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化酶和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利 李晓利 +7 位作者 赵莉 马飞 陈荣霞 曹剑 刘霖 王强 陈昕 孙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1(COX-1)、COX 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1例老年汉族心脑血管病患者,持续服用(75~100 mg)阿司匹林≥1个月,通过花生四烯酸诱导光比浊法联合二磷酸腺苷诱导光比浊法...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1(COX-1)、COX 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1例老年汉族心脑血管病患者,持续服用(75~100 mg)阿司匹林≥1个月,通过花生四烯酸诱导光比浊法联合二磷酸腺苷诱导光比浊法,筛查出AR患者(AR组)36例,阿司匹林半抵抗患者(semi-AR组)164例和阿司匹林不抵抗患者(non-AR组)231例。并对COX-1 rs1888943、rs1330344、rs3842787、rs5787、rs5789和rs5794,COX-2 rs20417和rs5277,HO-1 rs2071746共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与non-AR组和semi-AR组比较,AR组COX-1 rs1330344(1 676A/G)突变的G等位基因增加了发病风险(OR=1.77,95%CI:1.07~2.92,P=0.02)和(OR=1.66,95%CI:0.99~2.77,P=0.05)。HO-1 rs2071746(-413 A>T)突变T等位基因同样增加了发病风险(OR=1.70,95%CI:1.02~2.79,P=0.04)和(OR=1.68,95%CI:1.00~2.80,P=0.05)。结论 COX-1 rs1330344和HO-1 rs2071746与老年汉族人群AR相关,COX-1 rs1888943、rs3842787、rs5787、rs5789、rs5794和COX-2 rs20417、rs5277与AR不相关,在汉族人群中罕见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1 血红素加氧酶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阿司匹林 花生四烯酸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剑 范利 +6 位作者 刘霖 胡国梁 胡亦新 李晓利 石海燕 张荣强 苗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0-793,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454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11例,阿司匹林敏感组343例。口服阿司匹林(≥75 mg)>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 目的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454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11例,阿司匹林敏感组343例。口服阿司匹林(≥75 mg)>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敏感组比较,阿司匹林抵抗组女性患者较多,P选择素、空腹血糖、TG、LDL-C明显增高,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211.95%CI:1.047~1.402,P=0.010)、P选择素(OR=1.010,95%CI:1.002~1.01 9,P=0.019),服用硝酸酯类药物(OR=0.524,95%CI:0.309~0.890,P=0.017)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较高,空腹血糖、P选择素为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硝酸酯药物为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代谢综合征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郭志琴 曹剑 +6 位作者 李小鹰 陈荣霞 苗克 张荣强 赵沙沙 薛兰 石海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 rome,MS)女性雌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变化。方法随机调查绝经期后女性168例,其中健康体检者78例(对照组),MS患者90例(MS组)。测静脉血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 目的观察绝经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 rome,MS)女性雌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变化。方法随机调查绝经期后女性168例,其中健康体检者78例(对照组),MS患者90例(MS组)。测静脉血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水平。结果与绝经≤10年女性比较,绝经11~20年、≥21年的对照组和MS组女性雌二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S组女性绝经≤10年、11~20年、≥21年者体重指数明显升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明显降低;绝经≤10年女性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明显降低,绝经11~20年女性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低雌激素水平对代谢的影响在绝经10年内;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是预示绝经后女性M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绝经期 雌激素类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时间因素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