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俄明州Laramide类盆地中的异常地层压力圈闭及其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焦尊生 R.C.萨达姆 《断块油气田》 CAS 1994年第6期27-44,共18页
在怀俄明州Laramide类盆地白里系页岩中,普遍存在高压。高压地层顶部的过渡带可以用声波过渡时间、碳氢化合物指数(PI)、伊利石化程度、干酪根的结构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加以确定。白垩系页岩形成的圈闭是一个区域性连续分布的压... 在怀俄明州Laramide类盆地白里系页岩中,普遍存在高压。高压地层顶部的过渡带可以用声波过渡时间、碳氢化合物指数(PI)、伊利石化程度、干酪根的结构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加以确定。白垩系页岩形成的圈闭是一个区域性连续分布的压力圈闭,高压的来源主要是石油的生成及石油向天然气的裂解。石油及天然气的演化过程导致流体流动系统从单相(以水为主)转化为多相(油、气、水),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压力成为控制封闭层渗透率及封闭能力的主要因素。与区域性的高压页岩圈闭相比,砂岩由于相变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相对较小而且互相分隔的异常压力圈闭。这种砂岩圈闭在初始时,随着埋深的加大,石油天然气含量增加,一些渗透地层演变成为相对不渗透的毛管压力封闭。随着石油的进一步聚积及油气的转化,使砂岩中的自由水逐渐被驱除,因此这种异常压力气田是不存在气水界面的。以油气生成为驱动力的异常压力圈闭不同于以水为驱动力(不均衡压实)的异常压力圈闭。前者和油气生成、运移及聚积有关,可以在地质历史时期中长期存在,可以出现在任何年代的地层中,可以在很大的深度范围内出现。所以,对成因上与油气生成、运移、积聚密切相关的异常压力圈闭的理解、对深部盆地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都有着更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 圈闭 页岩 白垩纪 天然气勘探 天然气开发 怀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在页岩有机孔隙中存储及滞留特点的分子模拟
2
作者 白世勋 黄瑞 +2 位作者 赵仁保 秦子强 何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研究废弃的页岩气藏有机纳米孔隙是否具有额外的存储H_(2)的潜力,以及降压释放的过程中H_(2)是否会在地层中发生滞留,通过分子模拟,对比了不同形状干酪根纳米孔隙中H_(2)和CH_(4)的分布规律以及在不同压力下H_(2)的存储-释放过程。结... 为研究废弃的页岩气藏有机纳米孔隙是否具有额外的存储H_(2)的潜力,以及降压释放的过程中H_(2)是否会在地层中发生滞留,通过分子模拟,对比了不同形状干酪根纳米孔隙中H_(2)和CH_(4)的分布规律以及在不同压力下H_(2)的存储-释放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干酪根孔隙中存在有限的优势吸附,随压力增加,该优势逐渐减弱。H_(2)与干酪根壁面间作用力较弱,限域效应不显著,不同孔隙尺寸、压力条件下,H_(2)在孔隙内均呈均匀分布,减压过程中不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H_(2)地下封存 氢能存储 纳米孔隙 限域效应 干酪根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作用控制下CO_(2)矿化封存实验及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晓 文凯星 +4 位作者 石祥超 吴彬 吴晓亮 于兴川 VLADIMIR Alvarado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35-4251,共17页
玄武岩地层由于富含钙、镁、铁等二价金属元素,能够通过高效的矿化反应将注入的CO_(2)转化为碳酸盐岩,实现CO_(2)安全有效的永久封存。但围绕CO_(2)矿化封存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多数研究忽略了扩散作用对CO_(2)矿化机制的影响。通过试... 玄武岩地层由于富含钙、镁、铁等二价金属元素,能够通过高效的矿化反应将注入的CO_(2)转化为碳酸盐岩,实现CO_(2)安全有效的永久封存。但围绕CO_(2)矿化封存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多数研究忽略了扩散作用对CO_(2)矿化机制的影响。通过试管填充及烧杯平铺实验,开展了不同矿物、不同粒径及不同反应时间下的CO_(2)-水-岩反应,并对反应后岩样开展多维度分析,包括拉曼光谱、无机碳含量以及SEM-EDS等,从而阐明了扩散作用在CO_(2)矿化封存中的重要性以及扩散作用控制下CO_(2)矿化产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通过TOUGHREACT建立了扩散作用控制的试管填充实验的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与物理实验结果拟合,确保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更多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并为物理实验现象提供机理解释。结合物理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在不存在扩散作用的烧杯平铺实验中,反应14 d后无矿化产物,28 d后仅有微量菱镁矿生成。②相反,在扩散作用控制下的试管填充实验中,橄榄石填充管中的主要的沉淀物是菱镁矿,天然玄武岩填充管中的沉淀物以方解石、菱铁矿为主,菱镁矿为辅。在相同矿物粒径、相同反应时间下,天然玄武岩中CO_(2)矿化速率远小于橄榄石,这是由于橄榄石与玄武岩其他组成矿物相比溶解速度最快。③在橄榄石或玄武岩填充管中,碳酸盐沉淀物沿填充管均呈非均匀分布。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在扩散作用控制下,填充床中H+、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以及二价金属阳离子存在浓度梯度,且浓度梯度方向不同。④矿物比表面积对CO_(2)-水-岩反应有显著影响,不仅影响矿化效率而且影响矿化产物空间分布,并最终影响反应后多孔介质孔隙度分布。⑤与压力相比,温度对CO_(2)矿化的影响更大;当温度从65℃升高到85℃时,方解石、菱铁矿及碳酸盐沉淀总量明显增加,但从85℃升高100℃,仅菱镁矿沉淀量增加明显。压力对方解石沉淀的形成影响较小,而对菱镁矿及菱铁矿的形成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封存 玄武岩 橄榄石 扩散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矿化度水驱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平 姜瑞忠 +1 位作者 王公昌 梁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针对国外低矿化度水驱已运用于矿场实践而国内相关研究还未开展的现状,对低矿化度水驱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低矿化度水驱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对于砂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主要为类碱驱、微粒运移以及多组... 针对国外低矿化度水驱已运用于矿场实践而国内相关研究还未开展的现状,对低矿化度水驱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低矿化度水驱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对于砂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主要为类碱驱、微粒运移以及多组分离子交换引起的储层润湿性改变;而对于碳酸盐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则主要是多组分离子交换引起的储层润湿性改变。原油性质、储层性质、地层水及注入水性质、地层温度等因素均可以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目前低矿化度水驱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提高采收率机理不清、低矿化度水源限制、油田储层适应性问题等。最后指出,低矿化度水驱若与现有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生产技术、低渗透油田及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相结合,将会是经济、环保、潜力巨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 水驱 离子交换 润湿性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煤层气资源发展前景 被引量:7
5
作者 龙胜祥 陈纯芳 +2 位作者 李辛子 叶欣 梁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1-488,共8页
煤层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形成产业化。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显示:煤层气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技术发展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根本;国家政策扶持,有利于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石油大公司介入,有利于促进煤层气资源... 煤层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形成产业化。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显示:煤层气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技术发展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根本;国家政策扶持,有利于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石油大公司介入,有利于促进煤层气资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国石化拥有煤层气资源量逾8×1012m3。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和选区评价,沁水盆地和顺区块、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部、滇东黔西是近期煤层气勘探重点区域。中国石化应把发展煤层气放到与常规油气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采取积极的投资战略。首先,通过新登区块、与相关地方及企业合作、并购方式扩大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基础。第二,分层实施,稳步推进,针对延川南、和顺、织金等已突破或见气区块,进一步开展评价和井组排采试验,为下一步大规模建产和生产做好准备;在鄂尔多斯南缘和北部的相关区块、滇东黔西地区,选择有利部位,精心布井勘探,力争取得更大突破;探索南华北和西北地区,扩大勘探领域。第三,加大科技攻关,强化组织管理,建设管理生产科研一体化队伍,保障中国石化煤层气勘探开发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发展前景 资源潜力 煤层气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油藏流场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瑞忠 王平 +1 位作者 候玉培 梁宇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室内试验及矿场测试均显示,注水开发油田储层参数会随注水冲刷而发生变化,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均会增大,形成优势流场,造成注入水的无效循环,降低开发效果。准确识别并评价优势流场,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措施具有重要意... 室内试验及矿场测试均显示,注水开发油田储层参数会随注水冲刷而发生变化,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均会增大,形成优势流场,造成注入水的无效循环,降低开发效果。准确识别并评价优势流场,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方法对优势流场进行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值由BP神经网络经样本训练后获得,不再由层次分析法或专家打分法确定,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优势流场的影响。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埕东油田试验区进行优势流场分级及评价,针对评价情况部署了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案,经数值模拟证明,剩余油挖潜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优势流场 BP神经网络 评价体系 逻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储层裂缝建模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维胜 龚彬 +1 位作者 何川 秦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6,114,共4页
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储层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首先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EMI资料处理,人工识别出天然张开裂缝,计算裂缝的密度、长度、宽度、倾角、方位等参数,并生成LAS格式的数据;然后以GoCAD为软件平台,依据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储层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首先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EMI资料处理,人工识别出天然张开裂缝,计算裂缝的密度、长度、宽度、倾角、方位等参数,并生成LAS格式的数据;然后以GoCAD为软件平台,依据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原理,综合运用裂缝定量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质模型.该模型客观地反映了储层裂缝的几何特征和分布形态,可为后续气藏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裂缝 测井资料 地震数据 离散裂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道交织区通行能力最大化的合流车道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伟 陈科全 +1 位作者 田宗忠 杨广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1,共7页
城市干道交织区内大量的车辆交织将严重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根据车辆交织行为及各汇入车道交通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交织区合流车道信号控制方式.采用交织折减系数,建立了车道控制下的交织区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随后,以交织区内实... 城市干道交织区内大量的车辆交织将严重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根据车辆交织行为及各汇入车道交通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交织区合流车道信号控制方式.采用交织折减系数,建立了车道控制下的交织区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随后,以交织区内实际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交织区内交织比例和相位控制方案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合流车道最优信号配时模型;最后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汇入控制的实际通行能力与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仅为2.44%,验证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峰期间汇入交通量的增加,交织区内存在大幅度的通行能力骤减,采用分车道信号控制后,交织区的实际通行能力与实际过车数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织区 合流控制 优化模型 通行能力 最优配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生物礁储层成因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维胜 何川 秦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上二叠统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之所以是普光气田的重要储集层,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格局、造礁生物的广泛发育和有利的古气候条件是生物礁发育的前提条件。生物礁在海洋环境、地表暴露环境和埋藏环境中主... 上二叠统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之所以是普光气田的重要储集层,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格局、造礁生物的广泛发育和有利的古气候条件是生物礁发育的前提条件。生物礁在海洋环境、地表暴露环境和埋藏环境中主要经历了胶结、压实、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等成岩作用的改造,导致了生物礁岩性和物性的巨大改变。生物礁石灰岩上部由于白云石化作用的改造,岩性由石灰岩转变成白云岩,从上往下呈现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灰岩的岩性序列。胶结和压实作用极大地破坏了生物礁石灰岩的原生孔隙,而白云石化、溶蚀、重结晶作用的改造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储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井远端压裂产能计算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占庆 杨阳 +3 位作者 路辉 孙晓娜 王冰 姚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89-2294,共6页
考虑到近端裸眼段井筒中流体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微元线汇理论推导了径向井近端裸眼段井筒内管流模型,基于复位势理论、镜像反映原理推导了油藏中流体渗流模型,进而推导出考虑井筒压降的径向井近端裸眼段... 考虑到近端裸眼段井筒中流体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微元线汇理论推导了径向井近端裸眼段井筒内管流模型,基于复位势理论、镜像反映原理推导了油藏中流体渗流模型,进而推导出考虑井筒压降的径向井近端裸眼段产能计算模型,并建立径向井远端压裂段的产能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径向井近端裸眼段沿井筒径向流量分布以及径向井远端压裂产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沿近端裸眼段井筒径向流量分布图呈现凹槽状,在近段裸眼段跟端和趾端附近径向流入量较大,中间部位流量较小,而且较为平均;压裂产能的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远端压裂 变质量流动 压降 产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基于多井资料的储层裂缝综合地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维胜 何川 +1 位作者 龚彬 秦关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2期51-56,共6页
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组储集层为碳酸盐岩孔隙型储层,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中发育一定数量的天然裂缝,使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更为复杂。本研究主要以成像测井EMI为基础,对裸眼井EMI测井数据进行解编处理,做裂缝识别和裂缝参数... 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组储集层为碳酸盐岩孔隙型储层,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中发育一定数量的天然裂缝,使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更为复杂。本研究主要以成像测井EMI为基础,对裸眼井EMI测井数据进行解编处理,做裂缝识别和裂缝参数定量计算,然后结合常规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裂缝与地层、岩性、储层之间的关系。对17口生产井裂缝发育特征的对比和综合分析显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组储层裂缝发育强度不高,各井的裂缝密度以及同一口井的不同井段裂缝密度差异很大,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裂缝在飞仙关组三段发育强度相对较高,飞一段和飞二段次之,飞四段很低,长兴组由于钻穿深度较浅,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该组裂缝的发育情况;裂缝密度、孔隙度、张开度,以及裂缝空间的延展性均很小,属微裂缝级别,且几乎不相互切割,处于孤立状态,无法在三维空间上形成有效的裂缝网络。因此,裂缝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贡献很小,决定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是各种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裂缝的发育与地层年代和地层岩性没有必然关系,地层裂缝发育程度主要由地层所处的构造部位、受到的构造应力大小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 裂缝 裂缝密度 孔隙度 成像测井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与雷达遥感协作及其农业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家国 王翠珍 +3 位作者 Yoshio Inoue 张任铎 高伟 曹广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用遥感影像提取农作物信息是精细农业的基础。传统的光学遥感局限于大气无云的优质影像 ,而微波遥感在提取农作物信息方面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寻找一种能够克服这些局限的农作物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是有意义的。探讨了一种光和雷达遥感... 用遥感影像提取农作物信息是精细农业的基础。传统的光学遥感局限于大气无云的优质影像 ,而微波遥感在提取农作物信息方面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寻找一种能够克服这些局限的农作物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是有意义的。探讨了一种光和雷达遥感协作的方法 ,并应用于土壤和植被信息的提取 ,验证其应用潜力。用Karam等 (1992 )的微波散射模型 ,并作了相应修改 :1)考虑粗糙地表面后向散射 ;2 )光学遥感作为模型变量直接输入。将这种协作方法应用到两个数据集的处理 ,一个来自亚利桑那Maricopa农业中心 ,一个来自日本国家农业 -环境科学协会的Tsukuba试验基地。这些数据包括一些实测的土壤和植被的数据以及陆地卫星Landsat和欧洲遥感卫星ERS遥感影像。结果初步表明雷达影像和光学影像在提取土壤和植被信息时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系数 NDVI LAI 光学遥感 雷达遥感 协作 农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维胜 何川 秦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113-114,共5页
在普光气田50口勘探井和生产井的测井储层解释实践中,为解决物性较差的地层及气水过渡带准确识别气水层问题,根据普光气田独特的地层和岩性特征,应用复杂岩性分析程序CRA进行储层物性分析.依据岩心实验测试数据,选择合理的解释模型及模... 在普光气田50口勘探井和生产井的测井储层解释实践中,为解决物性较差的地层及气水过渡带准确识别气水层问题,根据普光气田独特的地层和岩性特征,应用复杂岩性分析程序CRA进行储层物性分析.依据岩心实验测试数据,选择合理的解释模型及模型参数,计算储层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得出合理的模型参数,解释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储层内部的物性及流体特征.利用孔隙度、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建立气水解释图版,并在四川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碳酸盐岩 储层 测井资料 解释模型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普光气田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维胜 吴键 秦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9-62,6,共4页
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组储集层为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孔隙受成岩作用的改造,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地质建模带来很大困难。另外,由于开发井网密度低,完全依赖井资料无法精确描述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但是研究区内沉积相分布面积广,... 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组储集层为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孔隙受成岩作用的改造,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地质建模带来很大困难。另外,由于开发井网密度低,完全依赖井资料无法精确描述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但是研究区内沉积相分布面积广,垂向和平面上的相带变化缓慢,并且三维地震数据品质较高,基质孔隙度曲线与地震波阻抗有良好的负相关性。针对以上情况,应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充分发挥地震属性和测井数据各自的优势,建立普光气田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普光气田 碳酸盐岩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西部典型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文琴 张雄华 +3 位作者 梁宇 张扬 玉苏甫 黄海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27-32,6,共7页
南美西部主体为安第斯造山带,该造山带东侧亚安第斯地区由南至北分布有大量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但由于各盆地演化历史及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其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条件也不尽相同,进而影响其油气潜力。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在该区的基础地... 南美西部主体为安第斯造山带,该造山带东侧亚安第斯地区由南至北分布有大量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但由于各盆地演化历史及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其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条件也不尽相同,进而影响其油气潜力。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在该区的基础地质及油气地质研究成果,总结该区大地构造分区及盆地演化,比较各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油气潜力,进而明确勘探方向,为我国在该区的油气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安第斯带 弧后前陆盆地 构造演化 油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翁文斌 蔡喜明 +3 位作者 史慧斌 王浩 米柯森 巴格 《水利规划与设计》 1995年第1期10-15,共6页
一、序 言 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的“华北水资源管理”研究项目(CPR/88/068)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方法的特点是将区域水资源规划纳入到宏观经济/环境系统中,应用多目标技术进行整... 一、序 言 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的“华北水资源管理”研究项目(CPR/88/068)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方法的特点是将区域水资源规划纳入到宏观经济/环境系统中,应用多目标技术进行整体研究,变“树木”为“森林”,可使决策者通过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的操作和运行,看到在不同策略下规划问题的全貌。在该方法研究中,笔者完成了这一方法的软件编制和开发工作,实现了决策分析过程的计算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水资源 多目标决策 决策分析方法 水资源规划 分析模型 约束条件 决策者 水资源管理 切比雪夫 水资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自发吸吮采油过程实验研究
17
作者 曲占庆 姚佳 +2 位作者 杨阳 王冰 何利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4-66,86,共4页
考虑到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微米级别的微观模拟以及原油储层微观孔隙介质的特性,利用微流控模型模拟常见于裂缝性油藏中的自发吸吮采油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发吸吮过程中,驱替前缘的移动距离与时间呈三次方关系、驱替速度与时间呈平... 考虑到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微米级别的微观模拟以及原油储层微观孔隙介质的特性,利用微流控模型模拟常见于裂缝性油藏中的自发吸吮采油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发吸吮过程中,驱替前缘的移动距离与时间呈三次方关系、驱替速度与时间呈平方关系,使得自发吸吮过程能够被更深刻地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自发吸吮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晴雨表——评好莱坞的无声故事片《一个国家的诞生》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4-77,共4页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拍摄虽以美国内战和国家重建作为题材和背景,但该片展示的并非是美国内战和重建的真实历史,而是其制作时期美国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 非洲裔美国人 白人至上 三K党 神话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诱导温度变化的DTS数据解释(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庆奎 荆玲 +1 位作者 刘小帅 腾岳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通过模拟水平井的DTS数据,可以识别流入井筒内不同类型的流体,但由于DTS数据解释的准确率不高,DTS技术在油藏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受限制。DTS数据解释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已有的一些解释方法也都是基于数学模型。不同的研究人员在... 通过模拟水平井的DTS数据,可以识别流入井筒内不同类型的流体,但由于DTS数据解释的准确率不高,DTS技术在油藏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受限制。DTS数据解释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已有的一些解释方法也都是基于数学模型。不同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时所设立的不同假设,导致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实验提出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解释方法:直接利用实验方法测得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的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数据,并考虑到流体在油藏和井筒内的多相非线性流,从而实现采集油、气和水在不同类型储层岩石中流动时的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数据的目的,进而建立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可在今后的油藏模拟中预测油藏和井筒的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S(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数据解释 多孔介质 温度梯度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对流与辐射加热基于OpenFOAM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维佳 钟伟 +2 位作者 王平阳 蔡健 Micheal.F.MODEST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为了考察对流和辐射传热对燃烧和流场以及壁面热流密度的影响,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基于k-ω湍流模型的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结合二维P1模型、随机欧拉解(SEF)法及k-distribution谱带模型计算燃烧室内燃烧、流动、燃气辐射和壁面对... 为了考察对流和辐射传热对燃烧和流场以及壁面热流密度的影响,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基于k-ω湍流模型的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结合二维P1模型、随机欧拉解(SEF)法及k-distribution谱带模型计算燃烧室内燃烧、流动、燃气辐射和壁面对流及辐射热流密度。计算分为燃烧/流动与辐射解耦和耦合两种情况,前者的壁面辐射热流与文献解耦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考察耦合时热辐射对燃烧和流场参数及壁面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解耦条件下壁面最大辐射热流密度达55 W/cm^2,辐射与对流热流密度之比达40%以上,但位置与最大辐射热流位置不一定相同,燃气最高温度与不考虑辐射时相比降低120K左右;在耦合计算中,燃气最高温降低近200K,燃气高温区面积增大而平均温度降幅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流动 燃烧 热辐射 OPENFOAM 超燃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