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与灰叶胡杨气体交换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张志刚
李宏
+2 位作者
DENNY WALTHER
杨婵婵
郭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6-2511,共6页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天然胡杨、灰叶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它们对外界干旱环境适应的生理特性,为进...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天然胡杨、灰叶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它们对外界干旱环境适应的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胡杨、灰叶胡杨的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以及保护恢复塔里木河流域的天然胡杨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整个光合日变化进程中,胡杨的日平均Pn、Gs、Tr以及WUE均高于灰叶胡杨。(2)胡杨和灰叶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存在光合"休眠"现象。(3)胡杨、灰叶胡杨在正午时分出现的Pn下降主要是受到气孔限制的影响既气孔限制值增大、胞间CO2浓度减小;傍晚时分出现的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因受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既受非气孔限制影响较大。(4)决定胡杨和灰叶胡杨Pn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大小均为: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气温(Tair);决定胡杨与灰叶胡杨Tr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大小顺序分别为:气温(Tair)>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温(Tair)>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研究认为,胡杨与灰叶胡杨为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理生态对策,胡杨主要是通过调节Gs来有效控制蒸腾失水,提高WUE,进而适应干旱环境;灰叶胡杨主要是通过高蒸腾耗水,降低WUE来减少干旱环境对自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灰叶胡杨
气体交换
环境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时期的《中庸》与道统——历史与学术背景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费翔
肖永明
喻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由于"中""庸"两词语义上的模糊性,其哲学含义颇为复杂。从郑玄到二程、吕祖谦,尤其是朱熹,都对"中庸"进行了解释,现代学者对《中庸》书名的释义更是多种多样。对于《中庸》的时代以及与子思的关系问题,...
由于"中""庸"两词语义上的模糊性,其哲学含义颇为复杂。从郑玄到二程、吕祖谦,尤其是朱熹,都对"中庸"进行了解释,现代学者对《中庸》书名的释义更是多种多样。对于《中庸》的时代以及与子思的关系问题,中国历代学者以及西方的汉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
庸
道统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枣
亚思明(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共9页
1924年至1927年,鲁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他自己也很清楚.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连续写了那么多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是怎样的难堪的痛苦因此他在1926年8月南下厦门时,曾暗自决定“沉默”两年.
关键词
语言危机
生命困境
《野草》
鲁迅
言说
1927年
“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下)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枣
亚思明(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9,共9页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的隐喻、象征的创作手法。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这几篇短文共有的轻松畅快的可读性也通常造成误导,以为与《野草》其他篇章相比,它们在风格上另成一派,也特别具有时代批判性a。不过,《野草》作为极有诗学企图的一部著作,鲁迅对其一体化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他本人也很钟爱这部诗集,曾对萧红、萧军提及“《野草》的技术不算坏”b。如此看来,可以说,迄今为止对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的研究太过偏重于社会意义,却对贯穿其中的元诗构思的苦心孤诣完全视而不见,而元诗既从主题上构成了创作的对象,又从形式上营造了结构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生命困境
鲁迅
言说
语言
《我的失恋》
创作手法
结构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电脑术语语言学分析
5
作者
乔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2-24,共3页
一出发点和问题的提出大家知道,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地区的国语无论在书面形式,还是在口语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语言学的各个方面,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地区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接触。...
一出发点和问题的提出大家知道,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地区的国语无论在书面形式,还是在口语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语言学的各个方面,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地区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接触。诚然,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不同,也使得语言上的分歧逐渐加大。尤其明显的是,这种不统一表现在词汇方面,特别是在新创造的词汇和外来专业新词汇的翻译上,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个例子中清楚地看到。(本文主要讨论词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分析
词汇问题
台湾地区
新词汇
词汇形式
逐字翻译
翻译工作者
类词
介宾
中译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我与文化——关于文化在80年代中国诗歌中的地位
6
作者
卜松山(Karl-Heinz Pohl)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3-88,共6页
“思想解放”的信号发出后,自我与文化这两个题目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讨论中成为热点。自我发现标志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新诗潮的滥觞,80年代中期“寻根”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传统,诗坛兴起“史诗”热潮。本文就自我与文化的关...
“思想解放”的信号发出后,自我与文化这两个题目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讨论中成为热点。自我发现标志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新诗潮的滥觞,80年代中期“寻根”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传统,诗坛兴起“史诗”热潮。本文就自我与文化的关系讨论《敦煌》、《飞天》、《有关大雁塔》三首诗。在阐释这些诗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诗歌
主体性
回归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与灰叶胡杨气体交换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张志刚
李宏
DENNY WALTHER
杨婵婵
郭光华
机构
新疆师范
大学
新疆林业科学院
德国特里尔大学
植物地理研究室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6-2511,共6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85-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304701)
文摘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天然胡杨、灰叶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它们对外界干旱环境适应的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胡杨、灰叶胡杨的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以及保护恢复塔里木河流域的天然胡杨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整个光合日变化进程中,胡杨的日平均Pn、Gs、Tr以及WUE均高于灰叶胡杨。(2)胡杨和灰叶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存在光合"休眠"现象。(3)胡杨、灰叶胡杨在正午时分出现的Pn下降主要是受到气孔限制的影响既气孔限制值增大、胞间CO2浓度减小;傍晚时分出现的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因受到外界光照强度减弱,既受非气孔限制影响较大。(4)决定胡杨和灰叶胡杨Pn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大小均为: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气温(Tair);决定胡杨与灰叶胡杨Tr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大小顺序分别为:气温(Tair)>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温(Tair)>气孔导度(Gs)>空气相对湿度(RH)。研究认为,胡杨与灰叶胡杨为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理生态对策,胡杨主要是通过调节Gs来有效控制蒸腾失水,提高WUE,进而适应干旱环境;灰叶胡杨主要是通过高蒸腾耗水,降低WUE来减少干旱环境对自身的伤害。
关键词
胡杨
灰叶胡杨
气体交换
环境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Populus euphratica
P, pruinosa
gas exchang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Q945.79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时期的《中庸》与道统——历史与学术背景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费翔
肖永明
喻志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
汉学系
湖南
大学
岳麓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四书"学史(13&ZD060)
文摘
由于"中""庸"两词语义上的模糊性,其哲学含义颇为复杂。从郑玄到二程、吕祖谦,尤其是朱熹,都对"中庸"进行了解释,现代学者对《中庸》书名的释义更是多种多样。对于《中庸》的时代以及与子思的关系问题,中国历代学者以及西方的汉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关键词
《中庸》
中
庸
道统
朱熹
Keyword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Confucian Orthodoxy
Zhong
Yong
Zhu Xi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枣
亚思明(译)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
山东
大学
(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共9页
文摘
1924年至1927年,鲁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他自己也很清楚.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连续写了那么多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是怎样的难堪的痛苦因此他在1926年8月南下厦门时,曾暗自决定“沉默”两年.
关键词
语言危机
生命困境
《野草》
鲁迅
言说
1927年
“沉默”
分类号
I210.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下)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枣
亚思明(译)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
山东
大学
(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9,共9页
文摘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的隐喻、象征的创作手法。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这几篇短文共有的轻松畅快的可读性也通常造成误导,以为与《野草》其他篇章相比,它们在风格上另成一派,也特别具有时代批判性a。不过,《野草》作为极有诗学企图的一部著作,鲁迅对其一体化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他本人也很钟爱这部诗集,曾对萧红、萧军提及“《野草》的技术不算坏”b。如此看来,可以说,迄今为止对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的研究太过偏重于社会意义,却对贯穿其中的元诗构思的苦心孤诣完全视而不见,而元诗既从主题上构成了创作的对象,又从形式上营造了结构的统一。
关键词
《野草》
生命困境
鲁迅
言说
语言
《我的失恋》
创作手法
结构布局
分类号
I210.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电脑术语语言学分析
5
作者
乔伟
机构
联邦
德国特里尔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2-24,共3页
文摘
一出发点和问题的提出大家知道,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地区的国语无论在书面形式,还是在口语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语言学的各个方面,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地区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接触。诚然,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不同,也使得语言上的分歧逐渐加大。尤其明显的是,这种不统一表现在词汇方面,特别是在新创造的词汇和外来专业新词汇的翻译上,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个例子中清楚地看到。(本文主要讨论词汇问题,
关键词
语言学分析
词汇问题
台湾地区
新词汇
词汇形式
逐字翻译
翻译工作者
类词
介宾
中译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与文化——关于文化在80年代中国诗歌中的地位
6
作者
卜松山(Karl-Heinz Pohl)
机构
德国特里尔大学
汉学系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3-88,共6页
文摘
“思想解放”的信号发出后,自我与文化这两个题目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讨论中成为热点。自我发现标志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新诗潮的滥觞,80年代中期“寻根”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传统,诗坛兴起“史诗”热潮。本文就自我与文化的关系讨论《敦煌》、《飞天》、《有关大雁塔》三首诗。在阐释这些诗的同时。
关键词
文化
诗歌
主体性
回归文化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与灰叶胡杨气体交换特性对比研究
张志刚
李宏
DENNY WALTHER
杨婵婵
郭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宋时期的《中庸》与道统——历史与学术背景
苏费翔
肖永明
喻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张枣
亚思明(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下)
张枣
亚思明(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电脑术语语言学分析
乔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自我与文化——关于文化在80年代中国诗歌中的地位
卜松山(Karl-Heinz Pohl)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