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创新与完善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构建区域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土地市场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内指标交易具有必要性;"地票制度"、精准扶贫下指标的跨省域流动以及长三角地区前... 构建区域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土地市场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内指标交易具有必要性;"地票制度"、精准扶贫下指标的跨省域流动以及长三角地区前期的试点经验为区域内指标交易提供了可行性。在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经济效果后,从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载体、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提出近期实现省域内指标交易、中期实现长三角区域内指标交易以及长期实现全国范围内指标交易的机制构想。提出应严格防控无序的增减挂钩、城乡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严格保护农村居民的居住权利,推动农民公平合理地分享指标交易形成的增值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四重循环与实践进路
2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缩小、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日趋均衡、县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经济循环仍有阻滞、劳动-技术循环仍存障碍、经济-社会循环仍有短板、空间-功能循环面临制约等。“十五五”时期应着力以推进产业融合和流通顺畅为重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以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为重点促进劳动-技术循环,以加快乡村公共服务补短板和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为重点构建经济-社会循环,以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空间-功能循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循环 县域城镇化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