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创新与完善
被引量:
13
1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构建区域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土地市场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内指标交易具有必要性;"地票制度"、精准扶贫下指标的跨省域流动以及长三角地区前...
构建区域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土地市场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内指标交易具有必要性;"地票制度"、精准扶贫下指标的跨省域流动以及长三角地区前期的试点经验为区域内指标交易提供了可行性。在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经济效果后,从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载体、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提出近期实现省域内指标交易、中期实现长三角区域内指标交易以及长期实现全国范围内指标交易的机制构想。提出应严格防控无序的增减挂钩、城乡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严格保护农村居民的居住权利,推动农民公平合理地分享指标交易形成的增值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四重循环与实践进路
2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缩小、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日趋均衡、县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经济循环仍有阻滞、劳动-技术循环仍存障碍、经济-社会循环仍有短板、空间-功能循环面临制约等。“十五五”时期应着力以推进产业融合和流通顺畅为重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以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为重点促进劳动-技术循环,以加快乡村公共服务补短板和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为重点构建经济-社会循环,以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空间-功能循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循环
县域城镇化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创新与完善
被引量:
13
1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机构
中国人民
大学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学院
德国哥廷根大学农村发展与农业经济系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文摘
构建区域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机制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土地市场的题中之义。长三角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内指标交易具有必要性;"地票制度"、精准扶贫下指标的跨省域流动以及长三角地区前期的试点经验为区域内指标交易提供了可行性。在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经济效果后,从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载体、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提出近期实现省域内指标交易、中期实现长三角区域内指标交易以及长期实现全国范围内指标交易的机制构想。提出应严格防控无序的增减挂钩、城乡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严格保护农村居民的居住权利,推动农民公平合理地分享指标交易形成的增值收益。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Keywords
land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oupling policy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integration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四重循环与实践进路
2
作者
钟晓萍
于晓华
机构
安徽
农业
大学
中国合作
经济
研究院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AHSKY2024D012)的资助。
文摘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城乡融合需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前提和空间载体。立足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空间融合四个向度,构建理解城乡融合的“四重循环”框架。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缩小、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日趋均衡、县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经济循环仍有阻滞、劳动-技术循环仍存障碍、经济-社会循环仍有短板、空间-功能循环面临制约等。“十五五”时期应着力以推进产业融合和流通顺畅为重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以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为重点促进劳动-技术循环,以加快乡村公共服务补短板和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为重点构建经济-社会循环,以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空间-功能循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循环
县域城镇化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Key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ban-rural circulation
county-level urbanization
Marxist urban-rural relations theory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
F32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创新与完善
钟晓萍
于晓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四重循环与实践进路
钟晓萍
于晓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