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迷彩空间混色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初苗 余隋怀 +1 位作者 田少辉 周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7期175-179,270,共6页
数码迷彩因其优良的伪装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数码迷彩设计理论滞后于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人眼白光视觉传递特性的数码迷彩空间混色模型。该模型以傅里叶变换和人眼视网膜成像特性为基础,引入了基于白光的人眼视觉传递模型,并... 数码迷彩因其优良的伪装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数码迷彩设计理论滞后于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人眼白光视觉传递特性的数码迷彩空间混色模型。该模型以傅里叶变换和人眼视网膜成像特性为基础,引入了基于白光的人眼视觉传递模型,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模拟数码迷彩图案的空间混色过程。外场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混色斑块的形状及位置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但该模型在混色斑块的颜色方面还有些欠缺,需要对数码迷彩的空间混色原理做进一步的研究。该混色模型为数码迷彩伪装效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支持,对数码迷彩的数字化设计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迷彩 空间混色 大气传输 人眼视觉的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瑜 郑建龙 井新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1,77,共5页
近年来多种见诸报道的新颖聚苯胺(PANI)微/纳米结构及其制备途径,可大体归为:主要控制了苯胺化学氧化聚合中聚合产物成核、生长过程或对聚合反应施加了影响。主要从聚合产物的生长和团聚、苯胺化学氧化聚合所用氧化剂和掺杂剂三方面归... 近年来多种见诸报道的新颖聚苯胺(PANI)微/纳米结构及其制备途径,可大体归为:主要控制了苯胺化学氧化聚合中聚合产物成核、生长过程或对聚合反应施加了影响。主要从聚合产物的生长和团聚、苯胺化学氧化聚合所用氧化剂和掺杂剂三方面归纳了制备微/纳米结构PANI的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结构 无模板合成 氧化剂 掺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迷彩空间混色程度的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初苗 田少辉 +1 位作者 喻钧 胡志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06-1311,共6页
数码迷彩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目标背景迷彩斑点化,以便于自动化设计、施工作业的一种迷彩形式。这种新迷彩图案将不同颜色的马赛克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打破了传统迷彩的平滑边缘,从隐蔽性上来讲,数码迷彩比传统迷彩效果要更好。空间混... 数码迷彩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目标背景迷彩斑点化,以便于自动化设计、施工作业的一种迷彩形式。这种新迷彩图案将不同颜色的马赛克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打破了传统迷彩的平滑边缘,从隐蔽性上来讲,数码迷彩比传统迷彩效果要更好。空间混色是数码迷彩效果区别于其他迷彩形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数码迷彩设计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途径,而目前国内外对于空间混色应用于数码迷彩设计的相关资料较少,研究也很不充分,不能对数码迷彩设计研究提供足够的支撑。从数码迷彩的空间混色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空间混色系数这一参数,用来表征数码迷彩的空间混色程度,并用实验验证了该表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后续的数码迷彩设计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数码迷彩 空间混色 混色程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G混合动力汽车控制规则优化与转矩分配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奇勋 曹世宏 季新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1-756,共6页
为提高ISG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开展控制规则优化与转矩分配策略研究,以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域。从控制发动机输出负荷角度出发,综合考虑ISG效率特性和电池组充放电特性,对发动机、ISG、电池组稳态工作区域进行划分。以混合动... 为提高ISG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开展控制规则优化与转矩分配策略研究,以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域。从控制发动机输出负荷角度出发,综合考虑ISG效率特性和电池组充放电特性,对发动机、ISG、电池组稳态工作区域进行划分。以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分析为基础,提出各模式下能量管理策略,并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工作模式动态切换的需要,制定了模式切换策略。以IVECO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为例,按照ECE+EUDC工况进行了基于优化规则的转矩分配策略硬件在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地规则的转矩分配策略能有效地协调转矩在发动机和ISG之间的分配,综合油耗比原车降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ISG 规则优化 转矩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防火涂料中复合泡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范春山 陈功智 黄永勤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9-13,共5页
有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缺点是涂层中有机物易分解,且遇火时释出有毒物质。无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采用无机低温发泡层和高温发泡层的复合泡层,解决了火灾中钢结构前期升温快和后期阻火涂层熔滴问题,综合性能好。文中探讨了无机复... 有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缺点是涂层中有机物易分解,且遇火时释出有毒物质。无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采用无机低温发泡层和高温发泡层的复合泡层,解决了火灾中钢结构前期升温快和后期阻火涂层熔滴问题,综合性能好。文中探讨了无机复合泡层梯次发泡机理、涂料配方与涂层结构对防火涂层的阻火隔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涂料 钢结构 复合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测试性综合评估数据等效折合模型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京 李天梅 +1 位作者 何华锋 徐从启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159,共9页
由于用于开展测试性综合评估的先验信息形式多样,使得Bayes框架下能够处理的成败型数据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测试性评估中专家数据、摸底试验数据、增长试验数据、可更换单元数据和虚拟试验数据这5种常见的先验信息为研究对象,在... 由于用于开展测试性综合评估的先验信息形式多样,使得Bayes框架下能够处理的成败型数据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测试性评估中专家数据、摸底试验数据、增长试验数据、可更换单元数据和虚拟试验数据这5种常见的先验信息为研究对象,在Bayes理论框架下分别研究提出相应的等效方法,实现了各类数据向成败型数据的折合。案例应用表明:所提方法合理有效,适用范围广,间接扩大了可用于测试性评估的数据样本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测试性评估 多源数据 等效折合 增长因子 结构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近红外侦视的伪装涂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永勤 范春山 郭新章 《红外技术》 CSCD 1995年第4期39-43,48,共6页
简要综述了防近红外侦视伪装涂料的研究历史、伪装原理、涂料类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该类涂料在服装、野营装备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伪装涂料 防近红外侦视 军事应用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三种涂层体系的耐蚀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剑锋 王结良 +2 位作者 吕涛 王兆军 苏海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0-762,802,共4页
为选择某型特种装备的表面防腐蚀涂层,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H06-4环氧富锌/H53-13环氧云铁/丙烯酸聚氨脂、环氧富锌/厚膜灰云铁环氧/TB06-42丙烯酸聚氨脂和环氧防锈平整底漆/CE-46环氧/丙烯酸聚氨脂三种涂层体系进行了耐蚀性评价测试。结... 为选择某型特种装备的表面防腐蚀涂层,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H06-4环氧富锌/H53-13环氧云铁/丙烯酸聚氨脂、环氧富锌/厚膜灰云铁环氧/TB06-42丙烯酸聚氨脂和环氧防锈平整底漆/CE-46环氧/丙烯酸聚氨脂三种涂层体系进行了耐蚀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三种涂层体系的保护作用都降低。对比涂层的阻抗谱变化特征得知,H06-4环氧富锌/H53-13环氧云铁/丙烯酸聚氨脂涂层体系耐蚀性较佳,因此被选为某型装备用防腐蚀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EIS) 涂层体系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固化物热降解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结良 陈宏书 +1 位作者 张五龙 胡志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21,共5页
采用环氧树脂对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DCPDCE)进行共聚改性,分析了不同比例共聚产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曲线,对共聚产物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 Ozawa 和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体系的活化能数据,采用 Ozawa 方法... 采用环氧树脂对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DCPDCE)进行共聚改性,分析了不同比例共聚产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曲线,对共聚产物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 Ozawa 和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体系的活化能数据,采用 Ozawa 方法计算得到 DCPDCE 和 DPCDCE/环氧树脂(85/15)体系的活化能分别为163.93 kJ/mol和159.94 kJ/mol,得到的结果与 Coats-Redfern 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固化产物的热降解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戊二烯型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反应动力学 热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防中远红外侦视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永勤 胡志毅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36,共2页
简单回顾了国外防中远红外侦视伪装涂料的研究历程与背景,按涂料作用原理对其进行分类并逐一论述其性能与特点,由此预测和分析厂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伪装涂料 中远红外侦视 涂料 热红外涂料
全文增补中
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奇勋 张红 +3 位作者 曹世宏 黎文权 曹浩翔 李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31,共7页
为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在线路阻抗不同情况下实现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针对传统下垂法反馈信号不可能准确测到等效线路阻抗后的公共节点电压,采用逆变器输出端电压... 为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在线路阻抗不同情况下实现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针对传统下垂法反馈信号不可能准确测到等效线路阻抗后的公共节点电压,采用逆变器输出端电压推导出了改进功率计算公式,提高了微电网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器的控制精度;针对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时不同电压等级连接线路阻抗不同引起的无功环流,设计了线路压降补偿环节,改善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针对利用低通滤波器计算功率时对并联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在传统下垂法的基础上增加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加快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消除了静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下垂控制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逆变器的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下垂控制 并联 线路阻抗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结构体系及类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颜卫亨 计飞翔 张茂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70-73,共4页
基于广义分类学理论,对折叠结构体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折叠结构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别对折叠结构体系中的杆系折叠结构、索杆系折叠结构和板式折叠结构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拓扑学原理对折叠结构体系进... 基于广义分类学理论,对折叠结构体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折叠结构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别对折叠结构体系中的杆系折叠结构、索杆系折叠结构和板式折叠结构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拓扑学原理对折叠结构体系进行了结构拓扑分析,建立了杆系折叠结构、索杆系折叠结构和板式折叠结构3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几何稳定性的判别标准。结果表明,按照所提出的方法,解决了在进行折叠结构设计时靠经验来判别其几何稳定性的局限性,保证了折叠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结构 结构体系 结构分类 结构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驱动轮式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新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恩秀 黄玉美 +1 位作者 朱从民 张亚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805-2809,共5页
针对差速驱动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特点,并依据Hermite多项式的特性,提出了基于Her-mite插值的轮式移动机器人(WMR)路径规划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为WMR进行路径规划,在确保它平稳跟踪规划路径的同时,可保证WMR以... 针对差速驱动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特点,并依据Hermite多项式的特性,提出了基于Her-mite插值的轮式移动机器人(WMR)路径规划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为WMR进行路径规划,在确保它平稳跟踪规划路径的同时,可保证WMR以要求的姿态到达目标点。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自主研制的轮式移动机器人XAUT.AGV100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采用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对移动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时,在保证它以要求的姿态准确到达目标点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的运动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ITE插值 差速驱动型轮式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轨迹跟踪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彩设计中背景图像聚类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喻钧 初苗 +1 位作者 田少辉 胡志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479,共5页
迷彩设计中,通过对目标背景的图像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利用图像分割技术获取背景斑点,然后设计出与背景亮度和纹理相协调的迷彩图案.目前,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是均值聚类法,由于它直接利用灰度信息以致分割的细节不明显,容易导致模拟背... 迷彩设计中,通过对目标背景的图像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利用图像分割技术获取背景斑点,然后设计出与背景亮度和纹理相协调的迷彩图案.目前,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是均值聚类法,由于它直接利用灰度信息以致分割的细节不明显,容易导致模拟背景纹理失真.针对它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 SOFM)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对背景进行聚类分割.该方法将整幅图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聚类分割后的颜色作为输出,按照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学习过程,使用其函数进行迭代运算直至学习停止.比较实验结果表明,SOFM方法能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纹理,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设计 图像分割 均值聚类 自组织特征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色的迷彩主色提取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喻钧 刘飞鸿 +1 位作者 王占锋 初苗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对采用聚类方法进行数码迷彩设计时存在提取主色的色度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谱色的主色聚类中心确定算法。在建立CIE-XYZ系统的基础上对颜色的种类进行划分。将图像颜色从RGB空间转化到XYZ颜色空间,然后通过CIE-XYZ系统计算每一... 针对采用聚类方法进行数码迷彩设计时存在提取主色的色度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谱色的主色聚类中心确定算法。在建立CIE-XYZ系统的基础上对颜色的种类进行划分。将图像颜色从RGB空间转化到XYZ颜色空间,然后通过CIE-XYZ系统计算每一像素颜色的主波长、色纯度,并以主波长、色纯度为标准,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颜色来代表背景图像的主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低,执行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迷彩 光谱色 主色提取 CIE—XY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战任务的多机种故障备件需求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车飞 陈云翔 +2 位作者 高山 梁晓龙 王越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83,共4页
通过分析战时故障备件的需求特点,对备件的工作时间进行讨论,改进了传统的单机故障备件需求模型。根据多机种协同作战任务的不同,引入备件工作运行比的概念,在考虑飞机是否战损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作战任务的多机种故障备件需求模型。... 通过分析战时故障备件的需求特点,对备件的工作时间进行讨论,改进了传统的单机故障备件需求模型。根据多机种协同作战任务的不同,引入备件工作运行比的概念,在考虑飞机是否战损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作战任务的多机种故障备件需求模型。算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种 故障备件 作战任务 需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视觉感知和等周理论的数码迷彩纹理提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初苗 田少辉 +1 位作者 余隋怀 周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6期148-152,178,共6页
现阶段数码迷彩纹理的提取方法缺乏主观视觉感知,针对其提取效果和质量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视觉感知和等周理论的数码迷彩纹理提取方法。此方法先利用人的视觉感知特性构造边权值函数,将等周率作为选择分割阈值的准则选取最小等周... 现阶段数码迷彩纹理的提取方法缺乏主观视觉感知,针对其提取效果和质量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视觉感知和等周理论的数码迷彩纹理提取方法。此方法先利用人的视觉感知特性构造边权值函数,将等周率作为选择分割阈值的准则选取最小等周率所对应的候选阈值作为最终分割阈值,完成数码迷彩纹理的提取。在一系列自然纹理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几种经典多阈值分割方法相比,此方法的分割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迷彩 等周理论 多级阈值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助芬顿法降解印制电路板脱膜废液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新超 金奇庭 +2 位作者 王艳芳 孙长顺 薛峰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5,共5页
研究表明,采用UV/Fenton均相光催化氧化体系降解印制电路板脱膜废液效果好。在H2O2用量为1倍理论药量,Fe2+∶H2O2(摩尔比)=1∶20,光照时间为80 m in,脱膜废液COD去除率可达80%。光助芬顿体系降解脱膜废液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重要性次序依... 研究表明,采用UV/Fenton均相光催化氧化体系降解印制电路板脱膜废液效果好。在H2O2用量为1倍理论药量,Fe2+∶H2O2(摩尔比)=1∶20,光照时间为80 m in,脱膜废液COD去除率可达80%。光助芬顿体系降解脱膜废液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重要性次序依次为H2O2投药比>FeSO4/H2O2的比值>光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FENTON 均相光催化 脱膜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0℃热处理对PIP法C/SiC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彦 陈朝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1,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氩气中1800℃热处理对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0℃热处理过程中,C/SiC复合材料的界面处发生了碳热还原反应和硅扩散,导致基体和纤维...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氩气中1800℃热处理对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0℃热处理过程中,C/SiC复合材料的界面处发生了碳热还原反应和硅扩散,导致基体和纤维之间产生化学结合,纤维受到损伤;1800℃热处理后,PIP法C/SiC复合材料出现8%的失重率,力学性能急剧下降80%以上,断裂行为由韧性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码迷彩喷涂机器人快速控制算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初苗 田少辉 高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6-188,192,共4页
数码迷彩伪装技术是一种新型军事工程伪装技术,其将不同颜色方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后形成,在应对高空侦察方面具有更加卓越的效果。但目前已有技术仍采用人工喷涂的方式,无论是喷涂效果还是喷涂效率都无法适应军事工程伪装的当前需... 数码迷彩伪装技术是一种新型军事工程伪装技术,其将不同颜色方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后形成,在应对高空侦察方面具有更加卓越的效果。但目前已有技术仍采用人工喷涂的方式,无论是喷涂效果还是喷涂效率都无法适应军事工程伪装的当前需求。然而为达到高效、高速实现喷涂,传统喷涂控制方法难以满足需求。鉴于此,在自行研发的直角坐标喷涂机器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在颜色变化点的机器人快速控制算法。该算法仅需在有限的潜在颜色变化点处对喷枪状态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对数码迷彩图案的高速、高效喷涂。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数码迷彩军事伪装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迷彩 喷涂装置 直角坐标机器人 伪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