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设计中的特色文脉空间塑造——以宿州市职业教育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文脉空间是职业教育园区的灵魂,但我国在职业教育园区的文脉空间塑造中往往过于强调标新立异,忽视了对文脉空间文化气息的诠释以及对尺度感、归属感的营造,因而造成了大而空的公共空间。基于此,文章提出职业教育园区文脉空间塑造应突出... 文脉空间是职业教育园区的灵魂,但我国在职业教育园区的文脉空间塑造中往往过于强调标新立异,忽视了对文脉空间文化气息的诠释以及对尺度感、归属感的营造,因而造成了大而空的公共空间。基于此,文章提出职业教育园区文脉空间塑造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场所精神与归属感,并结合宿州市职业教育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从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实训空间与共享空间构建、多层次的文脉空间构建及开放空间体系下的人文要素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园区的特色文脉空间塑造方法,以期为我国同类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园区 文脉空间 塑造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布局研究--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季翔 肖炳科 孙强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共6页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城市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养老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力量,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有序协调城市养老资源。本文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充分研究分析当下机构养老设施现状,...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城市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养老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力量,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有序协调城市养老资源。本文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充分研究分析当下机构养老设施现状,运用差异化分析进行养老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微观和政策引导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推动城市机构养老设施的有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构养老设施 空间布局 差异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发展”三位一体的城镇综合整治规划探析--以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强 王锴 +2 位作者 白潇潇 卞连波 杨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0-56,共7页
旧城更新的综合性特点,以及所要体现的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及保护城市传统历史文化的理念,决定了旧城区综合整治规划需采取创新、包容、开放、多位一体的思路,探索兼顾多元目标的规划路径。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历史悠久,文化特色与自然... 旧城更新的综合性特点,以及所要体现的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及保护城市传统历史文化的理念,决定了旧城区综合整治规划需采取创新、包容、开放、多位一体的思路,探索兼顾多元目标的规划路径。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历史悠久,文化特色与自然特征显著,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为了将汉王镇老镇区打造成商贸旅游中心镇,综合整治规划通过对上位规划的解读、汉王镇特点的分析、国内典型案例的借鉴,提出了"文化、生态、发展"三位一体的思路,并采用"三个充分、三个结合"的规划路径,重新梳理功能分区、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分布、生态系统、景观和景点系统等,力图将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激发老镇区活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整治规划 旧城更新 汉王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高铁生态商务区概念规划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沙朝勇 邓德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127,共5页
徐州市高铁生态商务区概念规划依托区域生态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融合规划理念,确定区域总体定位。规划通过水系整治和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区域生态空间;从基地与周边城市组团的功能融合进行考虑,构建区域总体用地结构;从"公交优先、... 徐州市高铁生态商务区概念规划依托区域生态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融合规划理念,确定区域总体定位。规划通过水系整治和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区域生态空间;从基地与周边城市组团的功能融合进行考虑,构建区域总体用地结构;从"公交优先、组团发展和分区调控"等策略入手,构建区域道路网络系统;从整体设计出发,构建"两廊契入、水绿织脉、两轴交汇、多区辉映"的规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功能融合 高铁生态商务区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城市建设“十五”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
5
作者 陈云鹏 冯鑫 +1 位作者 陈更 檀通淮 《规划师》 2000年第2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规划指标体系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街区重构中的空间句法的应用--以四川富新镇街区设计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冬冬 陈更 沈慧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9,共7页
5·12汶川地震之后,川西传统街区空间结构遭遇严重破坏,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探索手法,并以四川省绵竹市富新镇为实践项目,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关系图解和整合度值,寻找到街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震时减灾的规划手法,定性描述了人和... 5·12汶川地震之后,川西传统街区空间结构遭遇严重破坏,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探索手法,并以四川省绵竹市富新镇为实践项目,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关系图解和整合度值,寻找到街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震时减灾的规划手法,定性描述了人和空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的重新组构。希望一脉相承的全新规划思路对当下和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街区重构 绵竹富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规划中生态理念的实现——以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赖胜男 袁艳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190-12191,12205,共3页
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破坏严重,忽视自身特色等误区。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具有独特的资源,其总体规划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城镇旅游规划、绿地系统、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以期达到建设生态旅游型城镇... 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破坏严重,忽视自身特色等误区。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具有独特的资源,其总体规划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城镇旅游规划、绿地系统、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以期达到建设生态旅游型城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生态理念 大沙河镇 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为先 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被引量:94
8
作者 李汉飞 《中国园林》 2002年第2期11-12,共2页
居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要满足居民的生理需要也要满足他们特定的精神需求,居住区环境设计不是简单的美化设计而应是情感设计,要以人为本、巧妙立意。立意要从其自然、历史、文化的特征、特别是从入住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取主题,使居... 居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要满足居民的生理需要也要满足他们特定的精神需求,居住区环境设计不是简单的美化设计而应是情感设计,要以人为本、巧妙立意。立意要从其自然、历史、文化的特征、特别是从入住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取主题,使居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环境景观 以人为本 职业构成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度容量预测的服务业项目空间布局优化途径——以徐州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曹霞 邹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研究从徐州市区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和集中办公楼宇三大重要服务业项目入手,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参考指标,对重要服务业项目的适度容量进行预测;同时,结合重要服务业项目空间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适度容量为指导,探讨重要服务... 研究从徐州市区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和集中办公楼宇三大重要服务业项目入手,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参考指标,对重要服务业项目的适度容量进行预测;同时,结合重要服务业项目空间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适度容量为指导,探讨重要服务业项目的空间布局优化途径,以期有效引导徐州市区重要服务业项目的选址和落地,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经济的双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 五星级酒店 集中办公楼宇 适度容量预测 空间布局优化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城亦乡,城乡相融—德国城镇规划建设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宁 李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0引言一个地方,须让人生情;一方水土,该让人迷恋,二者兼得,是谓发展协调。笔者立足我国国情做了诸多城镇规划,有着颇为美好的规划愿景。带着这些规划愿景,到德国后发现这里的小城镇恰有憧憬中的风貌:她带着自然的味道,她有着别样的内蕴... 0引言一个地方,须让人生情;一方水土,该让人迷恋,二者兼得,是谓发展协调。笔者立足我国国情做了诸多城镇规划,有着颇为美好的规划愿景。带着这些规划愿景,到德国后发现这里的小城镇恰有憧憬中的风貌:她带着自然的味道,她有着别样的内蕴,在庭前亦或在街角,皆能品出文化和时光的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规划建设 德国 城乡 小城镇 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近现代城市建筑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波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81,共6页
本文阐述分析了徐州不同时期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指出了近现代建筑在城市的艰难处境,探讨了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思路。
关键词 徐州 近现代 建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价值链接的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环宁 张晴晴 曹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 基于人本价值视角,将遗产对象视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场域空间,从城市与城区、片区与地段、建筑与场所三重空间尺度,提出城市遗产统筹保护与文化空间系统组构方法。以孤岛文化空间历史价值链接、历史文化空间当代价值链接、小微文化空间价值媒介链接3种价值链接机制为底层逻辑,建立城区遗产同源要素统筹、地段遗产文化生境统筹、建筑遗产价值媒介统筹3种要素统筹模式,以及城市文化空间网络建构、地段文化空间功能组织、建筑文化空间场景营造3种空间组构方案,以期突破传统遗产保护理论在遗产价值认知、价值链接和要素统筹方面的瓶颈,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活化和价值传承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文化空间 价值链接 统筹保护 人本视角 文化生境 历史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周围各县(市)运输量调查
13
作者 郭燕生 《城市规划》 1980年第1期42-43,共2页
为了了解徐州市区与周围各县(市)的交通联系,以搞好城市的交通规划,我们对徐州地区各县和安徽省淮北市、肖县进行了交通运输量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与分析意见介绍于后。 一、概况: 徐州市与安徽、河南、山东相邻。
关键词 徐州市区 交通运输量 公路 高峰小时 沛公 货车 徐州地区 交通量 客货运量 客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1949年后城市地标公共文化价值多维度识别——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竞 张晴晴 +2 位作者 吕思维 杨亚林 曹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6期73-79,共7页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此,本文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历史景观构成要素,基于关联性、整体性、历时性视角,建立了从地标与城市多维度关联关系识别其公共文化价值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区位关系、功能权属、形态特征、称谓方式四大地标特征识别要素和目标导向、权力话语、审美风尚、社会思潮四项价值解析线索,通过对1949-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79处地标样本的解析,揭示出上述阶段重庆乃至全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在关联逻辑,以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与保护实践提供判别、指导依据和为我国当代城市建成环境文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地标 公共文化 多维度识别 重庆地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灾区重建中的街区色彩探索
15
作者 朱冬冬 陈更 沈慧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7,共6页
街区色彩,作为视觉体验的首要因子,饱含着城市文化情怀的必需元素,理应在规划设计中予以重视。根据色彩地理学、色彩景观理论,以四川绵竹富新镇区灾后重建的色彩规划作为实践案例,探索了以细致的现状调研、色彩基调的准确把握、针对不... 街区色彩,作为视觉体验的首要因子,饱含着城市文化情怀的必需元素,理应在规划设计中予以重视。根据色彩地理学、色彩景观理论,以四川绵竹富新镇区灾后重建的色彩规划作为实践案例,探索了以细致的现状调研、色彩基调的准确把握、针对不同街区给出不同的色彩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景观色彩设计的街区色彩设计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 色彩规划 灾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水对城南河水质水量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文琦 俞芳琴 +1 位作者 韩璐遥 刘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7,191,共8页
为改善城市河道枯水期流量小、水位低、水动力不足、水质污染严重等情况,以南京市城南河为例,进行枯水期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研究。通过综合考虑枯水期上下游及干支流水质状况,同时结合补水水量及补水方式(包括间断补水和持续补水)的差异... 为改善城市河道枯水期流量小、水位低、水动力不足、水质污染严重等情况,以南京市城南河为例,进行枯水期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研究。通过综合考虑枯水期上下游及干支流水质状况,同时结合补水水量及补水方式(包括间断补水和持续补水)的差异性设置补水方案。论文建立了研究区域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不同补水方案下污染物COD、NH3-N、TP削减率及流速分布变化,进而得出不同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补水水量的增长,污染物浓度削减率的增幅先快后慢;间断补水方案优于持续补水方案;生态补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效果显著,对于水质较好和曲折连绵的河段的改善不明显;生态补水对流速分布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受到河道内建筑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确定补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城南河 生态补水方案 MIKE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过程的南京市城南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倩云 韩璐遥 +2 位作者 俞芳琴 刘俊 严一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4,51,共5页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明确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思路,以南京市城南河流域为例,针对滨江城市水生态系统现状,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研究。根据现状调查及水质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城南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体流...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明确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思路,以南京市城南河流域为例,针对滨江城市水生态系统现状,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研究。根据现状调查及水质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城南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体流通性差、生物多样性一般、水生态服务功能受限等问题,制定以控源截污、LID布设、水系连通等措施为主要组成的水质提升方案,因地制宜完善水生态修复方案。并构建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借助ECOLab模块模拟方案实施前后流域内各河道水质变化过程,预测评价城南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效果。根据模拟结果,水生态修复方案的实施使流域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对流域水生态修复效果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城市 水生态修复 水质提升 MIKE11 ECOLab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AF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氨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秀芳 吴建堃 王志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9期76-78,共3页
采用UBAF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气水比、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填料高度等工艺参数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在2.07~22.9mg·L-1之间时,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45.1%。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气水比为2... 采用UBAF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气水比、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填料高度等工艺参数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在2.07~22.9mg·L-1之间时,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45.1%。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气水比为2∶1,进水流量为0.6L·h-1,水力负荷为0.31m3·m-2·h-1,填料高度为60cm,进水CODCr浓度低于4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建堃 李秀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1期64-67,共4页
在不排泥的条件下,SMBR系统表现出对CODCr、NH3-N、TN、TP等指标良好且稳定的去除效果,其中TN、TP在较高的污泥浓度下才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对SMBR系统处理效果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污泥浓度对系统的处理效果及反应器内的生物处... 在不排泥的条件下,SMBR系统表现出对CODCr、NH3-N、TN、TP等指标良好且稳定的去除效果,其中TN、TP在较高的污泥浓度下才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对SMBR系统处理效果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污泥浓度对系统的处理效果及反应器内的生物处理都有影响,因系统不排泥,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系统出水的有机物含量下降,而反应器中的有机物浓度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城市污水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闲置地转型绿地: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姗姗 胡曾庆 +1 位作者 李玲 常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1,共9页
存量更新背景下,闲置地转型绿地是挖掘存量绿地潜力、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近2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剖析闲置地转型绿地的潜力及优先级评价、规划过程及影响机制、修... 存量更新背景下,闲置地转型绿地是挖掘存量绿地潜力、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近2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剖析闲置地转型绿地的潜力及优先级评价、规划过程及影响机制、修复技术及理论、景观更新设计、综合效益评估、可持续性评价6个层面研究成果。基于对未来研究展望,提出我国规划背景下闲置地转型绿地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闲置地 绿地 全生命周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