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分制的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研究--以德州学院为例
1
作者 刘丽云 徐荣燕 高方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4期141-144,共4页
随着学分制实施,专业培养方案有所修改,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树木学开课学期、学分和学时都有所变化。理论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合的部分进行整合;开课学期从春季学期调到秋季学期,实验项目和顺序随季节做了调整;实习时间增... 随着学分制实施,专业培养方案有所修改,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树木学开课学期、学分和学时都有所变化。理论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合的部分进行整合;开课学期从春季学期调到秋季学期,实验项目和顺序随季节做了调整;实习时间增长,实习内容相应增加。同时教学方法也随学分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线上资源(自建在线课程,利用线上共享课程,翻转课堂,自建网站栏目,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融合了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反向教学法、实物和标本演示法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园林树木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宁宁 范克胜 +3 位作者 赵春宇 唐艳 崔月梅 李洋洋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9期115-118,共4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需求推动下,环境生态工程人才需求旺盛且缺口巨大。依据国家战略指引、行业产业需要、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德州学院...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需求推动下,环境生态工程人才需求旺盛且缺口巨大。依据国家战略指引、行业产业需要、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德州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从新工科新农科背景出发,结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特点、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拟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初步构建了其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 课程体系 新工科 新农科 黄河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与风险评估
3
作者 李学东 王艾花 +6 位作者 张鹤 李东升 黄纤玉 陈静 欧阳威 ANARMAA Sharkhuu SOYOL-ERDENE Tseren-Ochir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蒙古国工业快速发展,鄂尔浑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系统采集了该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Co、Sb、Sr、V、Ti、Fe和Ni)垂向...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蒙古国工业快速发展,鄂尔浑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系统采集了该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Co、Sb、Sr、V、Ti、Fe和Ni)垂向分布。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重金属来源,运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o、V、Ti、Fe和Ni的垂向累积特征相似,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而Sb则显著受到人为活动影响;Sb和Sr的来源特殊,其含量应重点监测;V、Sr、Ni和Co的PLI为1.21,处于中度污染水平;V、Sr、Ni和Co的PERI小于40,表明生态危害较低;V、Co和Ni的I_(geo)均处于轻度污染或轻度污染以上水平。因此,对V、Sr、Ni和Co的持续监测及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仍至关重要。研究明确了该流域重金属的来源和生态风险,可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切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浑河 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有益矿质元素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育种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维 郭红 +5 位作者 于慧 吴崇宁 李小康 陈广凤 田纪春 邓志英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15-24,共10页
有益矿质元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伴随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小麦矿质元素营养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筛选低重金属含量高有益矿质元素的小麦种质资源对培育高营养矿质元素、低重金属含量的特色小麦新品种和保证农... 有益矿质元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伴随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小麦矿质元素营养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筛选低重金属含量高有益矿质元素的小麦种质资源对培育高营养矿质元素、低重金属含量的特色小麦新品种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以205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3年2个地点共四个环境下的小麦籽粒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高有益矿质元素和低重金属种质资源的筛选。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的小麦品种中都有差异。总体来看,各元素的含量均呈连续分布,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小麦籽粒中钙、锰、铜、锌、硒五种矿质元素含量在德州点均显著高于泰安点,而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泰安点低于德州点。共筛选出单种有益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的材料38个,如钙含量最高的材料为B111、铁元素含量最高的材料为B189等;多种有益矿质元素含量都比较高的材料有24个,如B45、B38和B21三个品种的籽粒中同时含有4种高含量的有益矿质元素;高有益矿质元素低有害矿质元素含量的材料共33个,如B125,Ca、Fe、Cu的含量较高而Pb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益矿质元素 重金属 种质筛选 育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连通性提升的旱区城市生态网络优化情景——以巴彦淖尔市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丽 王晨旭 +2 位作者 徐建英 刘鑫 温晓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675-8689,共15页
巴彦淖尔市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的破碎化日益严重。生态网络是景观连通性视角下耦合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核心区与桥接区、自然保护区、重要... 巴彦淖尔市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的破碎化日益严重。生态网络是景观连通性视角下耦合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核心区与桥接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湖泊湿地4个层面指标选取生态源地,使用最小耗费距离方法识别巴彦淖尔市及其周边区域的潜在生态网络,并设置了3种网络优化情景进行网络优化,包括情景一增加生态“踏脚石”、情景二清除生态障碍点、情景三保护生态夹点,结合“网络构建成本”及“生境连通效果”选取最佳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当前的生态网络由24处生态源地,44条生态廊道、39个生态障碍点和41个生态夹点组成。3种情景中生态夹点的保护对生态网络连通度的改善最明显,且相对保护成本较低。研究结果对干旱区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生态安全格局 干旱区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覆盖区化探资料解释与找矿应用:以广西金秀镍钴多金属矿田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5 位作者 沈晓丽 张壮 曹明坚 黄新硕 苏艳平 贾文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4-946,共13页
覆盖区化探资料复杂,解释难度大,亟须加强构造控矿要素方面的约束。不同类型覆盖区的构造形迹出露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从多个级别的构造体系中提取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分布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地质力学构造体系阶段性演化特征判别覆... 覆盖区化探资料复杂,解释难度大,亟须加强构造控矿要素方面的约束。不同类型覆盖区的构造形迹出露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从多个级别的构造体系中提取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分布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地质力学构造体系阶段性演化特征判别覆盖区有利含矿构造走向,解译化探资料的成矿信息,以快速圈定找矿靶区的新思路。首先,从已知的地质、遥感和物探资料中解译出矿田的构造形迹和热液矿床的成矿信息;其次,依据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确定主应力方向;第三,将张扭性和张性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有利的含矿构造;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确定找矿异常区。将上述方法应用在广西金秀镍钴多金属矿田,确定了两个主要的含矿构造方向,即NWW—EW—NEE向断裂和NW—NNW向断裂,它们的形成时期不同,分别控制富砷化物型和富硫化物型的镍钴多金属矿脉。该方法和找矿思路可在覆盖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地球化学勘查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广西金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以“地貌”为例
7
作者 刘芬 王琳 +2 位作者 唐艳 范克胜 王璐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33,共5页
教材难度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课程难度的核心体现。本文选取现行五个版本(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1》的“地貌”部分,利用教材内容难度模型,从正文内容、探究内容和拓展内容三个维度,定量比... 教材难度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课程难度的核心体现。本文选取现行五个版本(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1》的“地貌”部分,利用教材内容难度模型,从正文内容、探究内容和拓展内容三个维度,定量比较各版本教材的内容难度。结果表明,不同版本间教材内容难度差异明显,内容设计各具特色;需进一步提高技能性和体验性,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难度 比较研究 高中地理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井大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12-114,共3页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专注力和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功底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育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工匠人才。从4个方面对具体培育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提升师...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专注力和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功底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育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工匠人才。从4个方面对具体培育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水平,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健全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加强支农服务建设。为培育“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匠精神 乡村振兴 应用型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芦苇根系分泌及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春宇 吴佳鹏 +5 位作者 张雨欣 赵逸昳 张晗 李璇 赵梦宇 孟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99-5107,共9页
为探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氮输入对植物根系分泌物释放及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采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土壤和幼苗进行加富培养实验,对根系分泌物释放、硝化速率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形态含氮营养物质添加对芦苇湿... 为探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氮输入对植物根系分泌物释放及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采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土壤和幼苗进行加富培养实验,对根系分泌物释放、硝化速率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形态含氮营养物质添加对芦苇湿地土壤的理化因子具有不同影响,其中NH_(4)Cl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NH_(4)^(+)-N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显著,KNO_(3)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NO_(3)^(-)-N含量,而芦苇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促进作用较强.在根际区和非根际区,氨氧化速率(V_a)平均值分别为(5.16±1.37)和(3.62±0.80)μmol/(kg·d),与NH_(4)^(+)-N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V_(n))平均值为(6.01±1.42)和(4.45±1.08)μmol/(kg·d),与土壤NO_(3)^(-)-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SOC和TN与V_(a)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要与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为氨氧化过程提供反应底物有关.其中,氮平衡指数在有机氮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余组可间接证明有机质对矿化过程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外源氮均能促进芦苇根系对总酸、总糖和氨基酸的分泌,其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69.75±31.83),(116.72±21.76)和(9.52±3.31)μg/(g·d),而对酚类和类黄酮却表现出显著抑制或无明显作用.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与V_(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归因于酚类物质对氨氧化细菌的选择性抑制.而氨基酸与V_(a)和V_(n)均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可为硝化细菌代谢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硝化过程的进行.总体上,营养物质添加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为硝化细菌提供了适合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营养物质添加能刺激芦苇根系分泌物的释放,使土壤中的营养及活性物质含量增加,促进硝化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土壤硝化作用 外源氮添加 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湿地底栖微藻对氮素的吸收存储及影响因素探究
10
作者 赵春宇 王岩 +2 位作者 黄小平 唐艳 刘富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对氮素的吸收存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大亚湾光滩湿地(T1)、河口湿地(T2)和红树林湿地(T3)表层沉积物底栖微藻样品,并进行了反复冻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不同类型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对氮素的吸收存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大亚湾光滩湿地(T1)、河口湿地(T2)和红树林湿地(T3)表层沉积物底栖微藻样品,并进行了反复冻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微藻丰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温度、营养盐和沉积物粒径可能是影响底栖微藻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不同季节比较发现,底栖微藻的氮累积存储能力表现为枯水期强于丰水期,主要由于丰水期较高温度和强光照引起的过度干燥和光刺激,限制了底栖微藻的生长繁殖。河口湿地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底栖微藻的生长繁殖,致使在淡澳河河口湿地叶绿素含量最高,底栖微藻丰度也最大。底栖微藻胞内溶解无机氮(DIN)含量表现为T2(河口湿地)>T1(光滩湿地)>T3(红树林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与其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相一致(P<0.01),并且底栖微藻对氨氮(NH_(4)-N)有较强的累积存储能力,胞内氨氮(IC-NH_(4))占胞内无机氮(IC-DIN)高达90.4%。底栖微藻IC-DIN占整个沉积物氮库的24.2%,其中约20.0%的NH_(4)-N、17.6%的NO_(3)-N和16.0%的NO_(2)-N被吸收累积在底栖微藻细胞内。整体上,大亚湾湿地沉积物底栖微藻的氮素累积能力受营养负荷的影响,且NH_(4)-N负荷越高,底栖微藻对氮的吸收存储能力越强,能有效降低近岸富营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氮存储 影响因素 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输入下湿地植物根际分泌物对氮矿化过程影响特征
11
作者 赵士喆 刘芬 +3 位作者 乔睿萱 尹涵宇 王惠翔 赵春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探讨不同形态的氮输入对湿地植物根际周围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的影响机制,于2021年8月采集了德州减河湿地芦苇及原位土进行加富栽培实验,并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进行氮矿化速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氮输入对植物根际分泌物的释放有不同影... 为探讨不同形态的氮输入对湿地植物根际周围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的影响机制,于2021年8月采集了德州减河湿地芦苇及原位土进行加富栽培实验,并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进行氮矿化速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氮输入对植物根际分泌物的释放有不同影响,其中NH4-Cl和尿素的复合添加对于芦苇根际氨基酸、类黄酮、总酚和总糖含量的增加效果最明显(P<0.01),但对总酸类的分泌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对脲酶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脲酶活性介于88.90—500.00μg·g^(-1)·d^(-1)之间,而对蛋白酶活性的促进效果不显著。土壤氮的矿化速率在5.79—21.12 mg·kg^(-1)·d^(-1)之间,并与脲酶之间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脲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尿素添加组,对矿化过程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根际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与TOC和TN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TOC含量为微生物新陈代谢提供的能量,促进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而土壤中TN可以显著诱导脲酶的产生。除总酸物质外,其余根际分泌物与MBN、MBC和脲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源氮输入通过刺激植物分泌物的释放,改变根际周围土壤的微环境,为矿化微生物提供代谢所需的底物和能量,促进有机氮矿化过程的发生。因此,在湿地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湿地植物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根际分泌物 有机氮矿化 影响因素 湿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结构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勇 纪杰 +3 位作者 郭文建 陈洪 李彦颖 董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8-1147,I0007,共11页
不整合纵向结构体中的高孔渗带与不同结构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常形成类型多样的岩性、地层圈闭。为此,通过井震结合,综合不整合之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划分为平行—平行、平行—削截、平行—褶... 不整合纵向结构体中的高孔渗带与不同结构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常形成类型多样的岩性、地层圈闭。为此,通过井震结合,综合不整合之上、下地震反射特征,可将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中/上二叠统不整合划分为平行—平行、平行—削截、平行—褶皱、超覆—削截和超覆—褶皱等五种类型;利用测井资料构建判别参数,识别不整合体结构,分析其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根据钻探成果,建立不整合结构体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不整合体结构主要受剥蚀量、母岩岩性及构造部位高低的控制,不整合结构体上层与中层厚度呈负相关;超覆—削截不整合区域为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不整合上层结构中的水进砂体,是不整合体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湖(海)湾区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该成果对其他类似地区不整合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中/上二叠统 不整合类型 不整合结构 控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干旱下接种PGPR对核桃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方春 马海林 +4 位作者 刘丙花 井大炜 彭琳 刘幸红 杜振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探讨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持续干旱胁迫下核桃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1年生核桃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持续干旱胁迫下接种PGPR对核桃苗株高和茎粗、叶片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以及抗氧化酶活性、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含... 为探讨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对持续干旱胁迫下核桃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1年生核桃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持续干旱胁迫下接种PGPR对核桃苗株高和茎粗、叶片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以及抗氧化酶活性、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浇水相比,持续干旱胁迫使核桃苗的株高和茎粗显著降低19.47%和15.49%,叶片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与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明显升高。在持续干旱逆境下接种PGPR则能显著促进株高和茎粗生长,有效减少叶片内ROS积累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叶片SOD、CAT、APX和MDH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GSH含量,并不同程度提高叶片AsA/DHA(双脱氢抗坏血酸)和GSH/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以上分析认为,持续干旱逆境下核桃苗接种PGPR,可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类抗氧化物质含量来有效清除活性氧,从而增强核桃苗的耐旱能力,促进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干旱胁迫 核桃苗 根际促生细菌 抗氧化酶 非酶类抗氧化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金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的热液脉状镍钴矿床超常富集规律与成矿条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宝林 王学海 +1 位作者 苏艳平 沈晓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3-1807,共15页
在华南地区的广西金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发现了热液脉状镍钴矿床,矿石品位超常富集,元素组合特殊,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找矿意义。本文介绍龙华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富集规律,以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初步研究成果。含矿围岩是寒... 在华南地区的广西金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发现了热液脉状镍钴矿床,矿石品位超常富集,元素组合特殊,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找矿意义。本文介绍龙华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富集规律,以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初步研究成果。含矿围岩是寒武系清溪组下段炭质泥岩,矿体可分为高品位热液脉状和低品位浸染状2类。主矿脉中出现镍-钴-砷和镍-钴-硫两类矿物组合,且两者呈分离状态,分别赋存在NWW向和NNW向断裂构造中。矿石成分主要是镍-钴砷化物、少量硫化物,以及石英和碳酸盐。采用电子探针方法分析了红砷镍矿、辉砷镍矿、硫镍矿、针镍矿、方钴矿、辉铋矿和自然铋矿物的元素含量,讨论了主要矿石矿物的Fe-Co-Ni三元图解。根据矿物内部结构构造和共生关系,厘清了矿物生成顺序,将矿石矿物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内生热液作用期和表生作用期。元素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红砷镍矿内部Ni、Co、S元素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可能是二次生长的结果。热液脉状镍钴矿床可能是加里东运动以前的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花岗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尚难评判,Ni-Co元素的超常富集可能主要来自于后期的构造-流体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Ni-Co超常富集 热液脉状矿床 改造成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亚基组合对小麦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志英 李文淑 +5 位作者 郭迎新 赵云哲 陈广凤 王德华 王冠颖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9-14,共6页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共含有8种组合类型,不同Wx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小麦直、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程度不同。双缺失类型之间直支链淀粉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突变型和其他组合相比达显著差异。W_(x)蛋白亚基的缺失主要影响干面条断裂强度。在双缺失类型下,组合中存在W_(x)-B1缺失位点时对面条干面条断裂强度影响较大,不易断裂。单缺失类型下,影响煮熟面条拉伸参数严重程度为W_(x)-A1≥W_(x)-B1>W_(x)-D1;双缺失类型下,W_(x)-B1和Wx-D1同时缺失时为最优;全缺失时,主要影响煮熟面条的拉伸距离,其次是曲线面积和拉伸力。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直支链淀粉 面条品质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植酸含量聚类及相关基因位点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广凤 李冬梅 +5 位作者 邓志英 冯建英 郑世英 郑芳 吴秀芬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25-33,共9页
以205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 以205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间植酸含量差异均显著。推广品种或骨干亲本中,B54、B40、B86和B126植酸含量最低,可做为低植酸小麦育种中重要的亲本。高代品系B131、B141、B181和B149植酸含量最低,结合优异农艺性状,有望选出低值酸含量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共检测到36个与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关联位点(P<0.001),分布在2B、3A、3B、3D、6A和6B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5.73%~9.69%;鉴定出了低值酸含量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如Tdurum_contig35799_208-G、Excalibur_c96134_152-C和Tdurum_contig43538_1687-A等对低植酸含量效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植酸含量 聚类分析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井大炜 马海林 +5 位作者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李海云 司东霞 孙传涛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核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经济林树种;在核桃的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影响核桃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施肥对核桃树体生理以及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核桃上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 核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经济林树种;在核桃的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影响核桃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施肥对核桃树体生理以及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核桃上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今后的核桃种植上应制定多层次、多方位的精准施肥方案,以期促进林地土壤环境改善和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施肥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振杰 王春雨 +2 位作者 贾海慧 郑芳 刘丽云 《现代园艺》 2022年第21期166-168,共3页
为了提高“中外园林史”的教学质量,探讨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炼与总结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等改革措施,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关键词 中外园林史 教学改革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以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19
作者 陈广凤 冯建英 +2 位作者 李冬梅 郑芳 刘丽霞 《现代园艺》 2021年第7期197-198,200,共3页
为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和路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民主课堂式”“案例式”“探究式”和“强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式... 为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和路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民主课堂式”“案例式”“探究式”和“强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式”5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从而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变应变”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以园艺专业植物学教学为例
20
作者 刘丽霞 王晓理 +3 位作者 刘丽云 徐荣燕 单忠英 宋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面对新冠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国内各高校积极响应并开展执行线上教学。该文以园艺专业植物学在线教学为例,通过比较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所... 面对新冠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国内各高校积极响应并开展执行线上教学。该文以园艺专业植物学在线教学为例,通过比较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阐述了在线教学“以变应变”教学策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优化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植物学 以变应变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