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基多组元异质纳米颗粒的显微结构表征及光学特性
1
作者 张庶元 曾杰 +1 位作者 林岳 王晓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5,共6页
设计并制备出CdSe-Au、PbSe-Au、FePt-Au、Cu2O-Au和FePt-CdS-Au等二元和三元异质纳米颗粒。基于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TEM和HRTEM的观测分析,提出了Au基多组元异质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CdSe-Au异质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X... 设计并制备出CdSe-Au、PbSe-Au、FePt-Au、Cu2O-Au和FePt-CdS-Au等二元和三元异质纳米颗粒。基于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TEM和HRTEM的观测分析,提出了Au基多组元异质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CdSe-Au异质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价带谱的研究表明,多组元材料构筑的异质纳米颗粒,不仅集合了不同组元材料各自的本征性能,还可以耦合产生新的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纳米颗粒 制备 结构表征 形成机理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0eV入射下氦原子的电子碰撞双重微分散射截面测量
2
作者 范岚岚 朱林繁 +3 位作者 钟志萍 刘小井 苑震生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11-112,共2页
本工作使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在入射电子能量 15 0 0eV、能量分辨 2 0 0meV和散射角度0 .5°~ 4 .0°的实验条件下 ,测量了氦原子在电离连续区 2 4 .5~ 2 8.5eV的双重微分散射截面。通过与理论及其它入射能量实验结... 本工作使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在入射电子能量 15 0 0eV、能量分辨 2 0 0meV和散射角度0 .5°~ 4 .0°的实验条件下 ,测量了氦原子在电离连续区 2 4 .5~ 2 8.5eV的双重微分散射截面。通过与理论及其它入射能量实验结果的比较 ,认为在入射电子能量为 15 0 0eV时一阶Born近似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微分散射截面 广义振子强度密度 一阶Born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腔衰荡光谱方法探测痕量一氧化碳气体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兵 周泽义 +2 位作者 康鹏 刘安雯 胡水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974,共4页
基于通讯波段的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FB),搭建了一套光腔衰荡光谱仪(CRDS)。衰荡光腔由一对反射率高于99.997%的高反镜组成,衰荡腔长约为130cm,空腔衰荡时间约为150μs。当光谱平均次数达到1 000次时,光谱仪灵敏度(最小可探测吸收系... 基于通讯波段的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FB),搭建了一套光腔衰荡光谱仪(CRDS)。衰荡光腔由一对反射率高于99.997%的高反镜组成,衰荡腔长约为130cm,空腔衰荡时间约为150μs。当光谱平均次数达到1 000次时,光谱仪灵敏度(最小可探测吸收系数)达到5×10-12 cm-1。利用热隔绝的方式稳定衰荡腔长,并使用衰荡光腔自身作为光学标准具,来标定光谱的频率:利用反馈式光谱扫描程序步进改变激光器频率,使之与衰荡腔的纵模频率逐一匹配,从而实现所测得光谱的自动标定。通过测量一氧化碳分子在1.565μm附近的吸收光谱,测定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将光谱测量结果和标准样品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进行对比,对装置的定量精度进行了检验,表明其对一氧化碳的探测极限达4ppbv。利用该装置对实际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腔衰荡光谱 DFB半导体激光器 一氧化碳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金核的二氧化钛空心球合成及光催化性质(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闵宇霖 万勇 +1 位作者 刘蓉 俞书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2-1176,共5页
Uniform hollow Au@TiO2 core shell spheres with moveable Au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templating against Au@carbon spheres.The diameter of the shell of the Au@TiO2 sphere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Uniform hollow Au@TiO2 core shell spheres with moveable Au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templating against Au@carbon spheres.The diameter of the shell of the Au@TiO2 sphere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Ti(OC4H9)4 hydrolyzing reaction time or the ratio of Ti(OC4H9)4 to Au@carbon spheres,and the shell thickness of the core-shell spheres can be varied from 25 nm to 40 nm.As prepared hollow Au@TiO2 core-shell spheres display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compared with pure hollow TiO2 spheres and the commercial photocatalyst TiO2(P-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二氧化钛 光催化 空心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向东 陈惠滨 +3 位作者 詹舒越 王晓萍 欧惠超 罗昭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94-1798,共5页
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和建立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免标记、低成本新型海洋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检测方法。基于SpreetaTM传感器构建了小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检测系统,采用共价偶联方法在传感器金膜表面修饰大田... 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和建立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免标记、低成本新型海洋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检测方法。基于SpreetaTM传感器构建了小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检测系统,采用共价偶联方法在传感器金膜表面修饰大田软海绵酸-牛血清蛋白抗原作为生物敏感膜;测得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51%(n=12),定量范围为40 ng/mL~640 ng/mL,检测限为19.4 ng/mL,半抑制浓度IC50为177 ng/mL。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所设计的检测芯片可重复使用,节省了分析测试的成本。该方法对实现赤潮毒素的现场分析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赤潮毒素 大田软海绵酸 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的生长及其表征(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俊松 陈乾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9-445,共7页
研究了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的合成过程。在密闭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1.0g乙酸钴和12.0g干冰在450℃下,反应12h后合成粒径大约10μm的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通过XRD、XPS、TEM、SEM以及拉曼光谱的分析,氧化钴颗粒... 研究了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的合成过程。在密闭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1.0g乙酸钴和12.0g干冰在450℃下,反应12h后合成粒径大约10μm的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通过XRD、XPS、TEM、SEM以及拉曼光谱的分析,氧化钴颗粒是由八个{111}面包裹着的正八面体单晶组成。条件实验显示,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是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合成的充分条件。其生长机理可能是:乙酸钴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的热分解;氧化钴的结晶和定向缓慢生长。在性能方面,初步研究了正八面体氧化钴颗粒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正八面体氧化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NTs-TiO2和AC-TiO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染料吸附降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帆 宋小杰 王献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131,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和活性炭为载体,并分别在载体表面上负载纳米TiO2颗粒,制备出碳纳米管-TiO2(MWNTs-TiO2)和活性炭-TiO2(AC-TiO2)两种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分别以多壁碳纳米管和活性炭为载体,并分别在载体表面上负载纳米TiO2颗粒,制备出碳纳米管-TiO2(MWNTs-TiO2)和活性炭-TiO2(AC-TiO2)两种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经500℃热处理后,TiO2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纳米TiO2颗粒均匀的负载于载体的表面。吸附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MWNTs-TiO2和AC-TiO2两种复合材料对活性染料甲基橙吸附降解效果均好于纯纳米TiO2颗粒,而MWNTs-TiO2复合材料的吸附降解效果更好,更适合作为纳米TiO2光催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活性炭 TIO2 吸附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分子碰撞中一种新的符合测量方法
8
作者 朱林繁 李文斌 +3 位作者 刘小井 苑震生 成华东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75-177,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电子分子碰撞中应用的新的符合测量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利用符合测量中计数率低的散射电子去挑选所需要的离子信号 ,从而去除大量与真实事例无关的正离子和电离电子 ,达到保护探测器的目的。同时从时序上采用延时电路完...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电子分子碰撞中应用的新的符合测量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利用符合测量中计数率低的散射电子去挑选所需要的离子信号 ,从而去除大量与真实事例无关的正离子和电离电子 ,达到保护探测器的目的。同时从时序上采用延时电路完全去除电离电子本底的影响 ,使得测量负离子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测量 飞行时间 电离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贺薇 胡作军 +4 位作者 徐安武 殷恒讳 王劲松 叶洁莲 王深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06-2011,共6页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法构建一种小口径聚氨酯血管替代物,观察人工血管的微观结构,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聚氨酯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转轴为收集装置,制备4 mm口径的PU人工血管。探讨纺丝液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滚轴转速对纤维排列的影响,以及质量分数、纤维取向、管壁厚度对人工血管孔隙率的影响,并检测人工血管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结果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U人工血管具有由多层微纳级超细纤维叠加而成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率为(51.48±4.47)%,轴向抗拉强度为(5.85±0.62)Mpa,无细胞毒性,并有利于内皮细胞黏附及增殖。结论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聚氨酯 电纺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亓璐 苗玉辉 +1 位作者 肖卫华 方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IL-33是IL-1家族成员,早期研究发现其主要在Ⅱ型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IL-33在肿瘤免疫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不同研究中IL-33对于肿瘤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已有报道的整理,发现IL-33... IL-33是IL-1家族成员,早期研究发现其主要在Ⅱ型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IL-33在肿瘤免疫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不同研究中IL-33对于肿瘤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已有报道的整理,发现IL-33的作用与肿瘤起源组织类型、发展阶段和肿瘤微环境相关,提示IL-33的作用具有组织或区域特异性。充分分析和揭示IL-33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是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肿瘤 肿瘤类型 肿瘤发展阶段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thon虚拟机本地代码的安全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成满 华保健 +3 位作者 樊淇梁 朱洪军 徐波 潘志中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74-479,653,共7页
Python语言及生态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系统的重要基础,已成为目前主流机器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Caffe,CNTK等的首选实现语言。Python虚拟机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这些机器学习框架的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保障,但Python虚拟机CPyt... Python语言及生态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系统的重要基础,已成为目前主流机器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Caffe,CNTK等的首选实现语言。Python虚拟机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这些机器学习框架的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保障,但Python虚拟机CPython内部包含大量由C/C++构建的本地代码,其安全漏洞模式尚未被充分研究和理解,系统的漏洞分析和修复技术也亟待研究。为此,提出了一个对Python虚拟机本地代码的分析研究框架PyGuard,该框架使用静态程序分析技术对虚拟机中的本地代码进行安全性扫描和分析;利用该框架对Python语言的官方虚拟机CPython进行了安全性实证研究,实验结果发现了最新版本的虚拟机(Cpython 3.9)中45个安全漏洞,表明了该框架对实际Python虚拟机本地代码安全性分析的有效性;基于该框架和安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虚拟机本地代码中的安全漏洞模式,给出了对安全漏洞的修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虚拟机 本地代码 安全漏洞 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oner-Wohlfarth模型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化反转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文森 杜安 杜海峰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共20页
纳米磁性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磁学性能,近年来,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基础理论研究中,人们提出了各种描述纳米磁性材料的理论;另一方面,计算机计算能力以及实验手段的提高,使得应用计算机进行材料设计以及探测单个纳米颗粒的磁学... 纳米磁性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磁学性能,近年来,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基础理论研究中,人们提出了各种描述纳米磁性材料的理论;另一方面,计算机计算能力以及实验手段的提高,使得应用计算机进行材料设计以及探测单个纳米颗粒的磁学特性成为可能。这使得人们对纳米磁性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入。本篇论文介绍了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化反转机制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首先从磁性材料中基本的相互作用入手说明这些相互作用在纳米尺度下的表现形式,随后详细介绍了基于Stoner-Wohlfarth模型计算机模拟方法,最后简单介绍两种可以用来研究单个纳米颗粒磁化反转实验手段以及相关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磁化反转 Stoner-Wohlfarth模型 MONTE Carlo模拟:磁共振力显微镜 电子全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PAX5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的抗凋亡及促增生作用
13
作者 傅杰 王旻实 肖卫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目的:应用D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使核转录因子PAX5基因沉默,观察PAX5对下游基因调节以及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影响。方法:筛选高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株。构建针对PAX5的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筛选稳转细胞系。RT-PCR分... 目的:应用D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使核转录因子PAX5基因沉默,观察PAX5对下游基因调节以及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影响。方法:筛选高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株。构建针对PAX5的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筛选稳转细胞系。RT-PCR分析PAX5敲低细胞中p53、XBP-1和c-Myc等重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用MTT和流式分析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率。结果:PAX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IM9中特异性表达,而KAS6和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PC3中没有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IM9细胞中PAX5,不仅可使p53、XBP-1的表达增加,同时观察到c-Myc的表达下降。MTT实验证实PAX5基因沉默的IM9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同时对5-FU的药物敏感性增加。结论:PAX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IM9中特异性的表达,并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抗药性。本研究中进一步发现,PAX5除可调节p53和XBP-1基因的表达,c-Myc的表达也随PAX5敲低而下降,提示PAX5有可能直接参与c-Myc的转录调节并在肿瘤发生中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PAX5 RNA干扰 P53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电子态振动强度分布的动量转移特性
14
作者 任恒峰 刘小井 +2 位作者 朱林繁 苑震生 徐克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93-194,共2页
利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在入射能量 2 5 0 0eV ,散射角 0°~ 7° ,能量分辨 5 0meV条件下 ,测量了CO在 7~ 2 1eV能量区间的能谱 ,获得了更宽动量转移范围内电子态A1Π、B1Σ+ 、C1Σ+ 与E1Π的振动强度分布的动量转... 利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在入射能量 2 5 0 0eV ,散射角 0°~ 7° ,能量分辨 5 0meV条件下 ,测量了CO在 7~ 2 1eV能量区间的能谱 ,获得了更宽动量转移范围内电子态A1Π、B1Σ+ 、C1Σ+ 与E1Π的振动强度分布的动量转移依赖关系 ,其中A1Π振动强度的分布与动量转移大小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 Franck—Condon原理 动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有机加氢反应的等离激元催化材料设计
15
作者 黄浩 龙冉 熊宇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1-669,共9页
金属纳米晶体具有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为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为例,阐述在催化有机加氢反应中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所产生的多种物理过程的作用机制。该系列工作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有效转... 金属纳米晶体具有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为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为例,阐述在催化有机加氢反应中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所产生的多种物理过程的作用机制。该系列工作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有效转换,为太阳能替代传统有机化工中的热催化提供了可能性,对等离激元催化材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纳米材料 催化 光热效应 热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内分立的纳米铁粒子的热氧化性能研究(英文)
16
作者 黄钊 陈乾旺 刘业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29,共9页
研究了纳米铁填充的碳纳米管基复合纤维在空气中的热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一般在室温即被氧化的铁(Fe)纳米粒子在170℃仍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一方面是由于碳纳米管的保护作用所致,另一方面碳纳米管末端的Fe纳米粒子在室温下即迅速被... 研究了纳米铁填充的碳纳米管基复合纤维在空气中的热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一般在室温即被氧化的铁(Fe)纳米粒子在170℃仍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一方面是由于碳纳米管的保护作用所致,另一方面碳纳米管末端的Fe纳米粒子在室温下即迅速被氧化成反尖晶石型Fe3O4/γ-Fe2O3,170℃以下能有效阻止氧分子向碳纳米管内扩散。因此,170℃可以被看作氧分子扩散进入碳纳米管腔的极限温度。在170℃以下时,氧分子无法渗透Fe3O4/γ-Fe2O3晶格在管腔中形成氧分子。当温度高于170℃时,氧分子渗透发生,管腔内的Fe纳米粒子由靠近管末端位置到内部逐渐被氧化。由于相对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Fe填充碳纳米管基复合纤维的铁磁性将可以在更高温度范围内得以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碳“纳米试管” 反尖晶石结构 氧扩散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条件下α-C-H键的官能团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钱朋 毕美香 +2 位作者 王玉康 查正根 汪志勇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275,共14页
近年来,有机电化学合成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化学中构造碳碳及碳杂键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电化学合成的主要研究方向,着重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在电化学合成中利用碘自由基促进苯乙酮α-C-H键的官能团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为绿色有机合... 近年来,有机电化学合成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化学中构造碳碳及碳杂键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电化学合成的主要研究方向,着重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在电化学合成中利用碘自由基促进苯乙酮α-C-H键的官能团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为绿色有机合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合成 碘自由基 C-H官能团化 绿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