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会议20年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胜 张红 《体育学刊》 2000年第3期79-80,83,共3页
扬州会议的召开距今已整整 2 0周年 ,其会议精神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0年来 ,我国学校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可以说是与扬州会议的召开分不开的。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国 成绩 扬州 会议精神 推动作用 变化 发展 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转变政府职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建奕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7-158,共2页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建设服务...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这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新的行政价值选择和制度设计。要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任务艰巨而复杂。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科学发展观 政府建设 政府治理模式 转变政府职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 管制型政府 政府转型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7 位作者 袁文侠 李亚莉 孙婷婷 秦太峰 夏凯国 任洪涛 李国荣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8,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有益菌 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4科植物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随海拔和生境的变异 被引量:25
4
作者 齐威 郭淑青 +4 位作者 崔现亮 阳敏 张永东 杜国祯 卜海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50,共9页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析2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海拔和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有边际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66);2)无论整体上还是在科内,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和生境均不相关(P>0.05);3)区域内植物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在科内,海拔对毛茛科、龙胆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影响显著,而石竹科、虎耳草科植物的比叶面积与海拔不相关;4)草地中植物比叶面积最小,林下最大;在草地中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其他生境下海拔对比叶面积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植物对高寒环境不同的响应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生境 青藏高原 种子大小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2 位作者 王秋艳 周芳 罗进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9-635,共7页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 8974号 ,隶属 9个目 ,30个科 ,5 6属 ,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 8974号 ,隶属 9个目 ,30个科 ,5 6属 ,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翅目的科、属和种类。属和种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类群最丰富 ;个体数量是膜翅目最多 ,高达 6 8 79% ,其中 5 6 5 8%是传粉类昆虫。从垂直分布规律看 :种类和数量是老茎结果部位最高 ,占 71 34% ,在青果期和熟果期表现最丰富 ;树冠与叶片部位次之 ,比率为 15 6 8% ;根部再次之 (9 5 5 % ) ;枝杈和主干最低 ,仅占 3 4 2 %。在不同季节中 ,雨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高 ,为 35 96 % ;干热季节次之 (34 2 2 % ) ,干凉季节最低 (2 9 8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昆虫群落结构 分布特征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耦合作用下波传播的FCT紧致差分模拟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宽德 宋国杰 李静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8-1357,共10页
本文从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同时包含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两种力学机制的BISQ(Biot-Squirt)方程出发,利用FCT(Flux-Corrected Transport)紧致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在Biot流和喷射流共同作用下的波在含流体多孔隙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通过与... 本文从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同时包含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两种力学机制的BISQ(Biot-Squirt)方程出发,利用FCT(Flux-Corrected Transport)紧致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在Biot流和喷射流共同作用下的波在含流体多孔隙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通过与仅受Biot流动作用下的波场结果对比,我们研究了耗散系数b和慢P波速度以及能量衰减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也研究了波在双层双相孔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数值结果表明,由于喷射流动的影响,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共同作用下的快P波传播速度比仅受Biot流动影响下的快P波传播速度慢、慢P波衰减得更快,表明具有局部特征的喷射流动对压缩波的衰减和频散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剪切波,两种模型得到的剪切波速几乎一致,说明在各向同性情况下喷射流对剪切波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果与波衰减和频散的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同时本文结果也表明FCT紧致差分方法能有效压制粗网格条件下模拟弹性波场所引起的数值频散以及源噪声,适合于双相孔隙介质中的弹性波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Q方程 BIOT方程 波场模拟 FCT紧致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名志 陈继伟 +5 位作者 王立波 陈林波 段志芬 单治国 付学奇 周红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73-277,共5页
本实验以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和自然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比研究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香气成分和微生物安全指标,并探讨其在降糖和抗癌等保健功能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和... 本实验以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和自然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比研究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香气成分和微生物安全指标,并探讨其在降糖和抗癌等保健功能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和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茶能保持自然渥堆发酵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其产品汤色、滋味、香气等感官品质优良,水浸出物和茶多酚较自然渥堆发酵的茶样(对照)优越,大肠杆菌含量低于30MPN/100g,致病菌未检出,符合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103—2006的安全指标要求;在活性功能方面,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和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茶在防治胃癌和努南氏综合症上效果较好,对于降糖和减肥、免疫缺陷疾病和白血病、血液疾病的防治效果来看,则稍次于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接种真菌 品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夏清柱 万红 +4 位作者 刘惠民 何承忠 王连春 张晓敏 童伟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人工低温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棠梨果露酒的研制 被引量:9
9
作者 鲍晓华 毕廷菊 +1 位作者 李秀 李孙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26-6528,共3页
[目的]探索野生棠梨果露酒的研制方法。[方法]挑选成熟野生棠梨果实制成野生棠梨果汁液后,与高粱酒按照汁液:酒为2:1的比例混合均匀,调配成野生棠梨果露酒,测定其糖含量和酒精度。[结果]调配好的野生棠梨果露酒的酒精含量为14%~17%,pH... [目的]探索野生棠梨果露酒的研制方法。[方法]挑选成熟野生棠梨果实制成野生棠梨果汁液后,与高粱酒按照汁液:酒为2:1的比例混合均匀,调配成野生棠梨果露酒,测定其糖含量和酒精度。[结果]调配好的野生棠梨果露酒的酒精含量为14%~17%,pH值为4.5,含糖量为15%~18%。用于野生棠梨果露酒调配用的酒最好是高粱酒,酒精含量最好是45%~47%。[结论]为保证野生棠梨果露酒的保存期,调配的野生棠梨果露酒的酒精含量不得低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棠梨果 果露酒 制作方法 质量要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榕和对叶榕上昆虫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苏绍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木瓜榕和对叶榕两个种群内共采集昆虫标本 2 0 0 88号 ,其中访问木瓜榕的昆虫有 8目 2 1科 33属 ,共 4 0种 ,在对叶榕上采集到 37种昆虫 ,隶属于 7目 2 1科 32属。两种榕树的昆虫群落组成特点表现为 :害虫种类多 ...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木瓜榕和对叶榕两个种群内共采集昆虫标本 2 0 0 88号 ,其中访问木瓜榕的昆虫有 8目 2 1科 33属 ,共 4 0种 ,在对叶榕上采集到 37种昆虫 ,隶属于 7目 2 1科 32属。两种榕树的昆虫群落组成特点表现为 :害虫种类多 ,种类达群落总种数的 94 6 %~ 97 0 % ,但个体数量少 ,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及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 ;许多昆虫既喜食榕果又可危害叶片 ,部分种类仅取食叶片和蛀干 ;这些类群中在隐头花果内外活动的昆虫种类最多 ,达 5 4% ,数量上占到 93 1%~ 94 3%。益虫种类少 ,则个体数量多 ,尤其是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 (86 4 %~ 90 2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 对叶榕 昆虫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叶榕(Ficus curtipes)非传粉小蜂交配行为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波 彭艳琼 +1 位作者 杨赵雄 杨大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5-601,共7页
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繁殖上相互依存,被认为是生物界中协同进化时间最悠久,相互关系最密切的一对生物;在大多数榕树种类的隐头花序内,除了传粉榕小蜂外,还共存着多种非传粉小蜂,它们的繁殖行为直接影响着榕树和传粉榕小蜂的繁殖和互惠稳... 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繁殖上相互依存,被认为是生物界中协同进化时间最悠久,相互关系最密切的一对生物;在大多数榕树种类的隐头花序内,除了传粉榕小蜂外,还共存着多种非传粉小蜂,它们的繁殖行为直接影响着榕树和传粉榕小蜂的繁殖和互惠稳定。钝叶榕(Ficus curtipes Corner),是一种雌雄同株的绞杀性榕树。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共收集钝叶榕100个隐头果内的榕小蜂,获得9493号标本;其中,包括1种传粉小蜂和5种非传粉小蜂,钝叶榕传粉小蜂Eupristinasp.占总数的44.66%,杨氏榕树金小蜂Diaziella yangi占46.13%,而其它4种非传粉小蜂(Lipothymussp.,Sycobiasp.,Philotrypesissp.和Sycoscoptersp.)仅占9.20%。前3种榕小蜂雌蜂进到果腔产卵,其余3种在果外产卵。观测23个钝叶榕榕果出蜂情况发现,6种榕小蜂在钝叶榕隐头花序内遵循严格的羽化出蜂顺序,首先是Sycobiasp.,次之是Lipothymussp.,再次之是杨氏榕树金小蜂,最后是钝叶榕传粉小蜂、Philotrypesissp.和Sycoscoptersp.。5种非传粉小蜂的交配场所与雄蜂翅型无关,雄蜂有翅型的杨氏榕树金小蜂大部分交配在果内完成,而且它们的雄蜂为争夺交配机会存在激烈的打斗行为;雄蜂无翅型的Lipothymussp.有部分雄蜂爬出隐头果,在果壁和附近的叶片背面交配;雄蜂有翅型的Sycobiasp.,其所有交配都发生在果外;Philotrypesissp.和Sycoscoptersp.雄蜂均无翅,它们的交配全发生在果内。局域配偶竞争使榕小蜂性比偏雌,杨氏榕树金小蜂雄蜂虽然有翅,但大部分交配发生在榕果内,这将影响其最佳的性比率。因此,依赖雄蜂翅型并不能很好地预测榕小蜂的交配场所和性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叶榕 非传粉小蜂 出蜂 打斗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焙烧复原法插层组装有机层柱双氢氧化物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维 农兰平 +1 位作者 赖闻玲 陈泽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8-830,共3页
Organic acid radical-pillared hydrotalcites of the type of M6Al2(OH)16〔CnH2n+1COO-〕(M=Mg,Zn;n=13,17)have been successfully assembled by calcination of M6Al2(OH)16CO3·mH2O〕(M=Mg,Zn)and rehydration of Mg... Organic acid radical-pillared hydrotalcites of the type of M6Al2(OH)16〔CnH2n+1COO-〕(M=Mg,Zn;n=13,17)have been successfully assembled by calcination of M6Al2(OH)16CO3·mH2O〕(M=Mg,Zn)and rehydration of MgAlO and ZnAlO in tetradecylic acid solvent and stearic acid solvent respectively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XR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calcination-rehydration could be used to prepare the organic acid radical-pillared MAl-LKHs(M=Mg,Zn)which have good crystallinity,regular layered structure and large interlayer distance (d003(M6Al2(OH)16〔CnH2n+1COO-〕)=2.74nm(M=Zn,n=13),2.90nm(M=Mg,n=13),3.24nm(M=Zn,n=17),3.22nm(M=Mg,n=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复原法 插层组装 有机酸根层柱双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现状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淑青 曹素珍 +3 位作者 杜品 王玉林 董艳娇 崔现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702-11704,共3页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干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直接威胁到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现状,探讨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当...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干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直接威胁到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现状,探讨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萎缩 生态环境 保护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后发酵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吕才有 单治国 刘勤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256,共5页
为探索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各阶段茶样香气成分变化,跟踪普洱茶的整个后发酵过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所取茶样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茶样进行感官评定。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共鉴定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碳氢化... 为探索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各阶段茶样香气成分变化,跟踪普洱茶的整个后发酵过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所取茶样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茶样进行感官评定。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共鉴定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碳氢化合物11种,醇类化合物10种,醛类化合物13种,酮类化合物10种,酸类化合物6种,酯类化合物6种,其他类化合物9种;晒青毛茶的香气组分以芳樟醇、4-苯基吡啶、叶绿醇(植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n-棕榈酸、4-甲基-2-丙基-1-戊醇等为主,普洱熟茶出堆样的香气组分以n-棕榈酸、二氢猕猴桃内酯、二氢海葵内酯、二乙基-2-甲基十三醇、反式-β-大马酮等为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各茶叶样品中的香气组分,除醇类化合物和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上逐渐减少外,酮类、醛类、酸类、酯类等物质的相对含量总体上都处于增加状态,甲基化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后发酵的进行都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后发酵 香气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鲍晓华 董玄 潘思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3-608,共6页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茶树茶 茶园茶 外形 内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的文化自新与21世纪武术的发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红 杨丽 田文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5,共4页
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美丽图景,如何能够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使中华传统文化占有更大的版图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思考。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的文化瓶颈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武术的... 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美丽图景,如何能够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使中华传统文化占有更大的版图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思考。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的文化瓶颈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武术的文化自新,从文化安全、文化创新的角度对文化自新进行了阐释,并最终得出结论:文化自新是21世纪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文化自觉 文化自新 文化安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内生真菌产β-榄香烯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宣群 张玲琪 +1 位作者 杨娟 李玉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73-475,共3页
从莪术内生真菌常现青霉EF03和巴恩青霉EF1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抗癌药物β-榄香烯。在莪术的微生态系统中,由于内生真菌长期与植物相互作用,可能发生了"基因水平传递"。从而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
关键词 莪术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Β-榄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团为受体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非洲菊基因转化体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华 陈善娜 +3 位作者 陈苇 李劲峰 李根泽 王敬乔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以非洲菊叶柄基部的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通过匀浆将其切割成小细胞团,再利用该小细胞团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GUS基因转化。标记基因GUS的转化及转化愈伤组织的X-G luc染色证明了该方法可以高频率地(>80%)获得转化愈伤组织;通过... 以非洲菊叶柄基部的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通过匀浆将其切割成小细胞团,再利用该小细胞团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GUS基因转化。标记基因GUS的转化及转化愈伤组织的X-G luc染色证明了该方法可以高频率地(>80%)获得转化愈伤组织;通过对转化愈伤组织的再生培养,获得了8株X-G luc染色阳性植株;转化植株的PCR检测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进一步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非洲菊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小细胞团 β-葡糖酸苷酶(GUS)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柱运动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银玲 罗燕江 段友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花柱运动在姜科(Zingiber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锦葵科(Malvaceae)和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植物中存在,但它们运动的模式是不同的。姜科植物两种表型的花柱可以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竹芋科的花柱在触动扳机后发生不可逆转... 花柱运动在姜科(Zingiber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锦葵科(Malvaceae)和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植物中存在,但它们运动的模式是不同的。姜科植物两种表型的花柱可以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竹芋科的花柱在触动扳机后发生不可逆转的爆发性运动,锦葵科的花柱运动时分枝向下反卷与花药紧密接触,而西番莲科的花柱运动虽很类似于锦葵科,花柱向花药方向运动,但很少碰触到花药。花柱运动对传粉和交配系统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运动 花柱卷曲 生态适应 运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罗兰预处液及其保鲜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耕耘 雷俊玲 林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716-12719,12723,共5页
[目的]为紫罗兰切花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重瓣紫罗兰品种‘淡紫’为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8种预处液(Y1~Y8)对其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Y8预处理液(40g/L蔗糖+300mg/LAl2(SO4)3+10ml/LNaClO)可最大程度地延长紫罗兰切花的... [目的]为紫罗兰切花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重瓣紫罗兰品种‘淡紫’为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8种预处液(Y1~Y8)对其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Y8预处理液(40g/L蔗糖+300mg/LAl2(SO4)3+10ml/LNaClO)可最大程度地延长紫罗兰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加其花枝鲜重和花茎,促进开花,维持水分平衡和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延缓MDA产生,并维持花瓣膜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该处理切花的瓶插寿命达11d,开花率和花茎的增幅分别达33.71%和17.95%;0.2mmol/L的STS处理12h后,紫罗兰切花出现叶片失绿、花瓣边缘萎蔫等毒害现象。[结论]40g/L蔗糖+300mg/LAl(SO)+10ml/LNaClO对紫罗兰切花的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罗兰 预处液 保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