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体的演变与生存美学——福柯与拜厄特的主体化艺术研究 |
段国重
顾明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
|
中国传统艺术的图文间性——以诗文书画的“渔隐”主题为例 |
郭建平
顾明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3
|
从元气到文气:作为艺术创造总体性理论的文气论 |
顾明栋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4
|
禅学研究的新思维与新范式 |
顾明栋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无念”之道:慧能禅思想的原创性与禅悟的奥秘 |
顾明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6
|
禅与悟是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 |
顾明栋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重写文明史:为何重写,如何重写?(笔谈) |
顾明栋
陈晓明
张法
金惠敏
刘洪涛
李思屈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8
|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中西思想和文学中的老年主体性建构 |
冯涛
顾明栋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9
|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宇宙无意识——禅宗及禅悟的本质新解 |
顾明栋
冯涛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0
|
中西文化差异与文艺摹仿论的普遍意义 |
顾明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11
|
文化无意识:跨文化的深层意识形态机制 |
顾明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12
|
“汉学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再辨析——走向自觉反思、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知识生产 |
顾明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3
|
中国古代诗人如何诗意地存在?——论汉诗的语言机制与审美心理 |
顾明栋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4
|
论跨文化交流的终极平等*--从海德格尔等西方思想家与东方思想的相遇谈起 |
顾明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5
|
《文心雕龙》关键词在海外译介中的误读与悟读 |
戴文静
顾明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6
|
汉学主义的历史批判 |
顾明栋
钱春霞
万雪梅
陈军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7
|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价值理论 |
顾明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8
|
《周易》明象与现代语言哲学及诠释学 |
顾明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9
|
论跨文化研究的殖民无意识 |
顾明栋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20
|
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 |
顾明栋
彭秀银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