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柳艳香 赵振国 +2 位作者 朱艳峰 王建平 陈丽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7-813,共7页
根据1880年以来中国夏季的雨型、189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以及1951年以来北半球大气环流等资料,利用物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东亚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我国夏季主... 根据1880年以来中国夏季的雨型、189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以及1951年以来北半球大气环流等资料,利用物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东亚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偏北,黄河流域、华北一带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水偏少,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弱;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南移,长江流域进入多雨期,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强,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则转入少雨期;但是2000年以来的夏季,在黄河流域、华北地区仍维持少雨的背景下,主要多雨带却徘徊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及华南、江南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偏少,梅雨异常偏弱,空梅频繁出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同处在持续少雨位相和干旱频发阶段,这种同步振荡的异常现象历史上极为少见。夏季东亚环流型的特殊配置是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持续少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2000年以前长江流域夏季少雨的环流背景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夏季降水 梅雨 异常特征 环流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海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守勋 滕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9,共9页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年西北太平洋船舶资料,以5°×5°网格为统计单元,绘制的累年各月风、温度、气旋、降水、能见度、雷暴、雾等气象要素图,并结合国内外其它资料对菲律宾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该海区的...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年西北太平洋船舶资料,以5°×5°网格为统计单元,绘制的累年各月风、温度、气旋、降水、能见度、雷暴、雾等气象要素图,并结合国内外其它资料对菲律宾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该海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 气候特征 气象要素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受台风影响的大气波导过程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晓华 费建芳 +1 位作者 李娟 李婧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17-25,共9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探空资料,对2002年8月31日台风“鹿莎”靠近和进入韩国期间,在我国东部地区大气波导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对应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湿度递减以及辐散下沉运动与大气波导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运用中尺度预报模...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探空资料,对2002年8月31日台风“鹿莎”靠近和进入韩国期间,在我国东部地区大气波导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对应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湿度递减以及辐散下沉运动与大气波导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运用中尺度预报模式ARPS对这次大气波导过程进行了两种方案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大气波导进行数值模拟时,初始场非常重要。在初始时刻同化了探空资料后的初始场更接近真实大气状况,同化探空资料初始场的模拟结果比没有同化探空资料初始场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探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波导 台风 ARPS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内部的中尺度波动与多边形眼墙的形成 被引量:16
4
作者 康建伟 陆汉城 +2 位作者 钟科 张少波 韩文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一次台风的模拟资料,对台风内部的中尺度波动进行诊断。通过分析中尺度波的结构发现,台风内的中尺度波动具有重力惯性波和涡旋Rossby波的混合特征。一方面,波动的扰动高压对应于负的涡度扰动和反气旋性环流,扰动低压对应于正的涡度... 利用一次台风的模拟资料,对台风内部的中尺度波动进行诊断。通过分析中尺度波的结构发现,台风内的中尺度波动具有重力惯性波和涡旋Rossby波的混合特征。一方面,波动的扰动高压对应于负的涡度扰动和反气旋性环流,扰动低压对应于正的涡度扰动和气旋性环流,波动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另一方面,波动展示了强烈的辐合辐散和非地转特性。并提出了台风多边形眼墙和中尺度波动之间的联系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重力惯性波 涡旋ROSSBY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浪数值预报业务化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闻斌 于福江 +1 位作者 程明 孙龙 《海洋预报》 2007年第3期6-15,共10页
本文应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进行全球海浪数值预报试验,通过同期TOPEX/Poseidon卫星观测有效波高的检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模式移植时采用多种优化处理,有效地节约了机时,为我国的全球海浪数值预报业务化打下基础。
关键词 WAVEWATCH Ⅲ模式 有效波高 高度计资料 全球海浪场 业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数值模式研究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闻斌 刘俊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76-81,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海浪的生成、发展理论,以及海浪数值模式的分类;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在海浪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海浪 数值模式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灾害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齐琳琳 孙建华 +1 位作者 连樱 马环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9-513,共15页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宏观上对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中的强度及其引发的风雨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登陆台湾期间,东亚环流形势呈典型的鞍形场分布,有利于处于两高之间热带气旋“蒲公英”的维持和北上转向。而在其登陆浙江沿海地区后,浙江沿海地区处于较强的偏东气流中,“蒲公英”中心处于高空槽后,气流下沉以及缺少水汽和能量充沛供应使得其减弱为热带风暴。无论是其登陆台湾还是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垂直方向始终呈深厚气旋性涡柱结构,但中心附近低层辐散,中层辐合,不利于中心附近的对流发展。相反,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内不仅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辐合层较深厚,且存在高湿和强上升运动,因而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对流云团发展强度的不同使得“蒲公英”两次登陆期间引发的风雨灾害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特大暴雨 不对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底地形下声线管束轨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南明星 笪良龙 卢晓亭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射线模型是水声学中经典的传播模型,求解速度快,物理意义明确,每根射线管携带的能量守恒,声能沿着声线管“流动”而不穿过管壁,因此,确定了声线管束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也就确定了空间声场的分布特点。文章基于Harpo模型,实现了三维... 射线模型是水声学中经典的传播模型,求解速度快,物理意义明确,每根射线管携带的能量守恒,声能沿着声线管“流动”而不穿过管壁,因此,确定了声线管束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也就确定了空间声场的分布特点。文章基于Harpo模型,实现了三维声线管束轨迹的计算,并分析了典型海底地形下声线管束轨迹的传播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海底地形对声传播的轨迹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水平偏移,而这将会对声纳探测和定位带来很大的精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po模型 声线管束 三维射线 海底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云图形态特征提取和表示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艳兵 李元祥 翟景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2-687,共6页
利用可变形模型与形状分解相结合,给出了卫星云图形态特征提取和表示的一种方法。首先用阈值法进行云图分割,再提取出可基本代表云图内容的若干主要云块,之后用圆形可变形模型作用于每个主要云块,并结合形状分解的思想将其用圆形基元的... 利用可变形模型与形状分解相结合,给出了卫星云图形态特征提取和表示的一种方法。首先用阈值法进行云图分割,再提取出可基本代表云图内容的若干主要云块,之后用圆形可变形模型作用于每个主要云块,并结合形状分解的思想将其用圆形基元的组合来表示。对GMS5云图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是简单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提取 特征表示 形状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E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华栋 李婧 +1 位作者 叶志敏 兰伟仁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21-27,共7页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SOTA)场的EEOF分解,发现第一特征向量是关于ElNino的模态,它反映了ElNino的发生持续消亡的整个过程,对应的时间系数(第一主分量)与Nino3指数有很好的同时相关。第二特征向量是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态,它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从暖位相到冷位相(同时东太平洋从冷位相到暖位相)的过程,第二主分量与滞后6~10个月的Nino3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两个主分量不但有助于了解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过程,而且为厄尔尼诺的预报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 EEOF分解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资料反演月平均近海面气温和湿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伍玉梅 何宜军 孟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6-551,共6页
为弥补广阔海面上气象参数的观测数据的不足,利用专用成像传感器SSM/I和红外辐射计AVHRR资料进行近海面气温和湿度的反演,首先分析与近海面气温和湿度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气象因子及其相关性,并采用神经网络建立近海面气温和湿度与它们... 为弥补广阔海面上气象参数的观测数据的不足,利用专用成像传感器SSM/I和红外辐射计AVHRR资料进行近海面气温和湿度的反演,首先分析与近海面气温和湿度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气象因子及其相关性,并采用神经网络建立近海面气温和湿度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反演月平均近海面气温和湿度,并与TAO和NDBC提供的浮标及观测站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近海面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87℃和3.73%。低纬度反演的结果精度较高,达到0.53℃(气温)和2.03%(相对湿度);较大的误差(气温1.06℃、相对湿度3.85%)主要发生在近岸和高纬度区,因为近岸的地形比较复杂,并且很容易受陆地气候的影响;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比较剧烈,同时目前能得到的高纬度地区的实测资料比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反演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海面气温 湿度 SSM/I AVH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结构的静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炎 兰伟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0-1254,共5页
根据柔索应变与位移的非线性几何关系以及自重作用与温度影响下的平衡方程,采用Eu-ler描述的坐标系统精确地求得了各点的位移和张力的一般解.由索结构静力问题建立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应用改进的Powell混合算法编制的高精度DNEQNF程序直... 根据柔索应变与位移的非线性几何关系以及自重作用与温度影响下的平衡方程,采用Eu-ler描述的坐标系统精确地求得了各点的位移和张力的一般解.由索结构静力问题建立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应用改进的Powell混合算法编制的高精度DNEQNF程序直接进行求解.在例题中计算了由3根索被一竖直弹簧支撑在一起的索结构,并与其他学者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结构 非线性变形 解析解 位移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和Surfer的海浪数值预报结果动画显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军浩 汪鹏 燕松 《海洋预报》 2008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Fortran计算程序(DOS程序)和Surfer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图形化动态浏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结合使用VB函数Shell和Windows API函数Open Process解决了DOS程序在VB中的调用和等待问题,用ActiveX技术解决VB调控Surfer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Fortran计算程序(DOS程序)和Surfer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图形化动态浏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结合使用VB函数Shell和Windows API函数Open Process解决了DOS程序在VB中的调用和等待问题,用ActiveX技术解决VB调控Surfer的问题,实现了基于全球地形底图的波高和浪向动画显示。该方法同样可应用于温度、盐度、密度及海流等数值预报结果的可视化,可为海洋业务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 SURFER ACTIVEX技术 动画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ENSO年地转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龙 李希彬 +1 位作者 余军浩 王树乐 《海洋预报》 2008年第3期86-92,共7页
本文利用WOA01(The World Ocean Atlas 2001)提供的多年平均1/4°×1/4°全球温、盐数据,根据地转方程,计算了20°S~70°N,100°~180°E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基态动力高度;利用AVIOSO(CNES)提供的Topex/Posei... 本文利用WOA01(The World Ocean Atlas 2001)提供的多年平均1/4°×1/4°全球温、盐数据,根据地转方程,计算了20°S~70°N,100°~180°E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基态动力高度;利用AVIOSO(CNES)提供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计算并分析了ENSO现象较为明显的1997年西北太平洋动力高度及地转流的分布与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动力高度 地转流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况下六种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艳冰 高志球 +2 位作者 沙文钰 曹丽霞 兰伟仁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9-16,共8页
利用前人给出的表面波浪动力试验中的部分观测资料,通过六种不同的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分别计算了不同海面波浪状况所对应的摩擦速度。结果表明:海面状况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六种参数化方案计算的摩擦速度相对涡动相关法(EC)直接测量... 利用前人给出的表面波浪动力试验中的部分观测资料,通过六种不同的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分别计算了不同海面波浪状况所对应的摩擦速度。结果表明:海面状况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六种参数化方案计算的摩擦速度相对涡动相关法(EC)直接测量值的偏差纯风浪海面状况下,较交叉涌浪或反向涌浪海面状况时小得多。并且在纯风浪海面状况下,当近海层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时,Dyer74方案计算的摩擦速度相对EC直接测量值的归一化误差最小,仅为8.47%,能够较好的估计近海层摩擦速度。在稳定层结条件下,当整体Richardson数小于0.1时,除Businger71方案外,其它五种方案的计算误差接近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速度 参数化方案 海面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缓冲区溢出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红 安东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4年第11期37-41,共5页
使用缓冲区溢出和suid程序,已经成为计算机黑客高手们为得到远程root权限而最常使用的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使用缓冲溢出攻击的原理,并提出了对应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 缓冲区溢出 溢出攻击 计算机黑客 远程 权限 防范策略 安全问题 重点分析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波浪的测量与谱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龙 王树乐 +1 位作者 吕红民 闻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4,共6页
为了解高频海浪的特征,通过在实验室风浪水槽中进行实验测量,获取了风浪高频部分的数据。实验采用直径为0.2mm的细钽丝作传感器,采样间隔为0.005s,每组采集30000个数据,以获得对波浪高频部分的更多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到了高频风浪谱参... 为了解高频海浪的特征,通过在实验室风浪水槽中进行实验测量,获取了风浪高频部分的数据。实验采用直径为0.2mm的细钽丝作传感器,采样间隔为0.005s,每组采集30000个数据,以获得对波浪高频部分的更多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到了高频风浪谱参数及其平衡域的特性,并提出次峰现象可能是采样速率过低、因计算方法造成的假象,并不是海浪特有的高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水槽 高频波浪 谱分析 谱平衡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VS的高性能邮件防病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红 姬琳 李婧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5年第8期35-37,50,共4页
本文分析了高性能邮件系统防病毒的需求,在现有邮件防病毒技术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邮件防病毒的高性能技术,并提出了在邮件防病毒子系统中引入并发、负载平衡等高性能集群技术来解决防病毒系统与新型高性能邮件系统性能匹配问题的思想。... 本文分析了高性能邮件系统防病毒的需求,在现有邮件防病毒技术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邮件防病毒的高性能技术,并提出了在邮件防病毒子系统中引入并发、负载平衡等高性能集群技术来解决防病毒系统与新型高性能邮件系统性能匹配问题的思想。在该思想指导下,实现了基于LVS的高性能邮件防病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件系统 防病毒 LVS 负载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浮标资料初步评估NCEP再分析湍通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剑 闻斌 王凯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74-82,共9页
通过与浮标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指出NCEP动量通量、再计算NCEP热通量更能够代表NCEP再分析数据库的数值模拟效果。当风速大于20m/s时,数值模拟的湍通量低于浮标块体湍通量,当风速在10~20m/s时,数值模拟的湍通量高于浮标块体湍通量。同... 通过与浮标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指出NCEP动量通量、再计算NCEP热通量更能够代表NCEP再分析数据库的数值模拟效果。当风速大于20m/s时,数值模拟的湍通量低于浮标块体湍通量,当风速在10~20m/s时,数值模拟的湍通量高于浮标块体湍通量。同时还发现数值模拟结果的延迟现象,以及不能反映大风过后快速的海气温差变化而引起的感热通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标资料 NCEP再分析 湍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P-14L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中海温场的年际变率
20
作者 薛洪斌 王业桂 +1 位作者 李婧 蔡恒明 《海洋预报》 2006年第2期19-30,共12页
本文利用1964M993年NCAR/NCEP再分析风应力强迫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场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茸先,我们对海温场的标准差进行分析,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海温场标准差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特征,特别是较好地反... 本文利用1964M993年NCAR/NCEP再分析风应力强迫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场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茸先,我们对海温场的标准差进行分析,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海温场标准差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特征,特别是较好地反映了最大的变率不是发生在表层,而是次表层这一特征。然后,分析了与EL Nino事件关系密切的SSTA和SOTA的年际变化的特征,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西太平洋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最后,利用EOF分析了海温场的时空结构,模式海温场前两个特征向量的时间尺度类似ENSO周期以3~5a为主,其空间结构也是典型的EL Nino事件的前期和发生时期空间特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CM 年际气候变率 EOF SO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