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来县基层植保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振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6期27-27,74,共2页
综述了怀来县基层植保工作中存在病虫害逐年加重,防控形势严竣;植保网络断层;检测手段落后;技术老化、知识老化、知识更新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层植保工作 存在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
作者 张振旺 《农业工程》 2018年第4期131-132,共2页
开展基层植物检疫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从外地传播到本地,或是本地的病虫害向外蔓延等情况发生,该文针对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进行剖析。
关键词 植物检疫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怀来县二代粘虫的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校云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
介绍了2013年怀来县二代粘虫的发生情况和防控效果,总结了防治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有效防控粘虫的对策。
关键词 怀来县 二代粘虫 玉米 发生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动素浸种对玉米巡天969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再民 程校云 +3 位作者 高建梅 师永东 曹剑飞 黄智鸿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7期49-50,共2页
以玉米品种巡天969为试验材料,经1mg/L、3mg/L、5mg/L、7mg/L的激动素(KT)和清水对照浸种12h,在温度为25℃、湿度为85%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研究不同浓度激动素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mg/L处理下,玉米发芽势、发芽率、... 以玉米品种巡天969为试验材料,经1mg/L、3mg/L、5mg/L、7mg/L的激动素(KT)和清水对照浸种12h,在温度为25℃、湿度为85%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研究不同浓度激动素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mg/L处理下,玉米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而7mg/L处理均最低;随着KT浓度的增加,对玉米地上部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玉米的株高、第2叶长和第2叶宽均呈下降的趋势,7mg/L处理最小;玉米根长、须根数、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根冠比先升高后下降,3mg/L激动素处理的根冠比最高为0.89;3mg/L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大。综上所述,3mg/L KT处理是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激动素 种子萌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旺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8期329-329,331,共2页
从强化投入品全过程监管、做好生产基地监管工作、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几个方面介绍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工作,以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 农业投入品监管 生产基地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6
作者 张振旺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2期17-17,共1页
为验证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由试验可知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试验剂量内,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 为验证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由试验可知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试验剂量内,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没有发现药害,安全性好,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30-40 g/亩,施药间隔7天,使用时期为水稻稻瘟病始发期,连续施药2次就可以得到较好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 稻瘟病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7
作者 张振旺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11期22-22,共1页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表日月.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病情发展缓慢,发病初期及时施药病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推荐剂量为30-40g/亩,连续使用2-3次,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表日月.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病情发展缓慢,发病初期及时施药病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推荐剂量为30-40g/亩,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稻瘟病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分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魏明峰 张振旺 《农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9-83,共5页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生物分类技术,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昆虫种类繁多,近似物种鉴定困难使该技术在昆虫分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简要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原理与操作步骤,...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生物分类技术,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昆虫种类繁多,近似物种鉴定困难使该技术在昆虫分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简要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原理与操作步骤,详细阐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在应用过程中相比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予以论述,并探讨了DNA条形码技术今后在昆虫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昆虫分类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