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与微生物微液滴培养选育谷胱甘肽高产菌株 被引量:5
1
作者 凌思雨 王洲 +4 位作者 张会敏 李闯 刘庆涛 刘艳 薛正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提升野生毕赤酵母菌株BY-1产谷胱甘肽的能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得到诱变菌株BY-1-26。进一步在摇瓶培养过程中添加1,2,4-三氮唑,提高诱变菌株产量。最后将1,2,4-三氮唑作... 为提升野生毕赤酵母菌株BY-1产谷胱甘肽的能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得到诱变菌株BY-1-26。进一步在摇瓶培养过程中添加1,2,4-三氮唑,提高诱变菌株产量。最后将1,2,4-三氮唑作为筛选因子,利用微生物微液滴培养(microbial microdroplet culture system,MMC)仪对诱变菌株进行适应性进化,获得了1株高产谷胱甘肽的突变株BY-2-24,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BY-1经过ARTP诱变处理、抗性梯度平板初筛、MMC适应性进化、摇瓶复筛等,可以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突变株。突变株BY-2-24摇瓶产量达(312.13±2.6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34.26%,且经过7次传代培养,仍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时,生物量提高118.33%,表明诱变菌株的生长能力得到提高。研究表明,ARTP与MMC联合应用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微生物诱变方式,可用于定向诱变筛选高性能微生物菌株,为高通量选育目标菌株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毕赤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适应性进化 菌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庆庆 危勤涛 +2 位作者 汤斌 晋青波 储成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红曲中的Monacolin K,作为一种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是公认的降低胆固醇的理想药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对红曲霉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Monacolin K的理化性质,对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 红曲中的Monacolin K,作为一种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是公认的降低胆固醇的理想药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对红曲霉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Monacolin K的理化性质,对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并综述了如何提高Monacolin K含量的途径和检测方法,叙述了毒性物质桔霉素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Monacolin K 桔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dida shehatae的纯化及其利用木糖和葡萄糖发酵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汤斌 周逢云 +2 位作者 张庆庆 翟光雯 陈阿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9-162,共4页
通过对休哈塔假丝酵母TZ1分离纯化以获取高产乙醇菌株,并对木糖、葡萄糖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糖发酵产乙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TZ8-13对木糖和葡萄糖都有良好的发酵性能,糖浓度为60g/L时的乙醇产量分别达到了21.6g/L和24.2g/L... 通过对休哈塔假丝酵母TZ1分离纯化以获取高产乙醇菌株,并对木糖、葡萄糖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糖发酵产乙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TZ8-13对木糖和葡萄糖都有良好的发酵性能,糖浓度为60g/L时的乙醇产量分别达到了21.6g/L和24.2g/L,糖利用率分别为97.81%(72h)和99.13%(36h),较初始菌株TZ1发酵木糖乙醇产量提高了55.38%、木糖利用率提高了19.54%;混合糖发酵存在糖的二次利用关系,TZ8-13首先利用葡萄糖。木糖和葡萄糖比为1:1时乙醇产量为22.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哈塔假丝酵母TZ8-13 木糖 葡萄糖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对大豆种子活力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钱森和 厉荣玉 +2 位作者 杨超英 汤斌 薛正莲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28,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及其不同浸泡时间对辽鲜1号和台湾292大豆品种种子活力指标以及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和不同喷施次数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光合细菌... 研究了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及其不同浸泡时间对辽鲜1号和台湾292大豆品种种子活力指标以及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和不同喷施次数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光合细菌处理的大豆种子,其活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光合细菌浓度和喷施次数对大豆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喷施光合细菌的大豆品种,其生物学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大豆 种子活力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氧载体促进林可霉素发酵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孟娜 薛正莲 +2 位作者 魏胜华 王卫军 吴丁柱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98-2200,2203,共4页
为了有效的改善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氧传递速率,研究了氧载体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十二烷作为氧载体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林肯链霉菌发酵合成林可霉素的能力。在发酵开始的第24 h添加4%的正十二烷,在摇瓶和发酵罐中发酵,... 为了有效的改善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氧传递速率,研究了氧载体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十二烷作为氧载体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林肯链霉菌发酵合成林可霉素的能力。在发酵开始的第24 h添加4%的正十二烷,在摇瓶和发酵罐中发酵,可以分别提高林可霉素的效价26.3%和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氧载体 林肯链霉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ehatae TZ8耐乙醇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逢云 汤斌 +2 位作者 张庆庆 翟光雯 陈阿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C.shehataeTZ8为出发菌株,利用1%溶壁酶和1%蜗牛酶酶解1.5h,制备成C.shehataeTZ8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以含不同浓度乙醇的木糖液体培养基培养进行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耐乙醇能力达5.5%(v/v)的菌株C.sheha... 以C.shehataeTZ8为出发菌株,利用1%溶壁酶和1%蜗牛酶酶解1.5h,制备成C.shehataeTZ8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以含不同浓度乙醇的木糖液体培养基培养进行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耐乙醇能力达5.5%(v/v)的菌株C.shehataeTZ8-4,比初始菌株耐乙醇能力提高了2%。对突变株C.shehataeTZ8-4发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C.shehataeTZ8-4发酵糖能力从80g/L(葡糖糖和木糖比为2∶1)提高到120g/L,最大乙醇产量从27.41g/L提高到43.1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诱变 休哈塔假丝酵母 乙醇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洪伟 薛正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54,共4页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的益生菌群,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作用。研究从市售腌渍蔬菜中分离筛选获得一...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的益生菌群,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作用。研究从市售腌渍蔬菜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乳杆菌,以9种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筛选菌株的抑菌谱大小。结果表明,该菌株能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指示菌。此外,研究了菌株对温度的稳定性,p H值的耐受性及其酶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株植物乳杆菌菌株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并且对3种蛋白酶具有很好的敏感性。这为今后深入研究与开发植物乳杆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指示菌 抑菌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糟发酵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汤斌 陈中碧 +2 位作者 张庆庆 张金星 张庆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71,共3页
对酒精糟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以其为原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稀H2SO4在均相反应器中进行高温水解,获取可发酵性还原糖,供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乙醇发酵。结果表明,酒精糟经高温稀酸预处理后可被再次生物转化为酒精;以1.0%(w/w)的稀H2SO4... 对酒精糟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以其为原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稀H2SO4在均相反应器中进行高温水解,获取可发酵性还原糖,供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乙醇发酵。结果表明,酒精糟经高温稀酸预处理后可被再次生物转化为酒精;以1.0%(w/w)的稀H2SO4,在130℃,保温2h的预处理条件下,水解还原糖浓度达70.7g/L,经酵母发酵最终得乙醇浓度为28.3g/L,转化率为1.0kg乙醇/5.0kg酒精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糟 预处理 可发酵性糖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纳豆菌液态发酵产抗菌物质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庆庆 许鹏 +1 位作者 汤文晶 吕闻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40-242,共3页
本文利用豆粕水解液为基质对纳豆菌液态发酵产抗菌物质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的实验方法对影响纳豆菌发酵产抗菌物质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麸皮含量、温度、初始pH;通过最陡爬坡实验接近最大响应区... 本文利用豆粕水解液为基质对纳豆菌液态发酵产抗菌物质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的实验方法对影响纳豆菌发酵产抗菌物质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麸皮含量、温度、初始pH;通过最陡爬坡实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响应面实验进一步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优条件:麸皮含量29.6g/L、温度33℃、初始pH7.4,在此条件下对纳豆菌发酵,△OD值为0.416,抗菌粗提液抑菌率达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纳豆菌 液态发酵 抗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夫酵母分批发酵虾青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婉珍 朱龙宝 +1 位作者 陶玉贵 戴清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通过三联30L全自动发酵罐对虾青素产生菌法夫酵母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法夫酵母的生长与限制性基质葡萄糖浓度之间符合Logistic方程,建立了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和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发酵动... 通过三联30L全自动发酵罐对虾青素产生菌法夫酵母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法夫酵母的生长与限制性基质葡萄糖浓度之间符合Logistic方程,建立了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和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和,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umax)和产物得率(Yp/x)分别为0.1829/h、0.1524g/g,虾青素分批发酵中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偶联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细胞的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动力学模型 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分离纯化发酵液中叶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艳 薛正莲 +2 位作者 胡刘秀 刘杉林 金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4-306,309,共4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在考察洗脱剂种类、洗脱剂配比、上样液流速以及上样量这些单因素对叶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叶...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在考察洗脱剂种类、洗脱剂配比、上样液流速以及上样量这些单因素对叶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叶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为1.26mL/min,发酵液上样量为5.29mL,洗脱剂乙醇与氨水之比1.84:1,所提取的叶酸质量为(101.12±0.13)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 叶酸 分离 产朊假丝酵母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婉珍 葛飞 +2 位作者 魏胜华 陶玉贵 陈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1期178-180,共3页
为适应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建立3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对该专业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生物工艺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类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飞 陶玉贵 +4 位作者 朱龙宝 项驷文 李婉珍 魏胜华 李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以学校办学定位为指导,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理念,对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指导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内容,有效提升专业综合实验效果。
关键词 工科院校 生物工程 综合实验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飞 陶玉贵 +2 位作者 汤斌 李婉珍 陈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2期212-213,245,共3页
针对目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启发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多模块实验教学等多种手段,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实践中取... 针对目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启发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多模块实验教学等多种手段,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学概论》教学改革与探索
15
作者 葛飞 陶玉贵 +3 位作者 汤斌 李婉珍 朱龙宝 魏胜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1期160-161,175,共3页
在分析《生物学概论》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期构建更适合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 生物学概论 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匍枝根霉淀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若飞 汤斌 +1 位作者 李松 阚清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以匍枝根霉TP-02(Rhizopus stolonifer TP-02)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淀粉水解液为主要碳源,快速合成纤维素酶。从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 H、装液量和接种量等方面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获得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0%淀粉水解液,... 以匍枝根霉TP-02(Rhizopus stolonifer TP-02)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淀粉水解液为主要碳源,快速合成纤维素酶。从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 H、装液量和接种量等方面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获得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0%淀粉水解液,麸皮浸出汁5%,NH_4Cl 0.5%,KH_2PO_40.5%,MgSO_4·7H_2O 0.4%,CaCl_20.4%,酵母粉0.6%;发酵温度30℃,装液量80 m L/(250 m L),初始p H 5.0,接种量8%。通过摇瓶实验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后,获得滤纸酶活为9.66 IU/m L。研究中进一步利用该培养基在5 L发酵罐中发酵至60 h时酶活达到最大值,其中滤纸酶活、外切酶活、内切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分别为16.51、15.39、11.48和6.17 IU/m L。与以往纤维素类物质为碳源发酵产纤维素酶相比,淀粉水解液发酵获得的纤维素酶酶系组成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关键的外切酶活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发酵时间缩短了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枝根霉 淀粉水解液 发酵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发酵燃料乙醇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汤斌 陈中碧 +4 位作者 张庆庆 翟光雯 周逢云 陈阿娜 程旺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在均相反应器中对其进行高温水解,获取可发酵性还原糖。结果表明,以0.8%(w/w)的稀硫酸,在150℃,保温1h的预处理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达57.3%。对处理过的玉米秸秆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其结晶...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在均相反应器中对其进行高温水解,获取可发酵性还原糖。结果表明,以0.8%(w/w)的稀硫酸,在150℃,保温1h的预处理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达57.3%。对处理过的玉米秸秆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其结晶度提高。该条件的处理液经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酶解,还原糖得率可达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均相反应器 预处理 还原糖 结晶度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oderma lucidum UIM-281产漆酶发酵条件的筛选及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世光 王诗然 +2 位作者 薛正莲 杨超英 魏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77,共6页
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筛选出影响灵芝菌G.lucidum UIM-281发酵产漆酶的主效应因素为装液量、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最陡爬坡实验接近以上三因素最优水平后,应用中心组合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建立了以漆酶酶活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 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筛选出影响灵芝菌G.lucidum UIM-281发酵产漆酶的主效应因素为装液量、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最陡爬坡实验接近以上三因素最优水平后,应用中心组合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建立了以漆酶酶活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2 mL,摇床转速158 r/min,培养时间172 h,温度28℃,接种量10%,初始pH5.5,种龄96 h。此条件下理论预测值8342.6 U/L,验证实验测得酶活为8387.7 U/L,与预测值接近,说明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可应用于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oderama lucidum UIM-281 漆酶 统计学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ZL307固态发酵豆渣产γ-氨基丁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庆庆 吕闻闻 +1 位作者 汤文晶 许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基质豆渣12.28 g,大米粉为7.72g,(NH4)2SO40.20%,MgSO40.23%,KH2PO40.37%,CaCl20.25%,谷氨酸钠0.45%(均为占固体基质的质量分数),初始含水量60%,初始pH值5.5,温度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417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Γ-氨基丁酸 固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渣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其协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葛飞 桂琳 +2 位作者 陶玉贵 朱龙宝 黄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大豆豆渣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粗提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了抗氧化剂维生素C、柠檬酸对大豆豆渣乙醇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大...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大豆豆渣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粗提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了抗氧化剂维生素C、柠檬酸对大豆豆渣乙醇粗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大豆豆渣不同极性粗提物均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中乙醇粗提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在浓度为10.0 mg.mL-1,于37℃下保温15 min时,对0.4 mg.mL-1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6.48%;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大豆豆渣乙醇粗提物均能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且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强于柠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提取物 DPPH 抗氧化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