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学体系二维数据的秩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迪钊 梁逸曾 徐承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详细论证了动力学体系中存在的多种共线性情况,以及在此情况下二维数据阵的秩与独立反应数及组分数的关系 分析了通过增秩这一方式来判断体系组分数的条件 讨论了反应间存在物质交换对数据阵秩的影响.建立起一套通过秩分析判断未知动力... 详细论证了动力学体系中存在的多种共线性情况,以及在此情况下二维数据阵的秩与独立反应数及组分数的关系 分析了通过增秩这一方式来判断体系组分数的条件 讨论了反应间存在物质交换对数据阵秩的影响.建立起一套通过秩分析判断未知动力学体系中存在的反应组分数、独立反应数以及可能反应机理的方法.将秩分析技术应用到聚苯胺与质子酸反应,初步分析了该体系存在的多种吸光性结构及结构变化.确定了[H+]=0.01-0.1mol·L-1范围内,聚苯胺与质子酸反应存在一个三结构两步互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体系 二维数据 秩分析 因子分析 聚苯胺 反应机理 掺杂反应 光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尹芳 陈迪钊 +3 位作者 刘佳佳 陈曲 孔海霞 伍超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6-340,408,共6页
本文以裂解-质谱联用、SEM、XRD、UV、Raman光谱技术,探讨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工艺制备中高温阶段的温度对GO性质的影响及GO对环境温度的稳定性。GO的分散性实验显示:制备温度控制在70~90℃范围内,制备出GO的分散性较好;SE... 本文以裂解-质谱联用、SEM、XRD、UV、Raman光谱技术,探讨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工艺制备中高温阶段的温度对GO性质的影响及GO对环境温度的稳定性。GO的分散性实验显示:制备温度控制在70~90℃范围内,制备出GO的分散性较好;SEM显示:80℃时所制备的GO能以单层形式分散在水溶液中,而120℃则为多层聚集体分散;裂解-质谱联用实验显示:GO在100℃及以上将出现脱羧反应,使GO不稳定;XRD、UV、Raman实验均证实:制备温度在120℃或更高时,GO不能被制备。因此,Hummers法制备GO,高温阶段应控制在70~90℃之间。XRD实验结果还显示:GO固态时,在120℃或更高温度下不能稳定存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制备 热稳定性 裂解-质谱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物修饰印刷电极伏安法测定水中镉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欣 徐玲玲 +2 位作者 周秋兰 林世新 李龙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7-1261,共5页
构建了基于石墨烯(GS)-纳米金(Au)复合纳米微粒修饰印刷电极(SPCEs)的电化学传感器(SPCEs│GS/Au),建立了微分脉冲溶出伏安(DPSV)法测定水中痕量镉的电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DPSV法研究了镉的电化学性质。... 构建了基于石墨烯(GS)-纳米金(Au)复合纳米微粒修饰印刷电极(SPCEs)的电化学传感器(SPCEs│GS/Au),建立了微分脉冲溶出伏安(DPSV)法测定水中痕量镉的电分析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DPSV法研究了镉的电化学性质。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溶出峰电流与Cd2+的质量浓度在2.5×10-7~2.5×10-5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0,检出限为1.8×10-7 g/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7%,实验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一致。该传感器采用复合纳米微粒修饰SPCEs,既能富集Cd2+又能扩增响应电流,且一次使用可抛弃、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可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金 印刷电极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青花椒壳挥发油成分及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玉莲 林红卫 +1 位作者 陈迪钊 张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78,共5页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武陵青花椒壳中的挥发油成分,提取率分别为6.4%和8.5%。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两种方法均鉴定出43种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武陵青花椒壳中的挥发油成分,提取率分别为6.4%和8.5%。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两种方法均鉴定出43种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法以β-芳樟醇(66.91%)、反式-橙花叔醇(6.28%)、D-柠檬烯(5.24%)、4-萜烯醇(2.6%)为主,同时蒸馏萃取法以β-芳樟醇(64.32%)、D-柠檬烯(5.97%)、反式-橙花叔醇(4.17%)、反式-9-十八烯酸(3.09%)为主。同时对挥发油进行甲酯化,然后用GC-MS对挥发油中含有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挥发油中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水蒸气蒸馏法对无极性和弱极性的萜烯和萜醇类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好,而同时蒸馏萃取法适于各种极性化合物,对极性稍强的脂肪酸和酯类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挥发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环糊精包合工艺的优化及包合常数测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士龙 李勇 +1 位作者 林红卫 段友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59,共6页
目的:考察青藤碱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测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 目的:考察青藤碱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测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对包合物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研究。结果: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物质的量的1:1、包合温度50℃、包合反应3h、包合反应时溶液pH7,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分别为501.1、150.0、600.3L/mol。结论:青藤碱与环糊精可以形成1:1型稳定的包合物,以环糊精为载体制备的不同青藤碱-环糊精包合物相对于青藤碱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环糊精 包合常数 正交试验设计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药理作用的文献再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子剑 胡晓娟 +1 位作者 张恩户 陈迪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0-1353,共4页
通过查阅、归纳、整理公开发表的有关知母文献,根据药理学的现代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对与知母药理作用有关的文献进行再评价。知母治疗糖尿病、抗病毒、延缓衰老、抗炎、改善痴呆、抗癫痫、抗甲亢作用明确,抗菌、解热、抗脑缺血、抗肿... 通过查阅、归纳、整理公开发表的有关知母文献,根据药理学的现代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对与知母药理作用有关的文献进行再评价。知母治疗糖尿病、抗病毒、延缓衰老、抗炎、改善痴呆、抗癫痫、抗甲亢作用明确,抗菌、解热、抗脑缺血、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实验依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药理作用 文献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茜素红溶液的降解 被引量:6
7
作者 雪晶 陈砺 +2 位作者 王红林 胡蔚昱 黄芳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95-2600,共6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mm、...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mm、输入电压为8kV时,降解效果较好。其中弱碱性环境下(pH=8.4)降解效果最好,40min后茜素红浓度降为0.26mg·L-1;在弱酸性环境(pH=5.8)中处理45min后,茜素红浓度为1.61mg·L-1;而在中性环境(pH=7.0)中降解效果较差,处理45min后茜素红残留浓度为5.70mg.L-1。溶液中的O3是推动氧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染料 茜素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的性质及谱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迪钊 朱士龙 +2 位作者 李勇 林红卫 段友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等方式对包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表现出明显...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等方式对包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青藤碱-γ-环糊精包合物表现出明显不同于青藤碱的性质特征,青藤碱与γ-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新型包合物,γ-环糊精能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青藤碱与γ-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物质的量比为1:1,其包合常数为600.3L/mol,反应前后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ΔG=-15.8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Γ-环糊精 包合物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X射线粉末衍射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聚吡咯碳化物PPY-M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玉晖 易清风 +1 位作者 刘小平 向柏霖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在Fe3+或Co2+存在下进行吡咯的聚合反应,得到金属离子掺杂的聚吡咯,并在N2气氛下700℃碳化,再将该碳化产物在900℃焙烧得到含有不同金属的复合催化剂PPY-M(M为不同的金属)。采用SEM、XRD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线... 在Fe3+或Co2+存在下进行吡咯的聚合反应,得到金属离子掺杂的聚吡咯,并在N2气氛下700℃碳化,再将该碳化产物在900℃焙烧得到含有不同金属的复合催化剂PPY-M(M为不同的金属)。采用SEM、XRD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线性电位扫描等电化学手段,研究了催化剂对氧还原(ORR)的电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掺杂金属钴的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在酸性溶液中ORR的起始电位达到0.54 V(vs SCE),电流密度为7.5 mA/mg@-0.3 V(vs SCE);在碱性溶液中ORR的起始电位为-0.11 V(vs SCE),电流密度为5.7 mA/mg@-0.8 V。Fe或Co掺杂的聚吡咯碳化物对ORR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有较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非贵金属催化剂 氧还原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淀粉接枝水溶性固沙抑尘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丽丹 邓雄飞 +2 位作者 冯秀玲 韩春英 韩娟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0,共3页
采用氧化淀粉和3次投加尿素进行改性的工艺合成了改性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抑尘剂。测量了抑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黏度大小,并对其进行了IR、热稳定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抑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有所降低,黏度和保水性能都有所提高。... 采用氧化淀粉和3次投加尿素进行改性的工艺合成了改性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抑尘剂。测量了抑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黏度大小,并对其进行了IR、热稳定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抑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有所降低,黏度和保水性能都有所提高。同时,对该抑尘剂的固沙抑尘效果进行了研究,证明该抑尘剂是适于室外抑尘使用的固化性能较好的抑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尘剂 氧化淀粉 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Nafion/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锌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春梅 吴峰 +1 位作者 李柏元 杨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1-1325,共5页
制备了石墨烯(GP)-Nafion/纳米金(Au)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并将其用于阳极溶出伏安测定大米中痕量锌。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H4.5的乙酸... 制备了石墨烯(GP)-Nafion/纳米金(Au)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并将其用于阳极溶出伏安测定大米中痕量锌。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H4.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1.5V(VS.SCE)富集150s,以100mV·s-1 扫描速率从-1.3V扫描至-0.6V。锌在修饰电极上于-1.0V处产生-灵敏的阳极溶出伏安峰,峰电流与锌的质量浓度在5.0×10^-4~0.15mg·L^-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2.8×10^-4mg·L-1。方法用于测定大米样品中痕量锌的含量,并以此样品为基体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0%~106%之间。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金颗粒 阳极溶出伏安法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尾矿中痕量铜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春梅 王小宽 +1 位作者 杨兴华 杨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97-1499,1503,共4页
铜尾矿在微波消解仪中经盐酸-硝酸(3+1)溶液和过氧化氢消解。从所得消解液中分取部分试液,加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溶液、Triton X-100溶液、pH6.0的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及饱和氯化钠溶液,加水定容至15mL,于7... 铜尾矿在微波消解仪中经盐酸-硝酸(3+1)溶液和过氧化氢消解。从所得消解液中分取部分试液,加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溶液、Triton X-100溶液、pH6.0的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及饱和氯化钠溶液,加水定容至15mL,于70℃加热30min,使铜(Ⅱ)与PAN络合并溶入Triton X-100相中,实现铜(Ⅱ)的浊点萃取分离。弃去水相,于Triton X-100相中,加入水及3滴盐酸,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铜量。铜的质量浓度在0.5~20μ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a)为0.36μg·L^-1。应用本方法分析了铜尾矿样品,并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101%~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00o~3.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微波消解 浊点萃取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铒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春华 李芳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27,31,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制备了一系列Er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RD、DR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催化剂为锐钛矿型,Er3+的掺杂有利于抑制晶粒生长,提高晶体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吸收(DRS)光谱证实,Er3+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制备了一系列Er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RD、DR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催化剂为锐钛矿型,Er3+的掺杂有利于抑制晶粒生长,提高晶体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吸收(DRS)光谱证实,Er3+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吸附实验结果表明,Er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橙黄I在T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随掺杂量增加,吸附增强。活性实验结果表明,Er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量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离子 二氧化钛 吸附 光降解 橙黄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硅藻土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万伟 刘自力 毛新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2,共4页
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的钴/硅藻土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钴催化剂的活性及钴负载量、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钴/硅藻土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载体比碱性载体好,在酸性载体中硅藻土具有更好的助催化作用;在... 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的钴/硅藻土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钴催化剂的活性及钴负载量、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钴/硅藻土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载体比碱性载体好,在酸性载体中硅藻土具有更好的助催化作用;在钴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9%的钴/硅藻土催化剂和硅藻土载体上,肉桂醛的转化率分别为52.7%和30.6%,肉桂醇的选择性分别为82.8%和29.8%;钴/硅藻土催化剂的最佳钴负载量为12%、最佳焙烧温度为673K、最佳还原温度为723K。钴/硅藻土催化剂存在诱导期,诱导期为8h;反应8h时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趋于平稳,肉桂醛转化率和肉桂醇选择性分别为72%和80%左右,13h内催化剂活性没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肉桂醇 硅藻土 选择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TiO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表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峰 蔡继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制备了壳聚糖/纳米TiO2杂化膜,表征了其抗菌性能,分析了影响TiO2纳米粒子在壳聚糖溶液中分散性的影响因素。FT-IR、AFM分析了杂化膜的结构与形态。表明促进TiO2颗粒良好分散有四个主要因素:(1)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2)空间保护作用;(3)... 制备了壳聚糖/纳米TiO2杂化膜,表征了其抗菌性能,分析了影响TiO2纳米粒子在壳聚糖溶液中分散性的影响因素。FT-IR、AFM分析了杂化膜的结构与形态。表明促进TiO2颗粒良好分散有四个主要因素:(1)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2)空间保护作用;(3)化学键的相互作用;(4)超声分散。抗菌实验表明壳聚糖/纳米TiO2杂化膜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细菌的形态学变化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细胞内物质渗漏,在细胞周围形成了环状结构;(2)细胞表面囊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二氧化钛 杂化膜 原子力显微镜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士龙 陈迪钊 +2 位作者 李勇 林红卫 段友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208,共6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热示重扫描、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性质分析,并通过相溶解度法计算包合物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差热示重扫描、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性质分析,并通过相溶解度法计算包合物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青藤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羟丙基-β-环糊精能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包合物中青藤碱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分子个数比为1∶1,其包合常数为150.0 L/mol,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12.4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X射线粉末衍射 差热分析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树皮木醋液与木焦油有机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元祥 林红卫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运用气相色谱对阔叶树皮木醋液及木焦油水提取液的有机成分,如醇类、羧酸类、酮类、酚类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醋液随着蒸馏处理,甲醇、乙醇、丙酮等低沸点物质主要分布在前馏液中,2,6-二甲氧基苯酚、甲基环戊烯醇酮、2-甲基-3... 运用气相色谱对阔叶树皮木醋液及木焦油水提取液的有机成分,如醇类、羧酸类、酮类、酚类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醋液随着蒸馏处理,甲醇、乙醇、丙酮等低沸点物质主要分布在前馏液中,2,6-二甲氧基苯酚、甲基环戊烯醇酮、2-甲基-3-羟基-4-吡喃酮等高沸点物质主要分布在残馏液中。通过阔叶树皮木醋液及木焦油水提取液的两种主馏分所含有机成分的定量分析比较,表明除甲醇、乙酸、丙酸、2-呋喃醛等成分以外,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木焦油 水提取液 阔叶树皮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镨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春华 林红卫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Pr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DR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催化剂为锐钛矿型,Pr3+的掺杂有利于抑制晶粒生长,提高晶体的热稳定性。DRS光谱证实,Pr3+的掺杂...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Pr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DR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催化剂为锐钛矿型,Pr3+的掺杂有利于抑制晶粒生长,提高晶体的热稳定性。DRS光谱证实,Pr3+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r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活性黄KE-4RN在T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随掺杂量增加,吸附增强。活性实验结果表明,Pr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镨离子 二氧化钛 染料 吸附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微粒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一次性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春梅 杨欣 +1 位作者 吴峰 肖志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7-321,共5页
构建纳米金(Au)-石墨烯(GS)-辣根过氧化物酶(HRP)-Nafion纳米复合物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CEs)的一次性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采用化学镀金方法于SPCEs表面形成Au,然后将GS、HRP和Nafion组成的复合物涂覆于SPCEs/Au表... 构建纳米金(Au)-石墨烯(GS)-辣根过氧化物酶(HRP)-Nafion纳米复合物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CEs)的一次性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采用化学镀金方法于SPCEs表面形成Au,然后将GS、HRP和Nafion组成的复合物涂覆于SPCEs/Au表面,构建SPCEs/Au/GS/HRP/Nafion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化学镀金、GS和电极的制备过程,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计时电流(i-t)法研究H2O2的电化学性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电极能实现HRP的直接电子传递,对H2O2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在2.0×10-5~2.5×10-3mol/L浓度范围内对H2O2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检测限为1.2×10-5mol/L。该传感器灵敏快速、制备容易、样品用量少、可抛弃、抗干扰性强,有望用于食品中痕量HO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金 辣根过氧化物酶 NAFION 丝网印刷电极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氢渗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欧阳跃军 欧爱良 +1 位作者 余刚 乔利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9-52,共4页
利用Devanathan-Stachurski电解池原理制造恒电解式与电池式电流型氢渗透传感器,用于监测氢在钢中的扩散速率及浓度.研究了镀镍时间、密封电解液对渗氢电流的影响,试验了以羟基氧化镍粉末作为阴极材料的电池型氢渗透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Devanathan-Stachurski电解池原理制造恒电解式与电池式电流型氢渗透传感器,用于监测氢在钢中的扩散速率及浓度.研究了镀镍时间、密封电解液对渗氢电流的影响,试验了以羟基氧化镍粉末作为阴极材料的电池型氢渗透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钢件表面镀镍5 min作为原子氢催化氧化的集氢面,经约5 h氧化后可以消除电镀渗氢的影响,使背景电流降至0.5μA/cm2以下;由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4∶1混合,再与0.2 mol/L KOH溶液配制成非流动性的电解液作为密封胶,用于传感器内部电解液与工件镀镍面之间的密封,与单电解液的测量结果一致;在相同充氢条件下,恒电解式与电池式电流型氢渗透传感器测得的氢渗透曲线结果一致,与施加氧化电势的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型传感器 氢渗透 监测 密封胶 阴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