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习支教:乡村教育的助推器——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新平 王福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乡村教育包括乡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习支教的"教"即指上述的"三教"。实习支教既直接服务于乡村基础教育,也促进和推动着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实习支教是乡村教育的助推器,在社会主义新... 乡村教育包括乡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习支教的"教"即指上述的"三教"。实习支教既直接服务于乡村基础教育,也促进和推动着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实习支教是乡村教育的助推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支教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共识基础上的新阿富汗安全治理:从“大国竞技场”到“稳定通道桥梁”
2
作者 章远 肖秀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共14页
美国政府完成从阿富汗撤军后,塔利班重新掌握阿富汗全国统治权。随着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稳固,阿富汗的安全治理迎来新局面。国际社会与阿塔的互动重点发生了从政权更迭转向政治转型和国家建设的深刻变化。新阿富汗安全治理需要解决塔利... 美国政府完成从阿富汗撤军后,塔利班重新掌握阿富汗全国统治权。随着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稳固,阿富汗的安全治理迎来新局面。国际社会与阿塔的互动重点发生了从政权更迭转向政治转型和国家建设的深刻变化。新阿富汗安全治理需要解决塔利班内部建设与外界期待之间的差距、安全威胁外溢与边境治理的协作挑战、责任分配与建设性介入的界限划分等三重难题。阿富汗曾经被作为战略竞争对象而深陷“大国竞技场”泥淖,但基于越来越普遍的阿富汗内外建设性共识,阿塔正在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推动与邻国及地区大国之间的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多头外交、邻国外交优先和与周边大国合作为重心的务实模式,也由此迎来真正成为多国交界地区“稳定通道桥梁”的身份转变契机。展望未来,阿塔积极接触并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相关国家共同深化优势互补、文明互鉴的邻国合作与地区合作相结合模式,是阿富汗摆脱被动局面、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阿富汗安全治理 阿富汗塔利班 建设性共识 “稳定通道桥梁” “大国竞技场” 务实合作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外庐怎样评价陈寅恪?——基于历史观的探讨
3
作者 程鹏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侯外庐一生很少提及陈寅恪的名字,但在字里行间对其史学有所批评,集中表现在魏晋之间的矛盾本质、“阶级”的含义、历史发展的基础、如何看待门阀士族等问题上。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本质上是唯物史观和文化史观的分歧,而这一分歧... 侯外庐一生很少提及陈寅恪的名字,但在字里行间对其史学有所批评,集中表现在魏晋之间的矛盾本质、“阶级”的含义、历史发展的基础、如何看待门阀士族等问题上。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本质上是唯物史观和文化史观的分歧,而这一分歧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史学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侯外庐对陈寅恪史学的批评说明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这一问题不应该被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陈寅恪 唯物史观 文化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与旅游伦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引兰 王慧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78,共2页
旅游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旅游伦理,孕育了旅游伦理。旅游关系是旅游伦理产生的客观基础,旅游活动、旅游伦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旅游伦理调节的主要对象。旅游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旅游伦理不... 旅游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旅游伦理,孕育了旅游伦理。旅游关系是旅游伦理产生的客观基础,旅游活动、旅游伦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旅游伦理调节的主要对象。旅游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旅游伦理不仅有利于旅游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伦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型教师——21世纪教师的新形象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新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3,共2页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重新塑造教师的形象。学者型教师是21世纪教师的新形象。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洞察力三个方面。知识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必须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进行探研式学习,获取...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重新塑造教师的形象。学者型教师是21世纪教师的新形象。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洞察力三个方面。知识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必须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进行探研式学习,获取教学专家技能,学会创造性反思和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型教师 21世纪 教师形象 知识结构 自我超越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被引量:37
6
作者 赵新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2,共2页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性、教学进程符合认知规律性、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研究性教学的本质涵义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调控协调能力、统...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性、教学进程符合认知规律性、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研究性教学的本质涵义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调控协调能力、统筹全局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流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师 角色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的生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新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4,共3页
研究性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广泛性和全面性等特点。研究性教学对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最集中地体现为师生共同思考提出问题和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在研究性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的生成,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 研究性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广泛性和全面性等特点。研究性教学对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最集中地体现为师生共同思考提出问题和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在研究性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的生成,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建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有效教学行为 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8
作者 裴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2期79-82,共4页
新课程改革以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选择困难、理论脱离实际、灌输等问题,造成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程对学生影响小的结果。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仍然没有理清德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依然存在... 新课程改革以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选择困难、理论脱离实际、灌输等问题,造成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程对学生影响小的结果。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仍然没有理清德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提出分别设置修身和社会课程,理清德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提高教师素质,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学 难题 修身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定维度下组织内部和谐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邢振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1-63,共3页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地方法,讨论了人文环境、发展状况、薪酬福利三个因素的调研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内部和谐度与组织类型及员工个人情况的关系。
关键词 组织 内部 和谐度 组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新课程教学:问题、原因、建议
10
作者 裴云 韩亚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8-39,共2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新的教学方式运用不足,难以胜任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不够合理,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师在课程资源方面开发也...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新的教学方式运用不足,难以胜任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不够合理,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师在课程资源方面开发也不够。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相对滞后,缺乏课程和课程资源意识和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新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忻定盆地农田水利建设及其现实意义
11
作者 赵淑清 刘育升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84-191,共8页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清代忻定盆地的民众为了改善农田水利环境,发展农业,利用滹沱河及其支流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对当地的湖潭、泉水等水利资源进行了充分有效的开发。在因地制宜、...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清代忻定盆地的民众为了改善农田水利环境,发展农业,利用滹沱河及其支流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对当地的湖潭、泉水等水利资源进行了充分有效的开发。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建设方针下,忻定盆地的民众建成以中小型水利为主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官营、民营、官督民营的多种经营方式。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康熙朝之前的初期恢复、康雍乾盛世为代表的中期发展和以光绪朝为代表的后期继续发展三个阶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当今现代水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忻定盆地 农田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