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公法基金大学模式探究
1
作者 杜卫华 任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36,65,共5页
2003年德国部分联邦州修改了高校法,准许高校以公法基金会的形式存在。德国高校的改革中以德国下萨克森州和黑森州的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以校长委员会、基金理事会和评议会的互动为中心,强化了校长委员会的地位;... 2003年德国部分联邦州修改了高校法,准许高校以公法基金会的形式存在。德国高校的改革中以德国下萨克森州和黑森州的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以校长委员会、基金理事会和评议会的互动为中心,强化了校长委员会的地位;而黑森州的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以校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和评议会的互动为中心,保持了团体大学的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德国的公法基金大学都获得了人事权、财政权和更大的行为能力,从而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德国大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大学 公法基金 大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价值嬗变、时代特征与改革动向
2
作者 任平 贺阳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6,共15页
德国法治教育历史悠久且体系完善,对于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影响深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价值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由“为了民主和法律”的目的型逐渐转向“通过民主和法律”的过程型,积极培养能够“合法、有序、理性参与政治的... 德国法治教育历史悠久且体系完善,对于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影响深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价值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由“为了民主和法律”的目的型逐渐转向“通过民主和法律”的过程型,积极培养能够“合法、有序、理性参与政治的现代公民”。德国将培养具有综合法治行动能力的“社会人”作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覆盖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领域;通过积极营造真实的法律场景,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与能力;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实时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德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呈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彰显出跨文化、数字信息化、教研体系多元化等新的改革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中小学 法治教育 法治行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法律的宪法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立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德国,吕特案以来,德国宪法学界通说认为基本权利构成了客观价值秩序,其效力及于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所有部门法领域。根据这一理论,法律的解释必须符合宪法,通过这一路径,德国的法律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宪法化。在我国,对合宪解释的讨... 在德国,吕特案以来,德国宪法学界通说认为基本权利构成了客观价值秩序,其效力及于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所有部门法领域。根据这一理论,法律的解释必须符合宪法,通过这一路径,德国的法律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宪法化。在我国,对合宪解释的讨论方兴未艾,理论上,与德国情况一样,法律的合宪解释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中国目前不存在保障法律解释合宪的机构;此外,合宪性解释,意味着对法官法律解释权限的限制,也是对部门法学者所作学理解释的约束,因此不会为部门法法官以及学者所支持。因此,在理论上能够自洽的合宪解释,在中国当下尚无法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化 合宪解释 宪法原则 基本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普通中学劳动教育教材设计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八套主流劳动教材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任平 贺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制是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行动,对于指导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普通中学拥有相对成熟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其主流劳动教材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遵循联邦州... 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制是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具体行动,对于指导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普通中学拥有相对成熟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其主流劳动教材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遵循联邦州教学大纲,构建两级问题解决能力体系;设置多种类型的主题单元,搭建跨学科知识体系;遵循项目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立足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普通中学 劳动教育 教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索拉娅案”——“创造性法律发现”的经典教案 被引量:5
5
作者 提尔曼.雷普根 胡剑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5,共13页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索拉娅案"中,确认联邦最高法院承认一般人格权及金钱损害赔偿的做法合宪。本案作为"创造性法律发现"的经典教案,勾勒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一般人格权制度在司法裁判与学说共同协力下的发展进...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索拉娅案"中,确认联邦最高法院承认一般人格权及金钱损害赔偿的做法合宪。本案作为"创造性法律发现"的经典教案,勾勒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一般人格权制度在司法裁判与学说共同协力下的发展进程,审视了法官发现"超越制定法之法律"的方法与界限。为保障法的安定性,必须按科学普遍承认的规则进行法律续造。在司法裁判承认一般人格权及其金钱损害赔偿的过程中,宪法所确立的价值判断与社会变迁是法官的重要立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人格权 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续造 价值判断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PISA危机到能力导向的革命:世纪之交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举措与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平 迈纳特·迈尔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自21世纪以来,国际大规模教育测评体系暴露出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的事实,学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问题。为全面改善与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首次制定统一的国家中小学教育标准、成立国家教... 自21世纪以来,国际大规模教育测评体系暴露出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的事实,学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问题。为全面改善与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首次制定统一的国家中小学教育标准、成立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IQB)、定期全面监测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传统中等教育结构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国家教育标准有效保障了学校教育质量;学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业水平;教育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移民学生的教育融合等等。分析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以期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危机 能力导向 德国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帝国”流亡上海的难民与中国音乐的关系
7
作者 王刊(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0,110,167,共14页
“流亡在上海”是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各学科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它体现了“文化震惊”(Kulturschock)和陌生感,另一些学者则强调着犹太难民与中国人特别友好的关系。该文从第一种观点入手,解析了流亡上海的难民对日常... “流亡在上海”是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各学科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它体现了“文化震惊”(Kulturschock)和陌生感,另一些学者则强调着犹太难民与中国人特别友好的关系。该文从第一种观点入手,解析了流亡上海的难民对日常生活中中国音乐的轻视态度、流亡音乐演奏家和音乐学家对中国音乐的重视与尊敬,及流亡作曲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贡献,从而准确而详实地展现“第三帝国”时期难民音乐家在上海期间与中国音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音乐研究 中西音乐交流史 音乐上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建芳 郑连福 +4 位作者 陈荣华 郑玉龙 陈文斌 M.G.Wiesner H.K.Wong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组成为钙质生物来源的CaCO3、生物硅、岩源物质及海洋生物来源的有机质。颗粒通量与组成在水柱中的垂向变化表明,生源组分中CaCO3及有机质随深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减少。颗粒物侧向运动可能是造成某些时段南海中部深层颗粒通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颗粒物质在进入深海沉积物之前,CaCO3、生物硅均在深层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发生大量的溶解作用。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硅质与钙质壳体的溶解而使结合在壳体内部的有机质随之溶解造成;另一方面可能与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有关。岩源物质除水柱沉降之外,还可以通过浊流等底层搬运机制进入南海北部及中部海盆,其中在南海北部这种搬运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通量 物质组成 沉积速率 南海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时国 刘展 +3 位作者 王万银 郭军华 Lüdmann T Wong H K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 东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 (简称东沙海区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东邻马尼拉俯冲构造带。为了讨论晚新生代以来东沙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 ,从中找出吕宋弧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碰撞的构造相关 ,特别是 8Ma以来的吕宋岛弧和中国大陆边缘之间构造消减过程的响应。根据地震地层学分析 ,结合区域重磁资料、ODP1 84钻孔资料对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东沙海区自南海扩张后发育了 3个沉积层序 (层序Ⅴ ,Ⅵ ,Ⅶ ) ,经历了较强烈的构造抬升作用、岩浆活动、沉积物剥蚀。该区发育NEE SWW和NW SE向两组断裂 ,且以NEE SWW向断裂最为发育。断裂大多具有多次活动 ,且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活动断裂构造 ,断块抬升幅度大 ,沿断裂带发生岩浆侵入。分析结果表明 ,晚新生代期间经历了二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即东沙运动 ( 9 8— 4 4Ma)和流花运动 ( 1 89— 1 4Ma) ,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综合该区东强西弱构造变形、构造抬升发生的时间和应力场变化等特征看 ,该区受 8Ma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与吕宋岛弧碰撞所产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 8Ma以前 ,由于台湾岛不存在 ,活动的古东海大陆边缘延伸至东沙群岛海区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地震地层学 弧-陆碰撞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薄膜的特殊光谱性质及其机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施朝淑 张国斌 +6 位作者 陈永虎 林碧霞 孙玉明 徐彭寿 傅竹西 Kirm M Zimmerer 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以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 (1 95nm)为激发源 ,在低温下观察到Si基衬底上ZnO薄膜的发光有三种紫外发射 ,其峰值波长分别为 380 ,36 9.5 ,2 90nm。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衰减时间和不同的温度依赖关系 ,但其激发谱相同。强激发带不在近紫外区 ,... 以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 (1 95nm)为激发源 ,在低温下观察到Si基衬底上ZnO薄膜的发光有三种紫外发射 ,其峰值波长分别为 380 ,36 9.5 ,2 90nm。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衰减时间和不同的温度依赖关系 ,但其激发谱相同。强激发带不在近紫外区 ,而在真空紫外区 (1 0 0~ 2 0 0nm) ,可能源于ZnO的下价带 (Zn3d组态 )电子的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发光 真空紫外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水柱微体生物壳体中氨基酸、氨基糖与糖类物质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建芳 陈荣华 +2 位作者 M.G.Wiesner 郑连福 唐运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6-603,共8页
对 1 994— 1 995年南海中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收集的微体生物壳体进行了氨基酸与糖类分析。结果表明 ,微体生物壳体中含有的氨基酸与糖类物质大致与颗粒物全样相当 ,其氨基酸与糖类组成基本保持了活体浮游生物的特征 ,而与颗粒物全... 对 1 994— 1 995年南海中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收集的微体生物壳体进行了氨基酸与糖类分析。结果表明 ,微体生物壳体中含有的氨基酸与糖类物质大致与颗粒物全样相当 ,其氨基酸与糖类组成基本保持了活体浮游生物的特征 ,而与颗粒物全样有所不同 ,推测氨基酸与糖类物质一是作为壳体本身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壳体中 ;二是被包裹在有孔虫房室及放射虫、硅藻壳体纹饰或筛孔中 ,因而可以很好保存。上述结果表明生物壳体本身也是有机质从海洋表层向下输送的良好载体 ,而且生物体内氨基酸与糖类组成的原生信息可以很好地保存于壳体内 ,这对于利用壳体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追索原生的有机物来源、演化及其它环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糖类物质 南海 微体生物壳体 氨基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冉莉华 郑玉龙 +3 位作者 陈建芳 陈荣华 郑连福 WIESNER Martin-G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45,共7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和中部两套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中的颗粒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揭示了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区域差异和各自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响应。研究表明在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硅藻通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初... 通过对南海北部和中部两套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中的颗粒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揭示了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区域差异和各自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响应。研究表明在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硅藻通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其中南海北部硅藻通量明显低于中部,这可能与北部颗粒物样品采集期间发生的El Ni o事件有关;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东亚冬季风对南海北部海域硅藻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而南海中部则受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更为强烈;南海北部深层硅藻通量高于浅层,这表明南海北部可能存在较强的深层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硅藻 季风 沉积物捕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时间系列沉降颗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建芳 徐鲁强 +2 位作者 郑连福 How-KinWong TimJennerjahn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7-56,共10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用大孔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时间系列沉降颗粒样品中总有机碳、总氮、氨基酸与单糖组分以及叶绿素等有机组分的分析,揭示了南海颗粒物质中有机组分的主要特征。表明沉降颗粒物质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 通过对南海北部用大孔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时间系列沉降颗粒样品中总有机碳、总氮、氨基酸与单糖组分以及叶绿素等有机组分的分析,揭示了南海颗粒物质中有机组分的主要特征。表明沉降颗粒物质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并进一步推断季风对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质通量及有机组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沉降颗粒 沉积物 南海 海洋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5
14
作者 董双林 潘克厚 Uwe Brockmann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575-582,共8页
综述国际上海水养殖对沿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减少养殖污染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海水养殖主要通过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化学药物的使用、养殖动物的逃逸、红树林的破坏等途径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 综述国际上海水养殖对沿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减少养殖污染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海水养殖主要通过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化学药物的使用、养殖动物的逃逸、红树林的破坏等途径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小这一影响 ,认为应采取提高人工饲料的质量、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和复合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处理养殖排放水、海岸带综合治理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沿岸生态环境 养殖容量 有机物 营养物 人工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潘兴芳 赵天易 +43 位作者 郭义 赵美丹 郭永明 陈泽林 陈波 斯文·施罗德 董仁卫 潘战宇 王斌 安琪 马尧 夏小军 姜晓燕 李宁 文谦 毛启新 杜广中 岳公雷 杨祖贻 傅饶 高丽丽 叶建宏 陈燕荔 胡书香 李博 李宛蓉 贺亚楠 邹金芯 吴越 王丽雅 张奇文 刘妍 赵悦 张姝媗 刘宝虎 李鑫举 冯宇 刘亮 杨曦玥 郭昊然 张浩 韩玉静 黄雪妮 孙双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61-969,共9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CINV)、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研究结果,结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的针灸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共识及最新临床证据摘要(PDQ?),对针灸在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挖掘和探索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以上病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肿瘤相关不良反应 化疗后恶心呕吐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乳腺癌术后相关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安全分析:基于最优消费路径视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生玲 郝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导致能源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又面临较多挑战。国内能源开发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晚,能源战略储备不完善等问题也很突出。本文在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导致能源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又面临较多挑战。国内能源开发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晚,能源战略储备不完善等问题也很突出。本文在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消费最优化模型,并综合考虑本国能源与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之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这两个关键的替代关系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得出了中国能源消费的最优跨期消费路径。当前能源消费中的很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都源于实际能源消费量严重偏离了这一"最优路径"所规定的消费水平。因此,为了有效缓解乃至从根本上消除中国的"能源缺口",中国能源消费应严格按照此最优跨期消费路径进行,同时尽可能地增加能源进口、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缺口 能源安全 新能源 能源供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对毛囊细胞凋亡和部分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卫新 Mecklenburg L +1 位作者 朱文元 Paus R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促毛发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通过观察毛囊生长速度、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部分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对CsA促毛发生长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CsA明显促进毛囊生长和抑制毛囊进入退行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促毛发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通过观察毛囊生长速度、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部分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对CsA促毛发生长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CsA明显促进毛囊生长和抑制毛囊进入退行期。CsA促毛发生长的作用可以完全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抗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中和抗体所阻断。CsA可促进Ki67抗原表达,抑制毛囊细胞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发现,培养的第4和(或)第6天,CsA处理组VEGF、H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follistatin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为研究CsA促毛发生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型。CsA通过刺激毛囊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而刺激小鼠触须毛囊生长。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VEGF、HGF、NGF以及follistatin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触须 毛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FOLLISTATIN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和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运千 郑士龙 +2 位作者 龚敏 史继扬 黄孝建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1期57-63,共7页
本文对南海深海和冲绳海槽二个柱状样进行了正构烷烃、甾烷和萜烷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由于它们所处的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正构烷烃的CPI值、C_(17)和C_(18)的含量、轻重烃比值、化合物构型的转化、有机质的成... 本文对南海深海和冲绳海槽二个柱状样进行了正构烷烃、甾烷和萜烷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由于它们所处的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正构烷烃的CPI值、C_(17)和C_(18)的含量、轻重烃比值、化合物构型的转化、有机质的成熟度和17α(H)-22,29,30-三降藿烷与18α(H)-22,29,30-三降新藿烷的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上的差别。冲绳海槽沉积物的多源性决定了其有机组分的特殊性,如生物来源的C_(17)和C_(18)量占有优势,有机碳含量(1.0—1.3%)高于南海样(0.3—1.0%),重排甾烷量少,生物构型的ββ藿烷已转变成地质构型的αβ藿烷和βα型莫烷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海 冲绳海槽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生源物质通量与生物泵组成的初步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芳 Wiesner M.G. +3 位作者 李宏亮 冉莉华 张静静 孙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1-919,884,共9页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去除大气CO2的一种机制。"生物泵"的强度可以用真光层以下水柱生源颗粒物质的输出通量来表示,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沉积物捕获器法。前者获得的是海洋某一时段、某一站位的颗粒物质...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去除大气CO2的一种机制。"生物泵"的强度可以用真光层以下水柱生源颗粒物质的输出通量来表示,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沉积物捕获器法。前者获得的是海洋某一时段、某一站位的颗粒物质通量;而后者除了获取短时间尺度(十几天)至年际尺度的物质通量以外,还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学等分析,从而进一步推知生物泵的组成。迄今为止,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开展南海生物地球化学通量研究已有20余年,已经有诸多成果发表。本文在总结已发表成果和笔者部分未发表数据基础上,对于南海北部海域生物地球化学通量变化、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与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34Th/238U不平衡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南海生物泵结构和调控因子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发现,南海"碳酸盐泵"和"硅酸盐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指出,若要全面了解南海生物泵的时空变化及其调控机制,需要开展点(锚系潜标与浮标)、线(船基断面调查和过程研究)、面(时间序列的遥感资料)结合的综合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生物地球化学通量 生物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幕墙清洁机器人攀爬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巍 张厚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针对国家大剧院超椭球外表面的清洗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自攀爬机器人.机器人具有全方位运动能力,相对于擦洗运动而言,攀爬运动是影响机器人作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攀爬运动的运动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对该状态下的动力学问题进... 针对国家大剧院超椭球外表面的清洗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自攀爬机器人.机器人具有全方位运动能力,相对于擦洗运动而言,攀爬运动是影响机器人作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攀爬运动的运动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对该状态下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攀爬运动的特殊性,对机器人前后俯仰支撑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建筑物表面特点并依靠仿真,得到机器人作业过程中俯仰机构受力分布曲线,为机器人攀爬支撑力的切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机器人 动力学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