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君飞 张居作 +1 位作者 蒋继丰 许俊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以新鲜野生蕨菜为原料,经过热烫、腌渍、脱盐、护绿、保脆、拌料调味、真空包装、杀菌等工艺流程,得到3种风味各异的真空软包装即食蕨菜,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真空软包装 蕨菜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冬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危革 欧立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4-196,共3页
为了建立有效的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组培苗生根系统,分别考察了生长素浓度配比、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对天门冬组培苗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营养元素、激素及蔗糖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天门冬组培苗生根。... 为了建立有效的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组培苗生根系统,分别考察了生长素浓度配比、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对天门冬组培苗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营养元素、激素及蔗糖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天门冬组培苗生根。以FeSO4.7H2O浓度降低到6.95 mg/L、含Na2.EDTA 9.33mg/L的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IBA、0.5 mg/L IAA以及20 g/L蔗糖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组培苗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兼用多穗柯甜茶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伍贤进 李胜华 +4 位作者 曾军英 徐君飞 李爱民 梁娟 吴镝 《农学学报》 2014年第9期68-71,共4页
多穗柯甜茶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笔者在总结多年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育苗、栽培管理技术、采摘和加工等方面阐述了药食兼用多穗柯甜茶的栽培技术规程... 多穗柯甜茶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笔者在总结多年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育苗、栽培管理技术、采摘和加工等方面阐述了药食兼用多穗柯甜茶的栽培技术规程,旨在为多穗柯的大面积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甜茶 生物学特性 繁殖 栽培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不同来源金银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向辉 佘朝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31-834,共4页
【目的】根据金银花植物学性状,分析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建立基于植物学性状、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性状数据库,为金银花种质收集、鉴定、创新、合理利用和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不同来源的... 【目的】根据金银花植物学性状,分析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建立基于植物学性状、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性状数据库,为金银花种质收集、鉴定、创新、合理利用和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不同来源的金银花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为基础,在形态标记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不同聚类分析的结果。【结果】植物学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金银花材料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以遗传距离7.5cM为界,可将7份不同材料分为3个组,其中金花3号、巨花1号、九丰1号、金塔1号和鲁峰巨丰为一组,湘蕾金银花和华南忍冬各为一组,与各品种种属关系划分一致。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14.0cM为界,可将7个不同金银花种质分为3大类:第Ⅰ类为湘蕾金银花与华南忍冬,第Ⅱ类为巨花1号与金塔1号,第Ⅲ类为九丰1号、鲁峰巨丰与金花3号。【结论】在DNA分子水平上对金银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适用于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遗传多样性 植物学性状 形态标记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高光合特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欧立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0-1867,共8页
标810S是温敏核不育系810S中的淡黄绿叶自然突变株,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本文对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光合关键酶活性等研究发现,标810S光合色素约为810S的一半,强光条件下标810S光合速率(Pn)比对照高,且没有明显的&qu... 标810S是温敏核不育系810S中的淡黄绿叶自然突变株,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本文对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光合关键酶活性等研究发现,标810S光合色素约为810S的一半,强光条件下标810S光合速率(Pn)比对照高,且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标810S气孔导度(Gs)显著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显示,标810S光量子转化效率高;光合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是对照的69.8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NADP-苹果酸酶(NADH-ME)却比810S分别上升79.50%和69.06%。研究结果认为,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是标810S叶片呈淡黄绿叶色的根本原因。突变体通过减少热耗散和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为暗反应提供足够的同化力,而较高的PEPC活性和较大的气孔导度使其能更有效地固定CO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协同使突变体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色突变体 光合特性 气孔导度 叶绿素荧光 光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