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向安玲
李亭竹
马明仪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26-42,共17页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研究基于近年来小红书平台舆论热度较高的36个虚拟人样本,使用定性比较分析对影响虚拟人社会接受度的多层要素进行挖掘。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虚拟人在社会接受度上存在明显断层,头部20%的产品占据了84.6%的社会接受度;从各项社会线索得分表现来看,外观形象>人设定位>底层技术>交互功能;从各项社会线索的重要性程度来看,“人设定位”成为提升社会接受度的核心要素,其后依次为“交互功能”“底层技术”和“外观形象”;从组态路径来看,基于情感连接的“强人设”和基于感官刺激的“高颜值”构成了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的两种典型模式。研究从理论层面对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作出扩充,在实践层面为虚拟人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人
社会接受度
定性比较分析
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向安玲
李亭竹
马明仪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德勤数智研究院
出处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26-42,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29)。
文摘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根据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研究基于近年来小红书平台舆论热度较高的36个虚拟人样本,使用定性比较分析对影响虚拟人社会接受度的多层要素进行挖掘。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虚拟人在社会接受度上存在明显断层,头部20%的产品占据了84.6%的社会接受度;从各项社会线索得分表现来看,外观形象>人设定位>底层技术>交互功能;从各项社会线索的重要性程度来看,“人设定位”成为提升社会接受度的核心要素,其后依次为“交互功能”“底层技术”和“外观形象”;从组态路径来看,基于情感连接的“强人设”和基于感官刺激的“高颜值”构成了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的两种典型模式。研究从理论层面对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作出扩充,在实践层面为虚拟人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虚拟人
社会接受度
定性比较分析
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
Keywords
virtual human
public opinion acceptance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puters-Are-Social-Actors paradigm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向安玲
李亭竹
马明仪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