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向安玲 李亭竹 马明仪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26-42,共17页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研究基于近年来小红书平台舆论热度较高的36个虚拟人样本,使用定性比较分析对影响虚拟人社会接受度的多层要素进行挖掘。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虚拟人在社会接受度上存在明显断层,头部20%的产品占据了84.6%的社会接受度;从各项社会线索得分表现来看,外观形象>人设定位>底层技术>交互功能;从各项社会线索的重要性程度来看,“人设定位”成为提升社会接受度的核心要素,其后依次为“交互功能”“底层技术”和“外观形象”;从组态路径来看,基于情感连接的“强人设”和基于感官刺激的“高颜值”构成了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的两种典型模式。研究从理论层面对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作出扩充,在实践层面为虚拟人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人 社会接受度 定性比较分析 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