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页岩孔隙结构参数表征方法——图像数据增强、超分辨率重构和多矿物相分割
1
作者 刘夫贵 杨永飞 +7 位作者 杨海元 陶柳 陶运玮 张凯 孙海 张磊 钟俊杰 姚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8-1130,共13页
为解决现有成像技术无法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域、人工进行页岩多矿物相分割的精细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参数的综合框架,该方法包括图像数据增强、超分辨率重构以及多矿物相自动分割。基于真实页岩... 为解决现有成像技术无法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域、人工进行页岩多矿物相分割的精细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参数的综合框架,该方法包括图像数据增强、超分辨率重构以及多矿物相自动分割。基于真实页岩二维和三维图像,通过相关函数、熵、孔隙度、孔隙尺寸分布和渗透率等参数对该框架进行了准确性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框架无需成对的高低分辨率页岩图像,可将三维低分辨率数字岩心的分辨率提高8倍;实现降噪、去模糊以及边缘锐化,重构低分辨率下缺失的细尺度孔隙;训练好的分割模型能有效改善人工多矿物相分割的结果,所获孔隙尺寸分布、渗透率等参数与真实岩心数据高度一致。该框架极大地改进了页岩复杂微观结构的精细表征,同时也适用于碳酸盐岩、煤岩和致密砂岩储层等其他非均质多孔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参数 生成对抗网络 超分辨率 多矿物相自动分割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大都市绿带规划建设与管理研究——以科隆与法兰克福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柴舟跃 谢晓萍 尤利安.韦克尔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4,共6页
绿带作为控制城市蔓延的规划策略,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绿色游憩场地,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自1990年代以来,绿带成为中国大都市扩张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常规空间手段之一。然而当前国内的绿带在规划布局... 绿带作为控制城市蔓延的规划策略,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绿色游憩场地,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自1990年代以来,绿带成为中国大都市扩张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常规空间手段之一。然而当前国内的绿带在规划布局与贯彻实施之间脱节严重,对绿带的发展机制、管理权责以及法律配套方面的认知不足。通过选取科隆和法兰克福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德国大都市绿带作为案例,深入研究绿带发展历程、空间形态界定、法律体系的制定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研究表明,较为稳定的绿带界限和法规体系,灵活的管理模式选择以及多元化的管理思路转变对于有效推进绿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都市区的绿带建设也需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和配套策略,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带 科隆 法兰克福 规划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滕博格技术教学论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咏红 陈正 滕博格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10,共6页
在介绍德国技术教学论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基础上,阐述了滕博格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重点描述了技术教学论的能力基本模型,并阐释该教学论在课程领域、教学方法和评估诊断方面的应用,揭示其技术教学论集理论与实践统一、建构与发... 在介绍德国技术教学论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基础上,阐述了滕博格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重点描述了技术教学论的能力基本模型,并阐释该教学论在课程领域、教学方法和评估诊断方面的应用,揭示其技术教学论集理论与实践统一、建构与发展并重、调整和优化融合等特色,以及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博格 技术教学论 能力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教学论的职教本科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秦咏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12-17,共6页
在产业升级和民众教育需求提升的社会背景下,职教本科作为新兴教育类型,肩负重要使命。目前,我国部分试点职业大学在目标定位、发展路径、课程构建、研究方法等方面遇到问题。德国技术教学论认为,企业和学校都不能单独完成高质量的职业... 在产业升级和民众教育需求提升的社会背景下,职教本科作为新兴教育类型,肩负重要使命。目前,我国部分试点职业大学在目标定位、发展路径、课程构建、研究方法等方面遇到问题。德国技术教学论认为,企业和学校都不能单独完成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企业工作导向和学校个人取向之间的张力对校企合作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德国技术教学论为职业教育开拓了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其对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启示在于:打破职教本科对普通教育模式的路径依赖,加强校企合作,探析多元协同发展路径;调整并保持学科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把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整合起来,形成基于能力的新学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教学论 职教本科 校企合作 学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法律与政治--对第一人称研究、规范秩序与行动的方法论反思
5
作者 韩立俊(译) 张浩军(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8,177,共10页
本文研究在何种意义上作为第一人称研究的现象学能或者不能处理法律现象。由于法律传统上被定义为一个规范系统或一种规范秩序,目前还不大清楚对体验和某物之被给予性的第一人称进路应如何阐明关于法律现象的有效洞见。各种研究法律现... 本文研究在何种意义上作为第一人称研究的现象学能或者不能处理法律现象。由于法律传统上被定义为一个规范系统或一种规范秩序,目前还不大清楚对体验和某物之被给予性的第一人称进路应如何阐明关于法律现象的有效洞见。各种研究法律现象学的进路之间的差异部分地源于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在本文中,首先,我将呈现现象学如何能够与法律和一般法理论关联起来的五种不同进路;之后,我转向作为一种第一人称研究的现象学,并将这样一种研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即,尽管它处理主体间的和社会的现象,但它如何能或不能处理法律现象;最后,我提出将第一人称研究与政治的视角结合起来,作为研究法律现象学的进路之一。为此,我将考察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及其与法律关联的方式。我从一门行动现象学和多元性的视角澄清了法律如何显现出使行动僵化、从行动中产生并使行动得以可能的多重特征。针对法律现象如何能够从这一视角出发得到处理的问题,我提出了一种经过方法论反思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法律 政治 第一人称 规范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