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血液炎症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关系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云秀 王亚楠 +2 位作者 刘东 吴波 刘峻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7-374,共8页
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自然病程或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影响临床治疗决策。血脑屏障损伤是出血性转化的核心机制,炎症反应通过激活内皮细胞、招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蛋... 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自然病程或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影响临床治疗决策。血脑屏障损伤是出血性转化的核心机制,炎症反应通过激活内皮细胞、招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蛋白酶、活性氧等炎性介质,加剧血管损伤和血脑屏障损伤,促进出血性转化。血液炎症标志物可反映这一病理改变过程,为出血性转化的早期识别和风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经典炎症标志物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铁蛋白等已被证实可用于预测出血性转化,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等新型标志物在出血性转化中的作用机制及预测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新型血液炎症标志物,阐述其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关联及研究进展,旨在为出血性转化的机制解析、精准预测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炎症 生物标记 血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功能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淼 雷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研究α-硫辛酸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α-硫辛酸进行干预。干预后6h、12h、24h、48h时,取脑组织... 目的:研究α-硫辛酸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α-硫辛酸进行干预。干预后6h、12h、24h、48h时,取脑组织测定氧化应激反应程度、NF-kB表达量以及NLRP3炎性小体的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MDA、NF-k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OD、GSH-Px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大鼠脑组织中MDA、NFkB、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SOD、GSH-Px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α-硫辛酸能够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抑制NLRP3炎性小体功能的途径来保护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NLRP3炎性小体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视网膜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3
作者 涂敏 杨双凤 +1 位作者 谭裕玲 王晓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9-566,共8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黄斑部浅层血管密度改变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76只眼)以及同期招募的45例神经功能...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黄斑部浅层血管密度改变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76只眼)以及同期招募的45例神经功能和视觉功能正常者(90只眼)作为对照,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和血流灌注密度、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和周长;改良Hoehn-Yahr分期评价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OCTA参数与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帕金森病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t=-6.424,P=0.000)、中心血管长度密度(t=-3.629,P=0.000)、内环血管长度密度(Z=-2.846,P=0.004)和中心血流灌注密度(Z=-2.703,P=0.007)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25,P=0.000)。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视网膜结构损害,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能是早期诊断和评价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极具潜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网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其与90天时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易兴阳 刘勇 +5 位作者 林静 陈洪 王淳 成文 池丽芬 袁成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CR与90d时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515例脑梗死患者服氯吡格雷前和7-10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CR 203例(CR组)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312例,患者出院后仍...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CR与90d时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515例脑梗死患者服氯吡格雷前和7-10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CR 203例(CR组)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312例,患者出院后仍服氯吡格雷,随访90d。原发终点为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CR发生的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OR=2.36,95%CI:1.24-4.98,P=0.00)是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CR组总缺血性血管事件(12.3%vs 4.8%)和脑梗死复发率高于CS组(8.4%vs 1.9%);mRS评分0-2分比例低于CS组(67.5%vs 79.8%,P〈0.01)。CR(RR=2.88,95%CI:1.28-6.92,P=0.00)、糖尿病(RR=1.59,95%CI:1.02-3.48,P=0.00)、高血压(RR=1.86,95%CI:1.16-4.69,P=0.00)是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用氯吡格雷脑梗死患者CR发生率高,CR与缺血性血管事件、脑梗死复发和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血小板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和COX-2基因765G/C交互作用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池万章 易兴阳 +2 位作者 黄雪融 周强 池丽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 765G/C和COX-1 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 765G/C和COX-1 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和COX-1基因50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检测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ALOX5AP SG13S114 A/T、COX-1 50C/T和COX-2 765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MDR示SG13S114和COX-2具有联合交互作用,同时携带ALOX5AP SG13S114AA型和COX-2 765CC基因型者脑梗死风险增加2.842倍。结论:对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因子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变异与氯吡格雷抵抗及血管事件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冯芹 易兴阳 +4 位作者 范真 林静 周强 成文 池丽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43-94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随访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37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0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质谱法检测8个...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随访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37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0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质谱法检测8个CYP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入组患者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153例和氯吡格雷敏感组222例。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组CYP3A5(rs776746)GG+AG及CYP2C19*2(rs4244285)AG+AA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CYP3A5GG和CYP2C19*2AA基因型组合使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增加了2.23倍(OR=2.23,95%CI:1.08~5.87,P=0.025),且为原发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CYP3A5GG和CYP2C19*2AA交互基因型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低于未携带者[(32.58±10.23)%vs(53.84±17.25)%,P=0.000]。结论CYP450相关基因变异及其交互作用与氯吡格雷抵抗和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及干预随访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微微 饶世俊 +3 位作者 肖丽萍 孙志华 丁俊丽 易兴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97-379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情况,观察阿司匹林抵抗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2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服用拜阿司匹林,7~10 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及敏感者。将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情况,观察阿司匹林抵抗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2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服用拜阿司匹林,7~10 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及敏感者。将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者随机分为3组,A组改用氯吡格雷,B组加用氯吡格雷,C组及阿司匹林敏感组(D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3~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结果:A 组患者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换药前相比增高,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AA 诱导及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A 组、C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B 组、D 组(P<0.05);而4组患者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减少缺血性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半反应 血小板聚集率 心血管事件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雷宇 彭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期间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10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期间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10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心超指标以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强化组患者的血清TG、TC、LDL-C、hs-CRP、LDH、aHBDH、CK、CK-MB含量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HDL-C含量高于常规组;强化组患者的E/A比值、LVEF均高于常规组,Tei指数、收缩指数、舒张指数均低于常规组;强化组患者外周血中TLR4、NF-kB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改善作用,能够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脏舒缩功能、抑制TLR4/NFkB所介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慢性转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奎云 谢勇 +1 位作者 周冀英 王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3-695,共3页
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之一,高发于中青年。综合近年来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慢性转换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前者包括肥胖、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 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之一,高发于中青年。综合近年来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慢性转换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前者包括肥胖、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药物的过度服用情况、睡眠质量、精神共患疾病等因素,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头痛频率及程度,家族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娟 郑森源 黄攀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1期1048-1050,共3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中最常见的一种,呈持续进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和呼吸支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具有明显改善。但由于临床表现的异质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中最常见的一种,呈持续进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和呼吸支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具有明显改善。但由于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长,鉴于此,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协助诊断和预后评估变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安全无创、易于采集,是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合理选择。目前绝大多数ALS影像学研究集中在脑部改变,这仅限于上运动神经元。脊髓MRI可以同时研究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因此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敏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脊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放射外科术后囊肿形成一例
12
作者 王娟 郑森源 李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99,共3页
本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德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1-04-040-K01。患者,男,44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26年,右侧嘴角流涎、右侧肢体麻木4月”入德阳市人民医院。26年前患者无... 本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德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1-04-040-K01。患者,男,44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26年,右侧嘴角流涎、右侧肢体麻木4月”入德阳市人民医院。2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发作间歇期无明显异常,长期口服丙戊酸钠0.5 g bi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 囊肿形成 扩张性血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锌凝胶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增生性瘢痕患者预后、CD90及TGF-β_1阳性表达率的影响
13
作者 汪阳 张颖 田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213-216,共4页
目的分析透明质酸锌凝胶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增生性瘢痕患者预后、CD90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9例增生性瘢痕患者... 目的分析透明质酸锌凝胶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增生性瘢痕患者预后、CD90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9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锌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90和TGF-β_1阳性表达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90和TGF-β_1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90和TGF-β_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CD90和TGF-β_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锌凝胶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增生性瘢痕患者CD90和TGF-β_1的阳性表达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锌凝胶 倍他米松 增生性瘢痕 预后 CD90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K2基因变异致早发型帕金森病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茂林 曾涛 +1 位作者 冯芹 王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2-484,共3页
患者男性,44岁,中专学历。因右侧肢体抖动、行动迟缓8年,加重10余天,于202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右下肢行动迟缓,右上肢摆臂动作减少,洗脸、系纽扣、穿衣等精细活动缓慢,其余活动正常,无日间... 患者男性,44岁,中专学历。因右侧肢体抖动、行动迟缓8年,加重10余天,于202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右下肢行动迟缓,右上肢摆臂动作减少,洗脸、系纽扣、穿衣等精细活动缓慢,其余活动正常,无日间症状波动,无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外院门诊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予吡贝地尔50 mg/次、3次/d和金刚烷胺0.10 g/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 突变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microRNA-146a、Aβ1-42蛋白、tau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黄攀 徐敏(指导) +1 位作者 何晓英(指导) 易兴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Aβ1-42蛋白、tau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Aβ1-42蛋白、tau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Aβ1-42蛋白及tau蛋白浓度。结果:试验组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相对表达量、Aβ1-42蛋白、tau蛋白浓度分别为(2.45±0.43)pg/ml、(37.43±6.75)pg/ml、(22.87±4.51)pg/ml,对照组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相对表达量、Aβ1-42蛋白、tau蛋白浓度(0.98±0.12)pg/ml、(51.26±9.24)pg/ml、(13.64±2.9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microRNA-146a与Aβ1-42蛋白呈负相关性(r=-0.882,P<0.05),与tau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存在microRNA-146a、Aβ1-42蛋白、tau蛋白的差异表达,且microRNA-146a可能是通过调控Aβ1-42蛋白而不是tau蛋白进而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microRNA-146a Aβ1-42蛋白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洁 李娟 +3 位作者 刘纪汝 田芳 薛娟 刘加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2期318-320,共3页
对国内外脑卒中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情况进行综述,回顾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现状,分析了上肢功能障碍对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从患者管理、照顾者管理、医护人员管理、社会管理4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 对国内外脑卒中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情况进行综述,回顾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现状,分析了上肢功能障碍对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从患者管理、照顾者管理、医护人员管理、社会管理4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护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口腔管理 影响因素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攀 徐敏 何晓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2-834,共3页
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颈部剧烈疼痛1天余,于2019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2019年1月3日9∶00)看电视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疼痛,呈牵扯样持续性剧痛,可忍受,转动头位时疼痛明显加重,但无明显放射痛,发作过程中伴颈部僵硬感,病程中... 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颈部剧烈疼痛1天余,于2019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2019年1月3日9∶00)看电视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疼痛,呈牵扯样持续性剧痛,可忍受,转动头位时疼痛明显加重,但无明显放射痛,发作过程中伴颈部僵硬感,病程中无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畏寒发热、大小便异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与体征,无视物模糊、胸腹部束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非MeSH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表达及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攀 徐敏 何晓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4-520,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分析miRNA-210-5P及其靶基因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诊断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AS组,14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分析miRNA-210-5P及其靶基因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诊断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AS组,14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处理组受试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并以TargetScan和CoMeTa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DAVID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或正常受试者(对照组,60例)相比,CAS组患者血清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升高(t=14.759,P=0.000)。其中,重度狭窄组(31例;q=23.028,P=0.000)、中度狭窄组(53例;q=6.657,P=0.000)、轻度狭窄组(62例;q=42.612,P=0.000)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中度狭窄组(q=34.538,P=0.000)和重度狭窄组(q=11.914,P=0.000)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亦高于中度狭窄组(q=16.983,P=0.000)。ROC曲线显示,miRNA-210-5P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至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当最佳临界值为1.495时,其预测灵敏度90.33%、特异度92.54%;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NA-210-5P潜在靶基因包括VEGFA、KCMF1、HMGCS1、KLF12、EFNA3、GIT2等54个基因;GO分析显示,miRNA-210-5P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血管生成、神经元发育、DNA转录因子活性的正性调控、内皮细胞趋化性、细胞迁移与分化黏附等;对KEGG信号通路的检测显示,miRNA-210-5P靶基因主要富集于突触导向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miRNA-210-5P表达上调,且可能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而作用于突触导向信号转导通路中,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微RNAS 基因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