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机接口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璇 高玲 +2 位作者 褚凤明 陈杰 张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3-710,共8页
目的 观察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4年5月至12月,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n=15)、机器人组(n=15)和联合组(n... 目的 观察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4年5月至12月,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n=15)、机器人组(n=15)和联合组(n=15)。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CI组增加基于运动表象的BCI治疗,机器人组增加机器人治疗,联合组增加BCI和机器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定量脑电图记录平均头皮δ-α比(DAR)。结果 FMA-UE、ARAT、MBI和DAR评分组内效应(F> 101.870, P <0.001)和交互效应(F> 7.891, P <0.001)均显著,事后两两比较显示,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CI组和机器人组(P <0.05),BCI组和机器人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BCI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脑机接口 上肢康复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葛书萍 陈伟 +3 位作者 贾欣欣 高民 何民 秦存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方案干预,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运动负荷]、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LVEF、LVEDD、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LVEF、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345、2.480、3.165、5.016、2.059、4.582、7.443、3.353,P<0.05),两组LVEDD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335,P<0.05)。结论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可改善CHD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运动训练 心脏康复方案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金凤 牛茹 +2 位作者 陈伟 李笑 刘光旺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时段康复锻炼依从性和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床号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时段康复锻炼依从性和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床号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引导式教育 康复锻炼 依从性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行为配合虚拟环境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偏瘫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洪艳 赵丽 +3 位作者 王庆红 巩尊科 李瑶瑶 胡智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38-2440,共3页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配合虚拟环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正念训练与虚拟环境康复训练,对照组...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配合虚拟环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正念训练与虚拟环境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睡眠质量、抑郁状况、正念水平和偏瘫侧运动功能。[结果]康复训练后,干预组的运动功能评分(70.26分±7.51分)优于对照组(65.30分±1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且两组病人在偏瘫侧运动功能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干预组的睡眠质量、抑郁状况和正念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行为配合虚拟环境的康复训练方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正念注意知觉水平,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行为训练 护理 虚拟环境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笑 王金凤 李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重症脑卒...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神经功能、物质生活和心理功能等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统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发生明显的改善,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重症脑卒中患者 生活质量 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冠心病患者远程康复的Scoping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曹雨菡 李瑾 +2 位作者 何民 王丹 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5日,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关于远程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基于ICF,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分析远程康复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时的干预措施、评价方法和指标、康复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共检索文献4172篇,最终纳入15篇,来自5个国家,多数文献源于医学、公共健康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2年。远程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远程康复小组、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身体活动、运动监测、提供相关知识、专业人员沟通指导及问题解答、提供心理支持、自我报告、医务人员监督提醒9个要素。根据ICF架构,远程康复促进冠心病患者功能康复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包括b1精神功能,b4心血管、血液、免疫和呼吸系统功能,b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活动与参与(包括d2一般任务和要求,d4活动,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8主要生活领域,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影响冠心病患者活动与参与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主要包括e1用品和技术,e3支持和相互联系,e4态度,e5服务、体制和政策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冠心病患者远程康复的9个内容要素,并基于ICF分析远程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冠心病 远程康复 Scoping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权程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想象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44例)、乙组(44例)、丙组(45例)、丁组(45例)... 目的:探讨想象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44例)、乙组(44例)、丙组(45例)、丁组(45例),甲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想象训练,丁组给予常规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想象训练,比较4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和吞咽障碍程度、干预后临床疗效及干预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再出血率。结果:丁组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为(21.45±2.36)分,较治疗前[(39.14±5.22)分]及同期甲组[(26.78±3.51)分]、乙组[(24.92±3.69)分]、丙组[(24.51±3.74)分]均降低(P<0.05);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FSS)总分为(8.57±0.92)分,较治疗前[(2.65±0.47)分]及同期甲组[(6.29±0.67)分]、乙组[(6.68±0.85)分]、丙组[(6.59±0.72)分]均升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较甲组(68.18%)、乙组(79.55%)、丙组(77.78%)均升高(P<0.018 75);丁组无吸入性肺炎发生,较甲组(20.45%)、乙组(15.91%)、丙组(15.56%)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降低(P<0.018 75);治疗期间各组脑出血病人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想象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干预,可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减轻病人吞咽障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疗效 吸入性肺炎 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及机制初探: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钱贞 卢同波 +3 位作者 何俊 朱海颖 王瑾 巩尊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45-2450,2465,共7页
背景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 背景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同时实施精准化运动处方,该处方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结果精准制订,处方共执行12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将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MMSE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ET,以及12周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康复,无不良事件发生。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20、0.507,P<0.05),与MMSE评分无相关关系(r=0.079,P=0.473)。结论精准化运动处方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该运动处方可以作为一种新颖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Hcy可能是精准化运动处方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关于Hcy是否和该处方改善认知功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运动试验 精准化运动处方 焦虑 抑郁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运动对肩袖损伤术后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婷 周敬杰 +3 位作者 王涛 朱伟伟 褚凤明 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1472,共12页
目的 探讨居家运动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康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居家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常规组在医院接... 目的 探讨居家运动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康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居家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常规组在医院接受常规康复训练8周,居家组接受居家运动处方训练8周,联合组先在院接受常规康复4周,后完成居家运动处方训练4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各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Z>2.964, P<0.001);治疗4周后,居家组VAS评分高于另外两组(|Z|>2.531, P<0.05)。UCLA、CMS、SF-36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时间效应均非常显著(F>498.102, P<0.001),各组评分均较前一时期显著改善(P<0.001);SF-36心理健康评分组别效应显著(F=7.408, P=0.002),治疗4周和8周后,居家组最高(P<0.01);SF-36生理健康评分交互效应显著(F=10.138, P<0.001),治疗4周后,居家组最低(P<0.05)。肩关节各方向ROM时间效应均非常显著(F>672.601, P<0.001),各组均较前一时期显著改善(P<0.001);外展和外旋交互效应显著(F>4.059, P<0.01),前屈交互效应接近显著(F=2.412, P=0.055);前屈ROM,治疗4周后,居家组低于联合组(P=0.047),治疗8周后,居家组低于常规组(P=0.042);外展ROM,治疗4周后,居家组最低(P<0.01),治疗8周后,居家组低于联合组(P=0.046);外旋ROM,治疗4周后,居家组低于常规组(P=0.022)。结论 居家康复可以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疼痛、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效果与机构康复各有所长,康复8周后总体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居家康复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玲 褚凤明 +2 位作者 贾凡 陈杰 张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 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CI组增加BCI,tDCS组增加tDCS治疗,联合组先行tDCS治疗,然后立即进行BCI,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脑电图δ-α比(DAR)和功率比指数(PRI)。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 5.350, P <0.001),联合组最优(F>3.366, P <0.05),DAR和PR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 2.208, P <0.05),联合组最优(F> 5.224, P <0.01)。结论 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BCI结合tDCS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脑机接口 经颅直流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摇车同步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大威 周敬杰 张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具有同步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UE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及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除了MAS评分外,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手摇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摇车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敬杰 张明 +4 位作者 张秀芳 徐付国 朱伟伟 陈飞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9-782,797,共5页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在旋转角度、骨间膜腱性部...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在旋转角度、骨间膜腱性部分厚度和虚拟现实游戏得分三方面进行评估,治疗4周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旋转角度、骨间膜厚度和长度及虚拟现实游戏得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旋转角度、虚拟现实游戏得分方面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骨间膜腱性厚度和长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前臂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前臂旋转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促醒治疗仪对脑出血昏迷病人促醒作用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洪艳 黄长静 +1 位作者 韩梅 巩尊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5-996,共2页
[目的]探讨昏迷促醒治疗仪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脑出血昏迷病人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病人在此基础上使用昏迷促醒治疗仪,每天治疗5次或6次,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格... [目的]探讨昏迷促醒治疗仪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脑出血昏迷病人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病人在此基础上使用昏迷促醒治疗仪,每天治疗5次或6次,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干预组病人治疗1个月后GCS评分10.69分±3.81分,治疗2个月GCS评分12.34分±1.47分,均高于对照组(8.37分±1.85分,9.41分±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促醒治疗仪能通过声音、光、电磁波等刺激促进病人的脑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促醒治疗仪 脑出血 昏迷 脑功能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晚期肺癌放疗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丹 李瑾 +5 位作者 张明 高民 陈猛 张一帆 夏露露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1-509,共9页
目的:探讨依据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制定的个体化运动训练方案对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18)。对照组予常规放疗及护... 目的:探讨依据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制定的个体化运动训练方案对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18)。对照组予常规放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运动训练,每次45—60min,3次/周,平均训练14.36±3.36次,持续4.79±1.12周。所有入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1天和结束后1天进行CPET和简明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前组间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峰值摄氧量(VO_(2peak))(ml/min、ml/min/kg、%pred)、无氧阈(AT)(ml/mi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放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放疗后VO_(2peak)显著下降,峰值功率(WR_(peak))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VE/VCO_(2nadir))增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放疗前比较,观察组放疗后VO_(2peak)、AT(ml/min)、WRpeak功率和分钟通气量以及峰值氧脉搏(peak O2 pulse)显著增加(P<0.05),VE/VCO_(2nadir)及VE/VCO_(2slope)显著降低(P<0.05)。两组放疗前、后的静态肺功能各项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SF-36评估提示,放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前、后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较放疗前,对照组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放疗期间同步运动训练安全可行,有助于提高晚期肺癌患者运动能力,维持生存质量。CPET可用于科学评估放疗影响及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生存质量 运动康复 肺癌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畸形和步行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飞龙 张明 +6 位作者 郭晓琦 曹建刚 朱茜 陈杰 王斌 吴宇 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5-652,共8页
目的观察侧弯支具联合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畸形和步行表现改善的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门诊AIS患者42例随机分为支具组(n=21)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n=21)。两组均每天佩戴支具22~23 h,矫正体操每天1... 目的观察侧弯支具联合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畸形和步行表现改善的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门诊AIS患者42例随机分为支具组(n=21)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n=21)。两组均每天佩戴支具22~23 h,矫正体操每天1次,每天30 min,共2个月。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矫形鞋垫干预,每天至少8 h,共2个月。同时,招募32例脊柱发育正常的同龄青少年作为健康组。采用GaitScan仪器采集研究对象步态及足底压力测量数据。先将AIS患者与健康组的步态与足底压力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异常指标,再进行支具组与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之间脊柱畸形和上述异常指标的比较。结果 AIS组足底压力中心漂移指数(CPEI)高于健康组(F=3.120, P <0.05),AIS组与健康组比较,单足足跟内侧与足跟外侧压力比值(M/L)和全足压力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支撑相周期、步行速度、各时相所占比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支具组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Cobb角均显著减小(t>7.552, P <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59, P> 0.05);支具组CPEI、M/L、双侧全足压力比无显著变化(P> 0.05);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CPEI减小(t=2.209, P <0.05),M/L、双侧全足压力比值趋于1(t> 2.306, P <0.05),且优于支具组(|t|> 2.319, P <0.05)。结论 AIS患者可能存在足底压力分布局部及整体不对称改变。加用矫形鞋垫改善AIS患者侧弯畸形的效果有限,但可有效改善AIS患者的异常生物力学,使患者受力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步态 足底压力 支具 矫形鞋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特点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丹 李瑾 +4 位作者 高民 张淼 张明 张耀莹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观察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特点。方法:将32例男性NSCLC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NSCLC合并COPD组(NSCLC-COPD组,n=12)和未合并COPD组(NSCLC-non COPD组,n=20),以同期行心肺运... 目的:观察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特点。方法:将32例男性NSCLC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NSCLC合并COPD组(NSCLC-COPD组,n=12)和未合并COPD组(NSCLC-non COPD组,n=20),以同期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20)。所有NSCLC患者在肺切除术前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负荷运动测试,对CPE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non COPD组与NSCLC-COPD组的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预计值(VO_(2)peak/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无氧阈(AT)均下降(均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VE/VCO_(2)nadir)均上升(均P<0.05),且NSCLC-COPD组VE/VCO_(2)slope、VE/VCO_(2)nadir均高于NSCLC-non COPD组(P<0.05)。与对照组和NSCLC-non COPD组相比,NSCLC-COPD组在测试的不同状态下(静息、热身、无氧阈时、峰值时)VE/VCO_(2)均上升(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NSCLC-non COPD组在无氧阈时、峰值时VE/VCO_(2)的上升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NSCLC-COPD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四个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峰值运动时,与NSCLC-non COP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NSCLC患者运动耐量减损,且合并COPD的NSCLC患者整个运动阶段通气效率显著下降,单纯肺癌患者未见此特点。CPET可为NSCLC-COPD患者肺切除术前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 通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2
17
作者 孟晴 陈伟 +1 位作者 张明 高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5-1470,共6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心肺耐力、身体成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有氧组(n=40)和联合组(n=40)。3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健康... 目的评价个体化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心肺耐力、身体成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有氧组(n=40)和联合组(n=40)。3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有氧组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进行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组在有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心肺耐力、身体成分和生活质量。结果两运动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峰值运动负荷、无氧阈、峰值摄氧量、代谢当量、氧脉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脂肪质量、瘦体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422, P <0.05),联合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峰值运动负荷、瘦体质量、生活质量总分优于有氧组(P <0.05)。结论联合抗阻训练较单纯有氧训练能更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增加瘦体重,提高生活质量,但对提高心肺耐力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耀莹 张淼 +3 位作者 陈伟 何民 高民 李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9-1695,1706,共8页
目的:将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临床指标结合以个体化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使预测结果更加直观、可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行VATS的肺癌患者相关数据,通过单因... 目的:将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临床指标结合以个体化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使预测结果更加直观、可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行VATS的肺癌患者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法找出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后绘制校准曲线,作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并发症组45例(26.8%),非并发症组123例(73.2%)。单因素分析显示:PPCs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分期、吸烟史、术中出血量、冠心病、VO2peak、VE/VCO_(2) slope、AT、PetCO_(2)显著相关(P<0.05),与其余因素无关(P>0.05),且并发症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超过非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OR=6.51,95%CI:1.89—22.45,P<0.05)、术中出血量(OR=5.16,95%CI:0.93—1.00,P<0.05)和VE/VCO_(2)slope(OR=0.96,95%CI:1.64—16.25,P<0.05)是PP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PPCs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后,再利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结果示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1—0.87),对PPCs预测的灵敏度为76.4%,特异度为77.8%,区分能力较好。Hosmer-Lemeshowχ2=11.595,P=0.170,提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结论:CPET与临床指标相结合,绘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可以更加直观、客观和个体化评估肺癌患者PPCs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肺部并发症 心肺运动试验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联动在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钱贞 陈伟 +2 位作者 李瑾 高民 张秋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40-4345,共6页
目的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 目的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心肺适能评估指标,采用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表评估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的自感劳累程度,记录测试终止的原因。结果108例测试者均顺利完成测试,达到终止标准而停止测试,未发生不良事件。使用功率自行车测试时,72例(66.7%)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使用四肢联动测试时,102例(94.4%)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功率自行车的绝对峰值摄氧量(VO_(2peak))、相对VO_(2peak)、相对VO_(2peak)/预测摄氧量(VO_(2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_(peak))、峰值心率(HR_(peak))、HR_(peak)/年龄最大预计心率(APMHR)、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_(peak))、达到VO_(2peak)的时间(time_(peak))、达到无氧阈时绝对摄氧量(绝对VO_(2AT))、达到无氧阈时相对摄氧量(相对VO_(2AT))、相对VO_(2AT)/相对VO_(2peak)均低于四肢联动,峰值负荷、呼吸困难评分、腿部疲劳评分均高于四肢联动(P<0.05)。四肢联动的相对VO_(2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相对VO_(2peak)呈正相关(r=0.881,P<0.001);四肢联动的HR_(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HR_(peak)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四肢联动应用于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测试结果更贴近真实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 四肢联动 心肺适能 功率自行车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差异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耀莹 张淼 +4 位作者 李瑾 张明 夏露露 王丹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利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不同BMI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特点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心肺运动评定室行心肺运动测试的初诊为肺癌患者的资料。共纳入99例患者,根据不同... 目的:利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不同BMI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特点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心肺运动评定室行心肺运动测试的初诊为肺癌患者的资料。共纳入99例患者,根据不同的BMI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18.5≤BMI<24)52例,超重组(24≤BMI<28)34例,肥胖组(BMI≥28)13例。采用CPET测定心肺功能参数:功率(W)、功率占预计值百分比(W%)、最大通气当量(peak VE)、最大通气当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VE%)、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2%)、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无氧域(AT)、氧脉搏(VO2/HR)、SBP、DBP、peakSBP、peak DBP。3组间各指标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peak VO2高于正常组(H=7.764,P<0.05);超重组peak VE%高于正常组(H=5.023,P<0.05);肥胖组peak VO2/kg值低于正常组(H=6.178,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AT值均高于正常组(H=10.620,P<0.01);肥胖组SBP值高于超重组(H=8.302,P<0.05);肥胖组DBP值高于超重组(F=3.291,P<0.05);肥胖组peak DBP值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F=10.07,P<0.01);3组间W、W%、peak VE、peak VO2%、peak SBP和VO2/HR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与BMI成正相关的有peakVE%、peak VO2、AT值、peak VO2%、peak DBP(P<0.05),成负相关的有peak VO2/kg(P<0.05)。结论:超重组的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心肺储备能力较肥胖组和正常组患者高,可能对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对肺癌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质指数 心肺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