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7 位作者 袁文侠 李亚莉 孙婷婷 秦太峰 夏凯国 任洪涛 李国荣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8,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有益菌 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4科植物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随海拔和生境的变异 被引量:24
2
作者 齐威 郭淑青 +4 位作者 崔现亮 阳敏 张永东 杜国祯 卜海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50,共9页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析2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海拔和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有边际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66);2)无论整体上还是在科内,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和生境均不相关(P>0.05);3)区域内植物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在科内,海拔对毛茛科、龙胆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影响显著,而石竹科、虎耳草科植物的比叶面积与海拔不相关;4)草地中植物比叶面积最小,林下最大;在草地中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其他生境下海拔对比叶面积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植物对高寒环境不同的响应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生境 青藏高原 种子大小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棠梨果露酒的研制 被引量:9
3
作者 鲍晓华 毕廷菊 +1 位作者 李秀 李孙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26-6528,共3页
[目的]探索野生棠梨果露酒的研制方法。[方法]挑选成熟野生棠梨果实制成野生棠梨果汁液后,与高粱酒按照汁液:酒为2:1的比例混合均匀,调配成野生棠梨果露酒,测定其糖含量和酒精度。[结果]调配好的野生棠梨果露酒的酒精含量为14%~17%,pH... [目的]探索野生棠梨果露酒的研制方法。[方法]挑选成熟野生棠梨果实制成野生棠梨果汁液后,与高粱酒按照汁液:酒为2:1的比例混合均匀,调配成野生棠梨果露酒,测定其糖含量和酒精度。[结果]调配好的野生棠梨果露酒的酒精含量为14%~17%,pH值为4.5,含糖量为15%~18%。用于野生棠梨果露酒调配用的酒最好是高粱酒,酒精含量最好是45%~47%。[结论]为保证野生棠梨果露酒的保存期,调配的野生棠梨果露酒的酒精含量不得低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棠梨果 果露酒 制作方法 质量要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后发酵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吕才有 单治国 刘勤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256,共5页
为探索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各阶段茶样香气成分变化,跟踪普洱茶的整个后发酵过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所取茶样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茶样进行感官评定。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共鉴定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碳氢化... 为探索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各阶段茶样香气成分变化,跟踪普洱茶的整个后发酵过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所取茶样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茶样进行感官评定。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共鉴定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碳氢化合物11种,醇类化合物10种,醛类化合物13种,酮类化合物10种,酸类化合物6种,酯类化合物6种,其他类化合物9种;晒青毛茶的香气组分以芳樟醇、4-苯基吡啶、叶绿醇(植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n-棕榈酸、4-甲基-2-丙基-1-戊醇等为主,普洱熟茶出堆样的香气组分以n-棕榈酸、二氢猕猴桃内酯、二氢海葵内酯、二乙基-2-甲基十三醇、反式-β-大马酮等为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各茶叶样品中的香气组分,除醇类化合物和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上逐渐减少外,酮类、醛类、酸类、酯类等物质的相对含量总体上都处于增加状态,甲基化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后发酵的进行都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后发酵 香气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现状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淑青 曹素珍 +3 位作者 杜品 王玉林 董艳娇 崔现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702-11704,共3页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干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直接威胁到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现状,探讨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当...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干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直接威胁到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现状,探讨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萎缩 生态环境 保护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鲍晓华 董玄 潘思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3-608,共6页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茶树茶 茶园茶 外形 内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罗兰预处液及其保鲜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潘耕耘 雷俊玲 林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716-12719,12723,共5页
[目的]为紫罗兰切花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重瓣紫罗兰品种‘淡紫’为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8种预处液(Y1~Y8)对其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Y8预处理液(40g/L蔗糖+300mg/LAl2(SO4)3+10ml/LNaClO)可最大程度地延长紫罗兰切花的... [目的]为紫罗兰切花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重瓣紫罗兰品种‘淡紫’为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8种预处液(Y1~Y8)对其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Y8预处理液(40g/L蔗糖+300mg/LAl2(SO4)3+10ml/LNaClO)可最大程度地延长紫罗兰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加其花枝鲜重和花茎,促进开花,维持水分平衡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延缓MDA产生,并维持花瓣膜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该处理切花的瓶插寿命达11d,开花率和花茎的增幅分别达33.71%和17.95%;0.2mmol/L的STS处理12h后,紫罗兰切花出现叶片失绿、花瓣边缘萎蔫等毒害现象。[结论]40g/L蔗糖+300mg/LAl(SO)+10ml/LNaClO对紫罗兰切花的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罗兰 预处液 保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孙洋 侯明生 +2 位作者 邱其伟 刘兴元 舒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118-8119,8138,共3页
[目的]研究9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 [目的]研究9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不同的植物样品浓度(0.100、0.010和0.005 g/ml)下,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在3.5%~87.0%。[结论]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对3种植物病真菌菌的抑菌率为12.8%~87.0%,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则为40.0%~69.8%,二者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粗提物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野生蔬菜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鲍晓华 潘思轶 董玄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1期83-85,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肌体的健康,追求生态食品已经成了食品消费的趋势。云南省生态环境较好,野生蔬菜利用具有很大的优势,而目前云南省对野生蔬菜的利用绝大多数还处于鲜食,只有十几种野生蔬菜进行了人工驯化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肌体的健康,追求生态食品已经成了食品消费的趋势。云南省生态环境较好,野生蔬菜利用具有很大的优势,而目前云南省对野生蔬菜的利用绝大多数还处于鲜食,只有十几种野生蔬菜进行了人工驯化种植、营养成分、药用价值、生产利用的研究。今后有待进一步扩大野生蔬菜的形态结构、营养成分、毒理、药用和精深加工的开发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野生蔬菜 利用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食虫文化初探
10
作者 李孙洋 毕廷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028-1030,共3页
从普洱民族食用昆虫的历史,民族食用昆虫的特点,食用昆虫与民族风情,民族食用昆虫的烹饪方法以及独特的民族昆虫菜谱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云南省普洱市食虫文化的民族特征、内涵及其存在形式。
关键词 食用昆虫 食虫文化 普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偶氮苯试剂在光度分析中的进展
11
作者 吕迎春 罗艺萍 熊维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46-57,共12页
本文引用111篇文献。从吡啶偶氮苯试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此类试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吡啶偶氮苯试剂 光度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