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家庭分配花园的当今效用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阳 李知然 洪晓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
家庭分配花园是由政府分配、家庭租赁来进行农作、园艺活动的独立小块城市绿地。德国家庭分配花园建设成熟,日常可用于耕种休闲、家庭聚会等,是当前城市中农产品、景观花卉等个性化种植的主要场所,是缓解城市居住分异的家庭纽带,具有阻... 家庭分配花园是由政府分配、家庭租赁来进行农作、园艺活动的独立小块城市绿地。德国家庭分配花园建设成熟,日常可用于耕种休闲、家庭聚会等,是当前城市中农产品、景观花卉等个性化种植的主要场所,是缓解城市居住分异的家庭纽带,具有阻止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确保城市绿地完整连续的规划作用。借鉴德国经验,建议中国应重视城市绿地服务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型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可用于家庭种植的绿地类型;以此关注城市家庭除居住以外的自存空间需求,探寻城市绿地家庭使用与公共使用的平衡;明确部分城市绿地的使用主体,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家庭分配花园 个性化种植 家庭纽带 城市绿地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地球表面肌肤——德国矿区生态修复再利用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汉斯-约阿希姆.马德尔 孔洞一 崔庆伟 《风景园林》 2017年第8期30-40,共11页
在目前资源危机日益加剧的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采矿区就像大地肌肤上的疮疤一样需要人们的呵护。德国作为工业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矿区修复再生领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介绍了德国在矿区生态修复和再... 在目前资源危机日益加剧的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采矿区就像大地肌肤上的疮疤一样需要人们的呵护。德国作为工业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矿区修复再生领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介绍了德国在矿区生态修复和再利用方面的一些思想理念与操作方式,以望对中国矿区修复改造相关的管理、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所借鉴。根据其主要流程与工作内容,具体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论述:问题评估与机构安排、法律基础与规划流程、修复技术与自然过程、社会参与和功能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规划流程 修复技术 社会参与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造城市活力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地区更新规划——以德国格腊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毛丽青 《规划师》 2007年第5期90-95,共6页
德国格腊市规划针对格腊市在后工业社会转型中内城发展面临的人口下降、经济持续负增长、失业率不断增长等问题,通过采用“建设宜居城市”、“开发混合用途”和“完善交通体系”三个更新策略,达到恢复内城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 格腊市 城市中心地区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弹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娜 向辉 +1 位作者 叶强 朱修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150,共5页
以'社会、经济、城市体系与服务、城市管治'为框架,构建弹性城市评价体系.通过文献统计,获得指标因子群,将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统计制度的指标剔除.通过频度分析,进行指标同类合并,并利用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进行指标... 以'社会、经济、城市体系与服务、城市管治'为框架,构建弹性城市评价体系.通过文献统计,获得指标因子群,将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统计制度的指标剔除.通过频度分析,进行指标同类合并,并利用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的评选,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些指标按照其关联和隶属关系构建成4个准则层、多个领域和因子层的三级层次结构,通过专家打分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两两打分,最终得出各级指标的排序权重,为弹性城市的实证评价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与规则——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54
5
作者 黄明华 赵阳 +1 位作者 高靖葆 王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57,87,共7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的确立,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其中一种类型亟需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本文从规划和规则的辨析出发,指出目前“控规失控”问题根源在于控规以规划的手段发挥规则的作用,由此提出迈向规则化的控规认识论...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的确立,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其中一种类型亟需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本文从规划和规则的辨析出发,指出目前“控规失控”问题根源在于控规以规划的手段发挥规则的作用,由此提出迈向规则化的控规认识论——即强调平衡刚性和弹性、兼顾增量与存量以及覆盖时间与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多方利益群体交流平台和整体性思考城市问题平台,从控规认识和应用两方面建立规则化的、具有操作性的控制方式,使控规向规则化的公共政策方向迈出关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则化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开放性、引导性--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居住地块(街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明华 杜倩 +1 位作者 易鑫 王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4,共11页
针对我国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因开发强度价值取向模糊导致公共利益缺失、指标确定科学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思考当前社会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本质以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编制的内在逻辑、进而以居住地块(街坊)为例进行探索:... 针对我国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因开发强度价值取向模糊导致公共利益缺失、指标确定科学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思考当前社会背景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本质以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编制的内在逻辑、进而以居住地块(街坊)为例进行探索:选取与开发强度密切相关的公共利益因子即人均集中绿地、停车位、日照间距,结合原有指标体系划分出“刚性底线-弹性区间-修正指标”三个层次指标并进一步界定指标性质,保证指标体系的强制性、开放性与引导性,最终构建以公共利益因子为核心的开发强度指标体系,以平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提高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控规的本质 开发强度指标体系 公共利益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 被引量:36
7
作者 杨辉 王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1,共6页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一次自省和革新的历史性机遇。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本身存在一些“旧疾”,即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学科本体理论研究对专业教育支撑不足和规划教学内...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一次自省和革新的历史性机遇。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本身存在一些“旧疾”,即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学科本体理论研究对专业教育支撑不足和规划教学内容不堪重负。针对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的“旧疾”和“新题”,文章尝试寻求应对之策:首先,从实践需求的角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人才培养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核心诉求;其次,梳理空间规划重要策源地之一的德国高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总结出细化专业方向设置、采用灵活的课程选修方式、注重思辨和价值观的教授过程等可借鉴的经验;最后,从教师团队化与专业方向细化、多元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构建及课程群优化、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授课方式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学科 规划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谷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论证初探——以秦岭山区商南县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7期99-109,共11页
山区河谷型城市受限于Lh地地形地貌,县域城镇人□基本集中在县城及其周边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同时,受限于沿河带状组团串联布局的城市形态,单项城市建设用地因缺乏各组团内的规模控制,往往掣肘发展侵蚀生态山体... 山区河谷型城市受限于Lh地地形地貌,县域城镇人□基本集中在县城及其周边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同时,受限于沿河带状组团串联布局的城市形态,单项城市建设用地因缺乏各组团内的规模控制,往往掣肘发展侵蚀生态山体,规模超标污染下游组团。另外,城市建设时序因缺少与其他部门规划衔接的分期用地规模控制,无法落位近期建设项目和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山区河谷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无法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良好控制,需从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侧"进行总量、单项用地、建设时序的规模论证探讨。裔南县是秦岭山区典型河谷型小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通过区域层面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裔南县城城市建设用地将跨出现状城区,确定满足远期、远景"刚需"的总体规模。居住、工业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通过生态环境区划,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定上限规模。城市建设时序通过与相关部门规划指标、用地边界的衔接,划定多规协同的分期用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 商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详细规划的城市居住用地细化分类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阳 苏练练 郭开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65,共7页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当前只有“二类居住用地”可在规划中使用,小类单一。城市居住用地类型繁杂,其居住用地细化分类既需体现不同人群的居住诉求,凸显历史文脉、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分异等公共政策因素,也需适应差异化的开发控制需求...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当前只有“二类居住用地”可在规划中使用,小类单一。城市居住用地类型繁杂,其居住用地细化分类既需体现不同人群的居住诉求,凸显历史文脉、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分异等公共政策因素,也需适应差异化的开发控制需求,明确开发强度、细分标准、混合用地等开发控制因素。希冀通过探寻在国家标准中体现较弱,但对于详细规划至关重要的城市居住用地细化分类因素,进而从规划编制角度尝试提出细化分类建议:一类增加传统民居住宅用地,二类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及针对一定使用人群的特定用途住宅用地,三类增加过渡型简陋住宅用地、设施欠缺住宅用地;同时,以容积率、设施、环境的具体量化指标细分普通住宅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用地 详细规划 细化分类 公共政策 开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中的阿多诺:一种继承形式理论之绪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沃尔夫冈.博克 张含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6,共9页
生产、接受方式 要理解阿多诺首先要弄明白两大生产、接受条件.第一条可以称之为家系学的,即他与被称为批判理论的几代人一脉相承.阿多诺是瓦尔特·本雅明的学生--据我所知,是其第一个学生--很多问题上他也再度误解了本雅明.哈贝尔... 生产、接受方式 要理解阿多诺首先要弄明白两大生产、接受条件.第一条可以称之为家系学的,即他与被称为批判理论的几代人一脉相承.阿多诺是瓦尔特·本雅明的学生--据我所知,是其第一个学生--很多问题上他也再度误解了本雅明.哈贝尔马斯是阿多诺的学生,在他身上我们也可发现其对先行理论基本部分的误解--例如尼采与法兰克福传统的联系①.这样必然的断层是与一代一代之间的关系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绪论 继承 一脉相承 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 本雅明 学生 首先 所知 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 被引量:69
11
作者 马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深圳城中村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是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多重利益和权益,以及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这是目前的城中村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同时结合国外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和经验...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深圳城中村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是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多重利益和权益,以及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这是目前的城中村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同时结合国外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和经验,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传统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我国城市道路多维分类体系的再思考——基于街道营造与交通方式转型背景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兆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在街道营造和交通方式转型的背景下,一维道路等级体系正在向多维道路分类体系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了原有体系的问题,归纳了当前分类体系的发展要点,并结合我国规划编制特点对多维体系构建提出了建议。多维体系的核心... 在街道营造和交通方式转型的背景下,一维道路等级体系正在向多维道路分类体系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了原有体系的问题,归纳了当前分类体系的发展要点,并结合我国规划编制特点对多维体系构建提出了建议。多维体系的核心是在分类体系的高度肯定道路空间的复合功能,突出对出行者及其变化的活动需求的关注。认为交通维度应关注各种出行方式的行与停,形成协调发展的多模式出行网络并加强对于停的关注。场所维度包含"质"与"量"两方面的问题,测度方法上应结合我国规划编制层次,分区法与界面法并举,同时增加研究内容、完善分析方法。扩展维度重点考虑道路空间的衍生功能以及未来产生的新需求,增强分类体系的衔接性与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功能 道路分类 道路等级 街道场所 交通方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公共空间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航 《规划师》 2004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19世纪美国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不同社会阶层利益交织的试验场,它体现着不同利益阶层社会地位的差异。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不应仅仅停留在以视觉艺术为基础或由少数人、利益集团决定的形式上,要向着多意义、多功能、多目标的方向转化,... 19世纪美国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不同社会阶层利益交织的试验场,它体现着不同利益阶层社会地位的差异。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不应仅仅停留在以视觉艺术为基础或由少数人、利益集团决定的形式上,要向着多意义、多功能、多目标的方向转化,要使之成为综合性的社会场所,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对社会公共空间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十九世纪 社会阶层 美国城市 19世纪 社会地位 视觉艺术 空间形态 弱势群体 试验场 利益 多功能 多目标 基础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设和绿色城市空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沃尔赫克·鲍恩姆 蔡扈思·查恩 +1 位作者 卡提亚·本福尔 孔洞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2,共5页
20世纪8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系列建设如鲁尔区改造、Neu-Oerlikon城市片区发展、Stafurter城市中心改造、苏黎世的MFO公园建设等项目顺应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 20世纪8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系列建设如鲁尔区改造、Neu-Oerlikon城市片区发展、Stafurter城市中心改造、苏黎世的MFO公园建设等项目顺应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引起了风景园林师的深刻思考。在此背景下,对当下风景园林的学科定位做一些探索性讨论,从选出的项目中,展示不同时期、不同规划背景下的多样化实践,并从多样化规划改造中获得积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德国 城市改造 风景园林发展 绿色城市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