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资料分析 |
王靖
楚建民
郭琦
李烨
陈旭华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3
|
|
2
|
高敏C反应蛋白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 |
冯天捷
陈柯萍
任晓庆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1
|
|
3
|
83例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
叶赞凯
马坚
张澍
张大伟
张凤文
葛怡
胡继强
廖自立
李守军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4
|
|
4
|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的关系 |
王靖
刘霄燕
楚建民
韦伟
郭琦
赵英杰
王宇彬
谭洪勇
张莹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解读 |
华伟
牛红霞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6
|
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 |
刘霄燕
王靖
楚建民
赵英杰
郭琦
浦介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心血管急症救治(6)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续5) |
陈柯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5
|
|
8
|
导管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现状和未来 |
马坚
刘旭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9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
廖自立
陈柯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2)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处理(续1) |
姚焰
郑黎晖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6) 心脏性猝死——一个不容忽略的临床问题(续5) |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2
|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 (5)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新指南带来的启示(续4) |
华伟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3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误识别心律失常导致误放电一例 |
陈若菡
陈柯萍
唐闽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4
|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薛聪
华伟
蔡迟
丁立刚
牛红霞
王靖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
杨易剑
侯翠红
田丛娜
王伟学
魏红星
赵敏
郭风
褚克维
耿庆海
王琦
姜楠
张宗耀
张利霞
张健
田月琴
张晓丽
刘秀杰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6
|
加强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和认识 |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原性猝死预防指南》解读 |
郝素芳
浦介麟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8
|
|
18
|
单中心晕厥住院患者的病因分析 |
吴瑛
陈若菡
孙奇
戴研
马坚
陈柯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9
|
家庭监测系统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
戴研
杨杰孚
周玉杰
梁兆光
李康
丁燕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5
|
|
20
|
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效果的研究 |
刘俊
方丕华
侯煜
李晓枫
侯翠红
马坚
浦介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