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寻根文学中文学性批判之不足的反思——以《爸爸爸》、《小鲍庄》为例 |
刘淮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2
|
“文学”性≠文学“性”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3
|
对丹纳艺术价值论的反思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4
|
2000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取向及热点变迁 |
张仁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5
|
文艺学问题及其学科建设——与曹卫东商榷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6
|
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 |
刘淮南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3
|
|
7
|
试谈《讲话》的经典性及局限性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8
|
厚土·乡巴佬·莜面味儿——曹乃谦小说地域文化略论 |
李丹宇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3
|
|
9
|
元好问题画诗中的画论观初探 |
狄宝心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0
|
从文学批判到文学性批判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萨都剌与元诗“四大家”之比较 |
刘淮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2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评苏诗的问题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红色: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 |
申载春
殷国栋
|
《阴山学刊》
|
2005 |
5
|
|
14
|
“诗人之言”的建设性与局限性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对话与建构:关于文学理论的全球化语境 |
刘淮南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6
|
“雁门关文学与文化”考察报告 |
刘淮南
|
《语文学刊》
|
2018 |
1
|
|
17
|
凸现传统文化血脉的努力——关于王一川《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
王君梅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8
|
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 |
申载春
|
《阴山学刊》
|
2006 |
1
|
|
19
|
学术与政治,殊途而同归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0
|
学术创新与理论认同 |
刘淮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