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地貌恢复在岩溶风化壳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30
1
作者 朱茂 沈安江 +3 位作者 曾洪流 李文正 谷明峰 田瀚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5,共9页
受桐湾运动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四段为例,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对灯四段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台内带和台缘带精... 受桐湾运动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四段为例,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对灯四段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台内带和台缘带精细刻画了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由东南向西北倾伏,局部存在岩溶高点;根据实际地质条件把岩溶斜坡细分为岩溶缓坡、台缘高点、岩溶陡坡,全区共划分出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台缘高点、岩溶陡坡和岩溶谷地等5种地貌单元。沉积相带、岩溶古地貌和断裂系统共同控制了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台内带:岩溶台地储集空间多为针孔及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较差,溶蚀作用最弱;岩溶缓坡溶蚀作用较强,储集空间以大的溶蚀孔洞为主。台缘带:岩溶斜坡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溶蚀作用最强,岩溶强度受断裂控制。结果表明:台缘带断裂系统发育的岩溶斜坡是高质量岩溶储层最有利的发育区,台内带低勘探程度的岩溶缓坡也可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磨溪地区 震旦纪 灯影组 岩溶古地貌 岩溶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