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挖掘机驾驶室与机外辐射噪声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居世昊 冯涛 +1 位作者 王飞 嵇秋池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3,共5页
某型挖掘机试制新风扇时,低挡位出现机外辐射噪声改善、驾驶室噪声退化现象,与常理不符。考虑驾驶室低频共振所致,故通过试验研究新旧风扇对驾驶室、机外辐射噪声的影响,并结合发动机、驾驶室振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七叶组合镰刀... 某型挖掘机试制新风扇时,低挡位出现机外辐射噪声改善、驾驶室噪声退化现象,与常理不符。考虑驾驶室低频共振所致,故通过试验研究新旧风扇对驾驶室、机外辐射噪声的影响,并结合发动机、驾驶室振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七叶组合镰刀式风扇对发动机降噪明显,性能优越,在车窗玻璃、驾驶室降噪上表现良好,降低1.5 dB左右。但其在1 350 r/min声压级突增,隔振退化明显,较差于六叶等截面直叶式。经分析,此转速下板件振动能量过大,产生共振现象,其向驾驶室内发射低频噪声,其他转速段驾驶室、机外辐射噪声仍呈正相关。采用七叶组合镰刀式风扇可以有效改善热平衡性能,水温、液压油温度、机油温度均无超标风险,机舱前后温度分别为76.5、76.7℃,控制良好,改进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试验 共振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流量再生的飞轮储能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建松 黎少辉 +2 位作者 周波 孙金海 金月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4,共7页
针对挖掘机动臂下放过程中的势能浪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机械式动臂势能回收系统;为了尽量减小液压泵马达的型号,该系统融合了流量再生原理;结合某4 t试验用挖掘机,对系统的关键元件进行了计算和选型;使用AMESim软件进行了... 针对挖掘机动臂下放过程中的势能浪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机械式动臂势能回收系统;为了尽量减小液压泵马达的型号,该系统融合了流量再生原理;结合某4 t试验用挖掘机,对系统的关键元件进行了计算和选型;使用AME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液压泵马达排量对系统能量回收和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实现了流量再生功能的同时,最高可实现约61%的动臂势能的回收与再利用,显著提高了液压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 流量再生 挖掘机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轮储能原理的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建松 黎少辉 +2 位作者 周波 孙金海 金月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针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在下放时势能转化为热能造成的能量浪费问题,提出一种以液压泵/马达作为能量转化元件、飞轮为储能元件的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系统,阐明系统工作原理。以某4 t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匹配,建立系... 针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在下放时势能转化为热能造成的能量浪费问题,提出一种以液压泵/马达作为能量转化元件、飞轮为储能元件的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系统,阐明系统工作原理。以某4 t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匹配,建立系统模型;对典型工作循环中,对液压泵/马达排量、飞轮转动惯量等关键参数对动臂运动和能量回收和再利用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能量回收和再利用的具体数值,最高可达约65%。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显著提升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 挖掘机 动臂 势能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节臂轮式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单晓敏 曹宇 +1 位作者 张真畅 吴晓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6-219,222,共5页
应用D-H法对针对市场上四节臂轮式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包括连杆坐标系的建立、位姿变换矩阵的计算和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以对比现有设计数据的挖掘角度和力臂增量之和为优化目标,结合市场某型号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基本参数,在不... 应用D-H法对针对市场上四节臂轮式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包括连杆坐标系的建立、位姿变换矩阵的计算和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以对比现有设计数据的挖掘角度和力臂增量之和为优化目标,结合市场某型号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基本参数,在不改变主要构件长度的前提下针对液压缸铰点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在MATLAB平台下通过输入优化变量实现挖掘包络图的自动绘制,并对比优化前后包络图。在不影响挖掘力的前提下,优化后的挖掘范围增加率相对于力臂减小率提高了约3倍,且铲斗挖掘力也有部分提升,优化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挖掘机 四节臂工作装置 D—H法运动学分析 多目标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秦家升 赵继云 +1 位作者 李宗 王振兴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0-73,共4页
针对挖掘机动臂势能损失,提出了一种辅助动力式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通过仿真的方法与直接动力式油液混合动力动臂势能回收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动力式能量回收系统,需要对挖掘机原液压系统做较大的改... 针对挖掘机动臂势能损失,提出了一种辅助动力式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通过仿真的方法与直接动力式油液混合动力动臂势能回收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动力式能量回收系统,需要对挖掘机原液压系统做较大的改动,实际应用价值和效果不大;辅助动力式系统,释放过程平稳、独立,因而实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挖掘机 动臂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挖掘机工作阶段的分类与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伟嵬 邓剑洋 +1 位作者 张靖文 牛东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4-1473,1489,共11页
为实现对挖掘机作业循环各工作阶段的自动识别,采用以执行机构先导压力、主泵压力和功率为识别对象的智能识别方法.根据执行机构先导压力的变化划分工作阶段,并用主泵压力和功率验证.以各工作阶段起始特征波形作为其起始标志,以时间窗... 为实现对挖掘机作业循环各工作阶段的自动识别,采用以执行机构先导压力、主泵压力和功率为识别对象的智能识别方法.根据执行机构先导压力的变化划分工作阶段,并用主泵压力和功率验证.以各工作阶段起始特征波形作为其起始标志,以时间窗滑移方式提取起始特征并确定最佳时间窗宽度,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识别各标志.对比了深度学习中分类识别领域应用广泛的ResNet和LSTM的识别效果,发现LSTM的识别效果更好,对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到99.75%.采用LSTM对测试数据进行识别,识别正确率仅有82.54%,说明存在误识别.提出以挖掘机工作阶段的逻辑顺序和设定主泵功率阈值作为校正依据对误识别进行校正,识别正确率可提升至99.72%.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可有效识别作业循环各工作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工作阶段 残差神经网络(ResNet)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 智能校正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PID的负载敏感挖掘机位姿控制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宋昊举 李桂琴 +1 位作者 熊炘 秦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7,共8页
挖掘机执行机构轨迹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其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基础。针对泵控/阀控相耦合的负载敏感(Load Sensitive,LS)系统挖掘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模糊PID控制方法(Fuzzy-PID)以实现LS挖掘机执行机构位姿的精确控制。该方法不依赖... 挖掘机执行机构轨迹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其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基础。针对泵控/阀控相耦合的负载敏感(Load Sensitive,LS)系统挖掘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模糊PID控制方法(Fuzzy-PID)以实现LS挖掘机执行机构位姿的精确控制。该方法不依赖离线计算,可实现作业过程中PID参数的整定。建立LS挖掘机联合仿真模型对Fuzzy-PID的控制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uzzy-PID控制精度更高,与PID相比,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减少了23.85%。进一步,通过发动机转速及斗杆运行速度验证了Fuzzy-PID稳定性和响应性。研究结果可为负载敏感系统液压挖掘机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及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负载敏感系统 模糊PID 位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多控制策略参数匹配仿真 被引量:3
8
作者 谭贤文 方锦辉 +1 位作者 费树辉 金月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3-1049,共7页
为提高油液混合动力系统挖掘机的节能效果,研究了辅助动力系统多控制策略的参数匹配问题。根据动力源驱动结构、工作原理及负载特性,提出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恒排量释放、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恒扭矩释放、稳定主泵工作点+恒排量释放及稳定... 为提高油液混合动力系统挖掘机的节能效果,研究了辅助动力系统多控制策略的参数匹配问题。根据动力源驱动结构、工作原理及负载特性,提出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恒排量释放、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恒扭矩释放、稳定主泵工作点+恒排量释放及稳定主泵工作点+恒扭矩释放四种控制策略,并建立了系统主要元件数学模型,仿真对比分析四种控制策略的节能效果,得出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恒排量释放节能效果最优的结论,并依此确定辅助马达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较原系统,参数匹配后的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提高了9.8%,工作效率提升了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混合 参数匹配 控制策略 蓄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建模与参数匹配仿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贤文 胡波 +2 位作者 方锦辉 王振兴 董永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6-53,共8页
为提高油液混合动力系统挖掘机的节油效果及操控性能,对某21 t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进行了参数匹配仿真研究。基于元件样本曲线及试验测试曲线,建立混合动力挖掘机数学模型和整机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根据动力源驱动结构、工作... 为提高油液混合动力系统挖掘机的节油效果及操控性能,对某21 t油液混合动力挖掘机进行了参数匹配仿真研究。基于元件样本曲线及试验测试曲线,建立混合动力挖掘机数学模型和整机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根据动力源驱动结构、工作原理及负载特性,确定了释放策略。利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不同辅助马达与蓄能器参数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并依此确定系统匹配参数。仿真对比分析了参数匹配后的混合动力系统与原系统动臂油缸下降速度、发动机输出扭矩、燃油消耗量、燃油消耗率。结果表明,相对于原系统,节油率为12.5%,节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混合动力 挖掘机 参数匹配 蓄能器 辅助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支重轮螺栓自动涂胶与装配技术浅析
10
作者 于爱军 邱成 《河北农机》 2022年第4期63-65,共3页
挖掘机支重轮螺栓数量多、紧固力矩大,人工涂胶、装配劳动强度大,质量与效率低,亟须一种自动化装置与技术取代人工操作。本文分析了传统手工涂胶、装配支重轮螺栓的不足,提出并采用了螺栓自动涂胶与装配技术,分别介绍了螺栓自动涂胶装... 挖掘机支重轮螺栓数量多、紧固力矩大,人工涂胶、装配劳动强度大,质量与效率低,亟须一种自动化装置与技术取代人工操作。本文分析了传统手工涂胶、装配支重轮螺栓的不足,提出并采用了螺栓自动涂胶与装配技术,分别介绍了螺栓自动涂胶装置和螺栓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实践表明,采用螺栓自动涂胶与装配技术可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重轮螺栓 自动涂胶 桁架机械手 自动紧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挖掘机行走系统稳定性改进措施
11
作者 王慧宾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1期29-29,31,共2页
文章分析轮式挖掘机液压行走系统及变速切换的工作原理,针对出现的行走抖动的问题,通过对挖掘机行走高低速变速阀的测试,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经试验证明改善有效,提高了行走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轮式挖掘机 液压行走 变速阀 悬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结构件焊缝成形质量在线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浩 池玉朋 +2 位作者 方荣超 陈超 赵小辉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0,共9页
目前,焊接结构件焊缝成形质量的无损检测仍普遍采用低效率、低精度的目视方法.为改善这一现状,一种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焊缝成形质量在线检测技术被提出,建立的3D坐标识别模型,赋予了该技术对空间3D信息的感知能力,融合YOLOv5与空间距离判... 目前,焊接结构件焊缝成形质量的无损检测仍普遍采用低效率、低精度的目视方法.为改善这一现状,一种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焊缝成形质量在线检测技术被提出,建立的3D坐标识别模型,赋予了该技术对空间3D信息的感知能力,融合YOLOv5与空间距离判断法的图像处理算法,从结构光图像中自主判定焊缝的类型,并自动测量焊缝的几何尺寸,如焊缝宽度、余高与焊脚尺寸等,该算法不再局限于焊缝轮廓的监测,还可准确地识别、分类与定位各种焊缝几何缺陷,如焊缝超高、错边、未焊满下垂、咬边、焊瘤、凸度过大与焊脚不对称等,并根据ISO 5817:1992标准在线自主评定缺陷的质量等级.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焊缝几何尺寸的测量精度可达10^(-2)mm量级,对焊缝几何缺陷的质量等级评定准确率达100%,完全满足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在线评定焊缝成形质量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件 焊缝成形 质量检测 结构光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太阳能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应用分析
13
作者 冯涛 《农村电工》 2025年第2期32-33,共2页
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占据较大比重。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制热和发电一体化的联供系统,与传统暖通空调相比,可减少三分之一能耗。而太阳能特别是PVT光伏板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系统更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基础上的光热耦合热泵系统,... 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占据较大比重。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制热和发电一体化的联供系统,与传统暖通空调相比,可减少三分之一能耗。而太阳能特别是PVT光伏板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系统更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基础上的光热耦合热泵系统,其高效节能的同时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本文以徐州农村地区某党群服务中心为例,介绍基于太阳能耦合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暖通空调 建筑能耗 能量梯级利用 热电联产 太阳能 热泵系统 环保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处理工艺对Q345焊接热影响区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国 张立平 +5 位作者 刘夕 孟庆禹 吴斌 王勇 张升霞 杨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8-212,共5页
目的降低Q345焊接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方法假设Q345对接焊缝两侧热影响区对称位置的表面残余应力一致,并采用盲孔法测量进行验证。采用超声冲击设备对焊缝一侧热影响区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冲击处理,并测量焊缝两侧的残余应力值。对比焊... 目的降低Q345焊接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方法假设Q345对接焊缝两侧热影响区对称位置的表面残余应力一致,并采用盲孔法测量进行验证。采用超声冲击设备对焊缝一侧热影响区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冲击处理,并测量焊缝两侧的残余应力值。对比焊缝两侧残余应力大小,并以消减率评价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结果焊缝两侧热影响区对称位置的表面残余应力差值不超过最大主应力值的7.5%。超声冲击处理使热影响区的表面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消减率达到88%~130%。冲击时间一定,冲击电流的增大使残余应力消减率增大,但消减率增加的趋势变小。冲击电流一定,冲击时间增大时,残余应力的消减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可以认为焊缝两侧热影响区对称位置的应力值相等。提高冲击电流能够提高冲击力,使热影响区发生更大的塑性变形及位错结构变化,进而提高残余应力的消减率。但由于加工硬化的影响,消减率增加的趋势减小。超声冲击电流一定时,冲击力是一定的,提高冲击时间对消除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残余应力 超声冲击处理 盲孔法 消减率 热影响区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砂表面三维粗糙度参数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井 李志永 +2 位作者 罗京帅 陈龙 蹤雪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6-252,285,共8页
目的揭示喷砂预处理表面三维粗糙度参数对热喷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喷砂距离和喷砂速度为影响因子,对45#钢试样进行喷砂处理,采用三维光学显微镜测得各工艺参数下喷砂表面的三维形貌及三维粗糙度参数,并利用"粘接-拉伸&q... 目的揭示喷砂预处理表面三维粗糙度参数对热喷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喷砂距离和喷砂速度为影响因子,对45#钢试样进行喷砂处理,采用三维光学显微镜测得各工艺参数下喷砂表面的三维形貌及三维粗糙度参数,并利用"粘接-拉伸"测试方法测得涂层的结合强度。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涂层结合强度与三维粗糙度参数间回归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三维粗糙度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喷砂预处理表面随机分布着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凸峰和凹坑,方向各异,没有固定的取向,其整体表面粗糙度S_a平均为4.84μm,涂层结合强度平均为32.8 MPa。涂层结合强度与三维粗糙度参数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且S_a、S_(dr)、S_(dq)、S_q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S_a和S_(dr)越大,有利于增大涂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S_(dq)较大时,所形成的凹坑及凸峰较为尖锐,有利于为涂层机械结合提供更多的锚固点;结合界面的S_q较大时,其表面形貌以较深的凹坑为主,导致凹坑深处易形成残留气孔缺陷,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润湿效果及结合性能。结论 S_a、S_(dr)、S_(dq)、S_q为涂层结合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存在非线性回归关系,各三维粗糙度参数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及趋势与回归数学模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预处理 三维粗糙度 结合强度 非线性回归分析 表面形貌 热喷涂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减速器润滑油流量分配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伍开松 廉栋 +1 位作者 陈明 张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102,107,共5页
在工程设计计算中,流量分配问题非常复杂,一般需进行大量计算,管路结构尺寸被周围空间限制的系统计算更繁琐。以核电站行星减速器内部流量分配问题为例,提出采用反求法来计算流量分配,即根据约束条件划分求解的顺序,按计算顺序依次进行... 在工程设计计算中,流量分配问题非常复杂,一般需进行大量计算,管路结构尺寸被周围空间限制的系统计算更繁琐。以核电站行星减速器内部流量分配问题为例,提出采用反求法来计算流量分配,即根据约束条件划分求解的顺序,按计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求得管路直径,最终完成流量的分配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空间尺寸受约束的管路系统的流量分配问题,同样适用于一般的管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减速器 流量分配 反求法 管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定心、滚动支撑中心架的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金海 杨晓磊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146,共2页
针对传统中心架存在的难对中、易磨损、易振动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定心、滚动中心架。该中心架采用V形块自动定心,效率高,且支撑刚度大;V形块上有滚轮,可变滑动摩擦,工件与中心架之间为滚动摩擦,磨损小;采用丝杠自锁提供夹紧力,安... 针对传统中心架存在的难对中、易磨损、易振动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定心、滚动中心架。该中心架采用V形块自动定心,效率高,且支撑刚度大;V形块上有滚轮,可变滑动摩擦,工件与中心架之间为滚动摩擦,磨损小;采用丝杠自锁提供夹紧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架 自定心 滚动支撑 V形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移动可旋转钻床夹具设计
18
作者 孙金海 杨晓磊 孟宝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2,共2页
针对普通钻床夹具存在孔定位精度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向移动可旋转钻床夹具,介绍了该夹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该夹具可快速进行直线和圆周两个方向的定位,省去了传统划线、找正等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 针对普通钻床夹具存在孔定位精度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向移动可旋转钻床夹具,介绍了该夹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该夹具可快速进行直线和圆周两个方向的定位,省去了传统划线、找正等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通过高精度的丝杠和刻度盘能有效地保证孔的位置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移动 可旋转 钻床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刃可调深孔镗头设计
19
作者 孙金海 杨晓磊 孟宝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33,共2页
针对在液压缸深孔镗削中存在的镗偏、栽刀、辅助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刃可调深孔镗头。这种镗头主要由周向呈120°分布的3把可调刀体、3个导向条和3个胶木支撑条构成,此结构有效改善了镗头体的受力状态,减少栽刀、镗偏... 针对在液压缸深孔镗削中存在的镗偏、栽刀、辅助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刃可调深孔镗头。这种镗头主要由周向呈120°分布的3把可调刀体、3个导向条和3个胶木支撑条构成,此结构有效改善了镗头体的受力状态,减少栽刀、镗偏等缺陷,可有效解决大缸径、大余量液压缸一次镗削成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缸 深孔 镗削 三刃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流变阀压力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安欣 谢方伟 +2 位作者 赵呈向 田祖织 石修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9-214,共6页
针对传统磁流变阀流道间隙固定,可控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流道间隙可调式磁流变阀。采用Ansoft Maxwell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得到了磁感线分布规律以及磁感应强度随路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阀口压降数学模型,并对... 针对传统磁流变阀流道间隙固定,可控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流道间隙可调式磁流变阀。采用Ansoft Maxwell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得到了磁感线分布规律以及磁感应强度随路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阀口压降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磁流变阀的流量、控制电流、阻尼间隙等参数与压降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当励磁电流为1.5 A、径向流道间隙为0.5 mm时,总压降可达最大值7095 kPa;磁流变阀总压降与电流和流量成正相关,与径向间隙成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磁流变阀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阀 压力特性 仿真分析 流道 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