌斑指数评价牙周状况。结果:1、3和6个月时,牙龈指数试验组对照组均数计分分别为1.16±0.10和1.26±0.22,0.99±0.91和1.21±1.16,0.92±0.11和1.01±0.11;龈沟出血指数试验组对照组均数计分分别为1.12±0.23和1.24±0.27,1.05±0.11和1.13±0.15,0.91±0.12和1.05±0.09;牙菌斑指数试验组对照组均数计分分别为1.37±0.20和1.54±0.19,1.14±0.21和1.37±0.24,0.98±0.16和1.21±0.22,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具有抑制牙菌斑和促进牙龈健康的作用。在本临床研究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验证了富硒小麦草牙膏的安全性。结论:本研究提示富硒小麦草牙膏可以明显控制牙菌斑的形成,促进牙龈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小麦草 牙膏 牙龈炎症 牙菌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徐佳 余周庆 +1 位作者 彭治凯 郑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口腔诊疗中心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3例(观察组)和健康者86例(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治疗前测量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口腔诊疗中心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3例(观察组)和健康者86例(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治疗前测量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观察组的临床参数,具体包括临床牙周指数、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僵硬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FMD低于健康组[(8.02±3.13)%vs.(11.54±2.69)%],而其baPWV高于健康组[(14.48±1.97)m/s vs.(12.16±1.3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牙周指数明显改善,FMD较治疗前有所升高(9.47±3.65)%,而baPWV较治疗前有所降低(13.51±1.6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MD和baPWV的变化量均与其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量呈正相关。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可能对其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非手术治疗 内皮功能 动脉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