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消耗、污染控制下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 被引量:52
1
作者 许士春 何正霞 魏晓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30,共11页
节能减排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 节能减排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的必要条件,即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与时间贴现率之比应满足一定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检验发现,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物质产品部门和研发部门的产出弹性、污染的产出和控制弹性对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污染排放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消耗 污染控制 可持续增长 最优增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分异与融合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5,共6页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空间问题的两门学科。前者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以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形成的自组织机制分析为主线,以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为分析框架,追求最优的经济活动空间配置...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空间问题的两门学科。前者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以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形成的自组织机制分析为主线,以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为分析框架,追求最优的经济活动空间配置。后者则以具体区域、具体问题为分析的主线,以完全竞争和收益不变为分析框架,探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两门学科既在研究对象、分析框架、方法和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又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各自所具的学科研究比较优势具有互补性,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以促进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分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论与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峰 魏成龙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循环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寻求经济循环圈和生态循环圈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的恢复,有利于经济结构调... 循环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寻求经济循环圈和生态循环圈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的恢复,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西部地区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应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体系,完善政策、法律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西部地区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SB概念框架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5
4
作者 董盈厚 侯铁建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8,共8页
2010年IASB修订IASC时期制定的概念框架,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取消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内涵,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日益成为现实的大背景... 2010年IASB修订IASC时期制定的概念框架,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取消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内涵,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日益成为现实的大背景下,明确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地位以及其去留问题是有必要的。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来看,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变迁具有逻辑上的理性轨迹,从强调相关性到突出可靠性为一个理性回归。建立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的现实意义在于,对IASB修订概念框架意图与后果做出理论研究层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SB修订概念框架 可靠性质量特征 认识理性 如实表述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区域资金流动的关联性——基于中国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丽 孙云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85,共4页
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与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根本途径。我国当前各区域经济增长与资金流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东部地区资金流动渠道多样,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与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根本途径。我国当前各区域经济增长与资金流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东部地区资金流动渠道多样,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资金流动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中部地区目前金融发展较为落后。要改变东中西部资金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应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健康均衡的发展、区域差别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金流动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计量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浩 张航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本文借鉴C-D函数,在传统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两个制度因素,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支撑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双推动以及... 本文借鉴C-D函数,在传统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两个制度因素,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支撑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双推动以及制度释放的结论,并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保持江苏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市场化 产业结构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预测模型在碳减排压力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简晓彬 施同兵 刘宁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6,69,共5页
文章论述低碳经济与碳排放的内涵及意义,阐明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而以徐州市为例,在分析全市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利用时间序列曲线趋势外推和灰色关联分析两个经济预测模型探讨徐州市碳减排压力。预测结果表明:两个经... 文章论述低碳经济与碳排放的内涵及意义,阐明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而以徐州市为例,在分析全市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利用时间序列曲线趋势外推和灰色关联分析两个经济预测模型探讨徐州市碳减排压力。预测结果表明:两个经济模型预测结论基本相符。从长期来看,至2020年,徐州市碳减排压力较小,但由于工业结构偏重、工业能耗弹性系数波动性大、能源结构单一等原因,徐州市面临短期及中期碳排放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减排 时间序列曲线趋势外推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策略要点——以政治视角的考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厚廷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6,共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始终和政治不可分离,其内在的逻辑关联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起步以政治格局的调整为前提,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为政治体制变革提供动力,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对现实政治框架变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另外一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始终和政治不可分离,其内在的逻辑关联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起步以政治格局的调整为前提,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为政治体制变革提供动力,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对现实政治框架变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另外一视角,政治性因素的适应性调整无不促进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政治视角的策略考量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能力 改革思维 政府转型 政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策略要点——以社会视角的考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厚廷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2,共5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是其内在规定性不断显露的过程,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性特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能仅仅拘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是其内在规定性不断显露的过程,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性特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能仅仅拘泥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之内,而应该具有更加宽阔的社会视野。社会视角下的策略思考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选择 社会均衡 以真求善 利益协调 选择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潇潇 朱传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1-27,共7页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115个市县进行定量评价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市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差异日益增大的现象。...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115个市县进行定量评价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市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差异日益增大的现象。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而教育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指标的影响十分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淮海经济区 城市化综合水平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动态——基于国内研究文献梳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司增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48-60,共13页
论文利用文献综述方法研究了港口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综述选择了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的视角、港口基础设施发展与广大腹地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港口基础设施发展与临港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港口基础设施与腹地经... 论文利用文献综述方法研究了港口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综述选择了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的视角、港口基础设施发展与广大腹地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港口基础设施发展与临港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港口基础设施与腹地经济发展作用机理研究四个角度。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进一步诠释了港口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港口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是港口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论文最后还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基础设施 地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策略要点——经济视角的考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厚廷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实践证明,有明确方向的转轨进程相对于混沌的探索进程并不轻松;转轨阶段中的"完善体制内涵"相对于"搭建体制框架"更加艰难。鉴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特定发展阶段,应在坚持其基本规定性的前提下... 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实践证明,有明确方向的转轨进程相对于混沌的探索进程并不轻松;转轨阶段中的"完善体制内涵"相对于"搭建体制框架"更加艰难。鉴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特定发展阶段,应在坚持其基本规定性的前提下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点转向其策略性选择,由"该做什么"转向"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经济视角下的策略思考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本性 制度分工 制度瓶颈 责任系统 制度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双陆桥经济带发展与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梅 朱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促成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形成。双陆桥经济带在长三角经济的极化和辐射以及长三角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泛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协调发展的"动力... 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促成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形成。双陆桥经济带在长三角经济的极化和辐射以及长三角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泛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协调发展的"动力轴"。双陆桥经济带发展对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泛长三角经济区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经济安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定喜 《价格月刊》 2010年第8期66-69,共4页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在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深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具体原因则包括国际经济连锁反应、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在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深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具体原因则包括国际经济连锁反应、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国家经济主权部分让渡、国际经济摩擦增多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安全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观经济理论与政治经济学体系创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舜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63-65,共3页
由于缺失中观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不能科学解释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问题。中观经济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有其显著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构建包含中观经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创新。
关键词 中观经济 政治经济学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的调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存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新兴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对宿迁经济开发区的深入调研,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 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新兴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对宿迁经济开发区的深入调研,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应该正确处理好的四个方面的关系。研究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经济开发区 发展对策 研究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开发的新考察
17
作者 朱舜 高丽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2,共5页
双陆桥经济带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其区位优势凸显。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着力开发双陆桥经济带,应提升沿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贯通宁西铁路复线和宁西高速公路,优化双陆桥经济带空间结构、增强聚... 双陆桥经济带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其区位优势凸显。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着力开发双陆桥经济带,应提升沿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贯通宁西铁路复线和宁西高速公路,优化双陆桥经济带空间结构、增强聚集力和辐射力,更好地发挥双陆桥经济带在整个新亚欧大陆桥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双陆桥经济带 开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视野中的农业规模经营
18
作者 李厚廷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0,共4页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中的农业产业特质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依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坚持产业关联理念,农业劳动力转移应该由总量效能评价向结构效能评价转变,招商引资应该在外来资本和当地资本、引进资本和稳定资本、引进资本的...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中的农业产业特质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依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坚持产业关联理念,农业劳动力转移应该由总量效能评价向结构效能评价转变,招商引资应该在外来资本和当地资本、引进资本和稳定资本、引进资本的产业选择、当前和长远几个方面完成向理性招商引资的转变。农村生产力成长必然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这一前瞻性思考有助于在专业化协作基础上推进农村生产力的成长和经济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关联 资源流动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凤阳县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晶晶 渠爱雪 +3 位作者 周君杰 陈露 陈敏 张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369-21373,21398,共6页
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通过对重点人物的访谈,对飞地工业的发展演化及其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建模系统软件测算了2007~2010年凤阳县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以此对飞地工... 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通过对重点人物的访谈,对飞地工业的发展演化及其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建模系统软件测算了2007~2010年凤阳县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以此对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凤阳县飞地工业发展尚未成熟,处于初期阶段;飞地工业与凤阳县县域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对欠发达县域发展飞地工业模式和扩展飞地工业内涵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地工业 县域经济 灰色关联度 凤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变迁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学法 王传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现行的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多是采用契约形式,是典型的松散型联结,这种联结机制是导致"企业+农户"型组织模式不稳定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扭转这一困境,就必须改变联结机制,实现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股权联结应是实... 现行的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多是采用契约形式,是典型的松散型联结,这种联结机制是导致"企业+农户"型组织模式不稳定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扭转这一困境,就必须改变联结机制,实现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股权联结应是实现这一转变的较佳机制,即农户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权形式与其他农户的股权进行联结,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然后再由合作组织以总体股份与龙头企业尤其是公司型龙头企业进行联结,形成"公司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这一模式应是我国农业经营企业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型利益联结 紧密型利益联结 "公司型龙头企业+农民股份合作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