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时的干预措施、评价方法和指标、康复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共检索文献4172篇,最终纳入15篇,来自5个国家,多数文献源于医学、公共健康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2年。远程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远程康复小组、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身体活动、运动监测、提供相关知识、专业人员沟通指导及问题解答、提供心理支持、自我报告、医务人员监督提醒9个要素。根据ICF架构,远程康复促进冠心病患者功能康复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包括b1精神功能,b4心血管、血液、免疫和呼吸系统功能,b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活动与参与(包括d2一般任务和要求,d4活动,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8主要生活领域,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影响冠心病患者活动与参与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主要包括e1用品和技术,e3支持和相互联系,e4态度,e5服务、体制和政策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冠心病患者远程康复的9个内容要素,并基于ICF分析远程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CI组增加BCI,tDCS组增加tDCS治疗,联合组先行tDCS治疗,然后立即进行BCI,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脑电图δ-α比(DAR)和功率比指数(PRI)。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 5.350, P <0.001),联合组最优(F>3.366, P <0.05),DAR和PR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 2.208, P <0.05),联合组最优(F> 5.224, P <0.01)。结论 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BCI结合tDCS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时的干预措施、评价方法和指标、康复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共检索文献4172篇,最终纳入15篇,来自5个国家,多数文献源于医学、公共健康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2年。远程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远程康复小组、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身体活动、运动监测、提供相关知识、专业人员沟通指导及问题解答、提供心理支持、自我报告、医务人员监督提醒9个要素。根据ICF架构,远程康复促进冠心病患者功能康复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包括b1精神功能,b4心血管、血液、免疫和呼吸系统功能,b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活动与参与(包括d2一般任务和要求,d4活动,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8主要生活领域,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影响冠心病患者活动与参与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主要包括e1用品和技术,e3支持和相互联系,e4态度,e5服务、体制和政策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冠心病患者远程康复的9个内容要素,并基于ICF分析远程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文摘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CI组增加BCI,tDCS组增加tDCS治疗,联合组先行tDCS治疗,然后立即进行BCI,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脑电图δ-α比(DAR)和功率比指数(PRI)。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 5.350, P <0.001),联合组最优(F>3.366, P <0.05),DAR和PR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 2.208, P <0.05),联合组最优(F> 5.224, P <0.01)。结论 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BCI结合tDCS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文摘目的观察侧弯支具联合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畸形和步行表现改善的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门诊AIS患者42例随机分为支具组(n=21)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n=21)。两组均每天佩戴支具22~23 h,矫正体操每天1次,每天30 min,共2个月。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矫形鞋垫干预,每天至少8 h,共2个月。同时,招募32例脊柱发育正常的同龄青少年作为健康组。采用GaitScan仪器采集研究对象步态及足底压力测量数据。先将AIS患者与健康组的步态与足底压力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异常指标,再进行支具组与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之间脊柱畸形和上述异常指标的比较。结果 AIS组足底压力中心漂移指数(CPEI)高于健康组(F=3.120, P <0.05),AIS组与健康组比较,单足足跟内侧与足跟外侧压力比值(M/L)和全足压力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支撑相周期、步行速度、各时相所占比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支具组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Cobb角均显著减小(t>7.552, P <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59, P> 0.05);支具组CPEI、M/L、双侧全足压力比无显著变化(P> 0.05);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CPEI减小(t=2.209, P <0.05),M/L、双侧全足压力比值趋于1(t> 2.306, P <0.05),且优于支具组(|t|> 2.319, P <0.05)。结论 AIS患者可能存在足底压力分布局部及整体不对称改变。加用矫形鞋垫改善AIS患者侧弯畸形的效果有限,但可有效改善AIS患者的异常生物力学,使患者受力趋于平衡。
文摘目的评价个体化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心肺耐力、身体成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有氧组(n=40)和联合组(n=40)。3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有氧组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进行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组在有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心肺耐力、身体成分和生活质量。结果两运动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峰值运动负荷、无氧阈、峰值摄氧量、代谢当量、氧脉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脂肪质量、瘦体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422, P <0.05),联合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峰值运动负荷、瘦体质量、生活质量总分优于有氧组(P <0.05)。结论联合抗阻训练较单纯有氧训练能更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增加瘦体重,提高生活质量,但对提高心肺耐力无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