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被引量:110
1
作者 魏慧 赵文武 +1 位作者 张骁 王新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30-3839,共10页
根据德州市2006—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德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系数修正,对德州市2006—2014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德州市2006—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德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系数修正,对德州市2006—2014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德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由2006年的460.92亿元减少至2014年的443.47亿元,价值变化率为-3.78%,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是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德州市各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明显,其中齐河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林地和水域在齐河县广泛分布;德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量最大,经济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造成其服务价值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趋势相同,研究的时间跨度内德州市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均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变化趋势。因此,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者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增加生态用地,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当量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代表性景观格局指数筛选与土地利用分区 被引量:45
2
作者 齐伟 曲衍波 +1 位作者 刘洪义 李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目的:筛选一组代表性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特征描述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结论:仙侬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离指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周长/面积分维数这... 研究目的:筛选一组代表性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特征描述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结论:仙侬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离指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周长/面积分维数这一组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很好地表征德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基于选定的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将德州市分为4种类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生态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建寨 东野光亮 +1 位作者 李波 郑丽莹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113,共3页
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系统理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业 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 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德州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颜世强 孟庆峰 +1 位作者 董三强 王义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考虑水文、地质、地层、构造、环境、水质等多方面因素 ,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德州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并对地质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 ,它为地质环境管理、减灾防灾和产业规划提供...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考虑水文、地质、地层、构造、环境、水质等多方面因素 ,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德州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并对地质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 ,它为地质环境管理、减灾防灾和产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为大范围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综合评价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建议——以德州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扬 刘富荣 +2 位作者 张晓林 朱东青 张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59-260,262,共3页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本文调查了德州市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使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宅基地管理和使用建议,以期促进宅基地的管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现状 问题 建议 山东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萍 熊伟 +2 位作者 冯平 薛会英 蔡晓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5-687,共3页
就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全K和速效K具有重要作用。秸秆还田后,能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且有翻埋>高茬>覆盖的趋势。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要... 就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全K和速效K具有重要作用。秸秆还田后,能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且有翻埋>高茬>覆盖的趋势。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要控制西藏中部农田土壤的退化趋势,促进已退化土壤生产力的恢复和持续提高,建议该地区采用高茬方式进行秸秆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土壤 秸秆还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的西藏可持续性发展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萍 孙自保 +1 位作者 方江平 冯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7-331,共5页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数据计算了西藏1990—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西藏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趋势上看,1990—2011年间,西藏人均生态足迹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从199...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数据计算了西藏1990—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西藏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趋势上看,1990—2011年间,西藏人均生态足迹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32hm^2/人上升到了3.2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总体从1990年的9.26hm^2/人下降到了2011年的6.40hm^2/人。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趋势的综合作用下,西藏生态盈余整体为持续下降趋势,1990年为7.94hm2/人,2011年下降到3.16hm^2/人,降幅60.17%。(2)从组成结构看,西藏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林地、耕地、化石燃料地和草地4部分构成,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林地3部分构成。多年平均值表明,草地、耕地、林地和化石燃料地生态足迹分别占总生态足迹的52.68%,17.83%,13.88%和15.55%,四者合计占总生态足迹的99.92%;耕地、草地和林地的生态承载力共占总生态承载力的93.87%,其中林地占55.41%,草地占31%,耕地占7.45%。总体看来,西藏目前还有较大的生态盈余,发展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但其生态盈余空间呈日益缩小的趋势,发展可持续性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评估 动态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技术的家禽肿瘤性疾病预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振民 柳平增 +4 位作者 成子强 马彬彬 赵丽 蔡黎明 陈国卫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3期450-456,共7页
针对目前家禽肿瘤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家禽肿瘤性疾病预警的层级结构、模块构成、疫情监测、空间数据监测、风险因素、预警指标、预警模型、集成开发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引入了Web开发、WEBGIS、物联网... 针对目前家禽肿瘤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家禽肿瘤性疾病预警的层级结构、模块构成、疫情监测、空间数据监测、风险因素、预警指标、预警模型、集成开发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引入了Web开发、WEBGIS、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融合软件开发、空间分析、疾病预警等于一体,形成了家禽肿瘤性疾病预警系统的雏形,为家禽肿瘤性疾病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基础,为家禽传染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肿瘤性疾病 风险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天候遥感监测应用前景分析
9
作者 张辉 郭艳菊 +3 位作者 陈娟 王鹏飞 张正委 刘志泉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4期234-235,共2页
指出了作为一项"新技术",全天候遥感监测对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全天候遥感监测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的同时,分析了全天候遥感监测成果的应用难点,继而探索了全天候遥感监测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全天候遥感 国土资源管理 前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