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得克萨斯地区Webb县Gold River North油田上白垩统Olmos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秀鹏 曾洪流 查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90°相位和地层切片技术,对美国南得克萨斯地区Webb县Gold River North油田上白垩统Olmos组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识别出9个四级层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90°相位地震资料振幅与岩性测井曲...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90°相位和地层切片技术,对美国南得克萨斯地区Webb县Gold River North油田上白垩统Olmos组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识别出9个四级层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90°相位地震资料振幅与岩性测井曲线能较好地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换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切片技术能更精确地反映研究区等时的沉积分布特征,结合岩性测井资料可以较准确地分析沉积体系;Olmos组可以识别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相和下切谷沉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沉积体系 三角洲 地层切片 Olmos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上段烃源岩分布预测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兆辉 胡素云 +6 位作者 曾洪流 马德波 罗平 胡再元 石书缘 陈秀艳 陶小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8,共16页
通常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泥质岩为主、中下奥陶统泥质岩为辅,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肖上段)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塔中和塔北地区均钻遇了肖上段泥灰岩,最近钻探的京能柯探1和轮探3井肖上段泥灰岩样... 通常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泥质岩为主、中下奥陶统泥质岩为辅,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肖上段)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塔中和塔北地区均钻遇了肖上段泥灰岩,最近钻探的京能柯探1和轮探3井肖上段泥灰岩样品TOC含量多数>0.3%,少量>2%。盆地内不同地区五口井肖上段发育泥灰(云)岩烃源岩,与苏盖特布拉克露头肖上段暗色泥灰岩地化指标(TOC含量是0.41%、R o是1.14%)一致,表明肖上段泥灰岩具备生烃能力。本文基于露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利用地震沉积学理论技术、属性与正演相结合,建立了肖上段台内多期叠置“礁滩源”沉积模式。发现烃源岩分布在礁前至坡脚变缓处,连片分布广、叠合厚度大,是规模有效烃源岩,可为邻近储层供烃。经测算,古城三维区肖上段泥灰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超亿吨。研究认识拓展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类型、层系和分布范围,提升了寒武系盐下油气资源潜力,坚定了勘探重点从台缘带向台内战略转移的信心,为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乃至全盆地油气勘探带来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肖尔布拉克组上段 泥灰岩 烃源岩 地震沉积学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值之争与管理学研究:先验概率的意义
3
作者 贾良定 林泽民 +2 位作者 王涛 卜濛濛 何刚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P值之争的本质是人们把统计检验和统计推断混淆,直接用统计检验结果来进行统计推断.这导致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被接受.统计检验犯错的是假阳性概率.统计推断犯错的是假阳性之反概率.两种概率之间的数值关系受先验概率影响很大.先验概率越... P值之争的本质是人们把统计检验和统计推断混淆,直接用统计检验结果来进行统计推断.这导致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被接受.统计检验犯错的是假阳性概率.统计推断犯错的是假阳性之反概率.两种概率之间的数值关系受先验概率影响很大.先验概率越高,利用统计检验的结果进行推断所犯错误概率就越小.如果先验概率很小,即使假阳性概率很小,利用该结果进行推断所犯错误概率也很大.本文以管理学研究为例,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与现实和与理论的双重对话来掌握先验概率,以提高基于统计检验的结果进行统计推断的可靠性.本文的科学哲学意义是,揭示了科学研究是先验与经验相统一的本质,以及科学研究的不充分决定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值 零假设检验 假阳性之反概率 先验概率 管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井的三维精细表征与单井模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辉 廖新维 +1 位作者 李则骅 Wei Yu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目前压裂直井或压裂水平井的单井模拟主要是基于二维或拟三维网格进行表征,但这2类网格无法精细表征裂缝、井筒的三维空间形态。为此,提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来进行压裂井的三维几何建模方法,形成了3D精细半结构网格剖分方法... 目前压裂直井或压裂水平井的单井模拟主要是基于二维或拟三维网格进行表征,但这2类网格无法精细表征裂缝、井筒的三维空间形态。为此,提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来进行压裂井的三维几何建模方法,形成了3D精细半结构网格剖分方法和流程,以及高效数值求解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现场一口压裂直井,并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3D压裂直井、压裂水平井的内边界井模型,简化和统一了不同压裂井模型的井产量计算方程,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更复杂的3D定向压裂井的井产量计算;水力裂缝的几何形态、尺寸和小层物性是空间压力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得结论可为提高复杂压裂井的三维精细表征能力和单井模拟精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井 精细表征 3D半结构网格 单井模拟 多层缝网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直井的三维半结构网格表征与求解方法
5
作者 刘辉 廖新维 +1 位作者 李则骅 于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3-652,共10页
为模拟直井压裂后形成的三维裂缝的复杂形态和空间渗流特征,提出一种精确表征三维裂缝的新方法.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压裂直井的三维几何模型,明确裂缝、储层和井的空间几何关系;然后,根据三维裂缝复杂几何形态及其与井筒的... 为模拟直井压裂后形成的三维裂缝的复杂形态和空间渗流特征,提出一种精确表征三维裂缝的新方法.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压裂直井的三维几何模型,明确裂缝、储层和井的空间几何关系;然后,根据三维裂缝复杂几何形态及其与井筒的空间相交方式,以及空间渗流特征,提出三维半结构网格节点约束算法和网格剖分方法,并实现混合离散求解;最后,利用所提方法对现场一口压裂直井P进行单井模拟,分析其井底压力和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并反演得到一套储层和裂缝的压裂评价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的三维几何形态对直井P的压力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井P在垂向上的压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压裂过程中裂缝的三维形态以及裂缝对井底压力和空间渗流特征的影响,从而提高复杂压裂井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油藏数值模拟 压裂直井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半结构网格 单井模拟 压力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缝网模拟的页岩气水平井立体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军磊 贾爱林 +4 位作者 位云生 王建君 黄小青 李林 于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5-189,共15页
如何合理表征三维人工裂缝形态及延伸范围以及模拟压后复杂缝网产能特征是论证、评价页岩气立体井网开发效果的关键。为此,以川南地区页岩气为对象,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天然裂缝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模拟了人工裂缝形态及其与天然裂缝的... 如何合理表征三维人工裂缝形态及延伸范围以及模拟压后复杂缝网产能特征是论证、评价页岩气立体井网开发效果的关键。为此,以川南地区页岩气为对象,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天然裂缝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模拟了人工裂缝形态及其与天然裂缝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了三维人工裂缝在缝长和缝高方向的延伸规律,然后根据压后复杂裂缝网络形态,设计了同层井网、立体井网等不同的井网部署模式,使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耦合数值模拟器模拟了立体井网全生命周期内各气井的生产动态,并结合智能化历史拟合技术反演获得了给定井网结构下的裂缝网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裂缝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受到明显抑制,限制了同层井网对于纵向储量的控制程度;(2)立体井网在提高储量整体动用程度的同时降低了平面井间干扰强度,为井距缩小提供调整空间;(3)以裂缝压窜和井间压力干扰为判别机制,通过厘清人工裂缝与立体井距配置关系可以获得最优配置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立体井网开发效果。结论认为:(1)川南地区页岩气适宜采用错层开发的小井距模式,该模式易形成“短缝长、低缝高”的造缝效果,井组采收率预计可提高5%~10%;(2)该方法可较好地评价页岩气立体井网开发效果,为页岩气藏(井)产能的高效评价和开发技术政策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天然裂缝 裂缝网络 嵌入式裂缝模型 裂缝压穿 缝长—井距匹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频谱积分差值的光伏系统电弧故障检测和定位 被引量:18
7
作者 熊庆 刘小军 +3 位作者 郭自清 冯先勇 汲胜昌 祝令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5-1633,共9页
光伏系统中的直流电弧故障由于具有负阻性而难以检测,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文提出利用并联电容电流的频谱积分差值检测光伏系统中直流电弧故障的方法,搭建了离网光伏实验平台,在光伏系统中各支路并联电容,利用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 光伏系统中的直流电弧故障由于具有负阻性而难以检测,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文提出利用并联电容电流的频谱积分差值检测光伏系统中直流电弧故障的方法,搭建了离网光伏实验平台,在光伏系统中各支路并联电容,利用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电容电流。同时研究了系统中不同位置发生串联或并联电弧故障时,电容电流的幅值、脉冲极性和频谱特性,并与对地短路故障和开关操作时的电容电流特性进行对比。对故障发生前后0.5 ms时间内的电流频谱进行积分,并计算频谱积分差值。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对地短路故障以及开关操作时,电容电流幅值远大于发生电弧故障时的幅值;电弧故障的频谱积分差值在1.1×10^(4)~2.5×10^(4)A·Hz范围内,能够作为直流电弧故障检测判据;电容电流首个脉冲的极性反映故障与电容并联支路的相对位置,可实现电弧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电弧故障检测 故障定位 电流频谱积分 并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秀鹏 曾洪流 查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5-629,共5页
地震沉积学在高频率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优势。90°相位地震资料的振幅可以和岩性测井曲线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换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切片技术可以在平面上显示相对同一地质沉积时间的沉积... 地震沉积学在高频率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优势。90°相位地震资料的振幅可以和岩性测井曲线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换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切片技术可以在平面上显示相对同一地质沉积时间的沉积分布特征,再结合岩性测井资料可以较准确分析沉积体系。美国南得克萨斯地区Webb县Gold River North油田上白垩统Olmos组钻井资料较少,采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对其分析,可以识别出一套完整的三角洲体系,其中包括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相和下切谷沉积等,其中河道砂、河口砂坝和下切谷沉积物是有利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三角洲 沉积体系 90°相位 地层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颗粒的泡沫体系及其在水力压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小刚 谢诗意 +1 位作者 杨兆中 朱静怡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38,共5页
阐述了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减缓液膜排液、气泡并聚与破裂、泡沫粗化的衰变过程;简述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在稳定泡沫机理上的异同;综述了纳米颗粒浓度和亲疏水性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泡沫流体性能的影响;分析发现... 阐述了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减缓液膜排液、气泡并聚与破裂、泡沫粗化的衰变过程;简述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在稳定泡沫机理上的异同;综述了纳米颗粒浓度和亲疏水性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泡沫流体性能的影响;分析发现纳米颗粒的加入使泡沫压裂液体系性能得到改善。提出对纳米颗粒稳泡机理、表面活性、改性修饰、稳定性的研究是今后的重要探索方向,最后对纳米颗粒未来在泡沫压裂液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表面活性剂 稳泡机理 泡沫压裂液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查明 李秀鹏 +1 位作者 曾洪流 杨俊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2,19,共6页
以地震沉积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和单井相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并总结乌夏地区三叠系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90°相位地震资料与岩性相关性较好,90°相... 以地震沉积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和单井相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并总结乌夏地区三叠系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90°相位地震资料与岩性相关性较好,90°相位地震资料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砂泥岩层对应一致;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下切谷等沉积;乌夏地区三叠纪百口泉组时期发育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克拉玛依组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三叠系 地震沉积学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轻型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CHANCE与POINT试验联合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潘岳松 JDonald Easton +5 位作者 李昊 Anthony SKim 孟霞 SClaiborne Johnston 金奥铭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与TIA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CHANCE和POINT试验所有的个体数据。这两项试验中,所有纳入患者在症状发作12 h(POINT)或24 h(CHANCE)以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或单用...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与TIA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CHANCE和POINT试验所有的个体数据。这两项试验中,所有纳入患者在症状发作12 h(POINT)或24 h(CHANCE)以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或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局指标为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mRS≥2),三等级定义卒中复发[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复发(mRS≥2)、非致残性卒中复发(mRS 0或1)、无卒中复发]。结果共100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来自CHANCE试验5132例(51.3%),来自POINT试验4881例(48.7%);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4995例(49.9%),单用阿司匹林组5018例(50.1%)。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的患者比例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11.6%vs 12.6%,校正OR 0.82,95%CI 0.72~0.94,P=0.005)。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复发(4.6%vs 6.1%,校正OR 0.73,95%CI 0.61~0.87,P<0.001)、非致残性卒中复发(1.9%vs 3.0%,校正OR 0.62,95%CI 0.47~0.80,P<0.001)和卒中复发的整体致残性(校正cOR 0.70,95%CI 0.60~0.81,P<0.001)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结论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3个月时功能预后,减少致残性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轻型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功能预后 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艳芳 Melinda E.Taylor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146,173,共6页
中国流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流域生态补偿正是为了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解释了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阐述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法律保护的... 中国流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流域生态补偿正是为了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解释了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阐述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剖析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补偿机制三方面给出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流域 必要性 现状 法律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赋存特征及调驱机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航 周福建 +5 位作者 刘洋 高亚军 成宝洋 董壬成 梁天博 李俊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1249,共9页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同步岩心驱替实验直观呈现乳液在人造砂岩岩心中的赋存状态,并通过一系列定量化图像处理方法,对孔隙中乳液的赋存特征以及调驱机理进行评价。实验研究表明:①乳液在岩心中呈球形分布,其球形度与剩余...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同步岩心驱替实验直观呈现乳液在人造砂岩岩心中的赋存状态,并通过一系列定量化图像处理方法,对孔隙中乳液的赋存特征以及调驱机理进行评价。实验研究表明:①乳液在岩心中呈球形分布,其球形度与剩余油具有显著差异,可以将球形度作为特征参数对乳液进行识别;②特定尺寸的乳液更倾向于在特定尺寸的孔隙中赋存,当乳液体积小于孔隙占有率下限与对应孔隙体积乘积时将无法有效滞留在孔隙中发挥调剖作用,在进行乳液调驱时,需要根据储集层孔隙分布设计合理的乳液粒径;③实验岩心条件下,通过乳液调驱作用,后续水驱结束后可将动用孔隙数量比例从水驱的23.1%提高至59.3%,并将平均孔隙驱油效率从22.9%提升至75.8%;④乳液调驱后,簇状剩余油和滞留乳液中的油相是后续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动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乳液驱 赋存特征 调驱机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海洋观测资料分析2005~2015年全球比容海平面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子昂 陈剑利 +1 位作者 李进 胡小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3-929,共7页
利用3家机构(JAMSTEC、SIO、IPRC)发布的Argo海洋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2005~2015年全球SSL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SSL(即由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上升速率为1.08±0.38mm/a;年际信号对SSL变化速率的估算... 利用3家机构(JAMSTEC、SIO、IPRC)发布的Argo海洋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2005~2015年全球SSL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SSL(即由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上升速率为1.08±0.38mm/a;年际信号对SSL变化速率的估算结果存在显著影响,近期(2011~2015年)Argo数据的估算结果(2.16±0.50mm/a)显著大于早期(2005~2010年)的结果(0.66±0.64mm/a)。当前Argo产品用于全球平均SSL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差异为3家机构所得结果平均值的10%左右;而小尺度上(20°宽纬度带)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能达到平均值的80%。对全球SSL的空间特征的分析结果也显示,3家机构产品估算的海平面比容变化周年振幅和线性速率在更小的尺度(±5°)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比容海平面变化 时空特征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与三角洲体系的分类 被引量:216
15
作者 薛良清 W.E.Galloway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本文主要讨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和沉积特征。扇三角洲是由风暴型流量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通常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这两种三角洲象正常的三角洲那样经受过海洋的改造。根据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的性质,可把三角洲体系划分为9... 本文主要讨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和沉积特征。扇三角洲是由风暴型流量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通常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这两种三角洲象正常的三角洲那样经受过海洋的改造。根据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的性质,可把三角洲体系划分为9种类型。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对勘探石油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陆盆地和板内裂谷沉降盆地中,人们发现扇三角洲常常形成聚集油气的复合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体系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在岩溶风化壳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朱茂 沈安江 +3 位作者 曾洪流 李文正 谷明峰 田瀚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5,共9页
受桐湾运动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四段为例,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对灯四段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台内带和台缘带精... 受桐湾运动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四段为例,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应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对灯四段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台内带和台缘带精细刻画了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由东南向西北倾伏,局部存在岩溶高点;根据实际地质条件把岩溶斜坡细分为岩溶缓坡、台缘高点、岩溶陡坡,全区共划分出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台缘高点、岩溶陡坡和岩溶谷地等5种地貌单元。沉积相带、岩溶古地貌和断裂系统共同控制了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台内带:岩溶台地储集空间多为针孔及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较差,溶蚀作用最弱;岩溶缓坡溶蚀作用较强,储集空间以大的溶蚀孔洞为主。台缘带:岩溶斜坡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溶蚀作用最强,岩溶强度受断裂控制。结果表明:台缘带断裂系统发育的岩溶斜坡是高质量岩溶储层最有利的发育区,台内带低勘探程度的岩溶缓坡也可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磨溪地区 震旦纪 灯影组 岩溶古地貌 岩溶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国家转型的路径与成败——以“三重均衡态”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怀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50,165,共16页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750年代完成疆域整合,在此期间形成了地缘格局、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的三重均衡态。这种均衡态在推动康雍乾三朝走向盛世的同时,又构成一道陷阱,使清朝失去提升对内治理能力和对外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导致嘉道以后应...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750年代完成疆域整合,在此期间形成了地缘格局、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的三重均衡态。这种均衡态在推动康雍乾三朝走向盛世的同时,又构成一道陷阱,使清朝失去提升对内治理能力和对外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导致嘉道以后应对危机的能力下降。至1850年代,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均衡态被彻底颠覆。1860年代至1890年代初,三重均衡态重新建立,既成就了“同光中兴”,使晚清政权得以维持在盛世时期业已奠定的疆域格局,又延迟了政权本身的近代转型。甲午战争以后,这种均衡态再度消失,让位于三重不均衡态,导致清季十年国家转型的失败和清朝的最终覆亡。晚清国家转型因此成败参半:在维持18世纪中叶所奠定的疆域格局方面,是基本成功的;在向近代主权国家过渡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成败参半;在政治体制的近代转型方面,则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均衡态 晚清 地缘格局 财政构造 政治认同 国家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白垩系沉积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18
作者 周珂亮 孙逊 孙永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9-666,共8页
地质体中藿烷类化合物以17αβ-藿烷系列为主,且C_(31+)升藿烷相对含量通常呈现出随碳数增加而减小的特征。本文报道了美国墨西哥湾下白垩统Aptian-Albian阶碳酸盐岩可溶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17α-C_(31)>C_(30)... 地质体中藿烷类化合物以17αβ-藿烷系列为主,且C_(31+)升藿烷相对含量通常呈现出随碳数增加而减小的特征。本文报道了美国墨西哥湾下白垩统Aptian-Albian阶碳酸盐岩可溶有机质中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的检出(17α-C_(31)>C_(30))。与含正常藿烷系列的碳酸盐岩相比,该类低TOC含量碳酸盐岩中可溶有机质表现为低n-C_(17)/n-C_(21)值、5α(H),14α(H),17α(H)-C_(29)规则甾烷优势、C同位素组成偏重、高Pr/Ph和Ts/Tm值等特征。结合碳酸盐岩沉积背景和可溶有机质中甲基藿烷的分布特征,提出该类沉积有机质发育于偏氧化的近岸浅水环境,沉积环境演变导致的生源变化是促使异常高C_(31)-C_(32)升藿烷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来源可能与某种异养细菌优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1)-C_(32)升藿烷 微生物 甲基藿烷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