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蓉 丘凌 +1 位作者 汪思阳 曲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2-1006,1016,共6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外源性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骨代谢、骨密度的不同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A组阿仑膦酸钠、维D_3片联合胰岛素(诺...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外源性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骨代谢、骨密度的不同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A组阿仑膦酸钠、维D_3片联合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组,B组阿仑膦酸钠、维D_3片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亚莫利)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24周、52周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碱性磷酸酶(AKP)、N端骨钙素(N-MID)、25(OH)D_2+D_3、血钙(Ca)及骨密度(BMD),并分析治疗后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后12周FPG及Hb 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25(OH)D_2+D_3、体重指数(BMI)及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组较B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第52周,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钙(Ca)、25(OH)D_2+D_3、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组患者25(OH)D_2+D_3、血钙及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及骨密度(BMD)较B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较口服降糖药物在骨代谢、骨密度增高方面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骨密度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英 俞正霞 +2 位作者 王伟良 叶明浩 曲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 e/QTc;行24 h动态心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 e/QTc;行24 h动态心电图,实验组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室性期前收缩组76例,室性心动过速组25例;随访6~48个月,根据实验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存活组103例及猝死组21例,观察Tp-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猝死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P<0.05,P<0.01);猝死组Tp-e、QTc、QTd、Tp-e/QTc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明显升高(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与室性期前收缩组比较,室性心动过速组Tp-e、QTc、QTd、Tp-e/QTc明显升高;Tp e、QTd、Tp-e/QTc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P<0.01).结论 Tp-e、QTc、QTd、Tp-e/QTc能够反映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其值增大可能是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性 心动过速 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五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免疫调节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席蓓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评价胸腺五肽注射液(依妙宁)调节老年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静脉滴注,1 mg/d,1次/d;B组患者仅给予安慰剂(0.9... 目的评价胸腺五肽注射液(依妙宁)调节老年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静脉滴注,1 mg/d,1次/d;B组患者仅给予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均治疗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及停药后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采用玻片法),比较CD4/CD8,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A组患者治疗第7天、第14天及停药后第14天CD4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第14天患者的CD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第7天及停药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停药后第14天A组患者CD4细胞数量与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治疗前CD4/CD8与治疗第14天比较、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B组患者治疗前、后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胸腺五肽能够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持续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慢性病 老年人 免疫 细胞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量胸腔积液诊断肺外结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黎慧婷 邱凌 +2 位作者 李俊 徐蓉 曲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6,共2页
老年患者肺外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较多的结核菌阴性者,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或灵敏度不高。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辅助临床快速诊断可以提高结核的临床诊断率。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临床... 老年患者肺外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症较多的结核菌阴性者,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或灵敏度不高。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辅助临床快速诊断可以提高结核的临床诊断率。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探讨T-SPOT.TB检测在社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诊断 肺外结核 免疫酶技术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席蓓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85-286,共2页
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是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因素[1];为了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血浆胆固醇应在5.17mmol/L以下[2].故选择一个疗效高而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血脂康 辛伐他汀 治疗 原发性高脂血症 疗效比较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毛旭东 张汝忠 +3 位作者 曲毅 何悦 沈海燕 王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9-201,33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卧床老年人的骨代谢和维生素D_2、D_3水平的状况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毛旭东 刘丛 +3 位作者 邢旭斌 丁新 施雪莺 曲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卧床老年人的骨代谢变化及体内维生素D2和D3水平。方法随机选取126位长期卧床(1年以上)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36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定量测定两组人群的维生素D2和D3,并测... 目的观察长期卧床老年人的骨代谢变化及体内维生素D2和D3水平。方法随机选取126位长期卧床(1年以上)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36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定量测定两组人群的维生素D2和D3,并测定骨代谢指标和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的血清钙、磷浓度、PTH、CT相比无差异(P>0.05);骨形成指标AKP、N-MID相比无差异(P>0.05);骨吸收指标β-CTX相比有明显区别(P<0.01)。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浓度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10.48±6.54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315.40±8.19 ng/ml(P<0.01),总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研究组11.33±6.90 ng/ml也低于对照组15.33±8.32 ng/ml(P<0.05)。总25羟基维生素D仅与PTH显著负相关,r=-0.362(P<0.01)。结论卧床超过1年的老年人仍然存在骨吸收增高,骨丢失加快,同时维生素D缺乏明显,并加重了骨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 骨钙素N端(N-MID) β-胶原特殊序列(β-CIX) 甲状旁腺激素(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旭东 张汝忠 +3 位作者 曲毅 何悦 沈海燕 王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1-323,33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胡珺 朱福 +4 位作者 谢骏 成兴海 陈桂雨 邰海凤 范少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 目的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高龄非高血压组(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龄高血压组的所有心脏结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与高龄非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心脏结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心脏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导致更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心脏质量增加以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加剧,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平稳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龄 左心室质量指数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状态对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蕊 徐蓉 +4 位作者 段俊丽 倪培华 潘志红 刘蓓菁 郑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大鼠单侧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组(n=18)采用柠檬酸钠缓冲液稀释STZ,7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n=18)给予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一次性腹腔...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大鼠单侧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组(n=18)采用柠檬酸钠缓冲液稀释STZ,7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n=18)给予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均手术结扎切除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分别于手术当天和第7天检测尾静脉血糖;第15天两组各处死9只大鼠检测血清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XOD)、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肌肉毛细血管密度;两组剩余各9只大鼠血管造影法观察双下肢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术后15 d,毛细血管缺血区域毛细血管评分记数和毛细血管密度均表明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血清中血糖、HDL及组织中的SOD、XOD、NO和cGMP含量变化相关。结论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状态及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减退标志
11
作者 席蓓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R波波峰出现时间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测量 33例左室射血分数 <5 0 %及 2 2例左室射血分数≥ 5 0 %对照者的最大R波波峰时间。 结果左室射血分数 <5 0 %与对照者相比平均最大R波波峰时间升高 ,P <... 目的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R波波峰出现时间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测量 33例左室射血分数 <5 0 %及 2 2例左室射血分数≥ 5 0 %对照者的最大R波波峰时间。 结果左室射血分数 <5 0 %与对照者相比平均最大R波波峰时间升高 ,P <0 .0 0 0 1。 结论证实R波波峰时间与心功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减退 左室射血分数 R波波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