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吗?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伟生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64,共16页
近年来,股权质押已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满足自身融资需求的常用工具。伴随其快速发展,大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规模、大股东股权质押所导致的平仓风险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贷款的结构变化,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大股... 近年来,股权质押已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满足自身融资需求的常用工具。伴随其快速发展,大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规模、大股东股权质押所导致的平仓风险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贷款的结构变化,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生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贷款相对更少,且股权质押比率越高,获得的银行贷款越少;与短期借款相比,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长期借款的影响更为严重;大股东股权质押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为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发生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监督,严格限制大股东的质押比例,避免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质押 银行贷款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变迁与展望——兼评ISSB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S1S2(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7
2
作者 邬瑜骏 鞠芳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2,164,共10页
未来在可持续披露领域,把握国际准则话语权和构建本地化披露要求灵活度的需求并行不悖,可持续披露将呈现全球准则和地区法规并进发展的趋势。美国证监会、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一同将构建既相互... 未来在可持续披露领域,把握国际准则话语权和构建本地化披露要求灵活度的需求并行不悖,可持续披露将呈现全球准则和地区法规并进发展的趋势。美国证监会、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一同将构建既相互融通又错位竞争的发展态势。本文梳理出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需应对的七大争议领域,包括主要使用者界定、双重重要性原则的争论、实质性议题的确定、气候风险披露要求过高、全球基准性标准定位、ESG评级体系的融合和报告鉴证难度挑战,并对产生这些争议的根源和各方观点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在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加速整合背景下我国利益相关方的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披露准则 ESG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气候风险披露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应用挑战——基于合并报表中账龄迁徙率使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邬瑜骏 陈洁瑶 鞠芳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6-90,105,共6页
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要求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也从账龄分析法转向为账龄迁徙率法。但由于企业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与子公司单体报表层面计算出的账龄迁徙率可能存在差异,... 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要求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也从账龄分析法转向为账龄迁徙率法。但由于企业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与子公司单体报表层面计算出的账龄迁徙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使用不同账龄迁徙率将影响合并报表(与单体报表)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可能被企业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引发利益相关方的关注。本文利用案例研究分析在ECL账龄迁徙率方法下企业合并报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中面临的挑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报表的影响。基于案例研究结论,建议可通过增加对ECL计量方法更为细致的操作指引和披露要求来应对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新金融工具准则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计提 账龄迁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条件下股市汇市互动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9-84,共16页
本文使用"8·11"汇改以来的数据检验了人民币汇率与A股盈利收益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与汇市互动机制基本符合资产组合余额理论的描述。其中股票市场对于汇率的影响更具有长期性,而汇率通过利率传导冲... 本文使用"8·11"汇改以来的数据检验了人民币汇率与A股盈利收益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与汇市互动机制基本符合资产组合余额理论的描述。其中股票市场对于汇率的影响更具有长期性,而汇率通过利率传导冲击股市的所谓"三元悖论"机制的影响非常有限。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A股在走强阶段对汇率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而汇率则主要在恐慌情绪易于传染的敏感时段对A股产生影响。以上结果说明,稳中向好的资本市场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增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金融稳定性;单一的利率调控如果对资本市场形成负面影响,则难以有效应对本币贬值的压力。此外,在中美贸易摩擦等敏感时段,更应该重视对跨国投资者的预期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人民币汇率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