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茅市陆稻新品种及规范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忠兰 张建梅 +2 位作者 唐铭贤 杞华文 闻禄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52-54,共3页
思茅市是云南省陆稻主产区,过去由于陆稻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技术不规范,在陆稻栽培过程中科技含量不高,平均单产2100kg/hm 2左右,生产效益低下。2000年以来,通过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选育出一批适宜思茅市栽培的陆稻新品种,总结出了适应... 思茅市是云南省陆稻主产区,过去由于陆稻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技术不规范,在陆稻栽培过程中科技含量不高,平均单产2100kg/hm 2左右,生产效益低下。2000年以来,通过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选育出一批适宜思茅市栽培的陆稻新品种,总结出了适应思茅市不同海拔种植的陆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每公顷单产4500kg以上的规范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新品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正梅 魏芳华 彭发元 《云南农业》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生产和消费无公害食品,保护人民健康,已成为新时代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本文根据思茅市实际,从基地和品种选择、培育壮秧、规范栽培、平衡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到安全储运等方面阐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应... 生产和消费无公害食品,保护人民健康,已成为新时代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本文根据思茅市实际,从基地和品种选择、培育壮秧、规范栽培、平衡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到安全储运等方面阐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对思茅市水稻生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公害生产 栽培技术 思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绊牛豆在思茅持续农业中的作用
3
作者 彭发元 王正梅 《云南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绊牛豆具有抗病、抗虫、耐瘠、耐酸、种植简便、产青量高等特点。植株养分含量较高、较全,可多途径开发利用,具有显著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等作用,是优质的粮、肥、饲多效作物。绊牛豆的种植可促... 绊牛豆具有抗病、抗虫、耐瘠、耐酸、种植简便、产青量高等特点。植株养分含量较高、较全,可多途径开发利用,具有显著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等作用,是优质的粮、肥、饲多效作物。绊牛豆的种植可促进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别在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的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培肥地力 植株养分 抗病 作物 抗虫 持续农业 节约成本 思茅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部亚热带、热带花培油菜栽培技术
4
作者 和江明 李根泽 +2 位作者 寸守铣 周艳 杨林 《云南农业科技》 2000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云南南部 亚热带 花培油菜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爱国 《云南农业》 2005年第3期27-27,共1页
农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农民获得科学技术的渠道较有限。农业科技部门下乡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宣传、指导、培训和进行科技示范等,是逐渐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的主要途径,也是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重... 农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农民获得科学技术的渠道较有限。农业科技部门下乡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宣传、指导、培训和进行科技示范等,是逐渐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的主要途径,也是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策略。为此,翠云区农技中心2000年以来加大了农村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工作.对提高农民科技含量、农业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科技培训 科学技术 农业生产力 2000年 劳动者素质 科技宣传 科技示范 技术转化 农业科学 科技含量 指导工作 农民 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如何科学安全地施用农药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承燕 《农村实用技术》 2006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高毒农药 农民 不合理用药 农作物药害 科学 分散经营 农村土地 死亡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